《四年級科學試卷分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科學試卷分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小學四年級科學成績分析
一、試題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的試題主要有以下題型:填空、選擇、判斷、連線和探究題。所出題型涵蓋了本學期所學內容,試題結構合理、題型全面、題量適中,范圍廣泛,同時側重雙基,體現(xiàn)了知識與技能相統(tǒng)一,過程與方法相聯(lián)系的新課標要求。
本套試題考試,共分為七大題。第一題填空,目的是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判斷能力,每小題1.5分,共27分;第二題,選擇題,要求學生準確把握所學內容,正確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做出自己的選擇,每小題2分,共24分;第三題,判斷題,要求學生明辨是非,真正掌握知識點,共24。第四題連線題,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對所學知識能否更好的應用于實際生活,
2、能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釋甚或中的一些現(xiàn)象。共5分。第五題考查學生的看圖能力,分值為6分。第六.七題問答,讓學生分析原因,本題不難,學生掌握的英愛不錯。
二、基本情況
本班共44人參加考試,合格率達90.1,優(yōu)秀81.8%,最高分88分,最低分32分。
三、具體情況分析:
第一題填空。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的掌握情況,學生答題情況非常好,
第二題選擇。本題主要考察學生的生活積累及觀察利用能力,失分較高。第二小題是書上的原題,學生答錯主要原因是對于所學知識掌握不牢,還有教師督促不嚴。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多注意進行這方面的聯(lián)系,多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第三題判斷。主要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有2個學生考了滿分,優(yōu)秀率為82%,對于其它的題得分較高,說明學生對于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牢固。
第四題連線,掌握的很不錯,失分較少。
第五題。主要考察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從得分可以看出學生背誦能力較差,也可以看出教師在這方面訓練較少,實驗學生掌握的不牢固。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重視實驗教學中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法的探究,多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
四、對今后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1.繼續(xù)加強學習習慣培養(yǎng),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中積極的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小組合作,探究周圍世界的知識,激發(fā)學生
4、對于我們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及事物的興趣,并且能夠積極的進行探究。
2.聯(lián)系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積極的調動學生積極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的自己的生活中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科學及應用科學的興趣
小學四年級科學試卷分析
一、試題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的試題主要有以下題型:填空.判斷、選擇、看圖識別和簡答題。所出題型涵蓋了本學期所學內容,試題結構合理、題型全面、題量適中,范圍廣泛,同時側重雙基,體現(xiàn)了知識與技能相統(tǒng)一,過程與方法相聯(lián)系的新課標要求。
二、基本情況
本班是44人參加考試,合格率達90.1%,優(yōu)秀率81.8%,最高分,88分。
三、具體
5、情況分析:
(1)判斷題
本題學生得分率也較高,失分較多的是第4、7、10小題,說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不牢固,似是而非,不能用學過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
(2)選擇題
本題學生答題情況不錯,該題出現(xiàn)錯誤較少,
問題大多數(shù)出現(xiàn)在第2、小題。第2小題正確答案為c,有許多同學誤選了A,原因可能出在掌握的知識不牢固,不能夠清楚的分辨說法的正確與否。
(3)看圖識別題
試卷上出現(xiàn)的一些圖片學生基本上都見過,因此學生掌握的還是不錯的?;旧蠈W生都能夠識別給出的。我想這和平時的學習過程中,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有一定的關系。
四、對今后教學的反思和建議:
1.繼續(xù)加強學習習慣培養(yǎng),
6、調動學生探究的興趣。在教學中積極的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動腦思考,動手實踐,小組合作,探究周圍世界的知識,激發(fā)學生對于我們生活中的現(xiàn)象及事物的興趣,并且能夠積極的進行探究。
2.聯(lián)系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積極的調動學生積極地將所學的知識應用的自己的生活中去,改善自己的生活,體驗學習科學及應用科學的興趣。
3.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的對于周圍的世界進行提問,猜想,設計操作方案或者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實驗或者整理分析資料抽取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及探究能力。
4.從學生答題中出現(xiàn)的有些錯誤,可以窺見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方式、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