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8課《陳太丘與友期行》課件 新人教版.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語文上冊 第8課《陳太丘與友期行》課件 新人教版.ppt(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陳 太 丘 與 友 期 3、 1、 積累文言詞語,能借助注 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理解本文主旨 教學目標( 1分鐘) 2、 能夠參照譯文背誦課文。 讀準字音,正確停頓。 自學指導一、朗讀課文兩遍( 3分鐘) 陳太丘 與友 /期行 ,期 /日中。過中不至, 太丘 /舍去,去后 /乃至。 元方 /時年七歲, 門外 /戲。客 /問元方: “ 尊君 /在不? ” 答曰: “ 待君久 /不至,已去。 ” 友人 /便怒曰: “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 /曰: “ 君與家君 /期日中,日中 /不至,則是 /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 /無禮。 ” 友人 /慚,下車 /
2、 引之。元方 /入門不顧 陳太丘 與友 期行 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自學指導一( 8分鐘) 結合注釋自讀自譯課文,圈 畫出不能解決的文言字詞。 陳太丘與友 期行 ,期日中,過中不 至 ,太丘舍去 , 陳太丘與友期 去后 乃 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 戲 ??蛦栐?方: 陳太丘跟一位朋友約好同行,約好正午(見面),正午 過了那個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就不再等候離開了, 陳太丘走后那人才至。
3、元方當時才七歲,在門外嬉戲,那 人問元方: 相約而行。期,約 定 到達 才 嬉戲 “尊 君 在 不 ? ” 答曰: “ 待 君久不至,已 去。 ” 友人便怒: “ 非 人哉!與人期行,相 委 而去。 ” “你父親在嗎? ” 元方答道: “ 等了你好久你不來, 他已經離開了。 ” 那人便生氣的說: “ (你父親)真不是人啊 ,和別人 約好一起走,卻把人丟下自己走了。 ” 對別人父親的尊稱 通 “ 否 ” 等待 不是 丟下,舍棄 元方曰: “ 君與 家君 期日中。日中不至, 則 是無 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 友人 慚 ,下車 引 之, 元方入門不 顧 。
4、元方說; “ 你跟 我爸爸 約好正午。你正午不到, 就是 不講信 用。 ” 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就是沒有禮貌。 ” 那人感到 慚愧 ,便下車想 拉元方, 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己家的大門。 拉 回頭看 我爸爸 就 感到慚愧 1、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來? 無信 ------- 暴躁易怒 ---- -- 粗魯 ------------ 無禮 ------------ 知錯能改
5、------ 2、 元方的性格特點如何?元方是從哪些方面反 駁父親友人的? 1、無信 “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2、無禮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明白事理(懂禮識儀), 性格直率,聰敏。 自學指導二( 8分鐘) “期日中,過中不至 ” “ 友人便怒 ” “ 非人哉! ” “ 對子罵父 ” “ 友人慚,下車引之 ” 3、作者寫此文,意圖是什么 (主旨)? 1.借元方責客之語,贊揚元 方的聰敏,懂禮識儀。 2.更說明“信”
6、和“禮”的 重要性,做人應當誠信、 有禮。 1、 通假字 :尊君在 不 2、 古今異義 : 陳太丘與友 期 太丘舍 去 下車 引 之 元方入門不 顧 通( 否 ) 3、 一詞多義 : 俄 而 雪驟 相委 而 去 古 :約定 今 :日期 古 :離開 今 :前去 ,前往 古 :拉 今 :引用 古 :回頭看 今 :照顧 不久 就,然后 當堂訓練( 8 10分鐘) 4、 重點語句翻譯 : ( 1) 過中不至,太丘舍 去,去后
7、乃至。 正午過了那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 那人才到。 ( 2)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發(fā)起脾氣來,罵道:“你父親不是人啊! 跟別人約好一塊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己走了。” ( 3)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元方說: “ 您跟我父親約好正午一同出發(fā)您正午 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 就是沒有禮貌。 ” ( 4)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那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想拉元方,和元方握手, 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 6
8、、討論:在友人 “ 慚 ”“ 下車引之 ” 時,元方卻 “ 入門不顧 ” 是否失禮? 參考答案: 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 為有識之人。既然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 該原諒他,而他居然 “ 入門不顧 ” ,弄的客 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確實有失禮儀。 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 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 全責備;況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 責且當子罵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 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 之外。 自古以來,出現(xiàn)過許 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 童,關于他們的美德,至 今流傳。 相信咱同學
9、也知道這 樣的故事,下面就請交流 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 1、留: 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 名,地名,物名,職稱等, 可照錄不翻譯。 例:元方 陳太丘(人名) 、補: 在翻譯文言文時應補出省 略成分。 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選: 選用恰當?shù)脑~義翻譯,文言文 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常見,因 此選擇恰當?shù)脑~義進行翻譯。 例:去后 乃 至 、才 、竟然 、就是 、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和 通假字。 例:文言實詞:
10、元方 時年 七歲 那年 日中不至,則是無 信 信用 王戎識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 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小兒競走取 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 ” 取之信然。 選自 世說新語 雅量第六 拓展閱讀 翻 譯: 王戎七歲的時候,曾經(有一次) 和多個小孩子游玩,看見路邊的李子樹有 好多果實,枝斷了,許多小孩爭相奔跑去 摘那些果實。只有王戎不動。人們問他 (為什么),(他)回答說: “ (李)樹 長在路邊卻有許多果實,這必定是(一棵) 苦味李子。 ” 摘取果實(品嘗)確實是這 樣的。
11、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 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 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 “ 我是李府君親。 ” 既通,前坐。元禮問 曰: “ 君與仆有何親 ?”對曰: “ 昔先君仲 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 世為通好也。 ” 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 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 “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 文舉曰: “ 想 君小時必當了了。 ” 韙大踧踖。 小時了了 譯文 孔融十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 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 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 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 “ 我是李府君的親 戚。 ” 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 “ 您和 我有什么親戚關系 ?”孔融回答說: “ 過去我的祖先仲尼 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 往來親戚關系。 ” 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 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后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 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 “ 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 了未必很有才華。 ” 孔融聽后說: “ 我猜想您小的時候 一定很聰明吧。 ” 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