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禪山記(教案) -

上傳人:海盜 文檔編號:20087975 上傳時間:2021-02-06 格式:DOC 頁數(shù):10 大?。?94.03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游褒禪山記(教案) -_第1頁
第1頁 / 共10頁
游褒禪山記(教案) -_第2頁
第2頁 / 共10頁
游褒禪山記(教案) -_第3頁
第3頁 / 共10頁

本資源只提供3頁預(yù)覽,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喜歡就下載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8 積分

下載資源

資源描述:

《游褒禪山記(教案) -》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游褒禪山記(教案) -(1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簡介作者與課文,研習課文一、二兩段。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我們今天學習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板書)這篇游記與我們過去學習過的游記不同,它不重在表現(xiàn)山水之美,而是在記游的基礎(chǔ)上,用酣暢的筆墨進行大量的議論,記游實際上是個引子,說理才是全文的中心。學習這類游記有助于我們同學們提高思維的能力。為此我們共同來研習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 二、簡介作者及課文 1、作家作品: 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被任命為參知政事。他進行變法,推行以理財和整軍為主要內(nèi)容的新法。由于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強烈的反對,變法失敗。然而王安

2、石是個具有堅強毅力的改革家。他認為“變法”對國家有利,就盡力推行新法,盡管受到種種阻礙,但毫不動搖退縮。他決心推行新法,因此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王安石還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之一,他的政論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時弊,結(jié)構(gòu)謹嚴,說理透辟。 2、關(guān)于文體: “記”是一種文體,有奏記、游記、雜記。 分為四類:記游(《游褒禪山記》)、記事(《五人墓碑記》) 、記亭臺樓閣(《岳陽樓記》)、記物(《核舟記》)。 本朝人尚理——利用游記進行說理 。 “記”:是古代游記中的一種特殊體式,它以發(fā)議論為主而以記游為

3、輔,議論又涉及哲理問題 。 三、研習課文 1.放錄音,在輕音樂中,學生跟著閱讀課文,注意字詞讀音。 2.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2):記敘——游山經(jīng)過。 第二部分(3、4):議論——游山心得。 第三部分(5):記敘的結(jié)尾,補敘同 游者的籍貫、姓名。 (一)研讀課文1、2段 (1)指名朗讀、口譯,如有疑難,則請其他同學回答,或教師點撥。 重點掌握詞語“卒”“文”“道”“極”。 (2)掌握詞性活用,學生解答。 ①“舍”:“始舍于其址”?!吧帷保湓~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②“名”:“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 ③而莫能“名”者,名詞活用為動詞?!?/p>

4、名”是“說清楚”“說明白”。 ④“窮”:“好游者亦不能窮也”。這里的“窮”是“窮盡,走到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3)(出示投影)“……者,……也”表示判斷的兩種形式。 ①表示單純的判斷,“者”前是主語,“者”后是謂語。如“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傲H者,趙之良將也?!? ②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復(fù)合判斷?!罢摺痹谶@里除了表示停頓語氣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討論 1.概括這兩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什么表達方式?(討論后學生回答) 明確:本文是游記,1、2兩段主要記敘游山的見聞和經(jīng)過。

5、第一段是把所游之地交代清楚(所游之地有褒禪山、慧空禪院、華山洞),本段主要說明褒禪山和華山洞名稱的由來,辨識如“華實”之“華”應(yīng)為誤讀。第二段,記游華山洞的經(jīng)過,介紹出前洞、后洞的方位,禪院在距華山洞五里的西面,因為華山洞“距其院東五里;仆碑在華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為仆碑是作者從禪院東去華山洞的路上看見的;前洞就是華山洞,后洞在華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為華山洞在“華山之陽”“由山以上”則是北面了。 這一段先介紹前洞和后洞,接著寫游后洞的情形,然后簡析了他們本來具有進洞盡游的條件,結(jié)果卻是半途折回。介紹前洞極簡略,只點明因“平曠”而“記游者甚眾”;介紹后洞較具體,寫“窈然”突出其艱險,寫

6、“寒”和“深”都與“窈然”有關(guān),也是“好游者不能窮”的原因。寫前后兩洞相互對照,著力突出“窈然”——洞險、深、盡、寒,為下文寫半途退出作鋪墊。 這兩段主要使用了記敘的表達方式。 2.提問:第一段為什么要特別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明確:寫仆碑是為后面議論埋下伏筆,作者認真考證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體現(xiàn)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議論中提出“深思而慎取”的依據(jù)。 3.提問:第二段略寫什么?詳寫什么?這用了哪些對比?有哪些作用? 明確:略寫前洞(19字),較詳細地寫了后洞特點及游后洞的所見所感。 多處設(shè)比:①前洞的平曠與后洞的幽深對比; ②前洞“記游者甚眾”與后

7、洞“來而記之者已少”對比; ③“余所至”之淺與“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進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與出洞后因“不得極夫游之樂”的懊悔相比。作用是為第二部分的議論作鋪墊。 點撥:本段寫游洞,并不寫景,只是寫了半途退出的經(jīng)過,這與第一段中寫上山獨寫一塊倒在路上的碑類似。顯然記游不是重要的,而是借以表達自己的觀點,記游是為后面進行議論準備材料的。 五、朗讀課文回答問題 提問:本文是游記,從第一段的交待看,作者參觀游覽的三個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全文看,作者又是以記游____________為主,課文第二段就先后寫了游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的情況,其重點又在記游____________。 明確:三個點是:慧空禪院,到華山洞又到仆碑。從全文看,記游華山洞為主,課文第二段就先后寫了游前洞、后洞的情況,其重點又在記游后洞。 提問:王安石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____________人,著名的__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__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唐宋____________”之一,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_》,《游褒禪山記》是他的傳世名作之一。 此文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兩個不同的事物

9、聯(lián)系起來,借____________的體驗,說明了處事、治學都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道理。 明確: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時臨川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臨川先生文集》中,《游褒禪山記》是他的傳世名作之一。此文把游山和治學兩個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借游山的體驗,說明了處事、治學,都要“盡吾志”和“深思”的道理。 五、背誦第二段 六、布置作業(yè) 誦讀全文,找出“其”字句,體味它在句中的意義。 十、課堂小結(jié) 1、2自然段為文章的記游部分,寫褒禪山命名的由來,記游山所見,著重記敘了游后洞的經(jīng)

10、過,記游筆墨雖然簡約,但游蹤交代的一清二楚,沿途見聞言約而事豐,不僅壯寫褒禪山的特殊風貌,而且令人想象作者那濃烈的游興和專往的情態(tài)。這就為后文作了鋪墊,是議論的基礎(ch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指導(dǎo)整理“其”字的幾種用法。 2.研習課文三、四、五段。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學習文言文,重要地是誦讀,誦讀成詠方能加深理解內(nèi)容?,F(xiàn)在按學習小組(六人)展開誦讀、背誦競賽,每小組均分開次序,1號誦讀完一自然段后,由2號接著,依次類推,若輪到2號、3號那就是背誦了,看哪個小組先完畢,若其中背誦的同學沒有背下來,就由下一個誦讀的同學接著背二段或三段。 二、集體朗誦全文,注意語感

11、三、“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多處,每個同學迅速找一處。指出它的意義。同學更正 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3.距其院東五里 4.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5. 其文漫滅 6.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7. 其下平曠 8.問其深 9.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10.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11.而其見愈奇 12.然視其左右 13.蓋其又深 14.則其至又加少矣 15.既其出 16.則或咎其欲出者 17.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18.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19. 其孰能譏之乎 20.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教師總結(jié)點撥 “其”字

12、在文中有二十處之多,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 (1)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個”“那些” (2)人稱代詞,相當于“它”(他) (3)人稱代詞,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作“它的”講 (4)人稱代詞,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于“我”“我們”“自己” (5)語氣副詞,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表估計時,譯為大概、可能 四、集體齊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口頭翻譯 2.找出議論的中心句 明確:中心句(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掌握下列詞句 “觀” “古人之觀于天地”(觀察);“非常之觀”(景象);“大王見臣列觀”(ɡun建筑物的一種) “

13、得” “不得極夫游之樂”(能夠);“往往有得”(心得、收獲);“與公甚相得”《王忠肅公翱事》(融洽);“某得八焉”《王忠肅公翱事》(得到、獲得) “夷” “夷以近”(平坦);“今操芟夷大難”《赤壁之戰(zhàn)》(鏟平、削平);“南撫夷越”《隆中對》(我國古代對少數(shù)民族及外國的一種蔑稱) “相” “無物以相(xinɡ)之”(幫助、輔佐);“操雖托名漢相”《赤壁之戰(zhàn)》(宰相、丞相);“本相(xiānɡ)與歡”《廉頗藺相如列傳》(互相) 4.(出示投影)掌握虛詞“以” “以”:作介詞用,(1)因,由于?!耙怨势浜竺话U”。(2)用來,拿?!盁o物以相之”。 作連詞用,相當于“而”(1)表并

14、列,“險以遠”。(2)表承接,“由山以上”。 5.(出示投影)掌握句子轉(zhuǎn)換 “非有志者不能至”改為肯定的說法(強調(diào)必須有志) 明確:轉(zhuǎn)換為“有志者事竟成” 五、討論 1.本段著重寫什么? 明確:寫游褒禪山的心得體會,抒發(fā)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說的“有嘆”。 2.這段議論是怎樣引出的? 明確:在前文的記敘的基礎(chǔ)上,這里用一個“嘆”字與前文“悔”字相呼應(yīng),以古人“往往有得”的事例,聯(lián)系到游洞的事,很自然引出議論,語句精辟,富有啟發(fā)性。 3.這一段可以分幾層意思?你對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道理如何評價? 明確:五層意思: (1)用一“嘆”字緊承上文,領(lǐng)起全段。 (2)以古人作為立

15、論的標準,從“求思”的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分析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 (3)拿世人的避難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對比。 (4)闡述宏偉目標、險遠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5)強調(diào)只要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即使不能達到目的,也可以“無譏”“無悔”。 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首先要有“志”;雖然有失志不渝的決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盡管志向堅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沒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強調(diào)了“力”與“物”這兩個客觀條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又強調(diào)了“志”這個主觀因素的關(guān)鍵作用,強調(diào)主要盡己之志,雖然不能達到目

16、的,亦可“無悔”“無譏”,體現(xiàn)了作者樸素的辯證觀點。作者在這兒所論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學處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業(yè)之道。這對于我們治學、處事、創(chuàng)業(yè)都有很大啟發(fā)。 六、研習第四段 1.指名朗讀 2.學生口譯本段 3.(出示投影)掌握下列詞、句 (1)“悲”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感嘆、嘆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薄对狸枠怯洝?悲哀);“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說》(哀憐) (2)“勝” “何可勝道也哉?!保ǎ螅瑷ィ瞑辣M);“沛公不勝(shēnɡ)杯杓”《鴻門宴》(能承擔,禁得起);“予觀夫馬陵勝狀”《岳陽樓記》(優(yōu)美的);“終不能加勝(sh

17、nɡ)于趙?!薄读H藺相如列傳》(勝利) (3)“謬” “后世之謬其傳……”(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弄錯) (4)“傳” “后世之謬其傳……”(動詞活用為名詞,流傳下來的文字) 4.討論 本段中作者表達了怎樣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發(fā)出來的? 明確:作者認為治學不應(yīng)當輕信盲從,以訛傳訛,而應(yīng)該“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經(jīng)過自己的頭腦認真辨析思考,然后謹慎地采取其中有真理的部分,揚棄那些有謬誤的東西。這一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作者采用“不……不……”(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雙重否定,強調(diào)突出“深思而慎取——深刻的思考,謹慎的采用對于治學的重要”。這種治學態(tài)度是作者本人躬身實踐的。 作者從

18、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lián)想到“古書之不存”,從“音謬”聯(lián)想到“謬其傳”的情況不可“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必須“深思慎取”的結(jié)論。前面提到的“仆碑”,為后面的議論“深思慎取”的治學態(tài)度提供了具體的資料。前面是伏筆,后面是照應(yīng)。有敘有議,照應(yīng)緊密。構(gòu)思嚴謹,邏輯嚴密。 七、研習第五段 1.指名朗讀,并思考這一段與前面的有什么關(guān)系? 明確:這一段是補敘,交待同游者籍貫、姓名和寫作本文的時間并署名。 2.提問:同游者的姓名沒有出現(xiàn)在正文里,而是記在這段文字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樣寫在文尾,能使行文簡潔,避免橫生枝節(jié)。這也是古人寫游記常用的格式。 3.全體同學齊讀3、4、

19、5段。 提問:這篇文章以因事見理、敘議結(jié)合、前后照應(yīng)的寫法入手,請找出幾個照應(yīng)的句子。 明確:(1)“夫夷以近,則游者眾”,照應(yīng)“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 (2)“險以遠,則至者少”,照應(yīng)“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3)“而世之奇?zhèn)?、瑰怪……而人之所罕至焉”,照?yīng)“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4)“力足以至而未能至”和“盡吾志也而未能至”兩種結(jié)果,“可譏”“有悔”和“無譏”“無悔”正反兩層意思照應(yīng)“既其出,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5)第四段由于“古書之不存”照應(yīng)第一段記仆碑文字和訂正讀音

20、相照應(yīng)。 八、課堂練習 (出示投影)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王)安石,臨川人,好讀書,善屬文,曾鞏攜其所撰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否,調(diào)知鄞縣,通判徐州。文彥博為相,薦其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歐陽修薦為淶官;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辭。修以其須椽養(yǎng),復(fù)言于朝,召為群牧判官,改度支判官。 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于是上萬言書,其大要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敗,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以合

21、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貴;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耳?!? 先是,館閣之文屢下,安石輒辭不起,士大夫謂其無意于世,恨不識其面;朝廷每欲舁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赴是職,聞?wù)吣幌矏偂? ——《綱鑒易知錄宋紀》 1.以下六句編為四組,全部從側(cè)面表現(xiàn)王安石才干及其影響的一組是 (1)擢進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2)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 (3)士大夫謂其無意于世,恨不識其面 (4)朝廷每欲舁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5)及赴是職,聞?wù)吣幌矏? (6)安石皆以祖母年高辭 A.(3)(4)(5) B.(1)(3)(5)

22、 C.(2)(4)(6) D.(1)(5)(6) 答案:A 解析:要抓住“側(cè)面表現(xiàn)”,(3)(4)(5)都是從側(cè)面表現(xiàn)王安石的才干和影響的,其余各項不全是。 2.從分句間的關(guān)系看,以下各項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1)擢進士上第,授淮南判官 (2)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敗 (3)未嘗以財不足為患也,患在治財無其道耳 (4)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否 (5)朝廷每舁于美官,唯患其不就也 A.(1)/(2)(3)/(4)(5) B.(1)/(2)/(3)(4)/(5) C.(1)(2)/(3)/(4)(

23、5) D.(1)/(2)/(3)/(4)(5) 解析:(1)為承接關(guān)系;(2)(3)是并列關(guān)系;(4)(5)是轉(zhuǎn)折關(guān)系 答案:A 九、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二三段,力爭全文背誦。 十、課堂小結(jié)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因事見理、敘議結(jié)合。前兩段記游,第三、四段發(fā)議論,記游為發(fā)議論做鋪墊,而發(fā)議論則句句回應(yīng)記游,兩者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學習本文要掌握這種在記敘的基礎(chǔ)上深入發(fā)表有道理的議論的方法。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理清課文前后兩部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弄清因事說理敘議如何有機結(jié)合,及辨析詞類活用。 [教學步驟]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游褒禪山記》是北宋文學

24、大家王安石的散文精品中立意不同凡響,寫法別具一格的一枝奇葩。它的主旨不在于通過記游表現(xiàn)山川之美,景物之勝,或者寄托某種情致懷抱,而重在借景生論,即事明理,最終以精警獨到的理趣取勝。這篇游記,由此及彼,拓寬視野,能使我們獲得更多的規(guī)律性啟迪。 二、指名背誦二、三段 三、集體朗誦課文 1.思考本文的記敘部分和議論部分是怎樣緊密聯(lián)系的?(提示:可以從過渡、銜接;前后呼應(yīng);游山與治學處世三方面聯(lián)系上思考) 明確:文章兩部分之間使用了過渡句:“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開啟下文,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嘆焉”,緊承上文,領(lǐng)起全段,使文章前后銜接,過渡自然。 再一是文字上前后呼應(yīng),意思貫通,

25、正因為回家探親途中游山探勝,卻因輕信隨從,失諸檢察,半途而廢,褒禪山最為奇妙之處未能一睹為快,作者悔之不已,感慨系之,從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間的辯證關(guān)系;正因為游覽中發(fā)現(xiàn)“有碑仆道”,“花”“華”音訛,于是由此發(fā)出了“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前后照應(yīng)的句子體現(xiàn)了記敘正是為議論部分埋下伏筆,使議論有依據(jù),議論部分是記敘的深化。是從具體事物中悟出來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還有一點就是作者把治學處世比作游山,抓住它們之間的共同點: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態(tài)度。游覽中總結(jié)出“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非有志者不能至”的深刻道理,從而勉勵自己和讀者在治學、處事、

26、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堅定志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去攀登風光無限的險峰。 2.指名學生匯報完成文后練習四的情況。(解釋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同學們補充訂正) (1)火尚足以明也 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2)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師;把……當作老師。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有好處 3.看課文,指出加點的字古今詞義不同或詞類活用情況。 (1)而卒葬之 古:終于;今:士兵,完畢 (2)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

27、十分之一,今:數(shù)詞11 (3)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 古:不平常,今:表程度的副詞,很、十分 (4)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詞,“所”與介詞“以”結(jié)合,相當于“……的緣故”;今常用作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皩W者”:古泛指求學的人,讀書的人。今,特指有專門學問的人。 (5)長樂王回深父 這是一通假字“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稱。 (6)問其深;則其至又加少矣;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這三個詞都可以視為形容詞用作名詞,分別為深度、到達的人、險遠的地方。也可以把“其至”“深遠”看作省略,后面分別省略“之人”“之地”。 (7)世之

28、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弄錯,使……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說出,說明,動詞。 (8)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極”盡情享受,形容詞用作動詞。 4.指名回答下列句式的特點 (1)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3)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明確:這三個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斷。其中的“者”是語氣助詞,表示提頓,“也”是語氣助詞,表示判斷。第(1)個句子是一般判斷句,第(2)(3)句子是因果判斷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四、討論總結(jié)這篇課文寫作上的特點 討論、

29、歸納,學生補充,教師訂正 明確:(1)因事說理、敘議結(jié)合 本文是一篇游記,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山川風物之美的描寫和景物的敘述,或者寄托某種情致懷抱;而重在借景生論,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游的內(nèi)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jù)。 文章以記游作為比喻,引發(fā)出議論,因事說理,以小見大,準確而充分地闡述了一種人生哲理,給人以思想上的內(nèi)涵啟發(fā),使完美的形式和思想和諧統(tǒng)一。文章前部分記游山,后部分談道理,記敘和議論緊密結(jié)合,前后呼應(yīng)。文中記游內(nèi)容是后文議論的基礎(chǔ),是議論的事實依據(jù);議論是記游內(nèi)容在思想認識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 全文即事明理。記游,處處為議論埋下伏筆;議論,句句與記敘相呼應(yīng)。游蹤交代完

30、整清晰,見聞卻言約而事豐,未盡的游興在議論中得以宣泄,強烈的感受在議論中盡情地傾吐?!坝洝睘椤白h”提供形象依據(jù),“議”是“記”的最后升華。二者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平中見奇,別開生面。 (2)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本文的主旨在于闡述要有“志”“盡吾志”并“深思而慎取”,為此選材游褒禪山從略,游華山洞詳寫,記仆碑文字從詳,其余從略;前洞和后洞概況從略,游后洞從詳,又以寫心情“悔”從詳。 五、課堂練習(出示投影) 指出“乃”“蓋”在句中的意義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表判斷,是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竟然,居然 3.自古有戰(zhàn),非乃今也 只、僅僅 4.良乃入,具告

31、沛公 于是 5.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你的 6.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zhì)于齊,兵乃出 才 7.日初出大如車蓋 車蓋 8.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因為、由于 9.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 超過 10.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 11. 蓋云歸哉 通“盍”,何不(云、哉:語氣詞) 六、全文小結(jié) 《游褒禪山記》是一篇游記體的論文,闡述兩個觀點,一是“奇?zhèn)ァ⒐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遠”,必須“盡吾志”以赴;一是,古書不存,學者研究學問必須“深思而慎取”。文章以游山為喻說明無論治學、立業(yè)都必須有堅強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有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意志不堅,淺嘗輒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本文的結(jié)構(gòu)謹嚴,可以從前后敘議的緊密聯(lián)系,行文的上下呼應(yīng)和寫法上曲折、起伏方面去體會。 七、布置作業(yè) 歸納、整理多義詞“道、名、然、其”四個詞的義項。 ●板書設(shè)計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五月丁香婷婷狠狠色,亚洲日韩欧美精品久久久不卡,欧美日韩国产黄片三级,手机在线观看成人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