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套資料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都可在線預覽哦。。。下載后都有,,請放心下載,,文件全都包含在內(nèi),,【有疑問咨詢QQ:1064457796 或 1304139763】
==============================================喜歡這套資料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都可在線預覽哦。。。下載后都有,,請放心下載,,文件全都包含在內(nèi),,【有疑問咨詢QQ:1064457796 或 1304139763】
==============================================
中國地質(zhì)大學長城學院2012屆畢業(yè)設計
1 緒論
1.1輸電線覆冰概況
輸電線路因受結(jié)冰危害通常容易引起嚴重的斷線、桿塔倒塌、大面積停電、限電等事故。對電力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造成了嚴重威脅,也一直是電力系統(tǒng)研究中急待解決的難點問題。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輸電線路便不斷遭受覆冰危害。2003年,由覆冰引起的110~500kV輸電線路跳閘79次,占總事故的31%,其中500kV線路跳閘13次;由于覆冰引起110~500kV線路非計劃停運47次,占總事故的41% 。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我國華中電網(wǎng)出現(xiàn)大面積冰災事故,僅湖南省就有700多萬人受災,直接經(jīng)濟損失超過10億元。2008年1月,南方多個省份遭受了50年一遇的冰雪災害,華中、華東部分地區(qū)出現(xiàn)長時間持續(xù)的大強度、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 導致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湖北等地的電網(wǎng)發(fā)生倒塔、斷線、舞動、覆冰閃絡等多種災害, 湖南電網(wǎng)14條500 kV、44條220 kV和121條110 kV線路停運; 江西電網(wǎng)17條500 kV、57條220 kV和168條110 kV線路停運; 浙江電網(wǎng)23條500 kV、21條220 kV和14條110 kV線路停運, “西電東送”大通道江城、宜華500 kV直流線路損壞嚴重, 河南、重慶、四川等地的電網(wǎng)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破壞。部分地區(qū)的線路覆冰厚度達到40~60mm,遠遠超出了15~20 mm的設計值,如圖1-1。貴州500kV骨干網(wǎng)基本癱瘓,華中、華東電網(wǎng)幾十條500kV線路倒塔、倒桿、解列和停運,最大電力缺口接近4000萬kW。截至2月12日,全國因災停運線路共35968條,停運變電站1731座, 110~500kV線路倒塔8709座,全國13個省份拉閘限電,共有17個省級電網(wǎng)電力供應緊張。全國受災人口達1億多,直接經(jīng)濟損失超過1100億元。
圖1-1 輸電線覆冰情況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超高壓大容量輸電線路越建越多,線路走廊穿越的地理環(huán)境更加復雜,如經(jīng)過大面積的水庫、湖泊和崇山峻嶺,給線路維護帶來很多困難. 而且在嚴冬及初春季節(jié),我國云貴高原、川陜一帶及兩湖地區(qū)常出現(xiàn)霧凇和雨凇現(xiàn)象,造成架空輸電線路覆冰,使線路舞動、閃絡、燒傷,甚至斷線倒桿,使電網(wǎng)結(jié)構(gòu)遭到破壞,安全運行受到嚴重威脅.在緊急情況下,尋道員用帶電操作桿或其它類似的絕緣棒只能為很少的一部分覆冰線路除冰,人工除冰有很高的危險性。在國外,一些國家的地理與氣候情況與我國相似,甚至一些國家的情況更加惡劣,為了保證電力系統(tǒng)的可靠性,提高高壓輸電線除冰的效率,減少損失,維護工人的安全,開發(fā)一種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工人進行除冰作業(yè)的新型設備一直是國內(nèi)外相關(guān)研究的熱點. 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除冰機械以代替人進行導線除冰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和實用意義。
圖1-2 鐵塔被超過設計承受能力的覆冰載荷壓壞
圖1-3 鐵塔被不均勻覆冰縱向不平衡張力拉壞
圖1-4 鐵塔被斷線沖擊荷載與縱向不平衡張力扭壞
圖1-5 鐵塔因長時間舞動而發(fā)生倒塌
1.2輸電線覆冰危害及機理
(1)過荷載。即導線覆冰厚的實際重量超過設計值很多,導致架空輸電導線及桿塔載荷過大超出自身機械強度極限最終斷線垮塔。如圖1-2所示。
(2)不同期脫冰或不均勻覆冰事故。相鄰檔導線不均勻覆冰或不同期脫冰會產(chǎn)生張力差,使導線在線夾內(nèi)滑動松脫,甚至會因為兩側(cè)水平張力差過大而拉垮桿塔;不同期脫冰會使導線跳躍電氣間隙減小,造成導線相間短路或直接對地短路事故。如圖1-3所示。
(3)絕緣子串冰閃事故。絕緣子覆冰或被冰凌橋結(jié)后,絕緣強度下降,泄露距離縮短,融冰時,絕緣子的局部表面電阻增加,形成閃絡事故導致持續(xù)電弧燒傷絕緣子并使其絕緣強度降低。
(4)導線覆冰舞動事故。因?qū)Ь€不均勻覆冰,在風的作用下產(chǎn)生舞動,造成金具損壞,導線斷股,相間短路及桿塔傾斜或倒塌等嚴重事故。如圖1-5所示。
1.3國內(nèi)外相關(guān)除冰設備及技術(shù)的特點、發(fā)展趨勢
目前國內(nèi)和國外的除冰技術(shù)可歸納有3 0 余種,總體可分為:
1.大電流融冰法:主要包括過電流融冰法、短路電流融冰法和直流電流融冰法。此類方法也是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方案,在實際運用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jīng)驗。
2.機械除冰法:滑輪刮鏟法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輸電線路除冰的機械方法,其過程是由地面工作人員拉動可以在線路上行走的滑輪達到鏟除覆冰的目的。但該方法并不適用于我國西部高海拔、地形復雜地區(qū)。
3.被動法:被動法就是依靠風、地球引力、隨機散射和溫度變化等脫冰的被動方法無需附加能量?,F(xiàn)已經(jīng)在輸電線路上得到應用的有平衡重量、線夾、除冰環(huán)、阻雪環(huán)、憎水憎冰涂料、風力錘等來減少輸電線路的覆冰,安裝防震錘等來減少導線的舞動。被動法有費用低的優(yōu)點,但不能阻止覆冰的形成,而且僅適用于特定的地區(qū)。
4.其他方法:除上述幾種方法外,還有利用電磁脈沖、氣動脈沖、電暈放電、電子凍結(jié)、碰撞前顆粒加熱和凍結(jié)等防冰除冰方法,但很多還處于理想或試驗階段。而最近國內(nèi)外比較熱門的機械除冰法主要通過除冰機器人來完成,目前國內(nèi)外設計的除冰機器人通常包括3部分:1.爬行機構(gòu) 2.越障機構(gòu) 3.除冰機構(gòu)。并且向著小型化,實用化,可越障,智能化的方向發(fā)展。
1.4除冰機研究的內(nèi)容和意義
針對目前各類機械式除冰方法的不足之處,本文設想了一種全新的行走平臺,并在實踐中證明這種理論是可行的。它繼承了輪式車輛移動速度快捷的特點,又具有騎掛在電線上的能力,在傳動系統(tǒng)設計上采用了齒輪傳動設計,結(jié)構(gòu)相對簡單,工作可靠。并且在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功能擴展性。作為一種運輸平臺,具有很廣闊的功能開發(fā)空間。另外除冰機構(gòu)也是本次設計的創(chuàng)新點,采用對滾式刀具進行除冰,除冰效果好。
本論文主要完成了輸電線除冰機的原理設計,方案選擇,機構(gòu)的實現(xiàn),各部分零件的設計與整機的裝配,并在此基礎上采用二維制圖軟件建立實體模型并進行虛擬裝配。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在于根據(jù)輸電線系統(tǒng)的除冰需要,研制一種簡單,實用的輸電線除冰機。輪式輸電線除冰機是一種用于,在山地,荒野,河流,湖泊等地理環(huán)境,不適合人工除冰的輸電線路上清冰。它是適用于各種地貌,不會因為環(huán)境的改變而停止工作。它的前端是一對用于除冰的對滾刀具,用于清除在電線結(jié)的冰。刀具的對滾通過齒輪傳動機構(gòu)完成。輪式除冰機主體部分是行走機構(gòu)。該設計采用壓輪推進方式, 機體上的兩個固定壓輪騎掛在輸電線上保持機體的平衡, 機體的重心位于輸電線下方, 這樣機體不會在行進過程中出現(xiàn)倒轉(zhuǎn)。兩個動壓輪分別與兩個固定壓輪配合, 當推動動壓輪時, 動壓輪向上抬升, 與固定壓輪配合從上下夾緊輸電線, 依靠壓輪與輸電線的摩擦獲得前進的動力。該設計的電力驅(qū)動分為兩個分支: 一部分直接傳至除冰機構(gòu), 供刀具除冰使用; 另一部分傳至動壓輪,實現(xiàn)小車的行走。
該設計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體積小,運作靈活,運行穩(wěn)定的輸電線除冰機,也提供一種適于在條件艱苦的環(huán)境下工作的電線除冰機器。
2 方案設計
2.1 工作原理
本設計采用四輪式結(jié)構(gòu)布局,具有小型輕質(zhì),除冰效率高,安裝方便,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的特點。工作原理如圖2—1所示,輸電線除冰機工作時由行走電機推動機器行走,通過大齒輪帶動軸1轉(zhuǎn)動,再通過兩個減速齒輪組分別帶動軸2和軸3轉(zhuǎn)動,驅(qū)動行走輪轉(zhuǎn)動,實現(xiàn)輸電線除冰機在電線上行走。工作電機通過一組減速齒輪使輪5轉(zhuǎn)動,驅(qū)動工作刀具做回轉(zhuǎn)運動。
圖2-1 機構(gòu)運動簡圖
輪式輸電線除冰機由電動機提供動力。行走機構(gòu)通過三級齒輪減速機構(gòu)實現(xiàn)減速,除冰機構(gòu)通過一級齒輪減速機構(gòu)實現(xiàn)減速。
2.2 機構(gòu)的設計方案
能夠?qū)崿F(xiàn)輪式輸電線除冰機功能的技術(shù)原理很多,但各有利有弊,具體分析如下:
1.驅(qū)動方式選擇
1)小型柴油機驅(qū)動 柴油機驅(qū)動的優(yōu)點是馬力大,適應環(huán)境能力強。但重量和所占空間過大,驅(qū)動時會產(chǎn)生較大振動,容易引起輸電線舞動,不適用于在輸電上行走使用,另外對環(huán)境會產(chǎn)生污染,不環(huán)保。
2)電動機驅(qū)動 型號較多,選擇范圍廣。在質(zhì)量和振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對環(huán)境無污染,可以滿足環(huán)護要求。
行走電機
減速機構(gòu)
行走輪
除冰電機
減速機構(gòu)
除冰刀具
圖2-2 輪式輸電線除冰車組成框圖及運動傳遞路線
2.減速方式選擇
鏈傳動和帶傳動雖然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比較強,但是所需傳動空間比較大,不適用于在輪式輸電線除冰車上使用。蝸桿傳動效率低,易發(fā)熱,環(huán)境適應性差。因此,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減速方式選擇通過齒輪傳動機構(gòu)來完成。
3.行走方式選擇
由于履帶式系統(tǒng)過于笨重,因此不適合在輸電線上行走;液壓系統(tǒng)過于復雜,也不適合用于輸電線除冰機上。因此輸電線除冰機的行走機構(gòu)采用輪式行走機構(gòu)。為了使輪式行走機構(gòu)在輸電線上行走更加平穩(wěn),在行走輪中部開通一個直徑為30mm的凹槽。此行走輪的直徑為100mm,h為40mm。
4.除冰方式選擇
加熱方法耗能過多,輸電線除冰機不能攜帶過重的能源儲存裝置,因此加熱除冰法不適用。化學法對環(huán)境污染大,對輸電線腐蝕比較大,不宜采用。振動除冰法容易使輸電線產(chǎn)生舞動,違背了清除覆冰的初衷。綜合來看,采用對滾銑削除冰法是最佳選擇。
綜合考慮:本設計采用電機驅(qū)動,齒輪傳動減速機構(gòu),輪式行走方式,對滾洗刀除冰方式。
2.3 主體結(jié)構(gòu)設計
1.輸電線輪式除冰機上部
輸電線輪式除冰機上部能把小車懸掛在輸電線上,提供向上的支撐力。同時,具有一定的越障能力,可以越過沒有清理完全的覆冰。前端是除冰機構(gòu)的一部分,能使其完成除冰工作。
2.輸電線輪式除冰機下部
輸電線輪式除冰機下部向小車提供向前的推力,推進小車向前行走。前端是除冰機構(gòu)的一部分,能使其完成除冰工作。同時,通過齒輪機構(gòu)與上部的除冰機構(gòu)和下面的電動機相連,實現(xiàn)動力傳輸。
3.減速器
輸電線輪式除冰機的減速器為三級展開式齒輪減速器。每級傳動比均是2。為了減輕減速器的重量,把減速器的外殼切除一部分。
3 結(jié)構(gòu)設計
3.1 傳動零件的設計
3.1.1 齒輪機構(gòu)設計
1 選定齒輪的類型,精度等級,材料以及齒數(shù)
1) 因為齒輪受軸向力很小,故選用直齒圓柱齒輪傳動,制作比較簡單可以降低成本。
2) 該輸電線輪式除冰機工作時的速度較低,所以選擇8級精度(GB10095-88)。
3) 材料選擇。由輪齒的失效形式可知,設計齒輪時,應該使齒面具有較高的抗磨損、抗點蝕、抗膠合以及抗塑性變形的能力,而齒根要有較高的抗折斷的能力。因此,對齒輪的材料性能基本要求為:齒面要硬、齒芯要韌。一般齒輪材料有鋼,鑄鐵,以及非金屬材料。
根據(jù)齒輪材料選擇的原則以及常用材料的力學特性選擇大小齒輪的材料為ZG310-570,采用表面淬火。
2 齒輪尺寸設計
開式(半開式)齒輪傳動,由于輪齒主要為磨損失效,為使得輪齒不至于過小,故小齒輪不適宜選用過多的齒數(shù),本設計中選擇小齒輪齒數(shù)z=15,大齒輪的齒數(shù),取。設計傳動比。除冰機正常行走時的速度為大約0.08m/s。設計除冰機的前后輪直徑均為100mm。設想除冰機工作時處于理想狀況下即輪子只滾動不滑動。由此可得,后輪軸的轉(zhuǎn)速約為。查機械設計手冊得:橡膠輪對輸電線滾動摩擦力臂為10~15/mm,為了把除冰機的質(zhì)量不大于20Kg,則車輪沿輸電線的最大滾動阻力矩為。設計輸電線除冰機機工作壽命為8年。
3 軸1和軸2上齒輪1和齒輪2的設計
基本參數(shù)
⒈ 按齒面接觸強度設計
由設計計算公式進行計算,即
= (3-1)
1) 確定公式內(nèi)各計算數(shù)值
(1)試選載荷系數(shù)
(2)小齒輪轉(zhuǎn)矩
注:由機械設計手冊查得:圓柱齒輪機械傳動7級精度的傳動效率為0.98-0.995
(3)選取齒寬系數(shù)
(4)材料的彈性影響系數(shù)
(5)由齒面硬度查得小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大齒輪的接觸疲勞強度極限
(6)計算應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3-2)
(3-3)
(7)查得接觸疲勞壽命系數(shù);
(8)計算接觸疲勞許用應力
取失效概率為1%,安全系數(shù)S=1,得
(3-4)
(3-5)
2)計算
(1)計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代入接觸疲勞許用應力中的較小值
= (3-6)
(2)計算圓周速度與齒寬
(3)計算齒寬與齒高之比
模數(shù) (3-7)
齒高
(3-8)
(4) 計算載荷系數(shù)
根據(jù)速度,7級精度,查得動載系數(shù);
直齒輪,假設=查得;
使用系數(shù);
7級精度小齒輪對稱支撐布置,;
由,得;故載荷系數(shù)
2.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
彎曲疲勞強度的設計公式為
= (3-9)
1) 確定公式內(nèi)的各計算數(shù)值
(1)查得小齒輪的彎曲疲勞極限;齒輪的彎曲疲勞極限;
(2)查得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
(3)計算彎曲疲勞許用應力
取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S=1.4,得
(3-10)
(3-11)
(4)計算載荷系數(shù)
(5)查取齒形系數(shù)
;
(6)查取應力校正系數(shù),;
(7)計算大、小齒輪的并加以比較得:
(3-12)
(3-13)
大齒輪的數(shù)值大。
2) 設計計算
= (3-14)
由上可得,小齒輪的分度圓直徑大于42mm,模數(shù)大于2.8即可滿足齒輪強度要求??紤]到加工難易以及軸的強度故取模數(shù)m=3,小齒輪分度圓直徑為45mm。
3. 幾何尺寸計算
1) 計算分度圓直徑
(3-15)
(3-16)
2) 計算中心距
(3-17)
3) 計算齒輪寬度
取 , .
4) 計算齒頂圓直徑
(3-18)
(3-19)
5) 計算齒根圓直徑
(3-20)
(3-21)
齒輪結(jié)構(gòu)通常與其幾何尺寸,材料及制造工藝有關(guān),一般多采用鑄造或者鍛造毛坯。
3.1.2 軸的設計
1 軸的材料選擇
根據(jù)軸的常用材料及其主要力學性能,結(jié)合此處的實際的情況,所受載荷小而且轉(zhuǎn)速低所以六個軸均選擇用45鋼(調(diào)質(zhì))。
2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包括定出軸的合理外形和全部結(jié)構(gòu)尺寸。
結(jié)合以上設計準則設計各個軸的結(jié)構(gòu)尺寸如下:
(1) 軸Ⅰ的設計
1) 求作用在軸Ⅰ上齒輪1的力
因為 ,故
(3-22)
() (3-23)
由此可見,軸所承受的力很小。
(3-24)
2) 初步確定軸的最小直徑
根據(jù)機械設計手冊查得,取=112,于是得
(3-25)
考慮到需要開鍵槽以及加工工藝,故取。顯然,軸的最小直徑是安裝車輪處,即。
3)根據(jù)軸向定位的要求確定軸的各段直徑和長度
①為了滿足車輪的軸向定位要求,車輪外用M10的螺母定位;內(nèi)用套筒定位。
②初步選擇滾動軸承。因軸承同時承受的徑向和軸向力均很小,故選用深溝球軸承。參照工作要求并根據(jù),參照國家標準GB/T 276-1994,由軸承產(chǎn)品目錄中初步選取0組基本游隙組、標準精度級的單列深溝球軸承6004,其尺寸為,由于不需要安裝擋油環(huán),所以軸承內(nèi)用套筒定位,套筒用行走輪定位;外用軸承錐形套筒定位。軸承安裝在機箱內(nèi),其周向定位是借助過渡配合來保證的,此處選軸的直徑尺寸公差為m6。
③由于軸上零件比較少。所以不需要軸肩。因此設計成長度為135mm的光軸,需要在指定位置開鍵槽。軸的兩端分別有10mm的螺紋。
④軸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齒輪、車輪與軸的周向定位均采用平鍵聯(lián)接。按由手冊查得平鍵截面(摘自GB/T 1095-2003),鍵槽用鍵槽銑刀加工,長為5mm(摘自GB/T 1096-2003)。 同時為了保證齒輪與軸的配合有良好的對中性,故選擇齒輪輪轂與軸的配合為H7/n6;同樣車輪與與軸的聯(lián)接,選用B型平鍵,車輪與軸的配合為H7/k6.
⑧由機械設計手冊得,M10螺紋倒角為2×45°;M27螺紋倒角為1×45°;各軸肩處的圓角半徑取R1。
初步確定的軸Ⅰ的結(jié)構(gòu)如圖3—4所示。
圖3—4軸Ⅰ的結(jié)構(gòu)
3 提高軸強度的措施
(1) 合理布置軸上零件以減小軸的載荷;
(2) 改進軸的結(jié)構(gòu)以減小應力集中的影響;
軸通常是在變應力條件下工作的,軸的截面尺寸發(fā)生突變處要產(chǎn)生應力集中,軸的疲勞破壞往往在此發(fā)生。為了提高軸的疲勞強度,應盡量減少應力集中源和降低應力集中程度。為此軸肩處應采用較大的過渡圓角半徑r來降低應力集中。但對定位軸肩,還必須保證零件得到可靠的定位。當靠軸肩定位的零件的圓角半徑很小時,為了增大軸肩處的圓角半徑,可采用內(nèi)凹圓角或加裝隔離環(huán)。
(3)改進軸上零件的結(jié)構(gòu)以減小軸的載荷;
(4)改進軸的表面質(zhì)量以提高軸的疲勞強度;
軸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強化處理方法也會對軸的疲勞強度產(chǎn)生影響。軸的表面愈粗糙,疲勞強度也愈低。因此,應合理減小軸的表面及圓角處的加工粗糙度值。
表面強化處理的方法有:表面高頻淬火等熱處理;表面滲碳、氰化、氮化等化學熱處理;碾壓、噴丸等強化處理。通過碾壓、噴丸進行表面強化處理時可使軸的表層產(chǎn)生預壓應力,從而提高軸的抗疲勞能力。
各個軸均采用淬火處理。
3.1.3 軸承校核
根據(jù)各個軸承的特點以及選用原則,可以肯定我們初步選定的型號6004深溝球軸承滿足要求。
由于軸1所承載的載荷最大,且軸1的轉(zhuǎn)速最大,故軸1上的軸承最危險。若此軸承壽命滿足要求,則其它軸承亦可滿足要求。所選6004深溝球軸承的基本額定動載荷C為9.38kN假設鏈傳動的效率為0.9。
(3-26)
(3-27)
顯然,軸承壽命滿足要求。
3.2 除冰機構(gòu)的設計
3.2.1 除冰方式選擇
對滾除冰的方式 對滾銑削式除冰工作裝置安裝在輸電線除冰機前端, 通過滾壓輪上的組合刀片, 依靠較高轉(zhuǎn)速把輸電線上的覆冰銑除。此方法工作效率高,清除效果好。
結(jié)合實際設計理念以及實際需求,我們選擇設計對滾方式除冰。
刀片
圖3—10 滾刀
圖3-11 除冰機除冰機構(gòu)的傳動裝置
圖3—11 刀架零件圖
3.2.2刀架設計
1 剪切裝置
剪切裝置由3片切削刀具組成。所有切削刀具固定在底刀架上 ,對滾除冰時軸線位置不動 ,刀刃為直線型。滾刀結(jié)構(gòu)如圖 3—10所示 ,滾刀的刀片形狀為傾斜平面 ,中部有一方便與輸電線接觸的弧度。刀刃為直線線 ,三片刀片均勻分布固定在刀架上。除冰時 ,滾刀對滾轉(zhuǎn)動 ,兩組滾刀逐片組成剪口 ,覆冰隨著滾刀刀片的旋轉(zhuǎn)被切成碎屑 ,并被清除。上下刀刃在除冰過程中始終沒有接觸。
2 對滾刀具傳動裝置
對滾刀具傳動裝置由兩對齒輪組成。當電動機帶動下車體上除冰機構(gòu)齒輪旋轉(zhuǎn)式,上車體除冰機構(gòu)的齒輪也跟著旋轉(zhuǎn)。通過齒輪機構(gòu)傳動,實現(xiàn)對滾齒輪同步對滾。為對滾刀具提供高效穩(wěn)定的動力輸出。
4 功能及創(chuàng)新點
本設計作品的主要功能及特點如下:
1、該機采用對滾刀具的除冰原理,結(jié)構(gòu)緊湊,體積小,質(zhì)量輕,噪音小,無污染,使用靈活方便,適合在輸電線上除冰;
2、,具有一定越障能力,使用安全可靠,便于維修;
3、輸電線直徑可以在20~40mm之間調(diào)整,覆冰直徑30~80mm,外型尺寸(長×寬×高:330×140×400mm);
4、車輪帶有凹槽,具有良好的導向性,使得除冰機在輸電線上行走時不易倒轉(zhuǎn);
5、兩輪之間采用鏈傳動實現(xiàn)同步行走;
6、外觀造型美觀,適合家庭用戶的審美要求;
7、采用滾刀刀具,除冰效果理想,而且成本較低,是輸電線除冰機的首選產(chǎn)品。
該設計作品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如下:
1、采用對滾刀具除冰,節(jié)省能源,無污染(噪音、廢氣),不易引起電線共振或舞動;
2、采用齒輪機構(gòu)傳動(實現(xiàn)減速),提高整機的工作效率,解決了從電動機輸出轉(zhuǎn)速過高的問題;
3、外觀造型新穎,后端為大倒角設計,可減輕重量,適合在輸電線上除冰使用。
總結(jié)
畢業(yè)設計是對我大學四年學習成果的總結(jié),是對我將來的學習、工作最為有力的一次鍛煉。它促進我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的結(jié)合,并且深深的體會到了自己所學專業(yè)的博大精深。盡管在設計中遇到許多難題與不曾接觸過的東西,但在老師的幫助和我的刻苦努力下都一一克服,并學到了許多的實踐經(jīng)驗。盡管我所設計的東西可能還有許多欠缺,但是我確實在此次設計中學得了很多東西,它將對我以后的學習與工作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我這次設計的題目是:輸電線除冰機械人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做了如下工作:
1、查閱有關(guān)的文獻資料,了解當今國內(nèi)外輸電線除冰機,巡線機器人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也看到了創(chuàng)新設計巨大發(fā)展?jié)摿Α?
2、根據(jù)輸電線除冰機的用途,對輸電線除冰機的傳動系統(tǒng)以及執(zhí)行機構(gòu)進行了充分的論證,最終確定了方案。
3、對典型零件如直齒輪、軸進行了詳細的設計計算,并進行了校核。
4、對所用軸承進行了強度校核和以及壽命計算。
5、零件的圖紙以及裝配圖設計。
6、進行了輸電線除冰機的二維設計及建模
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使我具有了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為自己今后學習更多的專業(yè)知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chǎn)中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必將對我的將來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Sawada J,Kusumoto K,Munakata T. A Mobile Robot for Inspec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J]. 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1991,6(1):309-315.
[2] Montambault S,Cote J,St LouisM.Preliminary Resul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Teleoperated Compact Trolley for Live- lineWorking[J].In:Proceedings of IEE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Live-LineMaintenance Piscataway(NJ): IEEE,2000:21-27.
[3] Montambault S,Pouliot N. The HQ line Rover:Contributing to Innovation in Transmission Line Maintenance[J].In: Proceedings of IEE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Live-line Maintenance,Vol 4 Piscataway(NJ):IEEE,2003:33-40.
[4] Jaensch G, Hoffmann H, Mar k ee s A. Locating defects in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A] .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IEE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 Live2lineMaintenance[C].Orlando, FL USA: 1998.179- 186.
[5] Whitworth C C, Duller A W G, Jones D I, et al. Aerial video inspection of overhead power lines [J]. Power Engineering Journal,2001, 15( 1) : 25- 32.
[6] Robot s repair and examine live lines in sever condition[ J] . Electrical World, 1989, 5: 71-72.
[7]Mont am ba ult S, Po u li o t N. T he HQ Line ROV er: contributing to innovation in transmission line maintenance [A].Proceedings of the 2003 IEE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Construction, Operation and Live-line Maintenance[C].2003.33- 40.
[8]Victor P, Charles 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moving ice from surfaces:US, PCT/US 99/ 28330( CIP) [ P] . 1999.11- 30.
[9]Joshua D, Charles S, Victor P. Using dielectric losses to de- ice power transmission lines with 100kHz high- volt age excitation[C] . Industry application conference 2001 Thirty - sixth IAS annual meeting conference record of the 2001 IEEE, January 01, 2001, Chieago, Illinois, USA. New Jersey: IEEE, c2001: 2515- 2519.
[10]V. F. Petrenko,M. Higa,M. Starost in, et al . Deresh. Pulse electrother mal de- icing[ C] .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eenth(2003) International Off shore and Polar Engineering Conference. May 25- 30, 2003, Honolulu,Hawaii,USA.2003,434-438.
[11] 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單行本)機械傳動[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4
[12] 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3] 劉鴻義.材料力學(第三版 上、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14] 章日晉.機械零件的結(jié)構(gòu)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81
[15] 楊靖波,李正,等.2008年電網(wǎng)冰災覆冰及倒塔特征分析[J].電網(wǎng)與水力發(fā)電進展,2008,24(4):04-08.
[16] 李曉舟,許金凱,于化東,等.超高壓輸電線路巡線機器人結(jié)構(gòu)設計與運動學仿真 [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2(3):377-380
[17] 張屹,邵 威,等.高壓輸電線路除冰機器人的機構(gòu)設計 [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6):69-72.
[18] 王超,魏世民,等.高壓輸電線上除冰機器人的系統(tǒng)設計 [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0,(1):148-149.
[19] 張運楚,梁自澤,譚民.架空電力線路巡線機器人的研究綜述 [J].機器人,2004,26(5):467-473.
[20] 李海,張吉,等.架空高壓輸電線除冰機器人設計 [J].中國科技信息,2010,(19):111-112.
[21] 吳功平,肖曉暉,等.架空高壓輸電線路巡線機器人樣機研制 [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6,30(13):90-93.
[22] 楊 暘,高虹亮,孟遂民,等.架空輸電線路除冰機器人的結(jié)構(gòu)設計 [J].電力建設,2009,30(3):93-96.
[23] 張銳,昊光亞,等.架空輸電線路絕緣子串機械振動疲勞性能研究 [J].電瓷避雷器,2009,(1):12-17.
[24] 程光明,姜鵬,等.簡易高壓電纜除冰設備的研制 [J].機械傳動,2010,34(2):73-75.
[25] 代暉.淺議配電網(wǎng)絡的防冰 [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08,(3):26-28
[26] 王聰,孫煒,向陽琴.輸電線除冰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tǒng)設計 [J].機器人技術(shù),2010,26(11-2):141-142.
[27] 王振玉.輸電線路除(融)冰技術(shù)探析 [J].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學術(shù)研究,2008,3(4):4-6.
[28] 張昕,韓占忠.輸電線路除冰技術(shù)現(xiàn)狀及發(fā)展 [J].電器開關(guān),2009,(1):4-7.
[29] 苑吉河,蔣興良,等輸電線路導線覆冰的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J].高電壓技術(shù),2003,30(1):6-9.
[30] 曹嵐.輸電線路覆冰影響及除冰技術(shù)綜述 [J].浙江電力,2008,(4):29-32.
[31] 耿欣,周延澤.巡線機器人的爬行方案設計 [J].機器人技術(shù)與應用,2002,(4):19-21
[32] 朱興龍,王洪光,等.一種自主越障巡檢機器人行走夾持機構(gòu) [J].機械設計,2006,23(8):11-13
致 謝
近一個學期的不懈努力,大學本科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畢業(yè)設計終于完成在即!這是我在畢業(yè)之前對所學的各門知識的一次深入的綜合的總復習,也是一次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真正訓練,。因此,它在我四年的大學生活的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這次畢業(yè)設計我對自己的下一個階段的順利進行作了一次適應性的演練,很好的鍛煉了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回顧了以前的學習內(nèi)容并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我得到了楊義勇老師的悉心指點。在整個過程中楊老師體現(xiàn)的那種一絲不茍,細心細致的科學精神讓我久久不能忘記,并肅然起敬。特別是楊老師的扎實功底和諄諄教導讓我受益匪淺。我個人認為我這次畢業(yè)設計的完成很大程度上源于老師教導我養(yǎng)成的專心致志,循序漸進,不斷積累,決不放過任何一個含糊問題,以高度的責任感面對所有的細節(jié)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并且經(jīng)驗和知識的儲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限制了我在設計上的水平, 但是正是這些缺陷激勵著我不斷的前行。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更加的努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識,讓自己的視野更加廣闊,并且這種良好的學習精神也將永遠的保留下去。
所以在設計中出現(xiàn)的許多不足之處,期望各位老師和同學多多包涵并給予指教,以激勵我更好的改進,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的完善自己。在本次畢業(yè)設計期間,我也得到其他老師的指點,以及同組成員的幫助,在此向所有關(guān)心幫助過本文寫作的老師、同學及參考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最后再一次的感謝母校和四年來辛勤培養(yǎng)我的各位老師,我將永遠記住您們的教導,我將永遠以母校為榮耀。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