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套資料就充值下載吧。。。資源目錄里展示的都可在線預覽哦。。。下載后都有,,請放心下載,,文件全都包含在內,,【有疑問咨詢QQ:1064457796 或 1304139763】
畢業(yè)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飲水機出水口把手的塑料注射模具設計
系 別 機電信息系
專 業(yè)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導 師
2012 年 11 月 20 日
1.畢業(yè)設計(論文)綜述(題目背景、研究意義及國內外相關研究情況)
1.1.課題的目的與意義
背景和意義:我國塑料模工業(yè)從起步到現在,歷經半個多世紀,有了很大發(fā)展,模具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尤其是塑料模具發(fā)展速度將高于其它模具,在模具行業(yè)中的比例將逐步提高。本設計題目涉及目標均為工程實際零件,通過對塑件的實體測繪,完成基本參數的采集,然后運用《塑料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等知識,指導學生利用CAD等軟件完成模具結構的設計,并進行相關的計算。本設計旨在鍛煉學生在技術應用能力上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基本要求,在塑料成型工藝與塑料模具設計技術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2.塑料模具的前景與市場
近年來,國塑料模具發(fā)展速度相當快。目前,塑料模具整個模具行業(yè)中所占比重約為30%。隨著國汽車、家電、電子通訊、各種建材迅速發(fā)展,預計未來模具市場,塑料模具占模具總量的比例仍將逐步提高,且發(fā)展速度將快于其他模具。以汽車為例,隨著汽車產銷量高速增長,汽車模具潛市場十分巨大。據介紹,生產汽車時,各種功能性零部件都要靠模具成型,僅制造款普通轎車約需200件內飾件模具,而制造保險杠、儀表盤、油箱、方向盤等所需的型塑料模具,從模具行業(yè)生產能力看,目前滿足率僅約50%。建筑領域,塑料建材大量替代傳統材料也大勢所趨,預計2010年全國塑料門窗塑管普及率將達到30%~50%,塑料排水管市場占率將超過50%,都大大增加對模具的需求量。應該說,塑料模具的應用潛力不可低估的。專家預測,型、精密、設計合理的注塑模具將受到市場普遍歡迎。
全國塑料加工業(yè)域分布相類似,珠三角、長三角的塑料制品加工業(yè)位居前列,浙江、江蘇廣東塑料模具產值全國模具總產值中的比例也占到70%?,F,這3個省份的不少企業(yè)已意識到塑模的無限商機,正積極組織模具產品的開發(fā)制造。最近,由杭州娃哈哈集團精密機械制造公司研制的腔防盜瓶蓋注塑模具通過浙江省省級鑒定。該模具采用的三次頂強制脫模技術、平衡式熱流道系統、瓶蓋模通用模架具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模具性能質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據寧海模具協介紹,去年以來,該縣積極鼓勵企業(yè)更新技術設備,全力推進工藝產品創(chuàng)新,引導條件的企業(yè)從生產環(huán)節(jié)向研發(fā)、銷售高附加值模具拓展,型注塑模具制造又新的拓展,現已能夠生產成套的8千克雙缸洗衣機、汽車保險杠、汽車整體儀表板、汽車內飾件等大型成套模具65英寸背投電視機殼模具。寧波躍飛模具限公司經營部的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廠接到有關塑模產品的訂單較上年所增加。
然而,塑料模具盡管成時下最誘人的“奶酪”,但櫻桃好吃樹難栽。由于塑料零配件形狀復雜、設計靈活,模具材料、設計水平及加工設備均較高要求,并不人人都可以輕易涉足的。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國外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眼前需盡快突破制約模具產業(yè)發(fā)展的三大瓶頸:是加大塑料材料注塑工藝的研發(fā)力度;二是塑模企業(yè)應向園區(qū)發(fā)展,加快資源整合;三模具試模結果檢驗等裝水平必須盡快跟上,否則塑料模具發(fā)展將受制約。
1.3.塑料模具的的發(fā)展趨勢
1.1.1模具日趨大型化。
1.1.2模具的精度將越來越高。10年前精密模具的精度一般為5微米,現已達到2-3微米,1微米精度的模具也將上市。
1.1.3多功能復合模具將進一步發(fā)展。新型多功能復合模具除了沖壓成型零件外,還擔負疊壓、攻絲、鉚接和鎖緊等組裝任務,對鋼材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
1.1.4熱流道模具在塑料模具中的比重也將逐漸提高。
1.1.5隨著塑料成型工藝的不斷改進與發(fā)展,氣輔模具及適應高壓注塑成型等工藝的模具也將隨之發(fā)展。
1.1.6標準件的應用將日益廣泛。模具標準化及模具標準件的應用將極大地影響模具制造周期,還能提高模具的質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1.1.7快速經濟模具的前景十分廣闊。
1.1.8隨著車輛和電機等產品向輕量化發(fā)展,壓鑄模的比例將不斷提高。同時對壓鑄模的壽命和復雜程度也將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1.1.9以塑代鋼、以塑代木的進程進一步加快,塑料模具的比例將不斷增大。由于機械零件的復雜程度和精度的不斷提高,對塑料模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1.1.10模具技術含量將不斷提高。
2.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主要內容和要求
2.1.1在開始設計階段。手機和查閱有關本次設計的相關資料.
2.1.2測繪塑料產品的產品圖。
2.1.3對塑料的特點分析和成該型塑料模具的結構分析,初步完成本次模具設計的基本結構。
2.1.4學習和熟練掌握計算機的CAD和PRO/E等軟件,完成本次模具設計所需的技術報告。
2.1.5小結,并完成畢業(yè)設計說明書。
2.2.研究方法和步驟
2.2.1繪制的二維圖
2.2.2收集論文相關資料,同時對所獲材料進行分類歸納加工整理,力求條理清晰。在對所要求成型的產品有個初步的了解,在接受設計任務書以后就要對塑料的品種 和批量的大小以及尺寸精度與技術條件,有個整體的概念。
2.2.3分型面設計
2.2.4注射機的選擇
2.2.5根據制品尺寸設計成型零部件
2.2.6型腔壁厚的設計
2.2.7澆注系統的設計
2.2.8推出機構的設計
2.2.9導柱導向機構的設計
2.2.10溫度調節(jié)系統的設計與計算
2.2.11模架的選擇
2.2.12模計說明
2.2.13模具的裝配
2.2.14試模
2.2.15修模
3.模具的難點和特點
此制品用于部件的連接。制品材料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此材料有良好的耐化學腐蝕、表面硬度、加工性和染色性。制品的壁厚、熔料溫度對收縮率影響極小。ABS有較強的抗沖擊強度,且在低溫下也不迅速下降。ABS有一定的硬度和尺寸穩(wěn)定性,易于成型加工,經過調色可配成任何顏色。
此制品是批量生產,所以我將設計一套塑料成型模具。在設計模具時需要考慮制品的一些特點。
根據模具的大小和形狀,選擇合適的溫控系統布局,使模具溫控達到最好效果塑件的尺寸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外型需光潔不得有劃傷,總體尺寸大小適中。
三.完成本課題的工作方案及進度計劃(按周次填寫)
第1周:前期準備,查閱資料,了解課題;
2-4周:完成開題報告,進行開題檢查;
5-7周:完成中期報告,進行中期檢查;
8-10周:完成結構設計和裝配圖的繪制;
11-12:完成三位建模,并進行模型裝配;
13-14周:完善裝配模型,撰寫畢業(yè)論文
15周: 畢業(yè)答辯。
參考文獻
[1] 曹宏深,趙仲治主編.《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3
2.李秦蕊主編.《塑料模具設計》.西安年工業(yè)大學出版社,1988
3.任志華,吳琦主編.《pro/engineer wildfire 3.0模具設計》.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4.孫玲主編.《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5.孫錫紅.《我國塑料模具發(fā)展現狀及發(fā)展建議》.期刊電加工與模具.2010
6.《我國模具發(fā)展趨勢》.期刊模具制造.2003
7.蔣繼宏 王效岳主編《注射模具典型結構100例》.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
8.顏智偉《塑料模具設計與結構設計》.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6
9.廖念釗 莫雨松《互換性與技術測量》[M].中國計量出版社.2000
10.黃立本,張立基,趙旭濤.PVC樹脂及其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9.
11.屈華昌.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12.張中元.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4.
13.Mita.T.Yamaguchi.T.Kashiwase.T and Kawase,T. Realization og speed biped using modern control theory.Int. J.Control.1984,40.107-119.
14.Eldukhri. E, E.Design and control of a biped walking robot.phD thesis.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niverity of Salford UK.
15.Medrano-Xenda.G A and Eldukhri E.E.Biped robot locomotiong in the sagittal plane,Trans.Trans.Inst.Mcasmt and Control,1997.19.38-49.
16 Wong T, Tan S T, Sze W S, “Parting line formation by slicing a 3D CAD model”,
Engineering with Computers, 14, 330-343, 1998.
17 Nee A Y C, Fu M W, Fuh J Y H, et al,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3-D Parting Lines and
Surfaces in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Design”, Annals of the CIRP, 47(1): 95-98, 1998.
18 Zhou Zhenyong, Gao Shuming, Gu Zhengchao, et al,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parting
line in Injection Mold Design”, Journal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Graphics, 12(7): 512-516, 2000 (In Chinese).
19 Fu M W, Nee A Y C, Fuh J Y H, “The application of surface visibility and moldability to
parting line generation”, Computer-Aided Design, 34(6): 469-480, 2002.
指導教師意見(對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老師:
年 月 日
所在系審查意見:
系主管領導: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