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第二課時)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地理七上第3章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第二課時)教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最新地理七上第 3 章第二節(jié)《海陸變遷》(第二課時)教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正確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內容 ,并能對照“六大板塊示意圖”與 “世界地形
圖’”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圖”解釋世界聞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
帶的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討論“板塊構造學說”的創(chuàng)立 ,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鉆研問題的主動學習精神 ,體會
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在實踐中不斷深化。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板塊運動的實例 ,樹立板塊是不斷運動的唯物主義科學觀點
2、 ,并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
辨證關系。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內容和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教學難點
利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現(xiàn)象。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
課前準備
課件、課前學案
課時安排
共 2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大陸漂移的暢想曲 ,描繪了一幅驚心動魄的地球演化史。大陸為什么會漂移呢 ?
地球科學研究表明 ,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使用“學樂師生” APP 拍照 錄像 錄
音 ,收集學生典型成果 ,在“授課”系統(tǒng)中展示。)二、
3、新課學習
1.板塊運動
1 / 4
教師:大陸漂移說是人類探索大自然奧秘 ,認識地球演變的一支暢想曲。但由于它無法
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 ,漸漸被人們遺忘了。隨著不斷的探究 ,美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譜寫了大
陸漂移的第二樂章 --海底擴張說 , 又給了大陸漂移說新的生命力。法國地震學家勒皮雄又進
一步探索了大陸漂移說、海底擴張說 ,譜寫了第三暢想曲 --板塊構造學說。這是人類揭開地
球演變神秘面紗的三部暢想曲。那么 ,板塊構造學說是如何來解釋大陸漂移的呢?
課件展示 " 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
學生
4、觀察 ,并分成學習小組討論:
(1)板塊構造學說有哪些基本觀點?
(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帶 ?為什么 ?
學生發(fā)言 ,教師評價后邊歸納 ,邊板書。
(1)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觀點概括起來有三點:
第一、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 ,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
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 (說一塊 ,鼠標點擊閃動一塊 )。
第二、各大板塊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 (分別點擊各板塊的箭頭 ,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的方
向 ) 。
第三、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 ,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
(2)世
5、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兩大地帶 ,即環(huán)太平洋地帶和地中海 -喜馬拉雅地帶。
教師:鼠標點擊閃動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學生指出是哪些板塊的交界地帶。 (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美洲板塊的
交界地帶 )
教師:鼠標點擊閃動地中海 -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學生指出是哪些板塊的交界地帶。 ( 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的交界地帶 )然
后說明這些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 ,地殼比較活躍 ,因而多發(fā)生火山、地震。
教師:如果把地球比作一個雞蛋 ,那么 ,蛋殼就是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 ,這個巖石組成
的地球表層不像蛋殼一樣 ,是一個整體 ,
6、而是破裂為六塊的 " 蛋殼 " 。
過渡:如果把一個蛋殼破裂的雞蛋放到鍋里煮熟 ,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呢:你遇到過嗎 ?(如
有遇到的同學:讓其描述一下 )蛋殼不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沒有 ,這就好比板塊的內部比較穩(wěn)
定。而沿著破裂的地方擠出來很多白白的蛋清 ,這些裂縫就好比板塊的交界地帶 ,地殼比較活
躍,那些裂縫上的一小堆一小堆的蛋清不正是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一座座火山嗎。如感興趣 ,同
學們可回去做個實驗 ,觀察、體會一下。
教師:有人預言 ,幾千萬年以后 ,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歐洲和非洲之
間的地中海將會從地球上消失 ,你能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
7、釋一下嗎:
2 / 4
學生在課本最后的 " 世界地形圖 " 上查找紅海和地中海。再對照 " 六大板塊與主要火山、
地震帶的分布 " 圖 ,看看紅海和地中海分別在哪兩個板塊之間 ,并觀察這些板塊上交界地帶的
箭頭 ,根據板塊運動的方向去思考紅海和地中海將來要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根據以上的觀察 ,用課本當作板塊 ,分成學習小組邊演示 ,邊討論 ,作出解釋。
學生回答后 ,教師用電腦邊演示印證 ,邊分析說明。
(1)課件展示圖 "東非大裂谷 " 。
指圖說明紅海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 ,由于兩大板塊運動
8、的方向不同 ( 相背 ),使
地殼板塊發(fā)生張裂運動 ,于是亞洲和非洲之間的距離不斷擴大 ,紅海也就在不斷地擴張。
(2)動畫 " 紅海的形成示意圖 "
學生進一步認識紅海從裂谷到海洋乃至繼續(xù)擴張成為將來新的大洋的過程:大陸板塊
張裂運動地表裂谷帶產生 ( 東非大裂谷 )大陸解體 (亞、非大陸分離 )新海洋出現(xiàn) (紅海 )新大洋
形成 (大西洋 )。
(3)課件展示 " 地中海、阿爾卑斯山 -喜馬拉雅山地帶 "。
指圖說明地中海位于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之間 ,由于兩大板塊運動的方向不同 ( 相對 ),使
地殼板塊發(fā)生擠壓 ,歐洲或非洲之間的距離不
9、斷縮小 ,因而地中海也就在不斷地縮小 ,將會慢
慢消失。
教師:在上節(jié)課演示喜馬拉雅山由海洋變成陸地的原因是地殼的變動 ,地殼為什么會
變動?喜馬拉雅山是怎樣形成的?至今 ,珠穆朗瑪峰為什么還在不斷升高?試用板塊運動的
觀點進行解釋。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地圖 ,共同分析 ,作出解釋:
(1)指導學生從 " 地中海、阿爾卑斯山 - 喜馬拉雅山地帶 " 圖上觀察非洲板塊、印度洋板
塊和亞歐板塊交界地帶的推擠方向 (相對 )。
(2)指導學生觀察 " 喜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圖 " 并結合上節(jié)課喜馬拉雅山由海洋變成陸地
的演示 ,按順序認識喜馬拉雅山從
10、海洋到高山的整個過程。
(3)讓學生觀察 " 根據衛(wèi)星照片制成的喜馬拉雅山電子影像圖 ", 同 " 世界地形圖 " 加以對
照。并指導學生推擠課本 ,體會珠穆朗瑪峰還在繼續(xù)長高。
三、結論總結
通過以上的演示和分析 ,使我們認識到了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不是一個整體 ,所有的板
塊都在不斷地運動之中。當地殼板塊發(fā)生張裂運動時 ,會使地表發(fā)生斷裂 ,形成裂谷、海洋。
如東非大裂谷、紅海。當地殼板塊發(fā)生碰撞擠壓時 ,會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巨大山脈。如阿
爾卑斯 -喜馬拉雅山系??傊?,板塊的運動 ,使地球表層像個有 " 生命 " 的東西 , 在漫長的不斷
11、運
動變化之中形成了今天世界面貌。
3 / 4
四、課堂練習
1、六大板塊之中 , 范圍幾乎全部是海洋的是( )
A. 太平洋板塊 B. 印度洋板塊
C. 大西洋板塊 D. 北冰洋板塊
2、下列地區(qū)中 , 地殼較穩(wěn)定、不易發(fā)生地震 和火山噴發(fā)的是( )
A. 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 B. 板塊內部 C. 日本 D.
3、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多地震 的亞洲國家有( )
A. 日本 B. 俄羅斯 C. 美國 D. 加拿大
4、澳大利亞大陸位于哪個板塊( )
A. 亞歐板塊 B. 印 度洋板塊 C.
12、太平洋板塊 D. 南極洲板塊
五、作業(yè)布置
美國科學家根據觀測資料 ,已經繪制出八百萬年以后世界海陸分布圖 : 巴拿馬將消失在波
濤中 ,佛羅里達半島將和西印度群島、南美洲相連 , 格陵蘭島將遠遠離去。里海被填平 ,波斯
灣變成大高原 ,非洲大裂谷變成新的海洋。花彩列島將和澳大利亞、新西蘭連成一體 ,成為一
個新的雄偉山脈。試根據美國科學家的描述和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學說的觀點 ,繪制一幅
800 萬年后的世界海陸分布圖。六、板書設計
世界的海陸變遷
1、板塊構造學說的內容
2、六大板塊
名稱
拉伸方向 影響
3、世界主要的火山帶、地震帶。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