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波傳播的基礎(chǔ)知識.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無線電波傳播的基礎(chǔ)知識.課件(3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第二層,第三層,*,*,無線電波傳播的基礎(chǔ)知識,RD4 朱寧,目錄,1,概述,2,電波傳播頻段的典型應用,3,幾種主要的電波傳播方式,4,自由空間電波傳播,5,惠更
2、斯,菲涅耳原理,6,電波傳播的菲涅爾區(qū),7,極限直視距離,8,理想的戶外測試環(huán)境,1,概述,人類正在觀測研究和利用的電磁波,其頻率低至千分之幾赫(地磁脈動),高達,1030Hz,量級(宇宙射線),相應的波長從,1011m,短至,10-20m,以下。,電磁波頻率低時,主要借由有形的導電體才能傳遞,。,在低頻的電振蕩中,磁電之間的相互變化比較緩慢,其能量幾乎全部返回原電路而沒有能量輻射出去;,電磁波頻率高時既可以在自由空間內(nèi)傳遞,也可以束縛在有形的導電體內(nèi)傳遞,。,在自由空間內(nèi)傳遞的原因是在高頻率的電振蕩中,磁電互變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蕩電路,于是電能、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周期變化以電磁波
3、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不需要介質(zhì)也能向外傳遞能量。,電磁波為橫波。,電磁波速度等于光速,c,(每秒,310,的,8,次方米)。,公式,c=f(,波長,,電磁每秒鐘變動的次數(shù)便是頻率,f),。,電磁波通過不同介質(zhì)時,會發(fā)生折射、反射、繞射、散射及吸收等等,機械波與電磁波都能發(fā)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粒兩象性,.,折射,反射屬于粒子性;衍射,干涉為波動性。,按序排列的頻率分布稱為頻譜(或波譜),在整個電磁波譜中,無線電波頻段(,RadioFrequency Band,)的劃分見,P5,表。,超低頻,典型應用為地質(zhì)結(jié)構(gòu)探測,電離層與磁層研究,對潛通信,地震電磁輻射前兆檢測。,極
4、低頻,典型應用為對潛通信,地下通信,極穩(wěn)定的全球通信,地下遙感,電離層與磁層研究。,甚低頻,典型應用為,Omega(,美,),、,(俄)超遠程及水下相位差導航系統(tǒng),全球電報通信及對潛指揮通信,時間頻率標準傳遞,地質(zhì)探測。,低頻,典型應用為,LoranC,(美)及我國長河二號遠程脈沖相位差導航系統(tǒng),時間頻率標準傳遞,遠程通信廣播。,中頻,用于廣播、通信、導航(機場著陸系統(tǒng)),高頻,用于遠距離通信廣播,超視距天波及地波雷達,超視距地,-,空通信。,2,電波傳播頻段的典型應用,米波,用于語音廣播,移動(包括衛(wèi)星移動)通信,接力(,50km,跳距)通信,航空導航信標,分米波,用于電視廣播,飛機導航、著
5、陸,警戒雷達,衛(wèi)星導航,衛(wèi)星跟蹤、數(shù)傳及指令網(wǎng),蜂窩無線電通信。,厘米波,用于多路語音與電視信道,雷達,衛(wèi)星遙感,固定及移動衛(wèi)星信道。,毫米波,用于短路徑通信,雷達,衛(wèi)星遙感。,此波段及以上波段的系統(tǒng)設(shè)備和技術(shù)有待進一步發(fā)展。,亞毫米波,用于短路徑通信。,地面波傳播,表面波傳播是指電波沿著地球表面?zhèn)鞑サ那闆r。,這時電波是緊靠著地面?zhèn)鞑サ?,地面的性質(zhì),地貌、地物等的情況都會影響電波的傳播。,當電波緊靠著起伏不平的地面?zhèn)鞑r,由于地球表面是半導體,因此一方面使電波發(fā)生變化和引起電波的吸收。另一方面由于地球表面是球型,使沿它傳播的電波發(fā)生繞射。,3,幾種主要的電波傳播方式,從物理知識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
6、只有當波長與障礙物高度可以比較的時候,才能有繞射功能。在,實際情況中只有長波、中波以及短波的部分波段能繞過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障礙到達較遠的地方,。,在短波的部分,波段和超短波、微波波段,,由于障礙高度比波長大,因而,電波在地面上不繞射,而是按直線傳播,。,天波傳播,發(fā)射天線向高空輻射的電波在電離層內(nèi)經(jīng)過連續(xù)折射而返回地面到達接收點的傳播方式稱為天波傳播。,盡管,中波、短波,都可以采用這種傳播方式,但是仍然以短波為主。它的優(yōu)點是能以較小的功率進行可達數(shù)千千米的遠距離傳播。,天波傳播的規(guī)律與電離層密切相關(guān),由于電離層具有隨機變化的特點,因此天波信號的衰落現(xiàn)象也比較嚴重。,視距傳播,電波依靠發(fā)射天線與
7、接收天線之間的直視的傳播方式稱為視距傳播(,Line of sight,)。,它可以分為地,-,地視距傳播和地,-,空視距傳播。,視距傳播的工作頻段為超短波及微波波段,。,此種工作方式要求天線具有強方向性并且有足夠高的架設(shè)高度。,信號在傳播中所受到的主要影響是視距傳播中的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之間的干涉,。,在,幾千兆赫和更高的頻率上,還必須考慮雨和大氣成分的衰減及散射作用。在較高的頻率上,山、建筑物和樹木等對電磁波的散射和繞射作用變得更加顯著,。,除了上述,3,種基本的傳播方式外,還有散射傳播,散射傳播是利用低空對流層、高空電離層下緣的不均勻的,“,介質(zhì)團,”,對電波的散射特性來達到傳播目的的。
8、,散射傳播的距離可以遠遠超過地,-,地視距傳播的視距。,對流層散射主要用于,100MHz10GHz,頻段,,傳播距離,r,1000km,。散射通信的主要優(yōu)點是距離遠,抗毀性好,保密性強。,4 自由空間電波傳播,不同的電波傳播方式反映在不同傳輸媒質(zhì)對電波傳播的影響不同,帶來的損耗不同。,但是即使在自由空間傳播,電波在傳播的過程中的功率密度也不斷衰減。為了便于對各種傳播方式進行定量的比較,有必要先進行電波在自由空間傳播的討論。,dBm,的概念,:dBm,即分貝毫瓦。,功率單位,與,P,(瓦特)換算公式:,(10*P)dBm=(10*P)dB-30dB(P:,瓦,),純計數(shù)單位,首先,,DB,是一個
9、純計數(shù)單位:對于功率,,dB=10*lg(A/B),。對于電壓或電流,,dB=20*lg(A/B).dB,的意義其實再簡單不過了,就是把一個很大(后面跟一長串,0,的)或者很?。ㄇ懊嬗幸婚L串,0,的)的數(shù)比較簡短地表示出來。如:,個,),10lgX=150dB,X=0.000000000000001,10lgX=-150 dB,dBm,定義的是,miliwatt,。,0 dBm=10lg1mw,;,dBw,定義,watt,。,0 dBw=10lg1 W=10lg1000 mw=30 dBm,。,dBm,功率轉(zhuǎn)換表,DBm,功 率(,W,),dBm,功 率(,W,),dBm,功 率(,W,),d
10、Bm,功 率(,W,),0,0.001,16,0.04,31,1.28,46,40,1,0.00125,17,0.048,32,1.6,47,51.2,3,0.002,18,0.064,33,2,48,64,4,0.0025,19,0.08,34,2.56,49,80,5,0.003,20,0.1,35,3.2,50,100,6,0.004,21,0.128,36,4,51,128,7,0.005,22,0.16,37,5.12,52,160,8,0.006,23,0.2,38,6.4,53,200,9,0.008,24,0.256,39,8,54,256,10,0.01,25,0.32,40
11、,10,55,320,11,0.012,26,0.4,41,12.8,56,400,12,0.016,27,0.512,42,16,57,512,13,0.02,28,0.64,43,20,58,640,14,0.024,29,0.8,44,25.6,59,800,15,0.032,30,1,45,32,60,1000,dBm=10logmW mW=Lg(dBm/10),自由空間傳播損耗,(,Free Space Propagation Loss,)的定義,當發(fā)射天線與接收天線的方向系數(shù)都為,1,時,發(fā)射天線的輻射功率,P,r,與接收天線的最佳接收功率,P,L,的比值,記為,L,0,,,即,或
12、,如果實際情況下的接收點的場強為,E,,而自由空間傳播的場強為,E,0,,定義比值,|,E,/,E,0,|,為衰減因子(,Attenuation Factor,),記為,A,,,于是,相應的衰減損耗為,A,與工作頻率、傳播距離、媒質(zhì)電參數(shù)、地貌地物、傳播方式等因素有關(guān)。,考慮了上述路徑帶來的衰減以后,為了表明傳輸路徑的功率傳輸情況,常常引入,路徑傳輸損耗,(,Propagation Path Loss,記為,L,b,,即,發(fā)射天線的輸入功率為,P,in,,增益系數(shù)為,G,r,,接收天線的增益系數(shù)為,G,L,實際的傳輸電道,,定義發(fā)射天線輸入功率與接收天線輸出功率之比為該電道的傳輸損耗,L,(,
13、Propagation Loss,),即,在路徑傳輸損耗,L,b,為客觀存在的前提下,降低傳輸損,耗,L,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收、發(fā)天線的增益系數(shù),。,雖然自由空間是一種理想介質(zhì),是不會吸收能量的,但是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大導致發(fā)射天線的輻射功率分布在更大的球面上,因此自由空間傳播損耗是一種擴散式的能量自然損耗。,當電波頻率提高,1,倍或傳播距離增加,1,倍時,自由空間傳播損耗分別增加,6dB,。,公式舉例,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光波會繞過障礙物繼續(xù)傳播。,如果波長與障礙物相當,衍射現(xiàn)象最明顯。,惠更斯原理,-,介質(zhì)中波動傳播到的各點,都可看成是發(fā)射子波的新波源,在以后的任何時刻,這些子波的包
14、跡就是新的波陣面。,惠更斯原理只能定性解釋波的衍射現(xiàn)象,不能給出波的強度,不能解釋衍射現(xiàn)象中明暗相間條紋的形成。,菲涅耳在惠更斯原理基礎(chǔ)上加以補充,,給出了關(guān)于位相和振幅的定量描述,提出,子波相干疊加,的概念。,從同一波面上各點發(fā)出的子波,在傳播到空間某一點時,各個子波之間也可以互相迭加而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這個經(jīng)菲涅爾發(fā)展的惠更斯原理稱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5,惠更斯,菲涅耳原理,6 電波傳播的菲涅爾區(qū),理想的自由空間應是無邊際的,但是這樣的空間是不存在的。而對,某一特定方向而言,卻存在著能否視為自由空間傳播的概念,更有其實際的意義,。對此,需要介紹電波傳播的,菲涅爾區(qū),概念。,空間,A,處有
15、一球面波源,為了討論它的輻射場的大小,根據(jù)惠更斯,-,菲涅爾原理,可以做一個,與之同心、半徑為,R,的球面,,該球面上所有的,同相惠更斯源,對于遠區(qū)觀察點,P,來說,可以視為二次波源。,如果,P,點與,A,點相距,d,=,R,+,r,0,,為了計算方便起見,我們將球面,S,分成許多環(huán)形帶,N,n,(,n,=1,2,3,:),,并使,相鄰兩帶的邊緣到觀察點的距離相差半個波長,(物理學上稱這種環(huán)帶為,菲涅爾帶(,Fesnel Zone,),即,菲涅爾半波帶,(a),剖面圖,(b),仰視的菲涅爾環(huán)形帶,盡管在自由空間從波源,A,輻射到觀察點,P,的電波,從波動光學的觀點看,可以認為是通過許多菲涅爾區(qū)
16、傳播的,但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第一菲涅爾區(qū),。,作為粗略近似,,只要保證第一菲涅爾區(qū)的一半不被地形地物遮擋,就能得到自由空間傳播時的場強,。所以在實際的通信系統(tǒng)設(shè)計中,對第一菲涅爾區(qū)的尺寸非常關(guān)注,第一菲涅爾區(qū)半徑,實際上,劃分菲涅爾半波帶的球面是任意選取的,因此當球面半徑,R,變化時,盡管各菲涅爾區(qū)的尺寸也在變化,但是它們的幾何定義不變。而它們的幾何定義恰恰就是以,A,、,P,兩點為焦點的橢圓定義。,如圖所示,如果考慮到以傳播路徑為軸線的旋轉(zhuǎn)對稱性,不同位置的同一菲涅爾半波帶的外圍輪廓線應是一個以收、發(fā)兩點為焦點的旋轉(zhuǎn)橢球。我們稱第一菲涅爾橢球為電波傳播的主要通道。,菲涅爾橢球,波長越短,第一菲涅爾區(qū)半徑越小,,對應的第一菲涅爾橢球越細長。對于波長非常短的光學波段,橢球體更加細長,因而產(chǎn)生了光學中研究過的純粹的射線傳播。,由于電波傳播的主要通道并不是一條直線,因此即使某凸出物并沒有擋住收、發(fā)兩點間的幾何射線,但是已進入了第一菲涅爾橢球,此時接收點的場強已經(jīng)受到影響,該收、發(fā)兩點之間不能視為自由空間傳播。而,當凸出物未進入第一菲涅爾橢球,即電波傳播的主要通道,此時才可以認為該收、發(fā)兩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