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之窗》教學看課堂活力的生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從《世界之窗》教學看課堂活力的生成(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堂因“生成”而精彩
—— 從《世界之窗》教學看課堂活力的生成
二個星期后要上一堂公開課——《世界之窗》,這是四年級教材中的課文,
我不是很熟悉,所以為了能有精彩的課堂效果,我潛心鉆研新課標,精心設計了
教案。在此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這是一堂知識性很強的課,而內容不是很深奧,可以
說是非常淺近的,無非是讓學生知道黃、白、黑三個人種的主要特點及其主要分
布區(qū)域;初步了解不同種族創(chuàng)造的文化豐富性與差異性;尊重、欣賞不同人種的
不同文化。
在編寫教案的時候,我就想:內容如此淺顯的課文,如果完全按教參中的目
2、標完成任務,恐怕很難有“亮點”出現(xiàn),那么是否可以滲透其他知識呢?正好,看到教參中有這么一個知識點,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大人種在外貌上的區(qū)別呢?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探究,以拓展學生知識面。當然這個知識的選擇由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而定。于是,我決定把這個知識點作為課堂教學的難點進行突破,這樣課堂就有起伏,有高潮。
可是后來,在與辦公室同事討論的過程中,她不贊成把這個知識作為難點進行安排,她的理由很明確,那么難的問題,學生能解決嗎?萬一學生出現(xiàn)什么無法預料的狀況,又該怎么收拾呢?所以,她建議我把這個知識點,作為教師的介紹而輕松帶過。
仔細想想她的話,似乎不無道理,這樣的話整堂課就比較順利,不必擔心課
3、堂上有什么意外。其實,如果安排小組交流,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我無法想象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課堂上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而且,我懷疑自己是否有足夠強的課堂調控能力,尤其面對的是自己不是很熟悉的學生。但是,如果選擇這樣,那這堂課的效果我現(xiàn)在都能預料,波瀾不驚,四平八穩(wěn),可是也沒有令人喝彩的精彩。怎么辦?向困難挑戰(zhàn)!就上“沒有把握”的課。
當然在這個問題設計的時候,我也進行了預設,對課堂教學活動可能出現(xiàn)的諸因素進行了分析和策劃,對如何根據(jù)學生的探究作出相應的反應,進行了歸類。而事實上,課堂上是“預設”和“生成”激情共舞,更因生成而精彩。
以下是試教課中課堂教學片段:
師: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三大人種
4、在外貌上的區(qū)別呢?想一想,然后與小組同學研究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成果最豐碩?
學生小組探究。
小組匯報:
學生A:我們小組認為之所以會有不同的人種,與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地形有很大的關系,黑種人生活的地方比較炎熱,他們接受陽光多,就黑了。
(這種回答是我在課前預設時就想到的,看來學生也是能夠想到的。所以我給予了肯定。)
學生B:可是,我爸爸前幾年到非洲工作,他回來不是沒有變成黑人嗎?只是黑了一點,可是我還是認識他,就是我的爸爸!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果說第一小組的匯報是我能想到的,可是面對這樣反駁的事實,而且又是學生那么貼近的生活體驗,是我沒有想到的。他說得實在很有道理,
5、可是怎么引導呢?還沒等我引導,馬上又有孩子的聲音了。)
學生C:夏天的時候,我也會曬黑,可是過一陣子就蛻皮了,我不是還是黃孩子嗎?所以你爸爸只住了那么一段時間也是不會變成黑人的。
(真是一場及時雨)
師:是呀,我們不管怎么曬,大家還是認識我們都是黃皮膚的人??茖W家研究發(fā)現(xiàn),在人類發(fā)展早期,人們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世代相傳,身體才逐漸適應了環(huán)境的特征??梢?,在某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是不會變成不同人種的。人種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學生D:我們小組認為與進化有關,我們知道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那么就會進化成不同的人種。
(四年級的學生竟然想到了進化論,這是我預設時沒
6、有想到的,仔細想想他們小組的意見也不無道理,自然,他的匯報得到了大家的掌聲。)
學生E:我們小組認為,還與吃東西有關,白種人吃白色的食物,黑種人吃黑色的食物,黃種人吃黃色的食物。
(孩子的想法是天真的,可是這顯而易見是錯誤的,面對學生意外的差錯,我沒有急于糾正或轉移對象。也有孩子認同他的觀點,這不,馬上有孩子站了起來。)
學生D:我們經(jīng)常吃香蕉的。
(可能他認為我們是黃皮膚,就是因為吃香蕉的原因。)
(看看下面的孩子,從他們的神情,我知道更多的孩子是不贊同他們的意見的,可是他們不知道怎么反駁孩子。)
師:那么,還是請剛才的這位同學,你能告訴大家,你經(jīng)常吃什么嗎?
學生E:我經(jīng)
7、常吃綠色的食物。
師:那么,你變成綠種人了嗎?
(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歡笑,這個孩子也不好意思地笑了。馬上,有孩子響應了我的話。)
學生F:我每天喝牛奶,可是沒有變成白種人呀!……
師:看來,飲食與人種的關系形成關系不是很密切。
學生D:我們小組贊同前面小組說的,與環(huán)境的關系,可是我們還認為這與環(huán)保有關,白種人比較環(huán)保,人數(shù)就最多,黃種人也有些重視環(huán)保,人數(shù)就第二多,黑種人最不環(huán)保,人數(shù)就最少。
師:你們小組真了不起,已經(jīng)開始研究另外一個問題,為什么人種有多有少,這的確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不過,我們這節(jié)課中是來不及研究了,課外再研究好不好?
(孩子的回答實在太令我意外了,那是我根
8、本沒有想過的,因為孩子的研究超出了我們研究的范疇,所以我沒有仔細考慮就遷移了,其實,這里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沒有仔細分析孩子的話,觀點是否正確。這個問題,是課后在聽課的教研室張老師給我指出的。本來這里可以滲透有關環(huán)保知識的,盡管不是課文的目標,但至少孩子可以明白,環(huán)保與否與人種無關??上У氖牵颐鎸σ馔?,來不及細思而錯失了一個“資源”。)
……
不管這堂課成功與否,但是我認為自己選擇上“沒有把握”的課是對的。因為有課堂活力的生成。自然,上完這堂課,也留給我許多的思考:
上“沒有把握”的課,不要怕失控?!皼]有把握”的課使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為“教”和“學”都留足了空間
9、?!皼]有把握”的課更注重設計的開放性,更體現(xiàn)了彈性、空間和發(fā)展。因為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教學流程并非是越細越好,必須留給學生主體留有自我感悟和自主實踐的足夠空間。如果在討論剛才的問題時候,我的思想還是禁錮在我的標準答案之中,學生的思維自然無法靈動起來。因此,讓學生討論,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才能有一個自我展示的舞臺,才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有益或無益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觀點,新思維。教師創(chuàng)設了足夠的彈性空間,孩子在課堂上才有靈感出現(xiàn),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把它轉化為生成資源,進行敏感地捕捉、放大。
越是動態(tài)生成、流程靈活的課堂,越需要教師強有力的引領。學生反饋的信息是那么多,教師要有較
10、好的調控能力,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自然,在這堂課中,有些方面我還是處理得不夠好,就好象學生所提及的環(huán)保問題。其實,這也給我另一個啟示,要允許課堂上有更多的精彩生成,教師課前盡可能有更多的預設,預設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種種狀況,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估計得充分些,對各種資源整合的準備考慮得周全些,甚至要準備幾套設計方案,應該是必要的。因為課堂教學情況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學生的思維比教師的還要開放,學生的回答或者問題可能讓教師也陷于沉思之中。而對于教師,這也是一種嘗試,一種自我能力的挑戰(zhàn)。
總之,課堂上的生成資源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教師能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把學生的已有知識、生活經(jīng)驗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能在課前進行預設,那么,我們的課堂將高潮迭起,驚喜不斷,回味無窮……我們的課堂才能有更多精彩的生成,才更有活力,也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沒有預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