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物理高一上3-A《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及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測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滬科版物理高一上3-A《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及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測試題(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9 最新滬科版物理高一上 3-A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及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測試題
一、填空題
1 .要想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必須對物體施以 的作用 , 力是 物
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
2 .物體從 變?yōu)檫\動或從 變?yōu)殪o止 ,物體速度的 或 發(fā)生變化 ,都
叫做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 .
3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 ,總保持 或 ,這就
是牛頓第一定律 .又叫做 .
4 .當汽車突然起動的時候 ,由于乘客具有 ,他會向跟車行 的方向傾倒;向北
行駛的汽車突然向西拐彎時 ,車上的乘客會向 傾倒 .
5 .沿水平方向勻速飛行的轟炸機 ,要擊中
2、地面目標 ,應在 投彈 .(填“目標正上方”
或“到達目標上方前”)
6 .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的汽車受到的阻力大小 汽車的牽引力 .
7 .用鋼絲繩系上一個重為 500 N 的物體 ,當鋼絲繩拉著它勻速上升時 ,繩對物體的拉力是
N, 當鋼絲繩拉著物體靜止時 ,繩對物體的拉力是 N, 當鋼絲繩拉著物體以 2 m/s 的速度勻速下降時 ,繩對物體的拉力是 N.
8 .放在水平桌面上靜止的物體 ,受到 和 兩個力的作用 ,它們的施力物體
和 ,這兩個力的關系是 .
9 .重 104N 的車廂 ,在 103N 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 ,車廂受到的阻力是
N
3、 ;若將拉力增大 ,則車廂速度將 ;若拉力減小 ,則車廂速度將 .
二、選擇題
10 .正在運動著的物體 ,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 ,那么它將
A. 立即停下來
B. 先慢下來 ,然后再停下來
C.改變運動方向
D.沿原來的運動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11 .關于慣性 ,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 ,運動的物體才有慣性
B. 物體運動速度越大 ,其慣性越大
C.物體慣性的大小與運動狀態(tài)有關
D. 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12.一位旅客在勻速直線前進的輪船的甲板上豎直向上跳起 ,這位旅客的落地點 (不計空
氣阻力)
A. 在起跳點之后
B
4、. 在起跳點之前
C.仍在起跳點
D. 無法確定
13 .關于力和運動的關系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B.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體才能運動
D. 只要有力作用在物體上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就一定改變
14 .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下列說法中哪個正確
A. 物體一定處于靜止狀態(tài)
B.物體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變化
D.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不發(fā)生變化
15 .下列現(xiàn)象中,不屬于慣性現(xiàn)象應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塵
B.錘頭松了,將錘柄在地上撞幾下
C.運動員采用助跑跳遠
D.騎
5、自行車時為了減速捏車閘
16 .我國公安部規(guī)定,汽車前排的司機和乘客都應在胸前系上安全帶 ,這主要是為了減輕
在下列那種情況出現(xiàn)時,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
A.車速太快
B.車速太慢
C.突然起動
D.緊急剎車
17 .牛頓第一定律是
A.是通過斜面小車實驗直接得到的結論
B.只是通過理論分析得出的規(guī)律
C.是在實驗基礎上,經過分析推理得到的結論
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結論
三、作圖和實驗題
18 .關閉發(fā)動機的汽車,在水平路面上運動,在圖11 —7中畫出汽車受力示意圖.
圖 11 — 7
19 .如圖所示的小車實驗 ,表面越粗糙,小車受到的摩擦阻力 ,它的速度
6、減小得
;表面越光滑,摩擦阻力,它的速度減小得 ,當小車受到的摩擦阻力為零 時,它將做 運動.
本板表面
四、簡答
21.人跑步時,當腳下碰到障礙物時會摔倒,這是為什么?
牛頓第一定律 慣性及應用 二力平衡的條件
一、填空題
1 .力 改變
2 .靜止 運動 大小 方向
3 .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靜止狀態(tài) 慣性定律
4 .慣性 相反 北
5 .到達目標上方前
6 .等于
7.500 500 500
8 .重力 支持力 地球 桌面 平衡力
3
9 .10 變大 變小
二、選擇題
10.D 11.D 12.C 13.B 14.D 15.D 16.D 17.C
三、作圖和實驗題
18.略
19.越大 越快 越小 越慢 勻速直線
20.0.2 5 2.4
四、簡答
21.因為人原來是運動的 ,腳下碰到障礙物時 ,腳受到了力被迫停止運動 ,由于慣性 ,身體的
上部仍然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 ,所以會摔倒 .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