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下《服務在身邊》優(yōu)秀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下《服務在身邊》優(yōu)秀教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19最新浙教版品德與社會四下《服務在身邊》優(yōu)
秀教案計
實驗小學鸛山校區(qū) 唐雯漪
【教材分析】
《服務在身邊》一課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第四冊第二單元 “我看家鄉(xiāng)新變化 ” 中的
第四篇課文。這課主要讓學生認識家鄉(xiāng)的一些社會機構 ,知道有了這些機構 ,我們的生活就更
方便。同時讓學生了解敬老院、福利院等機構的工作 ,體會社會對個人的關懷。在感受社會
提供的福利和便利的同時 ,產生奉獻社會、奉獻家鄉(xiāng) ,建設美好家鄉(xiāng)的情感。
【學情分析】
在實際生活中 ,我們時刻享受著社會機構提供的便利 ,但是 ,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很少會去
思考到底哪些機構在為我們提供著服務 ,因此 ,對這
2、些社會機構這方面的知識了解的并不多 ,
特別是司法機關等。為了達成教學目標 ,課前就需要發(fā)動學生進行社會調查 ,促使學生有目的
地、主動地去了解一些社會服務機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本課設計為第一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我們生活中有不少的社會機構 , 了解不同機構有著不同的服務內
容。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一定的檢索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初步了解敬老院等機構的工作 ,感受
社會機構提供的便利。
3.情感目標:通過調查 ,模擬幫助 ,體會社會機構對社會公民的關懷 ,并激發(fā)服務于社會
的情感。
第二課時目標:
通過交流展示 ,進一
3、步感受社會其他服務機構給公民 ,尤其是弱勢群體帶來的便利 ,從而
引導學生奉獻家鄉(xiāng)、回報社會 ,并進行課外延伸。
【教學準備】
學生調查家鄉(xiāng)的一些服務機構;客運中心工作人員關于國慶期間客流量的錄音;教師
課件一個。
【教學流程】
一、鏈接“新車站” ,感受方便。
1.導入:我們富陽有四大車站 ,你知道嗎?指名說。
2.出示圖片 ,感受車站概貌。了解新車站是長途客運中心 ,東站、西站、南站只發(fā)區(qū)、
及農村公交客運。
3.聚焦“新車站” ,感受新車站內的各個服務臺 ,如:行李寄放等。
4.出示數據:新車站每天、每月、每年的客運總人數(以 2010 年為例)。
* 有請新車站
4、工作人員配以講解。
* 交流感受。
5.小結:真是沒想到 ,新車站一年下來竟能方便這么多人 ,尤其是給那些外來務工人提
供了便捷。
設計意圖: 從學生身邊的新車站入手 ,既聯(lián)系了第三課《交通連四方》的內容 ,又能讓學
生在較為熟悉的新車站中交流、感受。做到了從學生的身邊的實際生活出發(fā) ,讓學生在交流
感受中知道客運中心是社會服務機構 ,是會給人們的生活到來方便。
二、走近家鄉(xiāng)機構 ,揭示課題。
1.導語:在我們家鄉(xiāng)富陽有不少這樣的機構 ,你還知道哪些?
2.小組匯報:課前小調查(關于富陽的其他服務機構)
3.學習書本“參觀角的內容” ,談談體會。
4.小結:家鄉(xiāng)的服務機構
5、可真多呀 , 由它們提供方便 ,相信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的 ,相信
生活在富陽的人是幸福的 ,因為——服務在身邊!
5.出示課題《服務在身邊》 ,齊讀。
設計意圖 :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課前進行小調查 ,課堂上進行交流 , 以及對文中“參觀角”的學習
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讓他們有目的地到生活中去尋找學習的資源 ,使他們更好地了解
家鄉(xiāng)富陽的各種社會服務機構 ,同時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走進家鄉(xiāng)機構 ,尋求幫助。
1.導語:昨天我坐 1 路車回家 ,下車后發(fā)現(xiàn)賣花的、買烤番薯的、買水果的、賣玩具
的……把人行道圍得水泄不通,給過往的行人、車輛造成了不便 ,你說怎么辦?
出示:
6、情景一:昨天我坐 1 路車回家 ,下車后發(fā)現(xiàn)賣花的、買烤番薯的、買水果的、賣玩具
的……把人行道圍得水泄不通,給過往的行人、車輛造成了不便。
個別交流。
2.出示:
情景二:中光花園內有一車庫早已租給小王 ,可最近發(fā)現(xiàn)車庫內臟亂不斷 ,還有人在里面
串一些燒烤菜料 ,偷偷販賣。導致車庫上的居民房內飄進各種油膩腥氣的味道。
情景三:秋月小區(qū)內有一對年過七旬的老夫婦 ,沒有孩子 ,最近連老伴也去世 ,只剩下老
爺爺一人 ,孤苦伶仃。
3.四人小組交流 ,代表發(fā)言。
4.小結:同學們 ,家鄉(xiāng)的社會機構不光給我們帶來了便利 ,沒想到 ,我們還可以也通過這
些服務機構 ,解決一些生活
7、中的不便與難題?。?
設計意圖 :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三組生活情景 ,一是為加深學生對社會機構所提供的服務有更進
一步的了解 ,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尋求社會機構幫助的意識。
四、走出課堂 ,服務社會
1.學習課文“故事屋”之《讓更多孩子享受運動的快樂》
交流討論:我們該怎樣做?
2.課后延伸:雙休日組織走訪敬老院。
*帶著書上 P42 的“走訪敬老院”的活動表格 , 到敬老院看看。
設計意圖: 學習“故事屋”之《讓更多孩子享受運動的快樂》 ,讓學生明白為社會服務 ,
人人有責的道理 ,并通過課后的拓展活動 ,真正走進社會 ,從而初步產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的情感 ,并愿意展開行動。
【
8、設計說明】
1.注重運用人力資源。一是課前設計了調查表 ,讓家長、孩子一起填寫 ,讓孩子對富陽
有哪些服務機構 ,不同的服務機構具體提供了哪些服務等等 ,有一個初步地解 ,較好的利用了
家長這塊資源。二是利用客運服務中心人員有關客流量的解說 ,相信比教師的講解 ,比簡單的
出示一組數據更有信服力。
2.尊重教材 ,二度開發(fā)。首先對教材進行了“二度開發(fā)” ,針對家鄉(xiāng)富陽的本土特色 ,利
用本地資源 ,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 ,對教材做了科學的處理 ,引進了許多富陽本地資源 ,替換了 教材內容。
3 .環(huán)環(huán)相扣,螺旋上升。每個環(huán)節(jié)設計螺旋上升,由知道客運中心是個服務機構,到家鄉(xiāng) 有許多服務機構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便利 ,再到出示一些生活情景,進一步感受服務機構帶來
的便利,并培養(yǎng)尋求機構幫助的意識,最后上升到實踐,愿意服務于社會。
4 .從生活中取材,回歸到生活中去。課一開始就從學生熟知的新車站入手 ,讓讓學生了 解服務在身邊,通過一系列的交流、討論、情景再現(xiàn) ,繼而引導學生服務于社會,進行課后活 動實地參觀孤兒院,充分體現(xiàn)品德的生活性、活動性。
*附表一份:
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服務機構?
參與調查人員
家鄉(xiāng)機構名稱
主要服務內容
2011年小學品德教學設計評比一等獎
5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