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中圖版地理必修1檢測: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教材 高中中圖版地理必修1檢測: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1.4 Word版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學資料(新教材)
2019.4
(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
一、選擇題
下圖示意大氣垂直分層,讀圖回答1~3題。
1.圖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對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義的電離層位于( )
A.Ⅰ層頂部 B.Ⅱ層底部
C.Ⅱ層中部 D.Ⅲ層
3.2011年下半年,我國發(fā)射的“神舟八號”飛船運行軌道所在的大氣層( )
A.氣溫在-50 ℃到20 ℃之間
B.氣溫隨高度增加平穩(wěn)下降
2、C.最低氣溫約為-80 ℃
D.最高氣溫約為40 ℃
解析: 對流層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層氣溫隨海拔增高而增高;高層大氣的底層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層氣溫隨海拔增高而增高。Ⅲ層為高層大氣,在該層中有一電離層(海拔大約85千米處),其帶電粒子會干擾無線電短波通信?!吧裰畚逄枴钡能壍涝诟邔哟髿鈱樱罁D所示閱讀出相關數據即可。
答案: 1.B 2.D 3.C
讀某地地震波速度隨深度的變化圖,回答4~6題。
4.圖中曲線代表的地震波是( )
A.橫波 B.縱波
C.橫波和縱波 D.無法判斷
5.該地可能位于( )
A.(40°N,116°E)
3、 B.(60°N,60°E)
C.(0°,60°W) D.(0°,180°)
6.關于地球內部圈層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莫霍面位于地幔與外核之間,在地下平均33千米處
B.地殼是由巖石構成的,又稱巖石圈
C.由于縱波在古登堡面突然消失,所以可推測地核物質為液體
D.古登堡面位于地幔與外核之間,在地下2 900千米處
解析: 第4題,由圖中地震波的速度可以判斷出,該曲線代表的是橫波。第5題,該地震波在地下5 km左右突然增速,說明該地地殼較薄,應位于大洋地殼。第6題,地下2 900 km處為古登堡界面,為地幔與
4、外核的分界面。
答案: 4.A 5.D 6.D
讀下表,完成7~8題。
時間
2010年1月13日05∶53(北京時間)
地點
海地
內容
發(fā)生7.3級強烈地震
7.圖示時刻紐約帝國大廈懸掛的壁鐘中,國際標準時間為( )
A.4:30 B.7:00
C.21:53 D.8:53
8.圖示日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濟南日均氣溫在0 ℃以下 B.山東農民正播種花生
C.黃淮海平原土壤淋鹽明顯 D.亞歐大陸氣壓較低
解析: 第7題,表格中的時間為北京時間,即東八區(qū)區(qū)時,國際標準時間為中時區(qū)區(qū)時。第8題,夏季,黃淮海平原土壤淋鹽明顯;1月,濟南日均氣溫在
5、0 ℃以下;山東半島的花生一般在春末夏初播種;1月,亞歐大陸冷高壓勢力較強。
答案: 7.C 8.A
9.某地地下30千米深處發(fā)生地震,這時地面上的人、附近不遠處的飛鳥和池塘中的游魚,都會感到( )
A.先上下顛簸,后前后左右搖晃
B.先前后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C.P波,上下顛簸
D.S波,前后左右搖晃
解析: 縱波的波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所以會感到上下顛簸,橫波的波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所以能感到左右搖晃。橫波不能通過氣態(tài)和液態(tài)傳播,所以都能感到P波,上下顛簸。
答案: C
對流層中的上升氣流會使飛行中的飛機顛簸。導致對流層氣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層實際氣溫低于理論氣溫(
6、按垂直遞減率計算的氣溫)。下圖表示四種對流層氣溫分布狀況,分析下圖回答10~11題。
10.圖①表示的氣溫降低速率在( )
A.3 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遞減率
B.3 000~6 000米高于垂直遞減率
C.6 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遞減率
D.6 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遞減率
11.飛機可以在5 000米高度平穩(wěn)飛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氣溫垂直遞減率是高度每上升1 000米氣溫下降6 ℃,根據這一要求大致計算判斷圖①表示的氣溫垂直遞減情況。從圖①提供的信息看,0~6 000米范圍內氣溫大約從18 ℃下降到-32 ℃左右,超過了垂直遞
7、減率,尤其是3 000米以下遞減幅度更大(曲線的坡度小,溫度差別大)。分析背景材料,“對流層中的上升氣流會使飛行中的飛機顛簸。導致對流層氣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層實際氣溫低于理論氣溫”可以確定:從近地面到5 000米高度,氣溫變化越小,對流就越弱,大氣就越穩(wěn)定,飛機飛行就越平穩(wěn),通過量算四幅圖從近地面到5 000米高度的溫差依次約為50 ℃、32 ℃、45 ℃、20 ℃,圖④的溫差最小。就近地面而言,圖④的上下溫度也十分相近,對流十分微弱,顯然圖④符合題目要求。
答案: 10.B 11.D
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學家利用這一原理探究地球內部結構。據此回答12~13題。
12
8、.科學家們發(fā)現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時,在距離地面大約2 900千米深度處橫波完全消失,縱波傳播速度也突然降低。這說明( )
A.地球內部存在著巖漿
B.該深度上下層次的溫度變化明顯
C.大陸地殼與大洋地殼的厚度不同
D.該深度上下層的物質組成存在很大差異
13.人們在生產活動中還常利用地震波( )
A.傳遞聲音信號 B.進行地質探礦
C.調查農作物蟲害情況 D.測量山峰的高度
解析: 在不同的介質里,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且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因此根據地下2 900千米處的波速變化可知,該處上下層物質組成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地下某處存在礦產資源的話,那么它的物質組成
9、肯定與周圍地區(qū)有差異,從而會引起地震波波速的異常變化。
答案: 12.D 13.B
二、綜合題
14.讀右圖,完成下列要求。
(1)該圖反映的是________緯度大氣的垂直分層,理由是什么?
(2)A層大氣熱量直接來自______,該層大氣天氣現象復雜多變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補繪
10、B層氣溫變化曲線。該層22—27 km高度________含量達到最大值,形成________層,成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
(4)某飛機起飛時,機場風雨交加,飛機起飛后,迅速作爬升運動。結合所學知識,解釋這是為什么。
(5)A、B、C大氣密度變化的趨勢是________。
解析: 對流層中的水汽、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紅外線長波輻射,而地面輻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紅外線部分,所以對流層的大氣熱量直接來自地面輻射。B層為平流層,因臭氧的存在,大量吸收紫外線,一方面使氣溫隨高度上升而上升,另一方面使射向地面的紫外線大大減少,成為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天然屏障。大氣層越高距地心越遠,地球的吸引力越小,故大氣
11、密度越來越小。
答案: (1)中 對流層厚度為12 km
(2)地面輻射 該層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和固體雜質 空氣對流運動顯著 (3)補繪曲線略。O3(臭氧) 臭氧
(4)平流層水汽和固體雜質少,天氣晴朗,大氣平穩(wěn),有利于高空飛行,飛機升至平流層比較安全。 (5)逐漸變小
15.讀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回答問題。
(1)圖中甲、乙是地球內部的兩個不連續(xù)面,其名稱分別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
(2)當A處發(fā)生地震時,B、C、D、F四個觀測點都測到了A地發(fā)出的地震波,B地測得地震震級為8.1級。F地測得地震震級為______級。對B、E兩點所測得的縱波波速進
12、行比較,波速
較快的是______,造成兩地波速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震波在經過甲時速度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4)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是________。
(5)請在圖中用斜線畫出接收不到橫波的區(qū)域。
解析: 地球內部有兩個明顯的界面:一個在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界面下,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界面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 900千米深處,在這里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界面叫做古登堡面。我們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答案: (1)莫霍面 古登堡面
(2)8.1 E 縱波在地幔中的傳播速度要快于在地殼中的傳播速度,AE之間經過了地幔,AB之間沒有經過地幔
(3)地震波傳播速度明顯加快。
(4)地震波速度的變化
(5)如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