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下漫筆》讀后感》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燈下漫筆》讀后感(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精品文檔,僅供學習與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系網站刪除
《燈下漫筆》讀后感
總有一些文章讓人振聾發(fā)聵,深入人心,就像一把尖刀直刺到我們的骨髓里,抵達靈魂深處,讓我們難受痛苦,也讓我們深思醒悟。讀魯迅《燈下漫筆》就有這種感覺,這一次魯迅先生將矛頭直指中國歷史的本質以及國民的奴性人格,思想深刻,入木三分。
魯迅從袁世凱復辟鈔票貶值一事作為契機,引發(fā)議論“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也由此對國民的奴性( 包括自己的)作出了深刻的剖析和嚴厲的批判。
在階級社會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百姓向來只是會勞動會說話的工具,沒有任何“人”的價值可言?!皩⑷瞬划斎恕保緛硎桥`主、封建地主
2、和資本家對待被剝削者的行為準則,在兵荒馬亂的戰(zhàn)爭年月,甚至還產生“亂離人,不及太平犬”的嘆息,這就說明人的價值更低于牛馬,不如豬狗了。換言之,如果人的價值等于牛馬,則應該心悅誠服,謳歌恭頌太平的盛世了。但是,魯迅的一句“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至多不過是奴隸,到現在還是如此,然而下于奴隸的時候,確是數見不鮮的”,道破了中國人幾千年的生存狀態(tài),露出了中國人病態(tài)心理的本質,把一批中國人心安地作奴隸的嘴臉放大在人們的面前。究其源頭就在于國民的奴性人格,習慣了當牛做馬的日子,即便不是奴隸也得成為奴隸。
中國人的奴性從何而來?是來自中國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等級制”,是來自古代所謂的明君、圣
3、賢、大儒之徒和現在的學者、教育家長期的思想侵犯,殘酷的“等級制”,長期的思想教化,使得中國的百姓安于現狀, 愚昧麻木,逆來順受,奴性思想在中國人的頭腦中早已生根。正是因為厭惡國民的那種麻木、不言反抗的奴性心理,所以魯迅選擇了筆伐,想要通過這種無奈而悲憤述說去喚醒渾渾噩噩的國人。 但是魯迅也意識到這樣做還不夠,還需要青年“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以一個日本人的隨筆《北京的魅力》作為開頭,道明了中國固有文明的本質“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在這種生存環(huán)境下,中國人是爭取不到人的價值,人
4、的尊嚴和人的地位的?!坝谑谴笮o數的人肉的筵宴,即從有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說女人和孩子?!?在這“吃”與“被吃”的循環(huán)中,中國人不斷在自己制造的等級制度、禮教中被吞噬、被扼殺,現在還要被自己“盛宴”款待的西洋人掠奪、侵殺。
看著“這人肉的筵宴現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魯迅先生最終吐露心聲,呼吁青年“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讓蒙昧無知的心靈獲得重生,在革命先行者的引導下,拋卻奴性,重拾尊嚴,這正是希望所在呀!
在文章第一、二部分的結尾,魯迅都對青年人寄予了厚望,希望中國青年人正視國情,拋除奴性,驅除韃虜,建立民主國家,建立一個把人當“人”的新世界。
【精品文檔】第 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