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xué)年高中物理同步重難講練之相互作用專題10受力分析方法——整體法與隔離法學(xué)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8-2019學(xué)年高中物理同步重難講練之相互作用專題10受力分析方法——整體法與隔離法學(xué)案(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專題 10 受力分析方法——整體法與隔離法
重難講練
在研究靜力學(xué)問題或力和運(yùn)動的關(guān)系問題時,常會涉及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問題,即“連接
體問題”. 連接體問題一般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所構(gòu)成的有某種關(guān)聯(lián)的系統(tǒng) . 研究此系統(tǒng)的受力或運(yùn)
動時,求解問題的關(guān)鍵是研究對象的選取和轉(zhuǎn)換 . 一般若討論的問題不涉及系統(tǒng)內(nèi)部的作用力時,可以以整
個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列方程求解–––“整體法”;若涉及系統(tǒng)中各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則應(yīng)以系統(tǒng)某一部
分為研究對象列方程求解–––“隔離法” . 這樣,便將物體間的內(nèi)力轉(zhuǎn)化為外力,從而體現(xiàn)其作用效果,
使問題得以求解,在求解連接問題時,隔離法與整體
2、法相互依存,交替使用,形成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體,分
別列方程求解 . 具體見下表:
整體法 隔離法
概念 將平衡狀態(tài)下的幾個物體作為一個整體 將研究對象與周圍物體分
來分析的方法 隔開的方法
選 用
研究系統(tǒng)外的物體對系統(tǒng)整體的作用力 研究系統(tǒng)內(nèi)物體之間的相
原則
互作用力
注 意 受力分析時不要再考慮系統(tǒng)內(nèi)物體間的
一般隔離受力較少的物體
問題 相互作用
【典例 1】(2019 屆寧夏銀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如圖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靜置一個截面為等腰三角形的斜劈 A,其質(zhì)量為 M,兩個底角均為 30° .兩
個完全相同的、質(zhì)量均為 m的小物塊 p 和 q 恰好能沿兩
3、側(cè)面勻速運(yùn)動.若現(xiàn)在對 p 物塊施加一個平行于斜
劈側(cè)面向下的恒力 F,則在 p 和 q 下滑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斜劈 A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等于( M+2m)g
B. 斜劈 A對地面的壓力大于( M+2m)g
C. 斜劈 A對地向右運(yùn)動
D. 斜劈 A受到地面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答案】 A
【典例 2】用輕質(zhì)細(xì)線把兩個質(zhì)量未知的小球懸掛起來,如右圖所示 . 今對小球 a 持續(xù)施加一個向左偏
下 30° 的恒力,并對小球 b 持續(xù)施加一個向右偏上 30° 的同樣大的恒力,最后達(dá)到平衡 . 表示平衡狀態(tài)的
圖可能是 ( )
【答案】 A
【解析】以 a、b 兩小球
4、及它們間的連線為研究對象 , 因施加的恒力合力為零 , 重力豎直向下 , 故平衡時
連接 a 與懸點的細(xì)線必豎直 , 且其拉力等于兩球重力之和 , 所以 A正確. 再用隔離法分析 : 以 b 為研究對象 , 小
球 b 受三個力 Gb?F?T, 如圖所示 , 知 F 和 T 的合力 F1= Gb 且豎直向上 .
以 a 為研究對象 , 小球 a 受如圖所示的 Ga?F?T 和與懸點相連的懸線拉力 F3( 方向未知 ) 四個力的作用 , 根
據(jù)牛頓第三定律知 T=T1, 根據(jù)力的合成知 F 和 T 的合力 F2= F1 且方向豎直向下 , 所以 F2 和 Ga 的合力豎直向下 ,
因此
5、根據(jù)平衡條件知平衡時連接 a 與懸點的細(xì)繩拉力 F3 必定豎直向上 . 同樣得正確選項為 A. 由此可見隔離法
不如整體法簡便 .
【典例 3】有一個直角支架 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豎直向下,表面光滑, AO上套有小環(huán) P,
OB上套有小環(huán) Q,兩環(huán)質(zhì)量均為 m,兩環(huán)間由一根質(zhì)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細(xì)繩相連,并在某一位置平衡,
2
如圖?,F(xiàn)將 P 環(huán)向左移一小段距離,兩環(huán)再次達(dá)到平衡,那么將移動后的平衡狀態(tài)和原來的平衡狀態(tài)比較,
AO桿對 P環(huán)的支持力 N和細(xì)繩上的拉力 T 的變化情況是( )
P O
A
Q
B
A.N不變, T 變大 B .N不變, T
6、變小
C.N變大, T 變大 D .N變大, T 變小
【答案】 B
【跟蹤訓(xùn)練】
1. 如圖所示,滑塊 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塊 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緊靠滑塊 A( A、B接觸面豎直 ) ,此時
A恰好不滑動, B剛好不下滑。已知 A與 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μ1,A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μ2,最大靜
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A與 B的質(zhì)量之比為 ( )
A.
1
μ1μ 2
B.
1-μ1μ 2
μ1μ 2
C.
1+μ1μ2
μ1μ 2
D.
2+μ1μ 2
μ1μ 2
【答案】 B
【解析】設(shè)水平作用力為 F,對物體
7、A、B 整體:在水平方向上有 F=μ2( mA+mB) g;隔離物體 B:在豎
直方向上有 μ1F=mBg;聯(lián)立解得:
mA
=
mB
1-μ1μ2
,選項 B正確。
μ1μ 2
2. 如圖所示 , 截面為三角形的木塊 a 上放置一鐵塊 b, 三角形木塊豎直邊靠在豎直且粗糙的豎直面上 ,
3
現(xiàn)用豎直向上的作用力 F 推動木塊與鐵塊一起向上勻速運(yùn)動 , 運(yùn)動過程中鐵塊與木塊始終保持相對靜止 , 則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木塊 a 與鐵塊 b 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B. 木塊與豎直墻面間一定存在水平彈力
C. 木塊與豎直墻面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D. 豎直
8、向上的作用力 F 大小一定大于鐵塊與木塊的重力之和
【答案】 A
3. 如圖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著一個截面為半圓的柱狀物體 A,A 與豎直墻之間放一光滑半圓球
B,整個裝置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已知 A、B兩物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 mA和 mB,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 mAg
B. 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 ( mA+mB) g
C.B物體對 A物體的壓力大于 mBg
D.地面對 A物體沒有摩擦力
【答案】 BC
【解析】對 B 物體受力分析,如圖甲所示,根據(jù)合力等于 0,運(yùn)用合成法,得墻壁對 B 的彈力 FN1=
mBgtan α,A對 B的彈力
9、 FN2=
mBg
cos α
>mBg,結(jié)合牛頓第三定律, B物體對 A物體的壓力大于 mBg,C正確;
對整體受力分析,如圖乙所示,地面的支持力 FNA=( mA+mB) g,摩擦力 Ff =FN1=mBgtan α≠0,A、D錯誤, B
正確。
4
模擬提升
1.(2019 屆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學(xué)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如圖示,兩段等長細(xì)線串接著兩個質(zhì)量相等的小球 a、b,懸掛于 O 點。現(xiàn)在兩個小球上分別加上水平
方向的外力,其中作用在 b 球上的力大小為 F 、作用在 a 球上的力大小為 3F,則此裝置平衡時的位置可
能是下列哪幅圖:
A. B .
C.
10、 D .
【答案】 B
【解析】設(shè)每個球的質(zhì)量為 m,oa 與 ab 和豎直方向的夾角分別為 α、β.
5
2.(2019 屆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學(xué)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如圖所示,一輕細(xì)繩跨過定滑輪連接兩個小球 A、B,它們都穿在一光滑的豎直桿上,不計細(xì)繩與滑輪
間的摩擦,當(dāng)兩球平衡時 OA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60° ,OB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30° ,若兩小球質(zhì)量
分別為 mA、mB;桿對 A、B 的彈力為 NA、NB,則:
A. B .
C. D .
【答案】 BC
【解析】分別對 AB兩球分析,運(yùn)用合成法,如圖:
由幾何知識得: Tsin60
0=m Ag;
11、Tsin30
Ag;Tsin30
0=m Bg;故 mA:mB=sin60
Bg;故 mA:mB=sin60
0
:sin30
0= :1;桿的彈力 N= 則: ,
6
故 BC正確, AD錯誤;故選 BC。
3.(2018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xué)高三上期末考試?yán)砜凭C合)
如圖所示,斜面體質(zhì)量為 M,傾角為 θ ,置于水平地面上,當(dāng)質(zhì)量為 m的小木塊沿斜面體的斜面勻速
下滑時,斜面體仍靜止不動,則
A. 斜面體受地面的支持力為 Mg
B. 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 mgcosθ
C. 斜面體受地面的支持力為 (m+M)g
D. 斜面體受地面的摩擦力為 mg
12、sin2θ/2
【答案】 C
4.(2017-2018 山東省濰坊市高一下期末考試)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 m的物塊在水平力 F 作用下,靜止在質(zhì)量為 M的斜面體上。已知斜面體傾角為 θ,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塊對斜面體的壓力大小為 mgcosθ
B. 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為 0
C. 斜面體對地面的壓力大于( M+m)g
D. 斜面體對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0
【答案】 B
5.(2018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博羅中學(xué)高三物理第一輪復(fù)習(xí)晚測題四)
7
如圖所示,直角形支架,垂直固定放置,豎直桿 AC光滑,水平桿 OB粗糙。另有質(zhì)量相等的小球 P Q固
定在輕桿兩端并分
13、別套在 AO、BO桿上。當(dāng)輕桿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θ 時,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若 θ 減小些,
但 PQ仍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豎直桿受到 P的壓力減小 B . 水平桿受到的壓力不變
C. 小球 P受到輕桿的支持力增大 D . 小球 Q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答案】 BCD
【解析】 A、C、對 P、Q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對 P,有 , ,當(dāng) θ 減小些, F 增大,豎直桿對 P的支持力增大,則豎直桿受到 P的壓
力增大。故 A 錯誤, C正確。
故選 BCD。
6.(2019 屆甘肅省甘谷縣第一中學(xué)高三上第一次檢測考試)
如圖所示,斜面體 A靜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傾角
14、為 θ=45° ,上底面水平的物塊 B在 A上恰能勻速下
滑?,F(xiàn)對 B施加一個沿斜面向上的力 F,使 B能緩慢地向上勻速運(yùn)動,某時刻在 B上輕輕地放上一個質(zhì)量為
的小物體 C( 圖中未畫出 ) ,A始終靜止, B保持運(yùn)動狀態(tài)不變,關(guān)于放上 C之后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
是
8
A. B受到的摩擦力增加了 mg
B. 推力 F增大了 mg
C. 推力 F增大了 mg
D. 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加了
【答案】 ACD
【解析】 B 勻速下滑過程,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 f 1= mBgsin θ,又 f 1=μmBgcosθ ,聯(lián)立解得, μ=tan θ。
未加 C 勻速上滑時,
15、由于 B 對斜面 A 的壓力沒有變化,則知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沒有變化,仍為
f 2=f 1=μmBgcos θ,加上 C勻速上滑時, B 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f 3=μ(mB+m)gcosθ,則 B受到的摩擦力增加
量為△ f=f 3-f 2=μmgcosθ=tan θ?mgcosθ=mgsinθ= mg.故 A正確; 沒有加 C時,沿著斜面方向受力平衡,
則 F=mBgsin θ+f 2,則加上 C物體后, F=(mB+m)gsin θ+f 3,則 F 增加了△ F=mgsinθ+△f=2mgsin θ= mg,
故 B 錯誤, C 正確;對整體研究:未加 C 勻速上滑時,地面對
16、A 的摩擦力大小為 f A1=Fcosθ ,又對 B:
F=μmBgcosθ+mBgsin θ,得 f A1=2mBgsin θcos θ; 加上 C勻速上滑時, 地面對 A的摩擦力大小為 f A2= F′cos θ;
F′= μ(mB+m)gcosθ+(mB+m)gsin θ 得,f A2=2(m+mB)gsin θcosθ ;所以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增加量為
△f A2=2mgsinθcos θ=mgsin2θ=mg.故 D正確。故選 ACD。
7.(2017-2018 廣西貴港市覃塘高級中學(xué)高一下期末考試)
如圖所示,傾角為 θ 的斜面 A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為 M的斜劈
17、B置于斜面 A上,質(zhì)量為 m的物塊
C置于斜劈 B上,A、B、C均處于靜止?fàn)顟B(tài),重力加速度為 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C整體受到的合力為零
B. 斜面 A受到斜劈 B的作用力大小為 Mgcosθ+mg
C. 斜劈 B受到斜面 A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 A向上
D. 物塊 C受到斜劈 B的摩擦力大小為 mgsin θ
【答案】 AC
9
8.(2019 屆寧夏銀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
如圖所示, 把一質(zhì)量為m小球 A夾在固定的豎直擋板與三角劈 B的斜面之間,三角劈的質(zhì)量為M,其傾
角為α=45o,劈的底部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三角劈的斜面與豎直擋板是光滑的。
(
18、1)問欲使三角劈靜止不動,求小球的質(zhì)量 m與劈的質(zhì)量 M所滿足的關(guān)系? (設(shè)劈的最大靜摩擦力等
于滑動摩擦力 )
(2)如果把這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 A用細(xì)線拴住放在三角劈 B 的斜面上,其傾角為α=45o,三角劈的
斜面和水平面都是光滑的,斜面足夠長,如圖所示?,F(xiàn)用水平力 F推三角劈使三角劈緩慢地向左
移動,小球沿斜面緩慢升高.當(dāng)線拉力最小時,水平力為F,則小球的質(zhì)量 m等于多少?
【答案】 (1) (2)
F=FN′cos45°④
F≤ μ FNB,⑤
10
∵FN=FN′⑥
由①~⑥式解得: m≤ M
(2)對整體有 F=Tcosβ ①
對小球 mgsin α=Tcos( β-α) ②
∴
當(dāng) β=α=45 min=mgsin α ③ 0時, T具有最小值,這時, T
③代入① F=mgsin αcosα= mgsin2 α= mg
所以 m=2F/ g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