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位專用機床說明書》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工位專用機床說明書(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課程設計說明書
題 目:四工位專用機床
院(系):機電工程學院
專 業(y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學生姓名:車功才
學 號:
指導教師:匡 兵
職 稱:副教授
2013.
1)工作原理及工藝動作過程3
2) 原始數(shù)據(jù)及設計要求3
3)設計方案提示3
4)設計任務3
(1) 電機型號的選擇
(2) 運動分析 4
(3) 運動循環(huán)圖 4
(4) )四工位專用機床的機構選型4
1 )方案一 5
槽輪機構和圓柱凸輪機構的組合
2 ) 方案二 6
槽輪機構和盤形凸輪機構的組合
3 )方案三 6
不完全齒輪機構與凸輪連桿機構組合
(5 )方案選擇6
(1) 槽
2、輪機構的設計7
(2 )減速器的傳動計算8
(3) 凸輪的設計9
1設計任務
(1)工作原理及工藝動作過程
四工位專用機床是在四個工位I、R、田、IV (如附圖 3所示)上分別完成工件的裝卸、 鉆孔、擴孔、較孔工作的專用加工設備。機床的執(zhí)行動作有兩個:一是裝有工件的回轉工作 臺的間歇轉動;二是裝有三把專用刀具的主軸箱的往復移動(刀具的轉動由專用電機驅動) 兩個執(zhí)行動作由同一臺電機驅動,工作臺轉位機構和主軸箱往復運動機構按動作時間順序分 支并列,組合成一個機構系統(tǒng)。
附圖3四工位專用機床
(2)原始數(shù)據(jù)及設計要求
1)刀具頂端離開工作表面 65mm,快速移動送進60mm后,冉勻速
3、送進60mm (包括5 mm刀具切入量、45mm工件孔深、10mm刀具切出量,如附圖4所示),然后快速返回?;?程和進程的平均速度之比 K=20
2)刀具勻速進給速度為 2mm/s,工件裝卸時間不超過 10s。
3)機床生產(chǎn)率每小時約60件。
4)執(zhí)行機構及傳動機構能裝入機體內。
5)傳動系 統(tǒng)電機為 交流異步電 動機,功 率,轉速 960r/min。
附圖4刀具工作過程
(3)設計方案提示
1)回轉臺的間歇轉動,可采用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凸輪式間歇運動機構。
2)主軸箱的往復移動,可采用圓柱凸輪機構、移動從動件盤形凸輪機構、凸輪一連桿機 構、平面連桿機構等。
3)由生
4、產(chǎn)率可求出一個運動循環(huán)所需時間 T=60s,刀具勻速送進60mm所需時間t勻=30s, 刀具其余移動(包括快速送進 60mm,快速返回120mm)共需30s。回轉工作臺靜止時間為 40s,因此足夠工件裝卸所需時間。
(4)設計任務
1)按工藝動作過程擬定運動循環(huán)圖。
2)進行回轉臺間歇轉動機構、主軸箱刀具移動機構的選型。并進行機械運動方案的評價 和選擇。
3)根據(jù)電機參數(shù)和執(zhí)行機構運動參數(shù)進行傳動方案的擬訂。
4)畫出機械運動方案圖。(A1)
5)機械傳動系統(tǒng)和執(zhí)行機構的尺度計算。
1)編寫設計說明書。(用A4紙張,封面用標準格式)
2運動方案的擬訂
(1)電機型號的選擇
5、根據(jù)任務書應選用功率為,轉速為 960r\min的交流異步電機,但是沒有完全符合該要求
的電機,我查看了網(wǎng)上資料和 Y系列電機常用型號對照表
對于電機的選擇,主要的參考指標有以下幾點:
1)原動機的啟動、過載、運轉平穩(wěn)性、調速和控制等方面是否滿足要求;
2)工作環(huán)境的影響;
3)工作是否可靠,操作是否簡易,維修是否方便;
4)額定功率是否滿足負載需要;
5)工作是否可靠,操作是否簡易,維修是否方便 經(jīng)過比較最后我選用了型號為 Y100L--6
(2)運動分析
間歇機構
0-90 度
90-180 度
180-270 度
270-360 度
主軸箱
一次工作循環(huán)
6、一次工作循環(huán)
一次工作循環(huán)
一次工作循環(huán)
注:一次工作循環(huán)包括快進、刀具勻速送進和快退
(3)運動循環(huán)圖
對于四工位專用機床,具運動循環(huán)圖主要是確定回轉臺的間歇轉動機構和主軸箱進、退 刀的控制機構的先后動作順序,用以協(xié)調各執(zhí)行構件的動作關系。
時間(秒)
0-15
15-3030-45
45-60
間歇機構運 動情況
勻速旋轉90 度
靜止
主軸箱運動 情況
快進60mm
勻速進給60mm
快退120mm
(4)四工位專用機床的機構選型
功能
執(zhí)行構件
工藝動作
執(zhí)行機構
轉位
間歇轉動 機構
單向停歇轉動
棘輪機構
槽輪機構
7、
不完全齒 輪機構
凸輪式間歇運動機 構
進給
主軸箱
直線往復運動
圓柱凸輪機 構
移動從動件盤 形凸輪機構
凸輪一連
桿機構
平向連桿機構
根據(jù)組合的方法,現(xiàn)列出如下三種方案:
2)方案一
槽輪機構和圓柱凸輪機構的組合
方案一中,電動機作為驅動機構,將動能傳遞給帶輪,通過帶輪分兩路將扭矩傳遞給執(zhí)
行機構。一路通過齒輪傳動將扭矩傳遞給 槽輪機構,使工作臺作間歇轉動;另一路通過行星 輪系減速后將扭矩傳遞給移動推桿圓柱凸輪機構,使主軸箱完成進,退刀的動作。兩路傳動 機構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額定的加工功能和加工任務。
)萬案一
槽輪機構和盤形凸輪機構的組合
8、
方案二中,電動機作為驅動機構,將動能傳遞給帶輪,通過帶輪分兩路將扭矩傳遞給執(zhí)
行機構。一路通過齒輪傳動將扭矩傳遞給 槽輪機構,使工作臺作間歇轉動;另一路通過行星 輪系減速后將扭矩傳遞給 盤形凸輪機構,使主軸箱完成進,退刀的動作。兩路傳動機構相互 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額定的加工功能和加工任務。
3)方案三
不完全齒輪機構與凸輪連桿機構組合
方案中三,電動機作為驅動機構,將動能傳遞給帶輪,通過帶輪分兩路將扭矩傳遞給執(zhí)
行機構。一路通過齒輪傳動將扭矩傳遞給 不完全齒輪機構,使工作臺作間歇轉動;另一路通 過行星輪系減速后將扭矩傳遞給擺動 推桿盤形凸輪與擺桿滑塊機構,使主軸箱完成進,退
9、刀 的動作。兩路傳動機構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額定的加工功能和加工任務。
(5 )方案選擇
回轉臺間歇運動機構:
選為槽輪機構,因為槽輪機構結構簡單,傳動平穩(wěn),間歇過程位置鎖定。
主軸箱往復機構機構:
方案一柱于圓柱凸輪機構——屬空間凸輪機構,其特點是凸輪與從動件之間的相對運動 為空間運動,適用于從動件的運動平面與凸輪回轉軸線平行的場合。缺點是不宜用于從動件
擺角較大的場合,且結構和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較平面凸輪機構復雜,易磨損,凸輪加工困
難。但是造價低。
方案二 盤形凸輪機構——均屬于平面凸輪機構,其特點是凸輪與從動件之間的相對運動
為平面運動,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較空
10、間凸輪機構簡單。當主動凸輪作定軸轉動時,采用盤
形凸輪機構。
方案三 不完全齒輪- 齒條機構,進給精度高,壽命長,但造價高。
通過上面的對比后, 我決定采用方案二, 同時可以把行星輪的位置做一
些優(yōu)化。 (如下圖所示)
3 機構尺寸設計
(1) 槽輪機構的設計
槽輪機構的優(yōu)點是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工作可靠,能準確控制轉角,機械效率高。缺
點主要是其在啟動和停止時加速度變化大、有沖擊,不適合用于高速傳動。結合槽輪自身的
特點和本課題的設計需求,得出如下參數(shù)。
1 ) 槽數(shù) z 按工位要求選定為4
2)中心距 a 按結構情況確定a=150mm
3)圓銷半徑r 按結構情況確定
11、r= 15mm
4)槽輪每次轉位時主動件的轉角 2a=180 ° *(1-2/z)=90 °
5)槽間角 2B=360/Z=90°
6)主動件到圓銷中心半徑R1=asin芹75v2=106mm
7) Ri與a的比值 入=Ri/a=sin B=v2/2
8)槽輪外圓半徑R2=《acos0升r2)=107mm
9)槽輪槽深 h= a(入 +cosp-1)+r=Mh= 80mm
10)運動系數(shù)k=(z-2)/(2z) =( n= 1, 為圓銷數(shù) )
根據(jù)上述得出下圖
(2 )減速器的傳動計算
根據(jù)選定的驅動電機的轉速和四工位專用機床的生產(chǎn)能力, 可知其機械傳動系統(tǒng)的參數(shù)如下:
12、總傳動比 k=940/(60/60)=940
槽輪的轉速n=60/60=1r/min
行星輪簡圖如下:
擬定 Z1=25, Z2=26, Z2'=25,Z3=24, 模數(shù) M均為 6.
i (H/31)=(⑴ 1-⑴ H) /( CD 3- CD H)=( CD 1- CD H)/(-⑴ H)=(Z2*Z3)/(Z1*Z2')=624/625
可以得到
i (H1) =625
Z4=30, Z5=20 便可。此時齒輪嚙合的最大中心距
然后在用蝸桿將傳動傳給齒輪,可以算得后面兩個齒輪傳動比為940/625=即可。此時令
=(M/2) * (25+26 ) =306mm
機構的
13、最大尺寸為 2*306=612mm 。完全符合尺寸要求。
3 3) 凸輪的設計
我使用了 soildwork 軟件中的插件 Toolbox 生成了對應的凸輪機構
生成了如下圖的凸輪機構
然后導出得到CADS
4 凸輪機構運動分析
5 設計小結
剛開始弄課設的時候那真是無從下手, 后來一步一步摸索著, 遇到問題就查書或者上網(wǎng)找資料, 雖然
大一的時候有學過CAD ,但是由于后來沒怎么用過,所以忘得七七八八了。這次的課設讓我進一步掌握
CAD 軟件,在畫齒輪的時候也有自己去學了一點solidwork 軟件。
在這里首先感謝匡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悉心指導, 由于我是參加完電賽后做的課設, 時間比較緊, 所以
此設計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有些地方考慮不夠周到,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希望給予老師指正和修
改意見。
網(wǎng)絡資源
參考文獻
【 1】 裘建新主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指導書》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 陳作模等主編《機械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