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新人教版選修《孟子見梁惠王》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2019年新人教版選修《孟子見梁惠王》教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孟子見梁惠王
羅
志輝
一、導入新課
子曰:“君子義以質, 禮以行之, 孫以出之, 信以成之。 君子哉! ”(《威懾靈公》 )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
明確:在孔子的心目中, “義” 就是應該做什么事, 不應該做什么事。 “義” 和“利”是一對矛盾的概念?!傲x以為質”,質就是質干、根基的意思。孟子對“仁”“義”的解說
有新的發(fā)揮: “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保ā峨x婁上》)意思是人心應該居于“仁”,人的行為則應該以“義”為準則。也就是說,蘊涵在內心為“仁”,而發(fā)之于外則為“義”。這樣
2、,孟子把“仁”的內涵和要求簡明化了。
接下來,我們看看孟子是怎樣高舉“仁義”的旗幟,如何去游說諸侯的。
二、孟子其人其書
孟子(前 372 年—前 289 年),山東鄒城人, 漢族。名軻, 字子輿 , 又字子車、 子居。
父名激, 母鄒氏。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 文學家(政治家) 。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 記錄了孟子的語言、
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F(xiàn)有《孟子》七篇傳世。
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
3、師,有 “亞圣”之稱,
與孔子并稱為“孔孟”。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三歲喪父,孟母將他撫養(yǎng)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 “孟母斷織”
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三、孟子民本思想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币馑际钦f,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后。
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 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 孟子贊同若君主無道, 人民有權推翻政權。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
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國的後蜀時, 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
4、十一經(jīng)刻石, 其中包括了
《孟子》 ,這可能是 《孟子》 列入「經(jīng)書」 的開始。 到南宋的孝宗時, 朱熹將《孟子》 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并成為「十三經(jīng)」之一,《孟子》的地位
才被推到了高峰。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滿孟子的民本思想, 曾命人刪節(jié)《孟子》 中的有關內容。
四、孟子仁政學說
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fā)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
把“親親” 、“長長” 的原則運用于政治, 以緩和階級矛盾, 維護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孟子一方面嚴格區(qū)分了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的階級地位, 認為“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
5、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另一方面, 又把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的關系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系, 主張統(tǒng)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 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tǒng)治者。
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tǒng)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
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仁政的
具體內容很廣泛,包括經(jīng)濟、政治、 教育以及統(tǒng)一天下的途徑等, 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fā)展而來的。
五、孟子道德倫理
孟子把道德規(guī)
6、范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即“父
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
中,仁、義最為重要。仁、義的基礎是孝、悌,而孝、悌是處理父子和兄弟血緣關系的基本
的道德規(guī)范。 他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系,
封建秩序的穩(wěn)定
和天下的統(tǒng)一就有了可靠保證。
為了說明這些道德規(guī)范的起源,
孟子提出了性善論的思想。
他認為, 盡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
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
但是他們的人性卻是同一的。
他說:“故凡同類者, 舉相似也,
何獨至于人而疑之?圣人與
7、我同類者?!边@里,孟子把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
探討他們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
這種探討適應于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
標志
著人類認識的深化,對倫理思想的發(fā)展是一個巨大的推進。
六、文言知識積累
A.讀音
叟( s ǒu ) 庶( shù)人 萬乘( shèng) 弒( shì)其君不奪不饜( yàn)
B.重點字詞
①亦將有以利吾國乎(亦:句首助詞,無義)
②上下交征利(互相求取利益)
③弒其君(子殺父,臣殺君,曰弒)
④茍為后義而先利(后、先:以 ,, 為后;以 ,, 為先;
8、名詞的意動用法)
⑤然則鄉(xiāng)之所謂知者(然則:既然這樣,那么)
⑥不奪不饜(饜:滿足)
C.成語和格言
上下交征利 不遠千里
D.文言句式
①何以利吾國? ②何以利吾家? ③何以利吾身? (“何以”介詞賓語提前句)
E.學生查閱資料,了解孟子其人其書,了解莊子其人其書;有條件的同學,全文或者部分閱讀《孟子》全書,把握孟子的“義利觀”。
七、課文翻譯
孟子見梁惠王
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譯文: 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說:“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一定是有什麼對我的國家有利
9、的高見吧?”
原文: 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譯文: 孟子回答說:“大王!何必說利呢?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大王說‘怎樣使我
的國家有利?’大夫說, ‘怎樣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說, ‘怎樣使我自己有利?’結果是上上下下互相爭奪利益,國家就危險了?。?
原文: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
譯文: 在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千輛兵車的大
10、夫;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殺掉國君的,必定是國內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在擁有萬輛兵
車的國家里,這些大夫擁有千輛兵車;在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里,這些大夫擁有百輛兵車,不算是不多了。
原文: 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譯文: 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牡匚缓屠妫┦墙^對不會滿足的。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自己父母的,沒有行義的人會不顧自己君主的。大王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談利呢?”
八、文章主旨
文章分析了急功近利就會弒君殺父,躬行仁義則會忠君孝父的惡行,告訴人們“先義后利”,才能
11、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九、藝術特點
1.文章的章法:
A.問答式
梁惠王問:何以利于國?
孟子答:提出仁義,當頭擋住→上下交征利,而國危也→危險何在?身死國滅!→標舉仁義,大義凜然!
B.首尾呼應
2.語言特色:善于鋪排,句式整飭,語意連貫,斬截痛快!
3.說理方法:采用正反對比論證說理,學生學習時可從論證方法入手,分析其論證效果。
十、拓展延伸
問題:孟子的“義利觀”,到今天還有沒有現(xiàn)實意義?
明確: 在孟子看來,只追求利益,會使人忽略對道德
的完善和培養(yǎng),使行動失去合宜的準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庇纱丝梢姡麑θ说恼T惑是十分巨大的。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個人的“利”,只要不損害別人的利益,并且和集體、國家的“利”在大方向上一致,追求它就是合理的,并且對社會也是有好處的。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利”多指的是“權力”和“金錢”等,很多人獲取了很多物質財富,但是精神空虛,忽略精神層面的追求。對這樣的人而言,孔子、孟子的話,無疑是一味“清醒劑”。孟夫子的“義利觀”對我們今天公民的道德規(guī)范建設,也很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