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一輪總復(fù)習(xí) 課時沖關(guān)九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yīng)用(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高考物理一輪總復(fù)習(xí) 課時沖關(guān)九 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yīng)用(含解析)新人教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應(yīng)用
[A級-基礎(chǔ)練]
1.應(yīng)用物理知識分析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可以使物理學(xué)習(xí)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體,由靜止開始豎直向上運動,直至將物體拋出.對此現(xiàn)象分析正確的是( )
A.受托物體向上運動的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超重狀態(tài)
B.受托物體向上運動的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失重狀態(tài)
C.在物體離開手的瞬間,物體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體離開手的瞬間,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解析:D [物體在手掌的推力作用下,由靜止豎直向上加速時,物體處于超重狀態(tài).當(dāng)物體離開手的瞬間,只受重力作用,物體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故A、B、C錯誤;物
2、體離開手的前一時刻,手與物體具有相同的速度,物體離開手的下一時刻,手的速度小于物體的速度,即在物體離開手的瞬間這段相同的時間內(nèi),手的速度變化量大于物體的速度變化量,故手的加速度大于物體的加速度,也就是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故D正確.]
2.圖甲是某人站在力傳感器上做下蹲、起跳動作的示意圖,中間的點表示人的重心.圖乙是根據(jù)傳感器采集到的數(shù)據(jù)畫出的力-時間圖線.兩圖中a~g各點均對應(yīng),其中有幾個點在圖甲中沒有畫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根據(jù)圖象分析可得( )
A.人的重力為1 500 N
B.c點位置人處于超重狀態(tài)
C.e點位置人處于失重狀態(tài)
D.d點的加速度小于f
3、點的加速度
解析:B [由圖可知人的重力為500 N,故A錯誤;c點位置人的支持力為750 N>500 N,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B正確;e點位置人的支持力為650 N>500 N,處于超重狀態(tài),故C錯誤;d點的加速度20 m/s2大于f點的加速度10 m/s2,故D錯誤.]
3.在建筑工地,民工兄弟用兩手對稱水平使力將兩長方體水泥制品夾緊并以加速度a豎直向上勻加速搬起,其中A的質(zhì)量為m,B的質(zhì)量為3m,水平作用力為F,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在此過程中,A、B間的摩擦力為( )
A.μF B.2μF
C.m(g+a) D.m(g+a)
解析:D [以兩個物體為
4、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2f-(m+3m)g=(m+3m)a①
再隔離物體A,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mg-fBA=ma②
聯(lián)立解得:fBA=m(g+a),故選D.]
4.(2019·重慶市一中高三模擬)(多選)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M、N、P、Q四個木塊,其中M、P質(zhì)量均為m,N、Q質(zhì)量均為2m,M、P之間用一輕質(zhì)彈簧相連.現(xiàn)用水平拉力F拉N,使四個木塊以同一加速度a向右運動,則在突然撤去F的瞬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P、Q間的摩擦力不變
B.P、Q的加速度大小變?yōu)?
C.M、N間的摩擦力不變
D.N的加速度大小仍為a
解析:AD [撤去F的瞬間,
5、彈簧的彈力不變,對P、Q整體分析,加速度不變,隔離對P分析,P、Q間的摩擦力不變,故A正確;撤去F前,對P、Q整體分析,知彈簧的彈力F彈=3ma,撤去F的瞬間,彈簧的彈力不變,可知P、Q的加速度不變,仍然為a,故B錯誤;撤去F前,隔離對M分析,f-F彈=ma,解得f=4ma,對整體分析,F(xiàn)=6ma,撤去F后,對M、N整體分析,a′==a,方向向左,隔離對N分析,f′=2ma′=2ma,知M、N間的摩擦力發(fā)生變化.N的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改變,故C錯誤,D正確.]
5.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彈簧的一端系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傾角為37°的光滑斜面體頂端,彈簧與斜面平行,在斜面體以大小為g的加
6、速度水平向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小球始終相對于斜面靜止.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則該過程中彈簧的形變量為(已知:sin 37°=0.6,cos 37°=0.8)( )
A. B.
C. D.
解析:A [假設(shè)小球只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且和斜面一起以加速度a0向左勻加速運動,則a0=gtan 37°<g,當(dāng)斜面體和小球以加速度a=g水平向左勻加速運動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彈簧沿斜面向下的彈力作用.設(shè)彈簧的形變量為x,則有FNsin 37°+kxcos 37°=mg,F(xiàn)Ncos 37°=kxsin 37°+mg,解得x=,A正確.]
6.(2019·十堰模擬)(多選)質(zhì)量
7、分別為M和m的物塊形狀大小均相同,將它們通過輕繩跨過光滑定滑輪連接,如圖甲所示,繩子平行于傾角為α的斜面,M恰好能靜止在斜面上,不考慮M、m與斜面之間的摩擦.若互換兩物塊位置,按圖乙放置,然后釋放M,斜面仍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輕繩的拉力等于Mg
B.輕繩的拉力等于mg
C.M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1-sin α)g
D.M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g
解析:BCD [互換位置前,M靜止在斜面上,則有:Mgsin α=mg,互換位置后,對M有Mg-FT=Ma,對m有:FT′-mgsin α=ma,又FT=FT′,解得:a=(1-sin α)g=g,F(xiàn)T=mg,故A錯,B
8、、C、D對.]
7.(2018·肇慶模擬)(多選)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體,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其v-t圖線如圖所示,則( )
A.在0~t1時間內(nèi),外力F大小不斷增大
B.在t1時刻,外力F為零
C.在t1~t2時間內(nèi),外力F大小可能不斷減小
D.在t1~t2時間內(nèi),外力F大小可能先減小后增大
解析:CD [v-t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在0~t1時間內(nèi),物體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xiàn)-f=ma,所以外力F不斷減小,選項A錯誤;在t1時刻,加速度為零,外力F等于摩擦力f,選項B錯誤;在t1~t2時間內(nèi),物體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f-F
9、=ma′,所以外力F可能不斷減小,選項C正確;若物體靜止前,外力F已減至零,則此后,外力F必再反向增大,選項D正確.]
8.將一只皮球豎直向上拋出,皮球運動時受到空氣阻力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繪皮球在上升過程中加速度大小a與時間t的關(guān)系圖象,可能正確的是( )
解析:C [皮球在上升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小,所以空氣阻力越來越小,重力與空氣阻力的合力越來越小,所以加速度越來越小,一開始加速度最大,后來減小得越來越慢,最后速度為零時,加速度變?yōu)橹亓铀俣龋源鸢高xC.]
9.質(zhì)量為2 kg的物體靜止在足夠大的水平面上,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最大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大
10、小視為相等.從t=0時刻開始,物體受到方向不變、大小呈周期性變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xiàn)隨時間t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物體在t=0到t=10 s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 )
A.6 m B.18 m
C.30 m D.24 m
解析:C [物體所受的最大靜摩擦力f=μmg=6 N.在0~2 s內(nèi),拉力小于摩擦力,物體不動;在2~4 s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a1==m/s2=3 m/s2,則位移x1=a1t=×3×4 m=6 m;
在 4~6 s內(nèi),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a2=μg=3 m/s2,初速度v0=a1t1=6 m/s,則位移
11、x2=v0t2-a2t=12 m-×3×4 m=6 m;物體的末速度v1=v0-a2t2=6 m/s-3×2 m/s=0
在6~8 s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位移x3=6 m,末速度v2=6 m/s.
在8~10 s內(nèi),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位移x4=v2t4=12 m.
則0~10 s內(nèi)的位移x=6 m+6 m+6 m+12 m=30 m,故C正確,A、B、D錯誤.]
[B級—能力練]
10.(多選)已知雨滴在空中運動時所受空氣阻力f=kr2v2,其中k為比例系數(shù),r為雨滴半徑,v為其運動速率.t=0時,雨滴由靜止開始下落,加速度用a表示.落地前雨滴已做勻速運動,速率
12、為v.下列對雨滴運動描述的圖象中一定正確的是( )
解析:ABC [t=0時,雨滴由靜止開始下落,v=0,所受空氣阻力f=kr2v2=0,則此時雨滴只受重力,加速度為g,隨著雨滴速度增大,所受空氣阻力增大,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mg-f=ma,則加速度減小,即雨滴做加速度逐漸減小的加速運動,當(dāng)最后f=kr2v2=mg時,加速度減小到零,速度不變,雨滴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B正確;當(dāng)最后勻速運動時有kr2v=mg=ρgπr3,可得最大速率與成正比,v∝r,故C正確,D錯誤.]
11.(多選)如圖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長木板B,其上疊放木塊A,假定木板與地面之間、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
13、都和滑動摩擦力相等,用一水平力F作用于B,A、B的加速度與F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A的質(zhì)量為0.5 kg
B.B的質(zhì)量為1.5 kg
C.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2
D.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
解析:ACD [由圖可知,二者開始時相對地面靜止,當(dāng)拉力為3 N時開始相對地面滑動;故B與地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為3 N;當(dāng)拉力為9 N時,A、B相對滑動,此時A的加速度為4 m/s2;當(dāng)拉力為13 N時,B的加速度為8 m/s2;對A分析可知,μ1g=4 m/s2;解得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1=0.4;
對B分析可知,
14、13 N-3 N-μ1mAg=mB×8 m/s2
對整體有:9 N-3 N=(mA+mB)×4 m/s2
聯(lián)立解得:mA=0.5 kg;mB=1 kg;
則由μ2(mA+mB)g=3 N解得,B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2=0.2;故A、C、D正確,B錯誤.]
12.(2019·煙臺模擬)如圖所示,橫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質(zhì)量為M,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兩底角中其中一個角的角度為α(α>45°).三棱柱的兩傾斜面光滑,上面分別放有質(zhì)量為m1和m2的兩物體,兩物體間通過一根跨過定滑輪的細(xì)繩相連接,定滑輪固定在三棱柱的頂端,若三棱柱始終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不計滑輪與繩以及滑輪與輪軸之間的摩擦,重力
15、加速度大小為g,則將m1和m2同時由靜止釋放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m1=m2,則兩物體可靜止在斜面上
B.若m1=m2tan α,則兩物體可靜止在斜面上
C.若m1=m2,則三棱柱對地面的壓力小于(M+m1+m2)g
D.若m1=m2,則三棱柱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零
解析:C [若m1=m2,m2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為m2gsin(90°-α),m1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為m1gsin α,由于α>45°,則m2gsin(90°-α)<m1gsin α,則m1將沿斜面向下加速運動,m2將沿斜面向上加速運動,A錯誤.要使兩物體都靜止在斜面上,應(yīng)滿足:m2g
16、sin(90°-α)=m1gsin α,即有m1=m2cot α,B錯誤.若m1=m2,設(shè)加速度大小為a,對兩個物體及斜面整體,由牛頓第二定律得,豎直方向有FN-(M+m1+m2)g=m2asin(90°-α)-m1asin α<0,即地面對三棱柱的支持力FN<(M+m1+m2)g,則三棱柱對地面的壓力小于(M+m1+m2)g;水平方向有Ff=m1acos α+m2acos(90°-α)>0,C正確,D錯誤.]
13.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與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右上方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求:
(1)若物體
17、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始終沿水平面向右運動且不脫離地面,拉力F的大小范圍.
(2)已知m=10 kg,μ=0.5,g=10 m/s2,若F的方向可以改變,求使物體以恒定加速度a=5 m/s2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拉力F的最小值.
解析:(1)要使物體運動時不離開地面,應(yīng)有:
Fsin θ≤mg
要使物體能一直向右運動,
應(yīng)有:Fcos θ≥μ(mg-Fsin θ)
聯(lián)立解得:≤F≤
(2)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Fcos θ-μ(mg-Fsin θ)=ma
解得:F=
上式變形得F=
其中α=arcsin
當(dāng)sin(θ+α)=1時,F(xiàn)有最小值
解得:Fmin=
代入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解得:Fmin=40 N
答案:(1)≤F≤
(2)40 N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