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xué)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專項對點練24 古代文化常識題(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2021學(xué)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 專項對點練24 古代文化常識題(含解析)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識題
(時間:25分鐘 分值:23分)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3分)
曾櫻,字仲含,峽江人。櫻持身廉,為政愷悌①公平,不畏強御??椩熘泄倮顚嵠戎袑俣Y,櫻不從。母憂歸。服闋,起故官。進按察使,分巡福寧。十年冬,帝信東廠言,以櫻行賄謀擢官,命械赴京。士民以櫻貧,為醵金辦裝,耆老數(shù)千人隨至闕下,擊登聞鼓訟冤。其后唐王稱號于福州。令掌吏部,尋進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文淵閣。
(節(jié)選自《明史·曾櫻傳》)
【注】 ①愷悌:和樂平易。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織造,明設(shè)立的專局,掌管絲織品生產(chǎn),供官府使用。
B.服闋,古禮
2、規(guī)定,父母死后,須守喪三年,期滿除服。
C.登聞鼓,設(shè)置在朝堂之外,讓臣民擊鼓訴說冤抑之情。
D.文淵閣,即文淵閣大學(xué)士,是內(nèi)閣長官。
A [織造是官署機構(gòu)名稱,也是官職名稱,在文段語境中是指官職名稱。作為機構(gòu)名稱源自明代,當(dāng)時朝廷在江寧、蘇州、杭州各地設(shè)立專局,管理織造各項衣料及制帛誥敕彩繒之類,以供皇帝及宮廷祭祀頒賞之用。作為官職名稱,是指掌管織造的提督中官。A項有兩處錯誤,一是把官職名稱和官署機構(gòu)弄混了,二是把機構(gòu)的功能說錯了。]
【參考譯文】
曾櫻,字仲含,是峽江人。曾櫻保持自身清廉,施政和樂平易公平,不畏強暴。織造宦官李實迫使各知府行下屬之禮,曾櫻不服從。他因母親過世返家。
3、服喪期滿,起用任原職。晉升為按察使,負責(zé)分巡福安、寧清二府。崇禎十年冬天,皇帝相信東廠的話,認為曾櫻行賄謀求升官,就命令把他套上刑具送到京師。當(dāng)?shù)氐氖考?、百姓因為曾櫻家里清貧,為他湊錢準(zhǔn)備了行裝,幾千名年高德厚的人跟著他到京師,敲登聞鼓為他訴冤。后來唐王在福州稱帝號。不久命令他掌管吏部,隨即晉升為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xué)士。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陳登云,字從龍,唐山人。萬歷五年進士。除鄢陵知縣,征授御史。改巡山西。還朝,會廷臣方爭建儲。登云謂議不早決,由貴妃家陰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災(zāi)異抗疏,劾妃父鄭承憲,言:“承憲懷禍藏奸,窺覬儲貳。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
4、宮與太后家亦謹避其鋒矣。陛下享國久長,自由敬德所致,而承憲每對人言,以為不立東宮之效。干撓盛典,蓄隱邪謀,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貴妃、承憲皆怒,同列亦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論吏部尚書陸光祖,又論貶四川提學(xué)副使馮時可,朝右皆憚之。時方考選科道,登云因疏言:“夫臺諫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賤辱至此,安望其抗顏直繩,為國家鋤大奸、殲巨蠹哉!與其誤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進?!币驐l數(shù)事以獻。以久次當(dāng)擢京卿,累寢不下,遂移疾歸。尋卒。
(節(jié)選自《明史·陳登云傳》)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后來又可以借指皇后,這與東宮又可借
5、指太子是同樣道理。
B.陛下指宮殿中立有護衛(wèi)的臺階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為對帝王的尊稱。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調(diào)動等,長官為吏部尚書。
D.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是官員受到權(quán)臣詆毀,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
D [在表述“移疾”時,將個別現(xiàn)象擴大為全部的內(nèi)容。大多數(shù)時候,“移疾”是用上書稱病的方式請求退職。]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建儲,意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B.太后,是指皇帝的母親,一般居住在中宮。
C.留中,是封建社會皇帝對臣子的
6、奏章采取的一種做法,即把臣子的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復(fù)。
D.臺諫,包括臺官和諫官。臺官,唐宋時指御史臺的官員,明朝通稱御史為臺諫,其職責(zé)是在朝規(guī)諫皇帝,出朝奉命巡視,主要是糾察百官之失。
B [太后不住在中宮,中宮是皇后所居之宮。]
【參考譯文】
陳登云,字從龍,唐山人。是萬歷五年(1577)的進士。授職鄢陵知縣,(因政績好)被征召回朝授予御史?;实鄹呐伤惨暽轿鳌j惖窃苹氐匠?,恰逢朝廷的大臣正在爭論設(shè)立太子的事情。陳登云認為朝議遲遲不能決定,是由于貴妃家人暗中阻撓。萬歷十六年(1588)六月因發(fā)生災(zāi)害上疏直言,彈劾貴妃父親鄭承憲,說:“鄭承憲包藏禍心,覬覦儲君。不但惠安遭到
7、他們算計,即使皇后與太后家也謹慎避開他們的鋒芒。陛下統(tǒng)治國家已很久了,這是因為尊重圣德的結(jié)果,而鄭承憲每次對人說,認為是不立太子的結(jié)果。擾亂設(shè)立儲君,暗中謀劃奸邪之事,以后還有什么事他干不出來呢?”奏章呈上,貴妃、鄭承憲都大怒,同朝官員也替陳登云畏懼,但皇帝把奏章留在宮禁中,不交議也不批復(fù)。過了很久,陳登云上疏彈劾吏部尚書陸光祖,又奏告貶謫四川提學(xué)副使馮時可,朝廷的大臣都很怕他。當(dāng)時,正好考選科道,陳登云因而上疏說:“諫官是為天下主持是非的,卻讓人輕視羞辱到這種地步,怎么能希望他態(tài)度嚴正公平執(zhí)法,為國家除掉奸人、消滅敗類呢!與其因誤用而貶退,不如謹慎地考察當(dāng)初進用的人選。”趁機條陳數(shù)件事獻給皇
8、上。因長期駐守地方按規(guī)定應(yīng)當(dāng)提升為京官,卻多次被擱置不下發(fā),于是他稱病歸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3分)
盛度字公量。契丹寇邊,(盛度)奉使陜西,繪《西域圖》,言:“酒泉、張掖、武威、燉煌、金城五郡之東南,有郡、有軍、有守捉,襟帶相屬,烽火相望,其為形勢備御之道至矣。今復(fù)繪山川、道路、壁壘、區(qū)聚,為《河西隴右圖》,愿備上覽。”知揚州。暴感風(fēng)眩,以太子少傅致仕,卒。真宗祀汾陰,仁宗在藩邸,詔掌起居箋奏及留司章奏。
(節(jié)選自《宋史·盛度傳》)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烽火,古代邊防通信的重要手段,烽火燃起表示國家
9、戰(zhàn)事的出現(xiàn)。
B.壁壘,古代指軍營周邊的圍墻,泛指防御工事,現(xiàn)多用來比喻對立的事物和界限。
C.揚州,古時又稱廣陵、維揚,“淮左名都,竹西佳處”即指此地。
D.藩,古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后來借指京畿附近的重要城市。
D [理解A、B兩項中“烽火”“壁壘”的意思可以從盛度繪《西域圖》《河西隴右圖》,介紹西域的地勢、軍事部署等內(nèi)容進行推斷。由“相望”“備御之道”可知,“烽火”是邊防軍事的通信手段,古代邊境報警時燃燒煙火,依靠“相望”傳遞信息;“壁壘”是一種軍事防御工事。C項,由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可知,“揚州,古時又稱廣陵”正確。“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語
10、出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有“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其中的“維揚”也就是揚州。D項,由“真宗祀汾陰,仁宗在藩邸”可知,此時真宗在位,仁宗在“藩邸”。古時皇帝從諸皇子中擇嫡長子或最優(yōu)秀的皇子作為皇位繼承人,而其余的皇子則會被安排到全國各地做藩王,所以選項中“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正確。同時聯(lián)系歷史上的“藩鎮(zhèn)割據(jù)”能確定選項中“借指京畿附近的重要城市”是錯誤的。]
4.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①(2019·廣東東莞沖刺模擬)李熹字季和,上黨銅鞮是人也……皇太子立,以熹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久曠東宮,制度廢闕,官司不具,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諸官并未置,二傅
11、并攝眾事。熹在位累年,訓(xùn)道盡規(guī)。以年老遜位。
(節(jié)選自《晉書·李熹傳》)
②(2019·河北石家莊畢業(yè)班模擬)郭惟賢,字哲卿,晉江人……主事董基諫內(nèi)操被謫,惟賢救之,忤旨,調(diào)南京大理評事。給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奪俸有差。
(節(jié)選自《明史·郭惟賢傳》)
③(2019·湖北黃岡中學(xué)三模)(劉)弘遣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護,牙門將皮初為都戰(zhàn)帥,進據(jù)襄陽。侃、初等累戰(zhàn)破昌,昌懼而逃,其眾悉降,荊土平。時荊部守宰多闕,弘請補選,帝從之。
(節(jié)選自《晉書·劉弘傳》)
④(2019·湖南長沙一中等四校五月聯(lián)考)顏衎字祖德,兗州曲阜人。少苦學(xué),治《左氏春秋》。梁龍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
12、主簿,以治行聞。
(節(jié)選自《宋史·顏衎傳》)
判斷下列對文言語段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是否正確。
①太子太傅,《周禮》中的“三公”之一,后來逐漸成為虛銜。李熹任此職時也屬虛銜。 ( )
②奪俸,俸即俸祿,是官員所得到的薪金,奪俸是對有過失的官吏采取的一種懲罰措施。 ( )
③守宰,泛指各級官員,“守”是州府地方長官,“宰”是輔佐國君的百官之長。 ( )
④解褐,同“釋褐”,意為脫去粗布衣服,文中指因做官而擺脫貧賤,這與借指貧賤的“衣褐”相對。 ( )
[解析] ①“李熹任此職時也屬虛銜”錯誤。從當(dāng)時的局勢及后文“二傅并攝眾事”可知,李熹被起用為太子太傅時,二傅一
13、起管理政事,所以太子太傅并非虛銜。②正確。從字面上看,“奪俸”即奪去俸祿,是一種懲罰措施。從語境“給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來看,“奪俸”是因為在皇上看來這些官員都做錯了事情。表述正確。③“‘宰’是輔佐國君的百官之長”錯誤。從前文“(劉)弘遣南蠻長史……進據(jù)襄陽……荊土平”可知,“荊”應(yīng)為地名。“時荊部守宰多闕”的意思是“荊部”缺少“守宰”,根據(jù)語境,這里的“宰”與“守”意思相同,都屬于地方官員。④“文中指因做官而擺脫貧賤”錯誤。原文未提及顏衎身處貧賤之家。解褐,同“釋褐”,意為脫去粗布衣服,換上官員服飾,指開始進入仕途。“衣褐”借指貧賤者,與“解褐”并不相對。
[答案]?、?/p>
14、×?、凇獭、邸痢、堋?
5.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會試”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考試的一種。由皇帝主持在京城舉行,因為在春天舉行,又稱春試或春闈。
B.“致仕”就是舊時官員交還官職,即今所謂退休。依照古制,官員一般在七十歲致仕,有疾患的則可以請求提前。
C.“服闋”是指舊時官員三年守喪期滿除服。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離職回籍守喪,滿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職務(wù)。
D.“尚書”是中國古代官名。始置于戰(zhàn)國時代,到了隋唐時確定為尚書省下設(shè)的六個部的最高行政長官。
A [A項,會試“由皇帝主持”錯誤,會試由禮部派官員主持。]
[教師備選]
下列關(guān)于文化常
15、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表,中國古代臣子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是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B.擢,在原官職上提拔;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
C.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jiān)察制度。始于秦,完善于漢,東漢以后刺史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設(shè)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八尽奔础爸鞴堋薄肮芾怼薄?
C [刺史,又稱刺使,官職。西漢初年,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全國分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稱“刺史”。可見刺史制度始于西漢武帝時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