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微點)2020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高效作業(yè)29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含解析)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贏在微點)2020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高效作業(yè)29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含解析)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高效作業(yè)(二十九) 空前嚴重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時間:30分鐘 滿分: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1.(2019·中山高三診斷)美國學者丹尼爾·貝爾指出:大眾消費時代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技術革命加上市場的發(fā)展和分期付款購物法的傳播,徹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負債的傳統(tǒng)顧慮,最終導致消費社會的降臨。由材料中可以得出美國( )
A.經濟政策需要調整
B.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險
C.宗教觀念受到沖擊
D.科技進步拉動了民眾消費
解析 材料“20世紀20年代,技術革命加上市場的發(fā)展和分期付款購物法的傳播,徹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負債的傳統(tǒng)顧慮
2、”反映了美國1929年經濟危機之前市場的虛假繁榮,說明供求矛盾存在激化的危險,故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經濟政策調整的問題,故A項錯誤;材料主旨不是說明宗教觀念受到沖擊,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經濟危機的背景,不是科技進步拉動了民眾消費,故D項錯誤。故選B。
答案 B
2.(2019·呂梁高三統(tǒng)測)19世紀上半葉英國大幅度降低關稅,進口關稅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紀中期的零關稅。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中,美國等七十多個國家大幅度提高進口商品的關稅率,與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兩國的做法( )
A.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的盛行
B.有利于調節(jié)貿易糾紛,
3、推動經濟發(fā)展
C.為解決經濟危機提供了有效途徑
D.刺激了各國的出口貿易
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上半期英國降低關稅是為了憑借強大的生產能力打開世界市場,這客觀上使其他國家提高了關稅;經濟危機中,美國等國提高關稅是為了以鄰為壑、轉嫁危機,這又使其他國家紛紛建立了關稅壁壘,故A項正確;這些做法不利于調節(jié)貿易糾紛,故B項錯誤;這不是解決經濟危機的有效途徑,反而加重了經濟危機的破壞作用,故C項錯誤;關稅壁壘減少了各國的出口貿易,故D項錯誤。
答案 A
3.(2019·南寧高三聯考)有經濟學派認為,胡佛政府對于經濟危機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強制干涉,給私營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4、胡佛對經濟的干預包括抬高工資率和物價、擴張信貸、扶持瀕臨破產的企業(yè)和增加政府開支。政府的不當干涉和對私營產值的掠奪,導致經濟危機形勢愈益嚴重。據此可以推斷( )
A.胡佛政府政策證明凱恩斯主義不合時宜
B.胡佛政府政策改變了美國經濟運營方式
C.胡佛政府政策為“新政”提供經驗教訓
D.胡佛政府政策開創(chuàng)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解析 凱恩斯主義在二戰(zhàn)后被普遍奉行,胡佛政府的經濟政策,并沒有以凱恩斯主義為指導思想,故A項錯誤;美國經濟的運行方式在經濟危機剛發(fā)生時期并沒有發(fā)生改變,材料也體現不出來,故B項錯誤;材料中列舉了胡佛的經濟干預措施,胡佛干預經濟政策的失敗為后面羅斯福干預經濟提供了經驗
5、教訓,故C項正確;開創(chuàng)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是羅斯福新政,故D項錯誤。
答案 C
4.(2019·咸陽高三統(tǒng)測)經濟學家佛利民認為,胡佛所實行的聯邦儲備政策窒息貨幣供應,以及其他政府干涉的政策,造成一種市場依賴著政府行動的環(huán)境,使得原本只是一次過眼云煙的衰退,演變成一場世界性的重大災難。這一觀點( )
A.認為胡佛政府的經濟干預使危機進一步深化
B.強調胡佛的經濟干預程度有待深化
C.主張胡佛政府應該承擔起經濟干預的責任
D.認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劇了危機
解析 材料“使得原本只是一次過眼云煙的衰退,演變成一場世界性的重大災難”可知,佛利民認為胡佛政府的經濟干預政策使經濟危機
6、進一步加深,反對政府干預經濟,故A項正確,B、C、D三項錯誤。
答案 A
5.(2019·開封高三聯考)經濟學家普遍認為,1929年經濟危機在本質上是場通貨緊縮危機,羅斯福國家干預經濟其實是用通貨膨脹的方法來治理通貨緊縮,同時緩解社會矛盾,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羅斯福的下列措施中無法用來論證上述觀點的是( )
A.向減耕減產的農民發(fā)放補貼
B.直接救濟和以工代賑
C.規(guī)定每小時40美分的最低工資
D.禁止雇傭16歲以下童工
解析 從材料“用通貨膨脹的方法來治理通貨緊縮,同時緩解社會矛盾”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向農民發(fā)放補貼、社會救濟、實行最低工資等措施一方面國家干預經濟,促進經
7、濟發(fā)展;另一方面緩和了社會矛盾,故A、B、C三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項不符合“用通貨膨脹的方法來治理通貨緊縮”,符合題意。
答案 D
6.(2019·荊州高三質檢)美國時任學者霍華德·克斯納曾在1936年尖銳地指出“我們的政府當時相對精簡,大體局限于其基本職能;羅斯福接手之后,將其轉變成一個體系龐大、臃腫低效的機構”。這一批評客觀上反映了“新政”( )
A.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B.顛覆三權分立體制
C.改變了國家管理體制 D.違背了美國國家利益
解析 羅斯福新政被指責有弊端,但行政效率十分低下不實,而且美國依然保持三權分立,并且維護國家利益是任何一屆美國政府的宗旨。故A、B
8、、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實行干預國家經濟,擴大了政府的管理職能,材料“將其轉變成一個體系龐大、臃腫低效的機構”說明羅斯福新政改變了國家管理體制,故C項正確。
答案 C
7.(2019·益陽高三評估)關于美國羅斯?!靶抡?,平民詩人伯頓·布拉利寫道:“一位生產者交納的,一美元來享受服務。(一美元給政府,用于試驗的開支。)一美元給賺錢者,勤儉節(jié)約的人。(一美元給浪費者,這真是五五分成!)”這句話認為“新政”( )
A.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
B.以工代賑做法大獲成功
C.贏得了廣大民眾支持
D.促進美國經濟迅速恢復
解析 材料信息“一位生產者交納的,一美元
9、來享受服務。(一美元給政府,用于試驗的開支。)一美元給賺錢者,勤儉節(jié)約的人。(一美元給浪費者,這真是五五分成!)”說明政府的開支勞而無功,即羅斯福新政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故A項正確,B項錯誤;材料體現不出羅斯福新政贏得了廣大民眾支持,故C項錯誤;D項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并未說明美國經濟迅速恢復,故錯誤。
答案 A
8.(2019·茂名高三考試)羅斯福新政在實施的過程中,面臨著重重阻力。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國工業(yè)復興法》違憲,總統(tǒng)和國會受到嚴厲警告。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約1 600條新法違反法律,禁止施行。這種現象反映出( )
A.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仍存
10、在爭議
B.總統(tǒng)通過實施新政走向了集權統(tǒng)治
C.羅斯福新政的實施沒有顯著的效果
D.與最高法院的博弈中總統(tǒng)處于劣勢
解析 由材料“最高法院宣布《全國工業(yè)復興法》違憲,總統(tǒng)和國會受到嚴厲警告”和“各州法院裁定約1 600條新法違反法律”說明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仍存在爭議,故選A;羅斯福新政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沒有改變美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羅斯福新政的實施效果,排除C項;材料只是涉及特定時期的美國總統(tǒng)與最高法院的博弈,排除D項。
答案 A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8分)
9.(2019·德陽高三統(tǒng)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秦漢兩代農耕在
11、西北推廣,黃河兩岸的草地被清除。為滿足都城的木材需要,溫帶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使黃河河床升高,不時泛濫。漢朝時,黃河每9~16年決堤一次,到了唐朝后期變成了10年一次,北宋中期3.6年一次。12世紀后期黃河改道更是常見。在清朝大部分時間里,人口壓力迫使人們在黃河中游重新開墾脆弱的黃土地,導致黃河南河道每1.89年出現一次災情。而在其他領域,利益驅使對資源的掠奪也愈演愈烈。隨著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對木材的需求不斷增加,明清時期,伐木出售成為大宗買賣。同時,國際市場的開放和荷蘭殖民者的到來,鹿皮成為出口商品,致使鹿在臺灣南部基本絕跡。
——摘編自[英]伊懋可《大象的退卻
——一部中國環(huán)境史》
材料
12、二 美國西進運動之后,人們紛紛移民開發(fā)西部土地,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區(qū)使用先進的犁地工具開墾耕地,讓原本缺水的西部更加干旱,生態(tài)環(huán)境也更加脆弱。此外,政府對西部地區(qū)的水資源也疏于管理。19世紀后半期,隨著鐵路的修建對枕木的需求大增,大量森林被砍伐,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19世紀末1億英畝土地被廢棄。面對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掀起了第一次環(huán)境保護運動,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qū)被開辟,礦產、森林資源得到保護和規(guī)劃管理,聯邦政府開始認識到林業(yè)資源的重要經濟價值,制定出相關法律制度,承擔起對其保護開發(fā)的主要責任。第二次環(huán)保高潮發(fā)生在羅斯福新政時期,期間設立農業(yè)調整管理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等
13、加強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同時,把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與經濟恢復和促進就業(yè)等社會經濟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為戰(zhàn)后美國環(huán)保實踐提供了思想基礎。
——摘編自徐再榮等《20世紀美國
環(huán)保運動與環(huán)境政策研究》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中國古代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的原因及影響。(14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出現生態(tài)問題的原因,概括美國環(huán)境保護措施的特點。(14分)
解析 (1)本題根據材料一“農耕在西北推廣……滿足都城的木材需要……人口壓力迫使人們在黃河中游重新開墾脆弱的黃土地……利益驅使對資源的掠奪也愈演愈烈……國際市場的開放和荷蘭殖民者的到來”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農業(yè)的發(fā)展
14、、人口增長對耕地的需求、商品經濟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對外貿易的誘導等方面概括分析中國古代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的原因。再從生態(tài)脆弱、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動蕩、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回答其影響。(2)本題根據材料二“西進運動之后,人們紛紛移民開發(fā)西部土地……此外,政府對西部地區(qū)的水資源也疏于管理……隨著鐵路的修建對枕木的需求大增,大量森林被砍伐”并結合所學知識即可從過度開發(fā)自然資源、兩次工業(yè)革命、政府管理的缺失、民眾的環(huán)保意識較為薄弱等方面分析美國出現生態(tài)問題的原因。再據材料二“制定出相關法律制度,承擔起對其保護開發(fā)的主要責任……設立農業(yè)調整管理局、田納西流域管理局等加強對自然資源的保護,同時,把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與經濟恢復和促進就業(yè)等社會經濟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即可從政府為主導、法律的手段、設立專門性的環(huán)保機構、將環(huán)境保護與經濟發(fā)展相結合等方面概括美國環(huán)境保護措施的特點。
答案 (1)原因:農業(yè)的發(fā)展;人口增長對耕地的需求;商品經濟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對外貿易的誘導。
影響:生態(tài)脆弱,自然災害頻發(fā);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動蕩;竭澤而漁,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
(2)原因:過度開發(fā)自然資源;兩次工業(yè)革命(鐵路建設的需要);政府管理的缺失;民眾的環(huán)保意識較為薄弱。
特點:以政府為主導;強調通過法律的手段;設立專門性的環(huán)保機構;將環(huán)境保護與經濟發(fā)展相結合。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