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 精準刷題(3讀+3練)第六周 周二 文言文閱讀(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國專用)2020版高考語文 精準刷題(3讀+3練)第六周 周二 文言文閱讀(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周二 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朱伺字仲文,安陸人。有武勇,而訥口,不知書,為郡將督,見鄉(xiāng)里士大夫,揖稱名而已。及為將,遂以謙恭稱。張昌之逆,太守弓欽走灄口,伺與同輩合眾討之,不克,乃與欽奔武昌。后更率部黨攻滅之。轉騎部曲督。伺部曲等以諸縣附昌,惟本部唱義討逆,逆順有嫌,求別立縣。其后陳敏作亂,陶侃時鎮(zhèn)江夏,以伺能水戰(zhàn),曉作舟艦,乃遣作大艦,署為左甄,據(jù)江口,摧破敏前鋒。敏弟恢稱荊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諸軍進討,破之。時西陽夷賊抄掠江夏,太守楊珉每請督將議距賊之計,伺獨不言。珉曰:“朱將軍何以不言?”伺答曰:“諸人以舌擊賊,伺惟以力耳。”珉又問:“將軍前后擊賊,何
2、以每得勝邪?”伺曰:“兩敵共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辩氪笮?。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與楊珉走夏口。及陶侃來戍夏口,伺依之,隨侃討杜弢,有殊功。夏口之戰(zhàn),伺用鐵面自衛(wèi),以弩的射賊大帥數(shù)人,皆殺之。賊挽船上岸,于水邊作陣。伺逐水上下以邀之,箭中其脛,氣色不變。諸軍尋至,賊潰,追擊之,皆棄船投水,死者太半。賊夜還長沙,伺追至蒲圻,不及而反。加威遠將軍。建興中,陳聲率諸無賴二千余家斷江抄掠,侃遣伺為督護討聲。聲眾雖少,伺容之不擊,求遣弟詣侃降,伺外許之。及聲去,伺乃遣勁勇要聲弟斬之,潛軍襲聲。聲正旦并出祭祀飲食,伺軍入其門,方覺。聲將閻晉、鄭進皆死戰(zhàn),伺軍人多傷,乃還營。聲東走保董城
3、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遂重柴繞城作高櫓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城中無水殺牛飲血閻晉,聲婦弟也,乃斬聲首出降。又以平蜀賊襲高之功,加伺廣威將軍,領竟陵內史。
(節(jié)選自《晉書·朱伺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聲東走/保董城/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遂重柴繞城/作高櫓/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城中無水/殺牛飲血/
B.聲東走/保董城/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遂重柴繞城/作高櫓/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城中無水/殺牛飲血/
C.聲東走/保董城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遂重柴繞城/作高櫓/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城中無水/殺牛飲血/
D.聲東走/保董城伺又率諸軍/圍守之/
4、遂重柴繞城/作高櫓/以勁弩下射之/又斷其水/道城中無水/殺牛飲血/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郡,古代行政區(qū)域,秦代之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
B.士大夫,指做官且有一定職位的人,身份地位高且備受尊崇。
C.刺史,職官名,開始是監(jiān)察郡縣的官員,后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D.祭祀,置備供品對神佛或者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之情并祈求保佑。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朱伺注重修為,轉變性格。朱伺不善言辭,不識字,之前遇見人打招呼,只是作個揖報個姓名,擔任將軍之后,就變得十分謙恭。
B.朱伺能造戰(zhàn)船,善
5、于水戰(zhàn)。陳敏作亂時,朱伺接受當時鎮(zhèn)守江夏的陶侃的命令制造大戰(zhàn)船,擔任左翼,據(jù)守江口,擊敗了陳敏的先鋒部隊。
C.朱伺果敢殺敵,勇猛無畏。夏口之戰(zhàn)中,朱伺戴著鐵面具,用弓弩射殺敵將,后來敵軍在岸邊布陣,朱伺繼續(xù)擊敵,被敵人的箭射中小腿也不退縮。
D.朱伺忍耐力強,善抓時機。在與敵作戰(zhàn)時,朱伺會耐心地等待有利的機會,比如在討伐陳聲兄弟時,他不急于攻打,而是等待時機親自斬殺了他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伺部曲等以諸縣附昌,惟本部唱義討逆,逆順有嫌,求別立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聲眾雖少,伺容之不擊,求遣弟詣侃降,伺外許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李壁字
7、季章。父燾,典國史。壁少英悟,日誦萬余言,屬辭精博。孝宗嘗問燾:“卿諸子孰可用?”燾以壁對。召試,為正字。寧宗即位,徙著作佐郎。時韓侂胄專國,建議恢復,用師意方銳。壁言:“進取之機,當重發(fā)而必至,毋輕出而茍沮。”大臣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壁論待敵先發(fā),然后應之。侂胄意不懌。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自秦檜首倡和議,使父兄百世之仇不復開于臣子之口。愚以為宜亟貶秦檜,示天下以仇恥必復之志,則君臣上下奮勵振作,拯潰民于殘虐,湔祖宗之宿憤。在今日舉而措之,無難矣。”疏奏,秦檜坐追王爵。議者謂壁言雖公,特以迎合侂胄用兵之私而已。金遣使來,微示欲和意。丘崈以聞,壁貽崈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金帥報書以用
8、兵首謀指侂胄,侂胄大恚,不復以和為意。壁言:“茍利社稷,固難執(zhí)一?!眮腚胁宦牐帽庖婕?。壁方與共政,或勸其速去,毋與侂胄分禍,壁曰:“嘻,國病矣,我去誰適謀此?”后侂胄被誅,御史葉時論壁反復詭譎,削三秩,謫居撫州。越四年,復除知遂寧府,未至,而潰兵張福入益昌,戕王人,至遂寧,壁傳檄諭之,福等讀檄泣下,約解甲降。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壁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zhàn)威夜遣人叩門,言曰:“賊壘堅不可破,將選死士,梯而登,以火攻之。”壁曰:“審爾,必多殺士卒,盍先斷賊汲路與糧道,使不得食,即自成擒矣?!币蚤L圍法授之,威用其謀,賊遂平。壁嘉定十五年六月卒,謚文懿。壁嗜學如饑
9、渴,群經百氏搜抉靡遺,于典章制度尤綜練。為文雋逸,所著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塵錄》三卷等。(選自《宋史·李壁傳》,有刪改)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壁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zhàn)/
B.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壁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zhàn)/
C.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壁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zhàn)/
D.會官軍至挑賊/賊忿盡/燔其城/顧府治曰/李公旦夕來居/此其勿毀/壁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zhàn)/
6.下
10、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卿,對他人的尊稱,適用范圍是君對臣;愚,自稱的謙辭,類似的還有不才、在下等。
B.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總稱,后來用為國家的代稱,如“社稷之憂”“社稷之患”等。
C.秩,指官吏的俸祿,也指官吏的官階、品級,文中“削三秩”指李壁被貶官三級。
D.檄,指古代官方用來征召、曉諭、聲討的文書,如駱賓王的代表作《代李敬業(yè)討武曌檄》。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壁聰穎好學,著述頗豐。他年輕時每天誦讀萬余言,所寫的文章精當廣博,深受父親器重;求學如饑似渴,涉獵甚廣,撰有多部著作。
B.李壁改變初
11、衷,遭人非議。他先是反對韓侂胄草率用兵,后因害怕被貶官又建議貶斥秦檜以振奮人心,此舉被認為是在迎合韓侂胄。
C.李壁勇于擔當,不避國難。他和韓侂胄共同執(zhí)掌朝政,韓侂胄執(zhí)意用兵,此時有人勸他離開,不要和韓侂胄分擔禍患,他義正辭嚴加以拒絕。
D.李壁精于謀略,保護士兵。平定賊兵的過程中,他調兵遣將,反對火攻,建議采取斷汲路與糧道的長圍之法,既達到了目的,又減少了傷亡。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大臣或以沮兵議忤侂胄得罪貶,壁論待敵先發(fā),然后應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崈以聞,壁貽崈書,俾遣小使致書金帥求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A [解答此類試題,可以在對句意進行理解的基礎上,
13、通過對句子結構、句子成分的劃分等判斷斷句是否正確。對比四個選項,保董城伺又率諸軍圍守之這一處斷句中,伺是人名,謂語是率圍守,而保董城則是聲發(fā)出的動作,所以伺前應斷開,據(jù)此排除C、D兩項。又斷其水道城中無水這一處斷句中,根據(jù)句意來看,此處是說阻斷水道,城中沒有水,所以城前應斷開,據(jù)此排除B項。]
2.B [士大夫,是中國古代對于社會上的官吏和士人的統(tǒng)稱,既指當官有職位的人,也指沒有做官但有聲望的讀書人。]
3.D [親自斬殺了他們錯,由原文閻晉,聲婦弟也,乃斬聲首出降可知,陳聲是閻晉殺死的。]
4.(1)朱伺軍隊中的人在各縣歸附張昌,只有本部倡議討伐逆賊,抗擊和歸附兩者間有了嫌隙,請求另外
14、設縣。
(2)陳聲人馬雖然少,朱伺忍著不攻打,陳聲請求派遣他的弟弟前往陶侃處請降,朱伺表面上答應了陳聲。
參考譯文
朱伺字仲文,是安陸人。朱伺勇猛威武,但不善言辭,不認識字,擔任郡將督時,見到鄉(xiāng)里的士大夫,只是作揖報個姓名。等到做了將軍,便以謙恭著稱。張昌作亂,太守弓欽逃到灄口,朱伺和同輩聚集部眾討伐張昌,沒有取勝,便隨同弓欽奔向武昌。后來又率部眾進攻消滅了張昌。轉任騎部曲督。朱伺軍隊中的人在各縣歸附張昌,只有本部倡議討伐逆賊,抗擊和歸附兩者間有了嫌隙,請求另外設縣。后來陳敏作亂,陶侃當時鎮(zhèn)守江夏,因朱伺善于水戰(zhàn),會制造戰(zhàn)艦,便派朱伺制造大戰(zhàn)艦,委任朱伺為左翼,占據(jù)江口,打敗陳敏的前鋒。
15、陳敏的弟弟陳恢自稱荊州刺史,占據(jù)武昌,陶侃率朱伺及各部軍馬進軍討伐陳恢,消滅了他。當時西陽夷賊劫掠江夏,江夏太守楊珉常請軍將們商議抵御賊寇的計策,只有朱伺不發(fā)一言。楊珉說:朱將軍為何不說話?朱伺回答說:眾人用口舌攻擊賊寇,我只憑武力勝敵。楊珉又問:將軍多次擊賊,為什么能常常取勝?朱伺說:兩軍相對,只能忍耐。敵人不能忍耐,而我能忍耐,因此取勝。楊珉大笑。永嘉年間,石勒攻破江夏,朱伺與楊珉逃往夏口。等到陶侃來戍守夏口時,朱伺投奔他,隨同陶侃討伐杜弢,有突出的功勞。夏口之戰(zhàn),朱伺用鐵面具防衛(wèi),用弓弩射中數(shù)名賊軍主將,都殺死了。賊軍泊船上岸,在水邊布陣。朱伺在水中上下追逐阻截賊軍,被箭射中他的小腿,氣
16、色沒有改變。各路官軍不久趕到,賊軍潰敗,追擊他們,賊軍都棄船投水,死者有一大半。賊軍乘夜逃回長沙,朱伺追到蒲圻,沒有追上才撤兵。被授予威遠將軍。建興年間,陳聲率兩千多家無賴之徒攔截長江擄掠,陶侃派朱伺為督護討伐陳聲。陳聲人馬雖然少,朱伺忍著不攻打,陳聲請求派遣他的弟弟前往陶侃處請降,朱伺表面上答應了陳聲。等陳聲一離開,朱伺便派精壯的勇士半路攔截陳聲的弟弟并殺了他,暗中派兵襲擊陳聲。陳聲部眾正月初一一起出來祭祀飲食,朱伺的軍隊攻入大門,陳聲才發(fā)覺。陳聲部將閻晉、鄭進都拼死而戰(zhàn),朱伺的士卒傷亡很多,便撤回軍營。陳聲往東逃去,守住董城。朱伺又率眾軍包圍董城,在城四周圍起層層籬柵,架筑高高的望樓,用強
17、弓向下射,又阻斷城中水道。城中沒有水,殺牛喝血。閻晉,是陳聲妻子的弟弟,就斬下陳聲的頭出城投降。朱伺又因平定蜀賊襲高的功勞,被封為廣威將軍,兼任竟陵內史。
5.A [結合上下文梳理畫線句意思可知,盡應為燔其城的狀語,意思是把全城都燒了,賊忿盡/燔其城斷句錯誤,排除C、D兩項。大將張威是壁馳書的對象,使調兵士的主語是壁,所以壁馳書/大將張威使調兵士來戰(zhàn)斷句錯誤,排除B項。答案為A項。]
6.A [卿是古代對男子的敬稱,也可以是君對臣的稱謂或夫妻、朋友間的愛稱。]
7.B [因害怕被貶官錯,原文是說壁度力不能回,乃入奏。]
8.(1)有的大臣因為提出阻止發(fā)兵的意見違逆了韓侂胄獲罪被貶,李壁
18、議論應該等待敵人先發(fā)兵,然后應對他們。
(2)丘崈把這件事報告朝廷,李壁送給丘崈一封信,讓他派侍役送信給金兵元帥講和。
參考譯文
李壁字季章。父親李燾,主修國史。李壁年輕時聰穎過人,每天誦讀一萬多字,寫的文章精當廣博。孝宗曾問李燾:您的各個兒子中,誰可任用?李燾回答說李壁可用。被召試后,李壁擔任正字。寧宗即位后,李壁改任著作佐郎。當時韓侂胄專權,建議收復失地,出兵的想法正急切。李壁說:進攻的關鍵,應該是慎重發(fā)兵并一定要達到目的,不要輕率出兵而隨便停止。有的大臣因為提出阻止發(fā)兵的意見違逆了韓侂胄獲罪被貶,李壁議論應該等待敵人先發(fā)兵,然后應對他們。韓侂胄心中不悅。李壁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
19、出兵的局面),就上奏說:自從秦檜首先提倡和議,使得父兄百世的仇恨不再從臣子口中說出。臣認為應該立即貶斥秦檜,向天下表明報仇雪恥的志向,這樣一來,君臣上下奮發(fā)振作,從兇殘暴虐的敵人手中拯救出離散的人民,洗去祖宗的長久怨憤。在今天提出并去施行這些,不難啊。奏疏交上去,秦檜被判罪追削王爵。議論的人認為李壁的話雖然公道,只不過是用來迎合韓侂胄用兵的私意而已。金國派使臣來,暗中表示想議和的意愿。丘崈把這件事報告朝廷,李壁送給丘崈一封信,讓他派侍役送信給金兵元帥講和。金兵元帥回信稱用兵的主要謀劃者是韓侂胄,韓侂胄大怒,不再考慮議和。李壁說:如果對國家有利,本來也難以始終采取一個策略。韓侂胄不聽,出兵的想法
20、更加急切。李壁正和韓侂胄共同執(zhí)掌朝政,有人勸李壁趕快離開,不要和韓侂胄一起分擔禍患,李壁說:唉,國家困乏了,我離開了誰適合謀劃這些?后來韓侂胄被誅殺,御史葉時議論李壁反復無常變化多端,李壁被降官三級,貶居撫州。過了四年,又被授任遂寧府知府,還沒有到任,而潰散兵卒張福進入益昌,殺害朝廷命官,到達遂寧,李壁發(fā)布文書諭示他們,張福等人讀檄文流下眼淚,約定解甲投降。恰好官軍來到向賊兵挑戰(zhàn),賊兵憤怒,把全城都燒了,看著府衙說:李公很快要來居住,這里不要燒毀。李壁快馬傳信給大將張威,叫他調集士兵來會戰(zhàn)。張威夜間派人敲門,告訴他說:賊兵城壘堅固無法攻破,將要挑選敢死隊,用云梯登城,用火攻城。李壁說:真是這樣,必然大量損失士卒,為什么不先斷絕賊兵汲水的通路和運糧的道路,讓他們得不到食物,他們就會自動被擒了。用長期圍困的方法教給他,張威使用了他的計謀,賊兵于是被平定。李壁于嘉定十五年六月去世,謚號文懿。李壁愛好學習,如饑似渴,各家經典全都搜集,沒有遺漏,對典章制度尤其進行綜合研習。他寫的文章俊逸不凡,著作有《雁湖集》一百卷、《涓塵錄》三卷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