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三單元 課題1 分子和原子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III)
一、對本節(jié)課的基本理解與認識
教材分析
性質: 性質:本課題屬于概念理論課。從本課題開始,學生將對微觀世界有所了解。通過本課題學習,要幫助學生形成化學科學概念.知識和方法,通過討論把對微觀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導學生用分子、原子的觀點分析、比較以前學習過的一些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進一步從化學變化中認識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地位:本課題內(nèi)容是學習化學的理論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尤為重要。本課題是學生在物理課上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關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識基礎上,來學習從微觀視角解釋觀察到
2、的物質宏觀現(xiàn)象,為認同物質是可分的、微粒也是可分的辯證觀點奠定一定的基礎。而且本課題是帶領學生進入微觀世界的入門課,從這個課題開始,就要處處試著用微觀的視角去解釋宏觀的現(xiàn)象,本節(jié)課學得好壞,直接影響原子構成.離子形成.元素等抽象概念及后續(xù)其他物質的性質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是“雙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帶領學生進入微觀世界,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微觀想象能力。
學情分析
不利因素:對學生而言由于本單元的涉及的微觀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內(nèi)容遠離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而且學生已有的微觀知識不多,只是在物理課中有所接觸。雖有基礎但是不是很理解粒子的可分性。學生對分子、原子、物質之間的關系
3、難于理清,這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學生缺乏感性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趣味實驗、觀察圖片,使學生感知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使學生學會看圖,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過實驗,結合生活經(jīng)驗,從宏觀現(xiàn)象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質,在用微觀粒子解釋宏觀現(xiàn)象,使學生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
3.通過對過氧化氫分解等化學變化和水蒸發(fā)等物理變化的分析,及動畫模擬等手段,使學生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對學生進行物質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微觀世界的繼續(xù)探究的欲望和學習化學的興趣
4、。
重點
1.認識分子、原子是客觀存在的,是構成物質的兩種粒子。
2.認識分子、原子的特征,對分子行為的微觀想象的形成。
難點
初步建立微觀粒子想象,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的變化。
教學資源與
教學手段
儀器藥品
燒杯、試管、膠頭滴管、注射器、品紅、氨水、蒸餾水
演示文稿
PPT、動畫(水蒸發(fā)、氧化汞分解微觀模擬)
其他資源
導學案
二、教與學的過程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環(huán)節(jié)與方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宗旨與意圖
導課
趣味實驗
設疑激思
發(fā)現(xiàn)問題
播放“鐵樹開花”實驗
觀察現(xiàn)象
發(fā)現(xiàn)問題
用有趣實驗將化
5、學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從生活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與求知欲,帶著好奇走進微觀世界,激起尋求變化本質和內(nèi)在原因的欲望。
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
實驗3-1
觀察圖片3-2.3-3
設疑激思
邊做分組實驗邊觀察分析,觀察教材圖片3-2、3-3,
得出結論:微觀粒子真實存在;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
通過實驗和圖片感知分子和原子的真實存在,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激發(fā)新思維;
通過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本質的聯(lián)系,促成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培養(yǎng)微觀想象能力。
分子的性質
學生自主學習
指導閱讀并提問: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為什么水分子看不見,水卻能看見?
閱讀教材:P48最后一段:一滴水中
6、的水分子,
得出結論:分子很小
學生獨立閱讀,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并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分組實驗:
酚酞與氨水反應,熱水中的品紅
指導實驗,并設疑:回扣“鐵樹開花”原因?
提問生活中與此有關的現(xiàn)象
分組實驗、觀察、分析,
得出結論: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采用實驗,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而易于理解,使抽象的分子運動的知識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并使學生能開始微觀粒子解釋宏觀現(xiàn)象的本質,學以致用。
演示實驗:酒精與水混合
分組實驗:注射器分別吸水和空氣壓縮
演示實驗。
設疑激思:
生活中哪些現(xiàn)象與此相關,如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
實驗并觀察現(xiàn)象,分析得
7、出結論:分子之間有間隔。
PPT:展示學生得出的結論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觀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
此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2.分子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
整理并記錄交流結果
學生獨立整理記錄
將語言表達提升為書面表達,強化知識
課堂小測1
見導學案呈現(xiàn),大屏幕出示答案
分子定義
觀看模擬動畫:水加熱蒸發(fā)成水蒸氣、氧化汞分解
設問:這兩種變化有什么區(qū)別?一種分子是如何變成新分子的?
反復觀看多媒體課件演示,聽講解,理解和領悟:體會分子的“分與合”
通過動
8、畫輔助,使復雜的知識直觀化,并通過聯(lián)系新舊知識,提出問題,從分子本身是否變化來認識、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課堂練習
1.液態(tài)氧和氣態(tài)氧物理性質相同嗎?為什么?
2.液態(tài)氧和氣態(tài)氧化學性質相同嗎?為什么?
3.氧氣(O2)和臭氧(O3)的化學性質相同嗎?為什么?
學生總結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同種物質,分子相同,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分子不相同,化學性質不相同。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不變;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
原子的定義
分子由原子構成的:觀察教材圖片3-5
設問:
通過圖片,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看誰的多。
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得出原子的定義;并得
9、出有些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有些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的等結論。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信息獲取能力。教給學生使用教材中的圖表
分子可以分為原子
播放動畫:模擬氧化汞受熱分解。設問:這個變化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
再次觀看模擬動畫:氧化汞受熱分解的變化過程,理解發(fā)生變化的實質。結合教材圖片
歸納得出原子的定義
通過動畫輔助,使復雜的知識直觀化,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分子、原子這兩種微觀粒子在化學變化中的角色。
分子、原子的關系
列表比較:
見學案和大屏幕
組織學生討論歸納
大屏幕展示答案
討論、歸納
完成學案
通過對比,強化對分子.原子的認識,
10、并培養(yǎng)學生對比歸納整理的學習方法,
課堂小測2
見導學案呈現(xiàn),大屏幕出示答案
課堂小結
學完本課的收獲、感想和困惑
總結反饋
請你記錄獨立完成課后作業(yè)時的相關情況
1.你獨立完成課后作業(yè)時,你認為題目難度大的是( ),課后作業(yè)中( )和同學答案不一樣,討論后仍不明白的是( ),將題號填在括號中,可以多選。
2.記錄你完成課后作業(yè)所用的時間( )。
課后作業(yè)
以《我是原子》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原子自述短文,把自己想象成水分子中的原子。
三、板書設計
3-1分子和原子
一、物質由微粒構成
1.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二、分子的性質: 2.分
11、子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3.分子之間有間隔
三、分子定義: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四、原子定義:
1.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2.分子可以分為原子
3.原子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五、分子和原子的關系(大屏幕)
四、自主學習
【課堂小測1】------基礎強化
1.榴蓮被譽為“果中之王”。切開榴蓮時可聞到特殊的香味,這說明( )
A.分子質量很小 B.分子體積很小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間有間隔
2.小明學習后,對抽煙的爸爸說“吸煙有害健康,我和媽媽都在被動吸煙”。小明這樣說的
12、科學依據(jù)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間有間隔
3.“分子間存在間隔”的事實是( )
A.走進花園聞到花香 B.空氣被壓縮后體積縮小
C.1L芝麻和1L綠豆混合均勻后體積小于2L D.2LH2和O2的混合氣體點燃后體積小于2L
4.乒乓球被踩癟后,放到熱水中又會重新鼓起來,其原因是( )
A.球內(nèi)氣體中微粒體積增大 B.球內(nèi)氣體中微粒間的間隔增大
C.球內(nèi)氣體中微粒質量增大 D.球內(nèi)氣體中微粒分解成更多微粒
5.生活中的下列現(xiàn)象,可用分
13、子的知識加以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
序號
現(xiàn)象
解釋
A
一壺水燒開后,壺蓋被頂開
水分子變大了
B
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
分子在不斷的運動
C
蔗糖溶解在水里
蔗糖分子比水分子小
D
汽油揮發(fā)
氣體分子數(shù)目增多
【討論】下列有關分子的說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流動的液體中分子是運動的,靜止的液體中分子是靜止的。
【課堂小測2】
1.下列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是 ( )
A.鐵 B.氫氣 C.氯化鈉 D.銅
2.下列變化中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 )
A.冰融化成水 B.二
14、氧化碳變成了干冰
C.氧化汞受熱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氣 D.碘加熱變成了碘的蒸氣
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空氣是由空氣分子組成的 B.空氣里氮氣、氧氣等分子均勻的混合在一起
C.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經(jīng)混合,它們的化學性質都已改變
D.經(jīng)過液化、蒸發(fā)從空氣中得到氮氣和氧氣的過程,屬于化學變化。
6.根據(jù)教材圖3-6回答問題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構成的,每個氧化汞分子是由1個___原子和1個____原子構成的。氧化汞加熱分解時,氧化汞分子分裂成____ 和____,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_____,許多汞____直接構成金屬汞。
15、
五、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是微觀粒子的入門課,分子、原子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微觀粒子,缺乏直觀性,不好理解和掌握,“鐵樹開花”的實驗能直接沖擊學生視線,結合灑香水、聞到花香等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思考,每個知識點都能利用實驗、多媒體動畫等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將抽象概念直觀化,培養(yǎng)學生持續(xù)性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方法。
2.通過引導學生對模擬圖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圖,仔細觀察、分析,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良好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學到學習方法。通過分子很小的自學,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符合新課標中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進行了拓展、加工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也
16、才能使情感教育體現(xiàn)在知識學習中。
3.時間把握不是很好,學生收集的現(xiàn)象的介紹時間利用較多,導致后面扣題解釋時,個別問題沒有解釋到位,以后要注意有問要有答。分組實驗時要求應更加明確,節(jié)省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六、點評與分析
【教學方法】
該節(jié)課引導學生用微粒的觀點學習化學,通過觀察、想象、類比、模擬等多種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從宏觀世界步入微觀世界,再反過來用微觀世界的知識去解釋宏觀世界中的諸多現(xiàn)象和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設計構思化繁為簡、巧妙合理。
【教學手段】
本節(jié)課圖文并茂,結合動畫模擬設計,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復雜知識明了化,學生便能體驗到化學變化實質過程,為深刻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分子、原子等概念做了形象的鋪墊,為學生理順了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分子、原子的概念、關系和根本區(qū)別,使學生能輕松愉快的接受這些較為抽象的知識。
【教學建議】
時間把握不夠好,導致學生發(fā)散思維占用了大量時間,使整堂課稍顯前松后緊,有些問題沒來得及在課上反饋,今后還需把握好學生發(fā)散的度,要能發(fā)能收,使課上問題課上反饋,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