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教新課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人教新課標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九年級化學上冊 第一單元課題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人教新課標版
教學目標
1、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初步學習書寫探究活動(或實驗)報告的方法。
2、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并進而體會到化學學習的特點是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確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結論。
2、難點: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情趣。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引導設問: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學
又是以什么為基礎建立的呢?
2、2、講述:大家是否還記得《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
其實古代煉丹和煉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3、導入新課: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chuàng)造都是在實驗室
中反復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說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板書:課題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實驗探究:
點燃蠟燭“前”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
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tài)、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
學生觀察燃燒過程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3、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2、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
發(fā)出明亮火焰有濁淚,外焰最先碳化,內焰燃燒不充分,說明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教師演示:從蠟燭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縷白煙
學生觀察
結論:石蠟可以氣化〔可觀察到的現象〕
熄滅蠟燭“后”
教師指導
學生觀察發(fā)生的現象。
學生合作去點燃剛熄滅時的白煙,看能否燃燒。
分析、交流及得出結論:蠟燭熄滅后有白煙產生白煙能燃燒
交流匯報探究過程
4、及結果
教師 比較誰觀察到的現象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與同學交流進行觀察和描述的體驗。
各小組交流實驗結果及體驗
再探究
教師:對于有的組在交流中提出“異常情況”,請同學們各抒已見
學生 1、對圖1-17操作的改進。
〔1〕 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同距離可觀察到不同的現象。
〔2〕用石灰水潤濕燒杯內壁。如圖1-17罩在火焰上方……
2、對用火柴梗實驗的異議。
改用洗凈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細木條來代替火柴梗。
結論:1、有的組,由于操作不當引起燒杯內氣體擴散,使石灰水變渾不明顯。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學未去掉火柴頭就更不安全。
填空
5、實驗報告
課本P9探究活動報告,僅供同學們參考。
學生自己設計完成實驗報告。
課后作業(yè)(彈性):
1、 同學們有興趣的話,可圍繞今天的探究實踐,寫一篇關于蠟燭的習作。
體裁不限:綜合報告、科技小論文、科普小小說、科幻故事……題目自擬:如“蠟燭自述”、“燭光探秘”、“小小蠟燭知多少”……
2、可嘗試將自己的習作向有關報刊投稿,投稿地址可向老師咨詢。
【練習】
1.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zhí)顚懴铝锌崭?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
(2)點燃蠟燭,
6、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右圖)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處最先碳化。
結論:蠟燭火焰的 層溫度最高。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 取 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
變渾濁。結論:石蠟中一定含 、 元素。
【板書設計 】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探究步驟
對
7、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點燃前
組成
顏色
狀態(tài)
密度
硬度
燃燒時
火焰的分層及溫度
燭身的變化
生成的產物
熄滅后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能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并寫出實驗報告。
2、學習對化學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發(fā)現生活中值得探究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化學探究學習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認識科學實驗可以獲得有價值的探究結果。
2、難點::收集呼
8、出氣體的操作。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人每時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過我們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
(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氣。)
2、 導入新課:大家知道這個結論是怎么得出的嗎?如何來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呢?我們
今天就來探究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究竟有什么不同。(板書:二、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信息平臺
學生回憶小學自然(或科學)課,七、八年級生物學的相關知識。
教師演示學生當助手:
①向一瓶氧氣中伸入燃著的細木條
②向一瓶空氣中伸入燃著的細木條
③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著的細木條
④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傾倒少量澄清石灰
9、水,振蕩觀察
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結論:
A、氧氣可以支持燃著的細木條燃燒,燃燒越旺,說明氧氣相對含量越多。
B、二氧化碳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C、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出現的白色渾濁越多,說明二氧化碳越多。
問題質疑
“呼吸”是生命現象的特征之一,在這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有什么科學的奧秘呢?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
討論交流
請?zhí)岢瞿銈兊牟孪耄⒃O計實驗進行驗證?
活動探究
1、分別收集兩瓶空氣(A、B)、兩瓶呼出的氣體(C、D)向A、C中分別滴入澄清石灰水,蓋上玻璃片振蕩做好觀察的記錄。
2、另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B和D瓶氣體中
10、,觀察木條燃燒的情況。
3、對著玻璃片呼氣。
展示交流
交流分組實驗的現象和結論。
評價整合
1、對異?,F象的分析:
①對C瓶內無渾濁現象的分析: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沒有蓋玻璃片就振蕩,二氧化碳擴散后,瓶內量少。b、可能是沒有進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氣體。
②對點燃的木條不是同時放入兩集氣瓶內,產生的實驗現象評價。你認為怎樣操作更簡便?
2、對異常觀點的分析:不對著玻璃片呼氣,也可得出類似的結論。此說法是否有道理?為什么?
反思小結
通過上述活動探究:
1、你對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所含哪些物質的多少有什么初步結論?
1、 通過對異?,F象的
11、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3、通過對異常觀點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
4、在探究實驗和交流反思的基礎上完成實驗報告。
深化拓展
竹節(jié)在受熱后由于節(jié)內氣體膨脹炸裂。依據所學的生、化知識設計實驗來探究竹節(jié)內的氣體成分與空氣成分有何異同?
板書設計
二、 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
吸入的空氣
呼出的氣體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給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燒)
氧氣>氧氣(能供給呼吸,也能支持燃燒)
水蒸氣<水蒸氣
【隨堂練習】
1.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燼
2.人呼出的氣
12、體中的主要成分是( )
A、水蒸氣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和氧氣 D、氧氣
3.能夠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是( )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水蒸氣 D、石蠟
4.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時間會變軟,這是為什么?
1. 在本課題的實驗探究中,我們使用了排水收集二氧化碳,這說明了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質?
2. 在人工呼吸的時候是吸氣還是呼氣?請說明理由。
3. 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開啟的菜窖底部都存在著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給呼吸,人如果長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的環(huán)境中會窒息而死,因此,人們在進入這些地方之前會進行燈火實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燈火熄滅或燃燒不旺,說明了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