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七章 第二節(jié) 東南亞(二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熱帶旅游勝地)一課三練 達標闖關(guān)(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七年級地理下冊 第七章 第二節(jié) 東南亞(二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熱帶旅游勝地)一課三練 達標闖關(guān)(新版)新人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東南亞(二 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 熱帶旅游勝地)一課三練 達標闖關(guān)
詩詞“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據(jù)此回答1、2題。
1.這里的“江”在中國和東南亞分別被稱為 ( )
A.怒江 長江 B.瀾滄江 黃河
C.瀾滄江 湄公河 D.長江 黃河
2.“山山皆北向,條條南流水”構(gòu)成了中南半島山河分布的壯麗景觀,該景觀反映了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征是 (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東高西低 D.西高東低
【解析】1選C,2選B。本題組考查中南半島的河流和地形特征。第1題,這里的“江”在中國境內(nèi)叫瀾滄江,在東南亞地區(qū)叫湄公河
2、。第2題,從河流流向來看,中南半島的地勢特征是北高南低。
【知識拓展】發(fā)源于我國的東南亞河流
東南亞的河流中發(fā)源于我國的主要有湄公河、薩爾溫江、紅河、伊洛瓦底江。該四條河流的源頭在我國境內(nèi)分別叫作:瀾滄江、怒江、元江、恩梅開江,其中伊洛瓦底江的河源有東西兩支,東源叫恩梅開江,發(fā)源于中國境內(nèi)察隅縣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國云南境內(nèi)稱之為獨龍江),西源邁立開江發(fā)源于緬甸北部山區(qū)。
讀中南半島略圖,回答3、4題。
3.中南半島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是 ( )
A.伊洛瓦底江 B.湄南河
C.湄公河 D.紅河
4.下列城市與附近大河搭配正確的是 ( )
A.仰光——薩
3、爾溫江 B.曼谷——湄公河
C.萬象——湄南河 D.河內(nèi)——紅河
【解析】3選C,4選D。本題組結(jié)合中南半島略圖考查中南半島的河流及城市分布。第3題,中南半島上的湄公河流經(jīng)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5國,是東南亞流經(jīng)國家最多的河流。第4題,城市仰光位于伊洛瓦底江附近,曼谷位于湄南河附近,萬象位于湄公河附近,河內(nèi)位于紅河附近。
【備選習(xí)題】
東南亞的國家、城市與所流經(jīng)的河流搭配正確的是 ( )
A.泰國——曼谷——湄公河
B.越南——胡志明市——紅河
C.老撾——萬象——湄公河
D.緬甸——內(nèi)比都——伊洛瓦底江
【解析】選C。本題考查中南半島國家、城市與河流分布。泰
4、國——曼谷——湄南河,越南——河內(nèi)——紅河,緬甸——仰光——伊洛瓦底江。
5.小華準備暑假到東南亞旅游,他在網(wǎng)上搜集了很多旅游勝地,但有一幅不是東南亞的,請你幫他挑出來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選A。本題考查東南亞的旅游資源。選項①是非洲的埃及金字塔。
【互動探究】
通過分析以上四圖可以進一步得出,景點②③④所在的國家及名稱分別是② 、 ;③ 、 ;④ 、 。
提示:分析景圖②③④可知,②是緬甸仰光大金塔;③是越南下龍灣;④是柬埔寨吳哥窟。
6.世界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是 ( )
A.北亞
5、 B.南亞 C.東南亞 D.東亞
【解析】選C。本題考查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分布地區(qū)。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特別是廣東、福建兩省,有大量人口“下南洋”謀生。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華人、華僑總數(shù)在2 000萬人以上。
山脈是地形的骨架,河流是大地的血脈,讀中南半島略圖,回答7、8題。
7.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 ( )
A.地勢南高北低
B.以高原為主
C.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D.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8.該半島人口與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qū),其主要原因是
( )
①地形崎嶇
6、②土壤肥沃
③水運便利 ④氣候干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7選C,8選B。本題組考查中南半島的地形和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第7題,圖中信息顯示中南半島上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表形態(tài)。第8題,中南半島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區(qū),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運輸便利。
9.2020年寒假,小明去東南亞旅游,他在東南亞期間的見聞,可信的是 ( )
A.當?shù)鼐用衿つw黝黑,頭發(fā)卷曲
B.居民主食為面包、牛肉
C.當?shù)卦S多居民會講漢語
D.當?shù)厝硕即┯鸾q服
【解析】選C。本題綜合考查
7、東南亞居民、氣候、飲食等相關(guān)知識。東南亞居民主要是黃種人,華人華僑集中,當?shù)睾芏嗑用駮v漢語;東南亞為熱帶氣候,全年高溫,不必穿羽絨服;當?shù)刂饕Z食作物是水稻,居民主食是大米。
10.讀東南亞地形和城市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東南亞包括 半島和 群島。
(2)圖中的城市分布特點是沿 或沿河分布。
(3)甲國是新加坡,該國位于 (特殊緯線)附近, 海峽東端。
(4)乙半島冬季盛行 季風(fēng)(風(fēng)向),夏季盛行 季風(fēng)(風(fēng)向)和西南季風(fēng)。
【解析】本題考查東南亞的組成、城市分布特點、新加坡的位置等知識點以及學(xué)生讀圖提取信息的能力
8、。第(1)題,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第(2)題,從圖中分析看出,中南半島上的城市沿河分布,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上的城市沿海分布。第(3)題,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馬六甲海峽的東端。第(4)題,分析圖例看出,乙半島冬季盛行東北季風(fēng),夏季盛行東南季風(fēng)和西南季風(fēng)。
答案:(1)中南 馬來 (2)海
(3)赤道 馬六甲 (4)東北 東南
11.快樂出發(fā)·新馬泰三日游
2020年春節(jié)期間,小玲和父母一起游覽了風(fēng)景如畫的“新馬泰”三國。結(jié)合下列圖文材料我們共同了解一下他們旅游的過程。
(1)出發(fā)前小玲上網(wǎng)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泰國主要是 氣候,馬來西亞、新加坡主要是 氣候,
9、小玲告訴媽媽不需要帶下列哪些物品 ( )
①短裙 ②太陽鏡 ③棉衣 ④雨傘
(2)沿“新馬泰”旅游線路,小玲可能看到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新馬泰”三國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 ,領(lǐng)土跨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是 。
(4)導(dǎo)游介紹說馬來西亞、泰國經(jīng)濟作物很多,小玲在兩國見到最多的經(jīng)濟作物是 ( )
A.蕉麻、椰子樹 B.油棕、橡膠樹
C.椰子樹、蘋果樹 D.柑橘、橄欖樹
(5)旅游歸來小玲還告訴朋友們,旅游期間,傘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主要用來遮雨,在泰國主要用來遮陽,你知道為什么嗎?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東南亞的氣候、景點、物產(chǎn)等知識點。第(1)題,泰國主要是熱帶季風(fēng)氣候,馬來西亞、新加坡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三國均為熱帶氣候,所以到此旅游不需要帶棉衣。第(2)題,圖①是新加坡,圖②是泰國曼谷水上市場,圖③是緬甸仰光大金塔,圖④是埃及金字塔。所以到“新馬泰”三國旅游可以看到的是①②。第(3)題,“新馬泰”三國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馬來西亞領(lǐng)土跨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第(4)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泰國的天然橡膠產(chǎn)量居世界第一位,
11、所以在兩國見到最多的經(jīng)濟作物是油棕、橡膠樹。第(5)題,春節(jié)期間,泰國正值熱帶季風(fēng)氣候的旱季,降水較少,而新加坡、馬來西亞則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多雨。
答案:(1)熱帶季風(fēng) 熱帶雨林?、邸?2)A
(3)新加坡 馬來西亞
(4)B
(5)春節(jié)期間,泰國正值熱帶季風(fēng)氣候的旱季,降水較少,而新加坡、馬來西亞則屬于熱帶雨林氣候,終年多雨
1.(2020·衡陽學(xué)業(yè)考)關(guān)于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
B.大部分地區(qū)是熱帶雨林氣候
C.地勢大致南高北低
D.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東南亞中南半島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東南亞的
12、中南半島平原面積狹小,大部分是熱帶季風(fēng)氣候,地勢北高南低,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2.(2020·益陽學(xué)業(yè)考)東南亞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沿岸附近,其不利條件是
( )
A.臨近河流,為城市提供水源
B.城市位于河流沿岸,水運交通便利
C.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shè)用地
D.豐水季節(jié)容易產(chǎn)生洪澇,對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影響
【解析】選D。本題考查東南亞城市和河流的關(guān)系。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有利條件是:河流可以為城市提供水源,水運交通便利,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shè)用地;不利條件是:豐水季容易發(fā)生洪澇災(zāi)害,對人民生命財產(chǎn)造成影響。
3.(2020·邵陽學(xué)業(yè)考)如下圖所示的世界風(fēng)景名勝,屬于東南亞著名旅游景點的是 ( )
【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旅游資源分布的判斷能力。富士山位于東亞的日本;盧浮宮位于歐洲西部的法國;天壇位于中國北京,中國北京屬于東亞;大金塔位于東南亞緬甸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