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練案31 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 練案31 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含解析)(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31講 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
一、選擇題
1.(2019·福建南平期末)下表是《當代中國的農業(yè)合作制》關于實行包產到戶生產隊的統計數據。據此可知 ( C )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比例
1.1%
14.4%
45%
89.7%
97%
A.原有經濟體制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B.農業(yè)合作化在全國范圍迅速推廣
C.農村經濟體制革新成為社會共識
D.農業(yè)集約化的生產方式基本建立
[解析] 根據圖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故包產到戶生產隊自1979年至1983年發(fā)展迅速,在當代農業(yè)合作制中占絕
2、對主導,體現了民眾對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認同,故C項正確。A項,圖表反映了原有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的顯著成效,而非體現當前改革的緊迫性,故排除。B項,農業(yè)合作化出現在三大改造時期,與圖表信息無關,排除。D項,集約農業(yè)是農業(yè)中的一種經營生產方式,而圖表反映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是生產關系的調整,故排除。
2.(2019·安徽皖江名校聯盟)198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說:各地區(qū)都要根據本地區(qū)資源條件和經濟技術條件,擬定自己的農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實現國家規(guī)定的農業(yè)發(fā)展指標。據此可知,這一文件的主旨是( D )
A.剖析傳統經濟模式的弊端
B.闡明農業(yè)規(guī)劃落實的重要意義
C.肯定農民的
3、生產自主權
D.強調發(fā)展農業(yè)生產要實事求是
[解析] 根據題意可知,這一文件的主旨是為了推動農業(yè)發(fā)展,“保證實現國家規(guī)定的農業(yè)發(fā)展指標”,而不是為了剖析傳統經濟模式的弊端和闡述農業(yè)規(guī)劃落實的意義,故排除A、B項;題意中沒有體現肯定農民生產自主權的內容,故排除C項;根據“要根據本地區(qū)資源條件和經濟技術條件,擬定自己的農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可知這一文件的主旨是強調發(fā)展農業(yè)要實事求是,故選D項。
3.(2019·四川綿陽二診)有人評價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依然遵循著百余年前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路徑,這種評價( B )
A.肯定傳統文化本位主義
B.忽略了先進制度對推進變革的作用
4、
C.是評價歷史的基本方法
D.肯定洋務運動制度變革的示范意義
[解析] 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注重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是推動我國社會變革和進步的基礎,我國不需要學習西方的社會制度;而洋務運動時,我國的政治制度和科學技術都落后,“中體西用”路徑不能使中國富強。材料評價沒有認識到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中國改革開放與洋務運動的本質區(qū)別,忽略了先進制度對推進變革的作用,故B項正確;中國改革開放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是肯定傳統文化的本位主義,排除A項;材料評價缺乏實事求是的分析,不是評價歷史的基本方法,排除
5、C項;材料評價顯然是否定洋務運動和改革開放,排除D項。
4.(2018·遼寧瓦房店市模擬)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認為:“小農的經濟行為,絕非西方社會一般人心目中那樣懶惰、愚昧,或沒有理性。事實上,他是一個在‘傳統農業(yè)’的范疇內,有進取精神并對資源能作最適度運用的人“。按照這一學者的觀點評價下列歷史事件,相對符合這一觀點的是( C )
A.蘇聯的農業(yè)集體化運動
B.中國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C.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蘇聯赫魯曉夫的農業(yè)改革
[解析] 四個選項都體現了農業(yè)政策。A項在一定程度存在弊端,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B項是實現的生產資料私有制發(fā)展成社會主義公有制,與
6、材料不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實現了包干到戶的政策落實,有效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故C項正確。D項雖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農業(yè)政策,給農民一定的實惠,只是對農業(yè)集體化的簡單調整,但是不如中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更能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5.(2018·四川南充市模擬) 1998年6月,國務院決定,黨政機關停止實行40多年的實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商品化。7月1日,在中國一直延續(xù)實行的住房福利制宣告結束。此改革( B )
A.實際上有所減弱社會公平 B.適應了市場經濟需要
C.擺脫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改變了按勞分配原則
[解析] 材料“停止實行40多年的實物分配
7、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商品化”反映出此項改革使住宅建設市場化和住房消費貨幣化,適應了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有利于社會的公平,故B項正確,A項錯誤;C項說法錯誤,錯在“擺脫”;住房制度改革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原則,故D項錯誤。
6.(2019·江蘇如皋調研)1980年12月11日,賣紐扣的19歲溫州姑娘章華妹,如愿以償地從溫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到了第一張“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工商證字第10101號,成為了中國第一份個體工商業(yè)營業(yè)執(zhí)照,她本人則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工商個體戶”。以上材料反映出當時我國( A )
A.單一所有制結構已發(fā)生變化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C.
8、社會主義商品市場體系建立
D.公有制經濟逐步失去主體地位
[解析] 根據“中國第一個工商個體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年,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允許多種經濟發(fā)展,單一所有制經濟結構已被突破,故A項正確;1984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B項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項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沒有改變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D項錯誤。
7.(2018·江蘇鎮(zhèn)江市模擬)對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D )
1979年
市場經濟只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肯定是不準確的,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1984年
社會主義和市場經
9、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
1992年南方談話
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
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fā)展的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
A.對市場經濟理論早在“文革”期間就已經有了定論
B.在八十年代初我國已打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
C.在九十年代初我國已初步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
D.對市場經濟的認識是解放思想、不斷探索的結果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79年到1992年,我國關于計劃與市場的認識不斷深化,體現了我國對市場經濟的認識是解放思想、不斷探索的結果,故D正確;材料未涉及“文革”期
10、間,故A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在八十年代初我國已打破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故B錯誤;在九十年代初我國并未初步建立起市場經濟體制,故C錯誤。故選D。
8.(2019·山東德州期中)從1990年開始,廣東、浙江、上海等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先后廢除糧票。1993年底,絕大多數農產品的價格和經營均已放開,原來的糧食定量配給轉變?yōu)槭袌龉?,糧票在全國范圍內終止流通。這反映出( C )
A.城鄉(xiāng)區(qū)域差別完全消除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開始啟動
C.經濟體制改革深化發(fā)展
D.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顯著增加
[解析] 城鄉(xiāng)區(qū)域差別完全消除的說法過于絕對,不符合事實,故排除A項;我國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啟動于80年代,故
11、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體現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的內容,故排除D項。根據題意可知,我國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已經逐漸松動甚至變動,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fā)展,故選C。
二、非選擇題
9.(2019·天津七校聯考)現代化是人類文明演進的趨勢,也是近代以來中國人追求的夢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34年,新任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律勞卑到達廣州,要求中國打破行商制度,實現自由貿易,建立政府之間的日常對等關系。清朝地方官員以律勞卑未經批準進入廣州和所送信件格式是“公函”而非“稟”,內文用了“平行款式”等“錯誤”為由,勒令律勞卑立即離開廣州。律勞卑拒絕離開,譴責廣州地方當局容許行商停止貿易是“無知和頑
12、愚的”,會“使得依靠貿易為生的中國人吃虧”,并召來英艦向中國示威。
梁啟超:“吾國四千余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zhàn)敗……以后始也”。
材料二 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外國資產階級的腐敗制度和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和批判。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企業(yè)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
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以前基本不考慮全球化的問題,關起門來自搞一套,因而對外部資源、模式和市場的利用極其有限,也影響了現代化的發(fā)展速度。改革開放以后,對現代化的全球化傾向有了明確的認識,提出要與世界接軌……從而實現了現代化進程的全球化與中國化的合
13、理結合。
材料三 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叫轮袊闪?00年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文明史觀角度概括1834~1894年“天朝夢碎”的歷史必然性。
(2)比較材料二中的兩段材料,概括指出中國現代化建設理論與實踐的矛盾之處,簡釋形成這種現象的國際因素。
(3)閱讀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國際背景方面簡要說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現“中國夢”偉大理想的有利條件,以及中國政府為此所采取的政治、經濟措施。
[答案] (1)①西方文明的沖擊;②學習西方文明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失敗。
(2
14、)落差:第一段材料主張學習一切國家,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長處,第二段材料卻表明,事實上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現代化建設基本處于封閉狀態(tài)。因素:兩極格局下,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實行“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中蘇關系破裂。
(3)有利條件: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和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區(qū)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政治措施:民主和法制的不斷完善,實現依法治國;一國兩制,推動祖國統一。經濟措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解析] (1)本題主要考查文明史觀的含義,文明史觀認為人類社會是一部文明演進的歷史,從文明史觀角度來分析“天朝夢碎”
15、的歷史必然性可從內因和外因兩個角度來分析,外因從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內因從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工業(yè)文明的失敗來說明即可。
(2)第一小問考查學生比較材料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二第一段中“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去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企業(yè)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學的方面”和第二段中“在改革開放以前基本不考慮全球化的問題,關起門來自搞一套”的信息可得出第一段材料主張學習一切國家,包括資本主義國家的長處,第二段材料卻表明,事實上在改革開放前中國現代化建設基本處于封閉狀態(tài)。第二小問原因從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來思考,抓住中蘇、中美關系來分析,可得出兩極格局下,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實行“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中蘇關系破裂。
(3)第一小問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抓住時間20世紀90年代,結合所學從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和發(fā)展成為時代主題;區(qū)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加強等角度來歸納即可;第二小問聯系改革開放以來的史實,政治方面從民主和法制的不斷完善,實現依法治國;一國兩制等方面歸納,經濟方面從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方面來歸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