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學論文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勇于實踐的能力 魯教版(通用)
《初中化學教學論文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勇于實踐的能力 魯教版(通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初中化學教學論文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勇于實踐的能力 魯教版(通用)(1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勇于實踐的能力》結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一直被認為是能幫助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實驗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始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知識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呼喚大批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才能的人才,而在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中,教育活動作為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擔負著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長期以來中學化學教學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以接受學習為主,圍繞應試展開的反復演練日趨嚴重。重結論,輕過程,重間接經驗的傳播,輕視直接經驗的獲得。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和探究的機會,分析解決問題和合作
2、交流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書本知識考試的成績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巨大反差。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注重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共同營造一種輕松的探究式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更豐富的理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內化新知,真正理解理論的內涵和外延,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探究性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學科自身的優(yōu)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fā)學生的
3、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進行科學探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我們經過兩年的實踐,借助新課改的契機,通過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開展探究式實驗教學來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勇于實踐的的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依據 1、理論依據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師要注意改進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各種探究性實驗,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逐步學會探究”。本課題著重研究如何幫助學生了解探究性實驗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態(tài)度和探究能力,使學生掌握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
4、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實驗實踐中獲得探究的體驗和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素質。 現(xiàn)代教學論主張教學要知、情、意相結合,學生個體的主動參與和學生群體的積極互動是使探究活動富有成效的必要條件。組織恰當?shù)幕顒樱膭顚W生進行真正的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可以得到教師的指導,還能互相觀摩、互相啟發(fā),形成學生間的交流,實現(xiàn)課堂上多通道的信息傳遞;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利用身邊材料進行活動,容易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認識,能使更多的學生體驗到學習樂趣,樹立起學習信心,同時對真正的科學研究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在活動中培養(yǎng)善于觀察和勇于實踐的能力,從而形成端正的研究
5、態(tài)度、細致的研究方式、嚴謹?shù)难芯孔黠L,為提高學習能力打基礎。 2、教法依據 按照現(xiàn)代教學論的觀點,化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結論,還要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生成過程。課堂教學中知識的生成過程,與人類認識過程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探究性學習過程既不是重復人類的認識過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學生傳授化學概念、化學基本規(guī)律的傳統(tǒng)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實驗,為學生積極探究、主動獲取知識提供了機會,為學生感知具體化學知識的現(xiàn)實背景、來源創(chuàng)造了條件。 皮亞杰曾經指出:傳統(tǒng)教學的缺點,就在于僅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探究開始教學。提倡探究性學習是現(xiàn)代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重要區(qū)別之一。從越來越多國家教學引導學生
6、探究學習的實踐來看,提倡探究性學習是中學化學教學方法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學生掌握探究性實驗學習的方式,具有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和主動學習能力。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煉出有助于學生“探究性實驗”實施的指導策略; 3、通過合理運用化學探究性實驗的指導策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實驗、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勇于實踐的能力,從而開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4、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和研究,將課程從“特定知識體系的載體”的定位上轉移到促進“師生共同探索、共同發(fā)展”的定位上。 四、課題的試驗組
7、織和主要步驟: (一)前期工作 l 學生準備 學生組織:在市區(qū)兩級教育局開展“和諧高效,思維對話”型課堂的倡議下,我們由各班班主任配合分別成立了不同數(shù)量的“探究式互助合作學習小組”,每組成員4-6人,按總成績和學科綜合平衡的原則劃分,以保證每組綜合實力相當,在每各學科都有“帶頭人”。 單項訓練:教化學的老師都有深切體會,沒有一個學生對化學實驗不感興趣,哪怕是傳統(tǒng)教法中做完實驗要求他們背下來:儀器、藥品、步驟、現(xiàn)象、注意事項、結論、錯誤操作后果等東西,他們對化學實驗本身還一直是熱情高漲的?,F(xiàn)在我們要實行的探究式教法要學生做的事實上更多。關鍵是變換形式和內容后,由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體會,所以
8、印象會更深刻、更有條理、邏輯性更強,學生接受起來效率更高。為此我們進行了大量工作,有針對性的設計了單個探究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如資料查詢、現(xiàn)象記錄、合理安排實驗步驟等等,為以后的工作開展打基礎。 以下是在做有關雪米餅等小食品中干燥劑的成分探究時學生查閱的資料: 關于食品干燥劑 干燥劑的種類很多,堿性干燥劑、酸性干燥劑、中性干燥劑等。干燥劑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其吸水能力是通過化學反應來實現(xiàn)的,因此吸水具有不可逆性,不管外界環(huán)境濕度高低,它能保持大于自重35%的吸濕能力,更適于低溫保存,具有極好的干燥吸濕效果,而且價格較低,可廣泛用于食品行業(yè)。 硅膠干燥劑是透濕性小包裝的不同品種的硅膠,是一種高微
9、孔結構的含水二氧化硅,無毒無味無臭,化學性質穩(wěn)定,具有強烈的吸濕性能。 蒙脫石干燥劑采用純天然原料膨潤土,綠色環(huán)保,無毒無味,對人體無損害。它在室溫及一般濕度下吸附性能良好,具有吸附活性,景泰減濕和異味去除等功效,不僅吸附速度快,吸附能力高且無毒無味,無接觸腐蝕性,無環(huán)境污染。 食品中的干燥劑一般是無味,無毒。 若誤食干燥劑,讓誤食者多喝點水稀釋就可以了,除非病人服用的量比較多,出現(xiàn)了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才需考慮造成鐵中毒的可能性,必須趕快就醫(yī)。若食用透明的硅膠這種干燥劑,那不必太擔心,因為它在胃腸道不能被吸收,可以經糞便排出體外,對人體沒有毒性。誤服后不需要做特殊處理。
10、另外兩種均是白色粉末,一種是氯化鈣,刺激性也比較弱,只要喝水稀釋就可以了;另一種是氧化鈣,它遇水后會變成強堿碳酸氫鈣,后者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可在家先喝水稀釋,然后送醫(yī)院作進一步之處理。誤食生石灰干燥劑,白色的塊狀物,受潮后變成粉末,要立刻喝水或者牛奶,但要控制飲用量。硅膠干燥劑是無色透明的小球,但有些是彩色的。 l 教師準備: 理論學習:組織學習《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化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等綱領性文件。 轉化師生角色:教師的角色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交流、
11、互動的天地;教學不是為了控制學生,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學生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無所顧慮、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才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xiàn)出來。 精心選擇探究內容:課堂教學中開展學生探究活動首先要選定探究內容。在探究內容的設計、編制等問題上,我們課題組教師遵循難易適度的原則。所謂難易適度,是指既有挑戰(zhàn)性,能夠喚起學生探究欲望;又有適合性能使多數(shù)學生經過努力有所獲。為此,我們在學生原有學習基礎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設置問題,提出要求,使新的學習課題與原有知識的之間保持適度的潛在距離。而且我們
12、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因人而異地提出問題及其要求。有時,還可將問題分解,形成有若干臺階的“問題群”,使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能力相匹配。 創(chuàng)設積極地教學氛圍:盡量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予學生自由表現(xiàn)的機會,不對學生的獨特想法進行批評和挑剔,使其消除對批評的顧慮,獲得創(chuàng)新的安全感。自由而安全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狀態(tài),使其探究創(chuàng)新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如,在課堂教學中無論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考慮到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對回答錯誤或通過探究得出錯誤結論的學生,教師更應注意幫助查找發(fā)生錯誤的原因,讓學生再思考再實踐,一個民主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
13、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二)主要課堂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認識探究性試驗 剛接觸化學的初三學生對化學儀器和實驗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讓他們進行探究性實驗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設計好探究性實驗報告,內容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收集證據—得出結論—交流評價”,然后老師做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老師的示范實驗,感知實施探究性實驗的一般方法。 比如以下探究性實驗: 蠟燭復燃的奧秘 觀察現(xiàn)象:取一只蠟燭,將其點燃,片刻后把它吹滅,隨即用一根燃著的火柴與燭芯接觸。這時會發(fā)現(xiàn) 1、 發(fā)現(xiàn)問題:剛被吹熄的蠟
14、燭,好像“凌空”(火柴不接觸燭芯)就能被點燃 2、 提出問題:熄滅的蠟燭為什么會被“凌空”點燃?被點燃的是什么?如何驗證? 3、 做出假設: 經過觀察得知點燃的蠟燭燭芯處首先熔化成 ,還可能進一步轉化為可燃性氣體。 4、 收集證據: a) 先把蠟燭火焰吹滅。然后立即點燃一根火柴放到距燭芯3cm高的位置,觀察到熄滅的蠟燭又燃燒起來。 b) 把一根帶尖嘴的細長玻璃管插到燃燒的蠟燭火焰的內焰位置,然后用點燃的火柴放到玻璃管尖嘴端的上方。可以觀察到 5、 得出結論:有氧氣和點燃條件的情況下,是蠟燭的成分變成可燃性氣體才被點燃的。剛剛熄滅的蠟燭的芯
15、處還有揮發(fā)出來的可燃性物質(石蠟)。 6、 交流共享: 7、 反思評價: 學生一邊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一邊填寫實驗報告。在邊觀察、邊模仿、邊參與、邊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感知了探究性實驗。本實驗主要設計目的是:鍛煉學生的提問題、作假設、觀察等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向著全面、細致、有發(fā)散性、有創(chuàng)意、邏輯思維縝密的方向發(fā)展。 對于初三的學生我們還參考資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如空氣樣品的收集、鎂條的性質、質量守恒定律的驗證等諸多探究性實驗。(見附件1-5) 第二階段:學生動手做探究實驗,老師幫忙指導解惑 學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實驗后,教師嘗試著稍稍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究性實驗中的某幾個環(huán)節(jié)。例如
16、: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探究性實驗的基本操作。在此階段, 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師在學生實驗前要仔細批閱,及時給予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過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規(guī)范性、實驗觀察的方法、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及時提供幫助。這樣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嘗試,對探究性實驗的認識和實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比如以下是課本上介紹過了理論和操作步驟的《海水制鹽》。孩子們在操作過程中收獲了老師再多說教也不一定能得到的東西。 實驗室海水制鹽 昨天我們去海邊取了水樣,今天來做實驗,查看課本,準備實驗藥品,已知水樣中有Ca2+、Na+、Cl-、SO42-、K+、Mg2+等離子。然后要除去Ca2
17、+、SO42-、Mg2+,(K+在水樣中的含量很少)。我們先用BaCl2除去SO42-,再加入Na2CO3、NaOH分別除去Ca2+、Mg2+,然后再過濾,再加入稀鹽酸中和并除去多余的Na2CO3和NaOH,得到精鹽水,最后用蒸發(fā)皿蒸發(fā),蒸發(fā)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實驗目的:實驗室海水制鹽 實驗準備: 1、儀器:燒杯、玻璃棒、漏斗、鐵架臺、濾紙、蒸發(fā)皿、坩堝鉗、酒精燈、托盤天平、pH試紙。 2、藥品:水樣、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鹽酸 實驗過程: 1、取少量100mI水樣加入燒杯稱得溶液質量為102.8g,滴入過量BaCl2,產生白色沉淀,靜置。 2、向上
18、述溶液加入過量Na2CO3,產生白色沉淀,靜置。 3、向上述溶液加入過量NaOH,產生白色沉淀,靜置。 4、過濾,得澄清溶液。 5、取上述溶液加入適量稀鹽酸,將溶液pH調至7,除去多余的Na2CO3和NaOH。 6、將溶液蒸發(fā),得NaCl晶體。 7、稱量析出晶體的質量4.3g。 交流反思: 1、滴加稀鹽酸時要一滴一滴地加,用pH試紙測pH值,使pH達到7或略小于7, 2、蒸發(fā)液體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3、盛溶液的燒杯不能有任何雜質,否則會影響實驗結果。 4、加入的試劑要過量,使不需要的離子完全轉化為沉淀,但也不要過多。 5、在實際的觀察時發(fā)現(xiàn),課本上介紹的白色沉淀在事實
19、上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有的是極細的顆粒,有的是絮狀的,有的甚至像膠狀的。等待它們沉降也需要耐心啊。 6、每次“稍過量”的字眼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完全是另一回事,很麻煩,要很仔細。 7、經計算氯化鈉的產率為(4.3/102.8)/0.034=119.5%,這是怎么回事? 8、照本宣科就這么不容易,科學家可真是了不起的人,他們是我們的人生榜樣。 *我們還用海邊的石頭樣品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老師說它們主要成分是硅酸鹽,不是碳酸鹽??磥砦覀兊闹R真是太有限了,考上高中、大學虛心地學吧。 第三階段:學生做探究實驗 我們完全放手的第一個探究實驗是《袋裝棗中脫氧劑成分的分析》 以下是學生從課本
20、、圖書室、網絡收集的關于脫氧劑的資料和對袋裝棗內的脫氧劑的成分的研究報告: 脫氧劑的成分探究 問題提出: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與日常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自然科學,新課改提倡從社會生活中的化學素材入手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本例中的脫氧劑成分探究就是中學化學探究性學習的好素材。食品保鮮是社會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也是倍受關注的問題。食品保鮮的方式有多種,其中脫氧保鮮是指采用還原性物質與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將氧氣在短時間內吸收并有效去除,使食品在近似無氧的狀態(tài)下較長期地保持各項質量指標。用作還原劑的物質有哪些呢?對此,我們對袋裝棗中的脫氧劑成分進行了探究。(本實驗采用袋裝棗中的佛山市微生物研究所
21、研制的脫氧保鮮劑為樣品)。 資料收集: 脫氧劑的形態(tài)有粉末狀,顆粒狀等,常見脫氧劑的根據化學成分可分為: (1)鐵系脫氧劑,即以鐵粉為主,活性炭等為輔的化學成分。 (2)亞硫酸鹽系脫氧劑,即以連二亞硫酸鹽為主劑,活性炭,亞硫酸鹽,堿為輔的化學成分。 (3)有機系脫氧劑。 探究過程: 探究目的:脫氧劑的成分 探究準備: ⑴藥品:硝酸銀溶液,飽和碳酸鈉溶液,稀鹽酸 ⑵儀器:磁鐵,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鐵架臺,漏斗。 探究過程 1、發(fā)現(xiàn)問題 食品脫氧劑為什么能使食品保鮮? 2、提出問題 脫氧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建立假設 脫氧劑的主要成分為Fe 、Fe3O4、
22、FeS、CaCO3、CaCl2 4、實驗探究: a) 用磁鐵吸引,能被吸引的為鐵或四氧化三鐵中的一種或混合物。 b) 取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稀鹽酸,產生氣泡,說明樣品中含有鐵。過一會溶液變黃,說明樣品中含有四氧化三鐵。 c) 未被吸引的固體分為兩份,向其中一份加入稀鹽酸,產生臭雞蛋氣味,說明樣品中含有硫化亞鐵;產生氣泡,收集氣體,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處,木條熄滅,說明該氣體不可燃;將其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是CO2。邊加酸邊攪拌至固體剛好完全溶解,再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有鈣離子,樣品中含有碳酸鈣。 d) 向另一份固體中加水溶解,過濾,濾液分成
23、兩份,一份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濾液中含有鈣離子;另一份加入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有氯離子。得出結論樣品中含有氯化鈣。 交流反思 1、 臭雞蛋味的硫化氫氣體由于量很少,容易被忽略; 2、 CaCl2經查閱還有結晶水合物CaCl2·6H2O這種形式,怎么確定到底是什么? 3、 樣品中的Fe3O4和CaCO3是制造時就有的嗎? 4、 這個實驗做得時候分組情況比較多,每次要合理對分組的實驗用品編號,否則容易搞混。做過這個實驗,我們覺得在以后做事和學習中要有條理才好。 5、 真沒想到看似簡單的脫氧劑我們自己做起來就這么復雜,以后要多找機會練習! 經過這一系列的訓練,學
24、生在觀察、調查、閱讀、討論、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等方面獲得了全方位的鍛煉。這本身就是化學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全面實現(xiàn)化學課程目標的基本保證。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素養(yǎng) l 激發(fā)了學生化學實踐的興趣:在“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探究”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參與,他們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和老師的自由交流中享受到了思考的快樂和收獲的喜悅,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的調動起來,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l 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實踐的探究精神,以探究脫氧劑成分為例。他們有了對干燥劑的研究經驗后老師的放手顯得興奮和激動,同時又有些小看那些小小的包裝。隨著探究的進行,他們的
25、表情逐漸嚴肅起來,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如何解決不斷出現(xiàn)的新問題上,七嘴八舌,有點亂,但是非比以往的有邏輯。錯誤的假設能很快被推翻,可見真動了腦筋。 2、促進教師的成長 l 備課:以往我們關注怎樣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現(xiàn)在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創(chuàng)設條件與機會把學生“吸引進去”,讓學生自己體會動手動腦的探究過程,在其中學到知識,感受樂趣,樹立“我能行”的自信,有繼續(xù)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l 上課:以往力求講的到位,精、細、透?,F(xiàn)在我們課堂上根據充分的備課,主要任務轉化為解答學生疑難問題,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思路,一改過去的“扶著走”的方式,使教師由過去的“知識保姆”轉化為課堂上知識之舟的“護航人”。
26、3、形成探究式教學的課堂教學評價表(見附件6) 在課題組的倡議下,歷經兩年多的不斷修改和完善,并且廣泛征求同行、其他學科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一份課堂教學評價表,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4、實驗班的探究能力比對照班優(yōu)勢逐漸明顯 隨著課題的進行實驗班在觀察、實踐、總結、撰寫實驗報告等方面的能力均有大幅提高。在《化學探究活動手冊》中的諸多探究試驗中,我們選取若干對他們的成績進行比較(見附件7),可以發(fā)現(xiàn)兩年的化學學習使學生在許多方面均有進步,實驗班的進步更明顯。 六、研究反思 1、利用課堂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設計對本課題組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優(yōu)秀的
27、思維品質、豐厚的知識底蘊、敏捷的教學機智、精湛的教學技術和較高的人格魅力。 2、一節(jié)課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在開展探究性活動中學生的一些不良實驗習慣會浪費掉好多寶貴時間直接影響探究的進程和結果。學生思想活躍,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再加上要進行化學實驗,教師很難充分考慮、估計課堂上可能產生的變化,給教師駕馭課堂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要保證探究的效果,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教師或同學講解時,要暫停實驗,認真聽;教師讓整理化學儀器時,要迅速整理好等。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具有邊實驗,邊觀察,邊思考的協(xié)同活動能力,這些好的習慣要靠平時的訓練和嚴格要求。 3、開展探究性活動的課堂教學的要求與學生現(xiàn)有的能力、水
28、平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瘜W實驗方案設計和實驗探究時,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來不及獨立思考就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小組匯報的學習結果也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的課堂教學中游刃有余,將是我們以后需要研究的又一重要內容。在化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親身體驗活動,經歷合作探究過程,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形成高效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習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符合學科學習的特點。面對信息龐大,發(fā)展迅猛的現(xiàn)代社會,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教師任重道遠,讓我們以化學課堂教學為載體,精心、誠心
29、地設計每一次學習活動,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探究的機會,開放思維想象的空間。 4、在探究性實驗活動中,學生不但要親自動手“做”,而且更要在做中深入“想”(思考、分析),單純的參與并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只有深層次的認知參與和積極的情感體驗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所以學生探究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狀態(tài),產生感悟和體驗。要使“做”和“想”有機地結合起來,關鍵是要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教師要在深入分析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開放的學習情境和探究活動,使學生在親身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體驗與收獲,而不是在教材規(guī)定好的步驟中進行被動的、虛假的探究活動,
30、要努力將實驗(方案),觀察(現(xiàn)象),思維(問題)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思維(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實驗,在觀察、記錄的基礎上進行思維。通過具體的,有一定深度的問題組引導學生對實驗探究過程和現(xiàn)象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獲得有關的結論。七、附件 附件1: 探究性實驗——鎂的性質(學案) 提出問題:鎂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它可能有什么性質?與鐵、銅等常見金屬的性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作出假設(猜想):
31、 制定實驗方案: ①觀察鎂帶的外觀,試試看是否容易被折彎、扭斷。 ②用砂紙打磨鎂帶,它的外觀有什么變化? ③用打磨好的鎂帶連接一節(jié)干電池和電珠,看看它是否能導電。 ④取一段打磨好的鎂帶,用坩堝鉗夾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當鎂帶開始燃燒時,移到石棉網上方,讓它繼續(xù)燃燒,觀察燃燒的現(xiàn)象和燃燒后產物的狀態(tài)。 ⑤取另一段打磨好的鎂帶,放入食醋中,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進行實驗,觀察現(xiàn)象,作好記錄: 分析、歸納、證實或否定猜想 :
32、 交流、討論,得出結論:鎂的性質有 附件2: 探究性實驗《空氣樣品的收集》 提出問題:如何將一個集氣瓶中的空氣收集到另一個集氣瓶中? 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你如何收集教室里的空氣樣品? 學生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學生甲:抓緊一個塑料袋,趕跑袋中的空氣。然后在教室里松開手,張開袋口在教室里跑一圈。當塑料袋鼓滿時,扎緊袋子。這樣我就捕捉到了教室里的空氣。[同學們一邊笑,一邊表示贊同。老師評價
33、:方案很生動、很生活化,并且可行] 學生乙:拿一個針筒,先把栓塞向前推,排盡空氣。然后到教室里后拉栓塞抽入空氣。 學生丙:拿一個集氣瓶先裝滿水,帶到教室后,把水倒掉,教室里的空氣就會進入瓶中。 回到課題:如何將一個集氣瓶中空氣捕捉到另一個集氣瓶中? 學生在上一個問題討論的基礎上,并從老師提供的實驗儀器中受到啟發(fā),設計出了如下方案:在第一個集氣瓶上塞雙孔橡皮塞(連接導管和分液漏斗),另一個集氣瓶里裝滿水,倒放在水槽中。當從分液漏斗中加水時,第一個集氣瓶中的空氣就通過導管進入了另一個集氣瓶中,當集氣瓶中的水排盡時,就成功地將一個集氣瓶中空氣捕捉到另一個集氣瓶中。 附件3: 探究性試驗《
34、質量守恒定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已經知道化學反應特征就是生成了其他物質,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硫;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質量與反應物硫和氧氣的質量之和之間有無變化呢? 二、猜想與假設: 分組交流,討論。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有變化,則可能有以下三種情況: 1、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2、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3、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小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三、假設的檢驗及推理 1.制定計劃: 師:把學生分成三組針對以上三種情況進行試驗 一組:進行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35、 二組:進行鐵釘與CuSO4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三組:進行NaOH溶液與CuSO4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2.進行實驗。 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自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并能積極分工、協(xié)作、共同順利地完成實驗。 3.收集證據。 根據現(xiàn)象進行討論、歸納,然后請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對所做的實驗做小結,自然地得出結論。 四、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一組:磷燃燒后有白色煙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但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二組:鐵在CuSO4溶液中反應,鐵絲上附著紅色的物質;溶液由藍色變成淺綠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之和仍然不變。 三組:無色NaOH溶液與藍色的CuSO4溶液反應,生成藍
36、色絮狀沉淀,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之和還是不變。 五、解釋與討論 教師先演示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被破壞,原子重新組合成其他物質的分子” 的動畫課件,給學生必要的啟迪。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看出物質的質量之和之所以不變,是因為在化學反應中原子沒有變。 六、反思與評價 質量守恒定律是否對任何化學反應都適用呢?(學生繼續(xù)分組進行實驗) 實驗1:蠟燭燃燒前后天平的變化。 實驗2:鎂條燃燒前后的質量變化。 附件4: 探究試驗:《燃燒的條件》 1、提出問題:燃燒是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xiàn)象。那么應具備哪些條件才能燃燒呢?
37、 2、提出假設:由于學生對燃燒這一現(xiàn)象非常熟悉,聯(lián)系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紛紛猜想問題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幾種: 猜想一:要有可以燃燒的物質(可燃物)。 猜想二:要有氧氣。 猜想三: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在學生提出各種猜想的問題后,老師再引導學生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如下合理的假設。 假設1:三個條件只需滿足其一就能燃燒。 假設2:三個條件中滿足其中兩個就能燃燒。 假設3:三個條件要同時滿足才能燃燒。 3、制訂計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讓學生制訂詳細的探究計劃,就上述的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在實驗中
38、給予一定的指導。 實驗一:在500ml的燒杯中注入400 ml熱水,放入一小塊白磷,在燒杯上蓋一薄銅片,銅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紅磷,另一端放一小塊已用濾紙吸干表面水分的白磷,觀察現(xiàn)象?,F(xiàn)象: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薄銅片上的紅磷與熱水中的白磷沒有燃燒。 實驗二:用導管對準上述熱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的氧氣,觀察現(xiàn)象?,F(xiàn)象:熱水中的白磷燃燒起來。 4、解釋與結論:(要求學生對所做的實驗進行總結),從實驗所得到的事實可以證明,燃燒的條件是:①氧氣(或空氣)②溫度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③可燃物。這三個條件應同時滿足,缺一不可。 5、交流與評價 附件5: 《對人體吸入空
39、氣和呼出氣體的探究 》案例 提出問題: 1. 空氣的組成 2. 空氣中哪些氣體可以幫助人們呼吸 3.人呼出的氣體中有哪些組成 猜想與假設: 1、人呼吸需要氧氣,則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將減少 2、人呼出二氧化碳,則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會增加 3、呼出氣體中水蒸氣的含量可能增加或減少或基本不變 設計方案: 1、收集空氣與呼出氣體各二瓶 2、利用氧氣性質、二氧化碳性質、水性質測定所收集氣體中含量相對多少 收集證據: 1、查資料已知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且混濁越多二氧化碳氣體越多 2、氧氣可以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氧氣越多 3
40、、二氧化碳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熄滅 4、水蒸氣遇冷會凝成液滴 實驗探究: 1、 收集呼出的氣體2瓶 2、收集空氣2瓶 3、 向兩瓶不同氣體中分別滴入數(shù)滴澄清石灰水振蕩向兩瓶不同氣體中 4、 向兩瓶不同氣體中分別插入燃燒的木條 5、 向兩瓶不同氣體中瓶上放置干燥玻璃片,向另一瓶上呼出氣體 學習排水集氣法 現(xiàn)象描述: 獲得結論: 1、空氣中含氧氣量較多,呼出氣體中含氧氣量較少 2、空氣中含二氧化碳量較少,呼出氣體中含二氧化碳量較多 3、空氣中含水蒸氣量較少,呼出氣體中含水蒸量較多 交流評價: 探究實驗報告書寫: 作業(yè) :完成探究實驗報告的書寫:
41、 創(chuàng)新題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飲料大多數(shù)都是碳酸飲料,其中溶有大量的CO2氣體,請你用所學過的知識驗證打開汽水瓶蓋時冒出的氣泡中含有CO2。 附件6: 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表 評價 項目 評 價 內 容 分值 實際 得分 學生方面 學習方式 活動中學習:學生能從實驗、討論和推理活動中多角度獲得知識,在活動中敢于發(fā)表意見 10 合作學習:有團隊合作互動交流意識 10 反思中學習:能主動反思探索過程和所獲結論的合理性 5 學習狀態(tài) 參與狀態(tài):主動參與、參與形式多樣、參與面廣范 10 思維狀態(tài):主動提問置疑,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 10
42、 學習效果 學生在完成重難點知識學習目標后及時得到有梯度有變化的強化訓練,能實現(xiàn)目標,流程性檢測合格率可達80%以上 10 教師方面 教學過程和基本功 教材處理 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定位準確,教材處理得當,使各層次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與收獲 5 方法指導 教學過程注重引領學生進行探究,達成學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掌握學習和研究的方式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研究性的學習品質 5 專業(yè)素養(yǎng) 實驗操作規(guī)范現(xiàn)象明顯,能有效突破重難點知識,較好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挖掘深層資源,媒體運用得當 理論知識課:有效的利用實驗引導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 1
43、0 專業(yè)語言規(guī)范、精煉、嚴謹 5 板書 板書清晰、能體現(xiàn)知識體系,突出重難點 5 教學藝術 評價激勵 能及時地指出學生的不足,適時的鼓勵和肯定學生 15 尊重信任 足夠尊重和信任學生,不把教師的意志強加給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教學風格 有較強的教學藝術,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點 總評:得分 聽課意見反饋: 評課人簽字: 附件7: 2020級初三上學期(探究手冊滿分20分,操作滿分20分) 2020.
44、9-2020.1 內容 實 內 對 探究手冊成績對比 實驗操作成績對比 實驗班54人 對照班52人 實驗班54人 對照班52人 觀察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 15.28 15.15 15.1 15.23 影響蠟燭燃燒時間的因素 12.44 12.56 12.02 13.03 物質的稱量 16.56 16.53 16.14 16.25 凈化黃泥水 14.2 14.5 14.21 14.28 物質溶解時溶液溫度的變化 15.1 15.7 14.88 14.21 溶液的性質 17.33 18.01 16.91 15.26 配
45、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15.65 15.54 15.78 16.04 2020級初三下學期(探究手冊滿分20分,操作滿分20分) 2020.3-2020.5 容 驗 容 比 探究手冊成績對比 實驗操作成績對比 實驗班51人 對照班50人 實驗班51人 對照班50人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7.01 15.98 18.56 14.96 實驗室制氧氣 16.67 15.54 17.23 15.56 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的變化 16.32 15.1 17.84 14.87 尋找滅火的方法 17.42. 15.98 18.1
46、 15.26 酸堿指示劑的顏色變化 17.41 15.32 18.6 15.48 測定溶液的pH 17.23 15.56 17.86 16.23 鹽酸和氫氧化鈉能否發(fā)生反應 16.89 14.9 18.51 16.53 鹽酸能與那些物質發(fā)生反應 17.8 15.8 18.35 16.24 2020級初四上學期(探究手冊滿分20分,操作滿分20分) 2020.9-2020.1 內容 實 內 對 探究手冊成績對比 實驗操作成績對比 實驗班24人 對照班22人 實驗班24人 對照班22人 蒸餾法淡化海水 18.35 16.6
47、7 19.22 16.8 飽和溶液的配制和蒸發(fā)結晶 19.17 17.06 19.48 16.94 影響固體物質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18.01 16.27 18.56 16.75 認識溶解度 18.59 15.92 18.79 16.85 重結晶發(fā)提純粗鹽 18.57 16.78 19.5 16.5 金屬與合金的性質比較 18.26 16.47 19.58 16.49 金屬與酸的反應 19.02 17.25 19.79 17.6 檢驗食物中的淀粉 19.15 18.53 19.6 18.11 ***2020年中考實驗技能測試中,實驗班的全體同學均獲滿分20分。 ***2020級初三下學期期末測試,探究題33分,人均得分7.9; 初四上學年期末檢測時,探究題31分,人均得分18.6分; 初四最后一次摸底,探究題34分,人均得分21.9分。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