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短文兩篇》參考資料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短文兩篇》參考資料 (新版)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年九年級語文上冊 第四單元 第15課《短文兩篇》參考資料 (新版)新人教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十五課 短文兩篇 一、整體把握 1.《談讀書》 這篇隨筆的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但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就是一個觀點。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之”,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重點闡述讀書的好處。而后從反面指出讀書中的三種偏向,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第二,從“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到“始能無知而顯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指出讀書要仔細思考,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僅限于文字推求。主張對不同的書
2、采用不同的讀法,或選讀,或瀏覽,或通讀,或精讀,有的書可只讀摘要。在分析讀書、討論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 第三,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先說明各種學科的書籍,閱讀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說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 2.《不求甚解》 這篇雜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自己的主張。 作者在第一段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二段,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說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是正確
3、的,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tài)度。首先,要養(yǎng)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 第四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固執(zhí)一點,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tài)度。以普列漢諾夫為例,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今天我們讀經典著作,一定要虛心讀,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第
4、六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tài)度讀書的。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了解問題更全面。 第七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從反面說,“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第八段,緊接上一段的意思,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因為書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的。 總之,這篇雜文全面解釋了陶淵明的原話,揭示了陶淵明“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并以此為根據,對否定“不求甚解”的觀點作了否定。在批駁過程中闡述的讀書的要訣全在于會意,
5、讀書要虛心,重要的書要反復閱讀的正面主張,也就順理成章地立起來了。 二、問題研究 1.《談讀書》 這篇隨筆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隨筆對英國以至世界影響都很大。培根的隨筆,風格平易流暢,筆法靈活,語言警辟。全文好似一篇談話,富于針對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飽學之士,對世人的諄諄告誡。 作者運用比喻說理。例如,“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來說明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這樣寫,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作者運用排比說理。例如,“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
6、際。”又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這樣寫,所說的道理十分顯豁,讀起來富于氣勢,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運用對比說理。正面說了以后,再從反面來說,使說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開頭從正面說了讀書的目的,接著又從反面說了讀書的三種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個層次,先從正面說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從反面說讀書可以彌補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2.《不求甚解》 ①到底應該怎樣理解“不求甚解”? 作者認為,“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zhí)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有人認為,
7、除了不要“咬文嚼字”符合陶淵明本意外,其余不是陶淵明的意思。陶淵明愛好讀書,而且執(zhí)著個人見解?!峨s詩》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薄兑凭印氛f:“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闭f明讀得相當深入,對疑義還要作一番辨析。其實陶淵明的“不求甚解”,旨在芟除枝葉,達到提要鉤玄、取其精髓的目的。這是道家不拘形式,專注精髓的一種方法論。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贄《四書評序》贊揚說:“千古善讀書者,陶淵明一人而已?!保ㄒ娛Y成《語文教學的儒道之辯──從“不求甚解”說起》)這種看法可供參考。 ②為什么不少人批評“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 我國傳統(tǒng)的文化中,儒家與道家之間區(qū)別很大。儒家入世,為國、為家、“克己”、無我;道
8、家游世,以宇宙自然為本,張揚個體生命。兩家世界觀、人生觀不同,讀書方法也不同。道家的讀書方法以陶淵明說得最為明確:“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边@就成為儒家批評的目標。 儒家對待讀書,講究嚴謹、精細,其理論以孟子“以意逆志”為基石。宋代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字求其訓,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則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漸進焉?!鼻宕娬摷荫T班則要求像鄭玄注《禮》、毛萇注《詩經》那樣深入地去讀書。因此,儒家批評道家的讀書方法,就毫不奇怪了。 練習說明 一、你讀了近十年書,對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經有了一些認識。熟讀這兩篇短文,在關于讀書的這些問題上,你
9、有什么進一步的認識?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讀書體驗學習這兩篇短文,把兩篇短文中的精華化為自己的東西。 不妨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在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談。 二、揣摩《談讀書》中的下邊兩段文字,說說它們的觀點是什么,又是怎樣闡述這些觀點的。 1.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藥可醫(yī)”。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把握《談讀書》一文中的某些觀點,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樣論證觀點的。推而廣之,期望學生能掌握或者了解兩篇短文的所有觀點和證明觀點的方法。 1.觀點:讀書能夠塑造人的性格。 用歸納法證明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后加以歸納。
10、2.觀點:讀書能夠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證明觀點。 三、《不求甚解》中說:“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比欢灿邢喾吹目捶ǎ骸疤詹磺笊踅?,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币馑际琼樦髡咚悸?,就能把握文意。對這兩種意見,你是怎么看的?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先介紹有關資料,引導學生充分準備后,才有可能討論得起來。 葉圣陶先生在《讀〈語文教學二十韻〉》中說:“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睆娬{閱讀就是順著作者思路,進入作者胸境。這樣甚解
11、可致,原意也不難重逢了。 葉老批評陶淵明“疏狂不可循”,是因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閱讀理論。他說過,閱讀是通過文字這道橋梁,與作者會面。“不但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比~老認為,文本意義是確定的,它先于閱讀已潛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礦藏埋于地下,蘋果核包在蘋果里頭,只要用適當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由此可見,葉老批評陶淵明,是儒道兩種閱讀方法之爭,也是閱讀理論中的作者理論與讀者理論之爭。 四、把《談讀書》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來,并選出你最喜歡的一條作為論點,試著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議論文。 《談讀書》中名言警句迭出,讓學生積累下來,好處多多。這些名言
12、警句一般都沒有進行論證,但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學生不難找出一條來試著論證一下。教師可適當進行指導。 教學建議 一、這兩篇短文在思想內容上有相似之處,都是談讀書的;在寫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論,一是駁論。兩篇文章可以作比較閱讀。 二、《談讀書》一文,應加強誦讀,力求熟讀成誦。課文是淺近的文言,在閱讀中也許會遇到語言障礙,應指導學生在誦讀中掃除語言障礙。課文中名言警句較多,應指導學生摘錄下來,并學會運用。 三、《談讀書》的譯文有幾種版本,除本文外,較有名的還有水天同、呂同六、何新等人譯文,可找來供學生比較閱讀。如果有的學生英文水平尚好,可以把培根原文拿來,與幾種譯文對照閱讀。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
13、語言運用的一些奧妙。 四、《不求甚解》是一篇雜文,但也是一篇駁論。不妨指導學生列出課文的結構提綱,體會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地駁斥對方論點,同時闡明自己觀點的。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同時,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五、關于讀書問題,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議論過,但常談常新。學生對于這個話題,一定會有自己的經驗教訓可談。應指導學生聯系自己讀書的酸甜苦辣閱讀這兩篇文章,力爭在讀書和做人方面獲得較多的啟示。 六、《不求甚解》主張的是道家的讀書法,此外還有儒家的讀書法,應該說這兩家各有長短這方面爭鳴較多,可以引導有興趣的學生作一番探究。 有關資料 一、關于培根(王佐良) 培根.F.(Francis Bacon
14、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身官僚家庭。劍橋大學畢業(yè)。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家居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培根的主要建樹在哲學方面。他自稱“以天下全部學問為己任”,企圖“將全部科學、技術和人類的一切知識全面重建”,并為此計劃寫一套大書,總名《偉大的復興》,雖然只完成1、2兩部分,但已造成重大影響。例如他在用拉丁文寫的《新工具》(1620)一書中提出的“四假相說”,有力地揭露了中古經院哲學的主觀、片面、語詞混亂和盲目崇拜傳統(tǒng)權威等弊病,為英國經驗論哲學的興起掃除障礙。他強調通過實驗去揭示
15、自然界的秘密,獲得知識,并認為“知識就是力量”。因此馬克思稱他為“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3頁)。 此外,培根還寫了法律著作、歷史著作《亨利第七王朝史》(1622)、幻想游記《新大西島》(1626)和58篇短文組成的《隨筆》。 《隨筆》是培根在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初版于1597年,只包含10篇極短的摘記式文章;經過1612年、1625年兩次增補擴充,才收入短文58篇,然而它在英國文學史上卻有重要地位。作者是一個通曉人情世故的哲學家和政治活動家,他在書中寫了對世家子弟的“社會的與道德的勸言”(這是書的副標題),內容涉及哲學思想(如《真理》《死亡》),倫
16、理探討(如《忌》《愛》《利己的聰明》),做官秘訣(如《高位》《黨爭》),處世之道(如《友誼》《詭詐》),治家準則(如《父母與子女》《婚嫁與單身》)等,還包括了對若干具體問題的建議(如《讀書》《旅行》《營造》《娛樂》),也不乏對藝術和大自然的欣賞(如《美》《庭園》)。 培根對每個題目都有獨到之見,誅心之論,而文筆緊湊,老練,銳利,說理透徹,警句迭出,例如:“善擇時即省時?!薄暗滦歇q如寶石,樸素最美?!薄绊樉骋滓娏有?,逆境易見德性?!薄耙磺序v達,無不須循小梯盤旋而上?!薄奥暶q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這些話充滿成熟的人生經驗,而寫法則務
17、求清楚達意。使用的比喻十分恰當,但都來自實際。培根的文章也寫得富于詩意。詩人雪萊讀了他的隨筆《死亡》篇以后,曾贊嘆說:“培根勛爵是一個詩人”(《詩之辯護》)。 英國本無隨筆,由于培根的示范,始在英國植根,后來寫隨筆的名家輩出,因而隨筆成為英國文學中有特色的體裁之一,對此培根有開創(chuàng)之功。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年版) 二、培根《論學問》(水天同譯) 讀書為學的用途是娛樂、裝飾和增長才識。在娛樂上學問的主要的用處是幽居養(yǎng)靜;在裝飾上學問的用處是辭令;在長才上學問的用處是對于事務的判斷和處理。因為富于經驗的人善于實行,也許能夠對個別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
18、以判斷;但是最好的有關大體的議論和對事務的計劃與布置,乃是從有學問的人來的。在學問上費時過多是偷懶;把學問過于用做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guī)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學問鍛煉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經驗的鍛煉;蓋人的天賦有如野生的花草,他們需要學問的修剪;而學問的本身,若不受經驗的限制,則其所指示的未免過于籠統(tǒng)。多詐的人渺視學問,愚魯的人羨慕學問,聰明的人運用學問;因為學問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們;這種運用之道乃是學問以外,學問以上的一種智能,是由觀察體會才能得到的。不要為了辯駁而讀書,也不要為了信仰與盲從;也不要為了言談與議論;要以能權衡輕重、審察事理為目的。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
19、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心地讀;還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當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有些書也可以請代表去讀,并且由別人替我作出摘要來;但是這種辦法只適于次要的議論和次要的書籍;否則錄要的書就和蒸餾的水一樣,都是無味的東西。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與筆記使人精確。因此,如果一個人寫得很少,那么他就必須有很好的記性;如果他很少與人會談,那么他就必須有很敏捷的機智;并且假如他讀書讀得很少的話,那么他就必須要有很大的狡黠之才,才可以強不知以為知。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
20、與修辭使人善辯?!皩W問變化氣質”。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沒有一種是不能由相當的學問來補救的:就如同肉體上各種的病患都有適當的運動來治療似的。踢球有益于結石和腎臟;射箭有益于胸肺;緩步有益于胃;騎馬有益于頭腦;諸如此類。同此,如果一個人心志不專,他頂好研究數學;因為在數學的證理之中,如果他的精神稍有不專,他就非從頭再做不可。如果他的精神不善于辨別異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經院學派的著作,因為這一派的學者是條分縷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頂好研究律師們的案卷。如此看來,精神上各種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種專門的補救之方了。 (選自《培根論說文集》,商務印書館1958年版) 三、作者鄧拓關于《
21、燕山夜話》的說明 △《燕山夜話》的篇幅有限,而且從它一開始同讀者見面的時候起,我便決心叫它在這一小塊園地中生活,不許它多占篇幅,不許它浪費大家的時間和精力。那么,遇到復雜的問題怎么辦呢?我的辦法是分做幾篇來寫。……總之,有東西就寫,東西多就多寫,少則少寫,沒有就不寫,這是我信守不渝的宗旨。 (《燕山夜話》第二集《卷前寄語》) △我常常想到、看到、聽到一些東西,覺得有了問題,隨時就產生一個題目;每一個題目有關的材料和觀點,只能利用工作之余的一點時間,就自己現有的水平,有什么寫什么;寫的時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維過程,用文字表達出來。這個寫法,似乎對自己的寫作比較方便,而讀者在閱讀的時候,
22、隨著這個思維過程,好像也容易體會問題的來龍去脈。 (《燕山夜話》第三集《作者的話》) △有的同志問我:為什么近來有個別問題,分明有不同的意見,卻不見你們正面交鋒,互相辯駁呢?這種態(tài)度你以為是正確的嗎? 我認為這是涉及如何正確看待百家爭鳴的原則問題。多聽聽各種不同的意見,只有好處,決無壞處。如果聽到一點不同的意見,馬上就進行反駁,這樣做的效果往往不大好,甚至于會發(fā)生副作用。正確的方法應該首先讓別人能夠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真正做到百家爭鳴。即便有的意見在你看來是十分錯誤的,也不要隨便潑冷水,讀者自然會辨別是非。 (《燕山夜話》第四集《編余題記》) △許多朋友來信問我,對這樣的專欄雜文應該如何看法?如何寫法?應該提出什么要求?我認為這問題可以有種種答案,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開門見山。我在別處發(fā)表文章講過這個意見,我認為現時文章的通病,就在于不能開門見山。許多文章的作者,即便有一二可取的見解或新鮮的知識,以及動人的事跡要傳達給讀者,但是往往不肯直截了當地寫出來,卻要寫上一大套人云亦云的廢話,然后才夾雜著寫出一點點新東西。如果這一點點新東西確有可取之處,那么,這樣的作者未免不智,他好比把珍珠丟進滄海,讓泥水沖掉了金沙,多么可惜! (《燕山夜話》第五集《奉告讀者》)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