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12課 科學與藝術課文全解 語文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語文下冊 第12課 科學與藝術課文全解 語文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12.科學與藝術
作者借為《科學與藝術》一書作序的契機,論述了科學與藝術的兩個相同之點: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一、基礎知識積累
1、給下列紅字注音
皆(jiē) 嬋娟(chán) 結晶(jīng) 奠定(diàn)
2、形近字
┏遍(biàn)普遍 ┏跨(kuà)跨越 ┏狹(xiá)狹窄
┣蝙(biān)蝙蝠 ┣挎(kuà)挎包 ┃
┗偏(piān)偏僻 ┗胯(kuà)胯下 ┗峽(xiá)峽谷
3、多音字
┏(mì)神秘 ┏(bǎ)把持 ┏(diào)調動
秘┫
2、 把┫ 調┫
┗(bì)秘魯 ┗(bà)花把兒 ┗(tiáo)調笑
4、詞語解釋
【潛 意 識】又稱下意識。心理學上不知不覺、沒有意識的心理活動,是有機體對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映。
【嬋 娟】指月亮。
【詠 誦】依著一定的腔調緩慢的頌讀。
【抽 象】從許多事物中傳誦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自然定律】自然科學對某種客觀規(guī)律的概括,反映事物一定條件下一定變化過程的必然聯系。
【結 晶】比喻珍貴的成果。
【奠 定】使穩(wěn)固,使安定。
5、文學常識真空
(1)本文
3、的作者是____,他是著名的____家,____獲得者。
(2)本文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__________》:_______,今人不見古時月。
(4)蘇軾《__________》中表美好祝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李政道 物理學 諾貝爾獎
(2)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所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3)《把酒問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4)《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二、課文學習
1、作者簡介
【明確】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于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4、(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布德埃獎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 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 等。2020上??茖W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學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征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問月》、蘇軾的《水調歌頭》,到邁克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fā)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系作了精彩的闡述。
2、題目解說
【明確】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必將促進、
5、加速文化的進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茖W家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李政道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構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yè)的人,都要具備創(chuàng)造精神和提高創(chuàng)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這樣我們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fā)展。
3、議論文的三要素是什么?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議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閱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4、為什么說“藝
6、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確】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chuàng)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所謂的“真理的普遍性”,對藝術來說超過的限制,接受和欣賞的人越多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對科學來說,解釋的對象越多,應用的越廣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5、結構分析
(1)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12個自然段,可分三個為部分。
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
7、同。
(2)結構圖表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 ┓
┏ 提出論點 ┗共同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 開門見山
┃ ┏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
科學與藝術 ┫ 具體論證 ┗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 ┛ 舉例論證
┃ ┏科學和藝術的普遍性不完全相同 ┓
┗ 綜合論述 ┗科學和藝術都需要智慧、情感 ┛ 道理論證
三、深入探究
1、談談本文運用的例證法及其作用。
【明確】例證法就是一種用個別、典型的具體事例實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
本文2至4
8、段中舉了李白的《把酒問天》和蘇軾的《水調歌頭》,說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寫同一題材——詠月,雖然有相似和不同,卻同樣感動著不同時代的人們。
本文第5段舉了莎士比亞的例子,說明中外一理,概莫能外。
本文第10段舉了“邁克耳孫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實驗”和“普朗克在1900年發(fā)現的黑體輻射公式”的事例來論證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2、寫作特點分析
【明確】
(1)條分縷析,層次分明。
本文邏輯性很強,本文先提出論點: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是真理的普遍性。然后分別論述“藝術”和“科學”的兩個方面,而對這兩個方
9、面的論述又都是先論述創(chuàng)造力,再論述普遍性,最后再綜合論述藝術和科學的相同點。這種條理分明的結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
(2)擺事實,講道理,高屋建瓴,分析精辟。
文章第9、10自然段就是先講道理,再擺事實,論證了科學的普遍性。第9自然指出“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钡?0自然段舉例論證第9自然段的觀點,然后舉例分析讓我們明白了“科學原理應用越廣泛,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表現形式也越多樣化”。既用典型實例證明了科學的普遍性,也對讀者進行了一次近代知識的教育。
3、討論下列問題:
(1)找出點明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和“真理
10、的普遍性”的句子,并談談如何來理解它們。
【明確】
①強調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句子: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
分析:就是說,只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藝術珍品,也才能喚起深藏在內心的情感。
②強調藝術“真理的普遍性”的句子: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分析:“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反響”是指藝術接受者欣賞者的共鳴反映。
(2)說說什么是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和“普遍性”?如何來理解它們。
【明確】
①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的句子: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
11、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
分析:這句話強調了人對于科學的“創(chuàng)造力”。
②科學的普遍性的句子: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fā)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
分析: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fā)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3)找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
【明確】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方面的“異”:科學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植根于整個人類。
四、課內閱讀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
12、類的創(chuàng)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音樂等等,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地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問月》中寫道: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 /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同樣,我們現在閱讀莎士比亞的著作,或者觀賞莎士比亞的戲劇,不論是原文或譯文,也有著和幾百年前英國的讀者和觀眾相似的情感共鳴。
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準確的抽象,
13、這種抽象通常被稱為自然定律。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不依賴于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實一種人為的,并屬于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是一樣的。
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人類對自然現象的抽象和總結,適用于所有的自然現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科學家和整個人類只是這個外部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盡管科學的普遍性和藝術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們之間有著很強的關聯。
因此,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對藝術的美學鑒賞和對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
14、,隨后的感受升華語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的因素和促進,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chuàng)新的道路嗎?而沒有智慧的情感能夠達到完美的意境嗎?所以,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的,兩者都在尋求真理的普遍性。普遍性一定植根于自然,而對自然的探索則是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現。事實上如一個硬幣的兩面,科學和藝術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1、根據上文簡要說明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上是一致的。
2、作者引用李白的詩歌,列舉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證明了什么觀點?你還能舉出一個例子嗎?
3、作者說“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你能舉出實例證明這種看法的正確性嗎?
4、在同一個自然段中找出與劃線的句子結構大致相同的句子,摘抄在下面,并說明為什么采用大致相同的句式。
5、末段“一個硬幣的兩面”比喻什么?
【參考答案】
1.科學和藝術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2.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范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yōu)秀。
3.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
4.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因為兩句話是比較科學家和藝術家相同的方面,采用大致相同的句式有助于說明問題,便于讀者理解。
5.比喻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的。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