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銅山區(qū)清華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30 詩四首(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江蘇省銅山區(qū)清華中學八年級語文上冊 30 詩四首(第1課時)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30 詩四首(第1課時)
【教學重點】
概括四首詩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認識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學習時間】2課時
【學法指導】
1.充分預習課文,自查工具書,認記字詞,疏通詩文大意。
2.要充分預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注意重音、停頓、速度、語調,進入詩歌意境,領略詩歌語言的特點。
3.認真研究導學案,獨立思考,規(guī)范書寫,運用好雙色筆;小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第一課時
要點:學習《歸園田居》(其三)和《使至塞上》了解作者、主旨及表達的情感。
導學過程
使用備注
一、自主先學
(一) 學習《歸園田居》
1. 熟讀詩詞
2、,盡量會背。
2.了解這首詩的作者及背景。
【知識鏈接】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為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宋書?隱逸傳》),更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溫、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于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余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后直至他
3、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
《歸園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淵明辭官歸隱后的第二年(406)。分別以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古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抒發(fā)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快心情和鄉(xiāng)居樂趣,從而表現(xiàn)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出勞動者的喜悅。同時又隱含了對官場黑暗腐敗的生活的厭惡之情。
1.請部分同學練習背誦這首詩。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并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的情景。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
3.體會文章寫作特色。
4.概括本詞的主題思想。
(二)學習《使至塞上》
1. 熟讀詩詞,盡量會背。
2.了解
4、這首詩的作者及背景。
【知識鏈接】簡介邊塞詩及作者:
邊塞詩: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zhàn)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于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九歲就負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府試,舉解頭(即第一名),二十一歲成進士,曾一度奉使出塞,此外大部分時間在朝廷任職。安史之亂中,為叛軍所俘獲,被迫授以偽職。晚年無心仕途
5、,專誠奉佛,故被稱為“詩佛”。
他的詩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為主,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出名。其中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寫景的佳句廣為流傳,如《使至塞上》就極富代表性。
3.請部分同學練習背誦這首詩。
4.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并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詩人陶淵明歸園田居的情景。學生概述,教師補充指正。
5.體會文章寫作特色。
(1)朗讀并理解字面意思。
(2)思考下列問題:
①這首詩記敘了一件什么事?(出使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
②“征蓬出漢塞,歸燕入胡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③“蕭關逢候騎,
6、都護在燕然”是實寫還是虛寫?
④品讀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6.概括本詞的主題思想。
二 檢測反饋
(一)根據(jù)課文默寫填空。
1. _______________,帶月荷鋤歸。2.衣沾不足惜,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_______________。
4. 《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耕種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fā)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至塞上》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寫自己的遭遇并抒發(fā)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黃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選擇題.
三 小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