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中考歷史專題總復習講義13 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和思想解放運動》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屆中考歷史專題總復習講義13 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和思想解放運動(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中外史上的著名改革和思想解放運動
一、中國歷史上的改革
1、商鞅變法(七上P38)
⑴、時間:公元前356年 ⑵、主持人:商鞅
⑶、變法主要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員治理。
⑷、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⑸、性質: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七上P115)
⑴、時間:5世紀末 ⑵、改革主持人:孝文帝
⑶、改革內容:①在朝廷中必須
2、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拔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同漢族貴族聯(lián)姻;⑤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
⑷、作用:促進了民族融合。
⑸、性質:地主階級性質的改革
3、戊戌變法(見專題) 4、土地改革(見專題)5、70年代末中國的社會主義改革(見專題)
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1、日本的明治維新:(具體內容見專題)2、俄國1861年改革:(具體內容見專題)
3、蘇俄新經濟政策:(九下P7)
⑴、背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引起人民群眾尤其其是農民群眾的不滿,破壞了生產
3、力的發(fā)展,造成生產下降,社會不穩(wěn)定。
⑵、開始時間、主持人:1921年 列寧
⑶、內容:①農業(yè)上:用農業(yè)稅代替余糧收集制,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民自己支配;②工業(yè)上:允許私人和外國資本家經營一些中小企業(yè);③商業(yè)上:廢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給制,恢復自由貿易。
⑷、特點:允許多種經濟并存,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
⑸、作用: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
4、蘇聯(lián)斯大林模式:(九下P9)
⑴、形成標志:1936年新憲法的制定
⑵、評價:斯大林模式是在蘇聯(lián)外有帝國主義的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形成的。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fā)揮過作用。但這一摸式也具有嚴
4、重的弊端:第一,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使農業(yè)和輕工業(yè)長期處于落后狀態(tài);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晶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地損害了廣大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yè)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fā)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⑶、特點: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⑷、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制定經濟政策時,一定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要從實際國情出發(fā),要遵循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使社會會主義經濟建設穩(wěn)步健康發(fā)展。
5、美國羅斯福新政:(九下P22)
⑴、背景: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政治危機,各國資產階級紛紛尋找出路。
5、
⑵、時間、主持人:1933年 羅斯福
⑷、目的: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以消除經濟危機。
⑸、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⑹、中心措施:國家對工業(yè)的調整。
⑺、作用:新政取得了明顯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fā)展;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得到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資本主義制度仍然存在。新政不可能從根本土消除經濟危機。
⑻、啟示:對我圍現(xiàn)代化建設的啟示:農業(yè)是國民經濟基硼,須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工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主導,須振興民族工業(yè)以增強綜合國力;在發(fā)展市場經
6、濟的同時,政府適時適度宏觀調控以確保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⑼、性質: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調整
三、思想解放潮流
名稱
興起時間
興起國
主要內容
代表人物
性質
作用
文藝復興
14世紀
意大利
人文主義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
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九上P58)
啟蒙運動
18世紀
法國
反對封建專制強調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和法制
伏爾泰等
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九上P138)
馬克思主義
19世紀中
德國
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建立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
無產階級思想
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發(fā)展(九上P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