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護理查房.ppt
中風病(腦梗塞)護理查房,主講人:沈開菊,查房的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風病人綜合護理評估內容和技能 2、 熟悉中風病人臨床表現(xiàn)、治療、護理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案例,找出患者存在和潛在的主要問題,鍛煉臨床思考能力,腦梗塞概述,腦梗塞: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疾病。,腦梗塞概述,在我國,每12秒鐘就有1位中風新發(fā)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于中風 中風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常見誘因,腦中風的最主要病因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非梗塞性腦梗塞病因,栓塞性的腦梗塞的病因 主要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兩類: 1心源性 一般發(fā)生在心臟病的基礎上。病變的內膜上由于炎癥結成贅生物,脫落后隨血循入顱發(fā)生腦栓塞。諸如風心病、心肌梗塞。 2非心源性 氣栓塞、長骨骨折時的脂肪栓塞、肺靜脈栓塞、腦靜脈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腦栓塞的原因。,中醫(yī)認識,本病中醫(yī)稱中風,由于發(fā)病后一般意識清楚,因此多屬中風中經(jīng)絡。關于中風的病因學說,唐宋以前多以“外風”學說為主,以“內虛邪中”立論,如金匱要略認為:絡脈空虛,風邪乘虛入中。唐宋以后,特別是金元時期,突出以“內風”立論,可謂中風病因學說上的一大轉折。,中醫(yī)辯證,腦梗塞屬多屬中醫(yī)之“中風 中經(jīng)絡”范疇。患者多因素體脾虛痰盛,加之飲食不節(jié),更傷中氣,水濕不化,聚濕為痰,痰濕壅滯,郁而化熱,痰熱互結而生風,流竄經(jīng)絡故見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舌歪斜;痰熱熏灼腸道,大腸燥熱,傳話失司,腑氣不通而腹脹便秘痰濁中阻,青陽不升,痰濕內停,氣不化津,故見口黏痰多。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均為痰熱腑實之征象。,病例介紹,患者 巖光龍, 男, 71 歲, 勐??h人, 職業(yè):農(nóng)民。 因“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言語不利1天”于2017-08-29 09:35由門診收治入院治療。患者及家屬訴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言語不利癥狀;伴乏力、頭昏,未就診治療過。今日為求系統(tǒng)診治到我院就診,門診行頭顱CT示:1、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腔隙灶;2、左側內囊區(qū)梗塞;3、右側上頜竇炎癥。門診以“1、腦梗死;2、高血壓”收住院。自起病以來患者精神尚可,納眠可,二便調。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年余,血壓最高達200/?mmHg,訴曾服降壓藥(具體不詳)治療,血壓控制尚可,已停藥1周。入院時測T36.4,P84次/分,R20次/分,BP160/90 mmHg。,查體: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差,言語不利,舌質淡紅,苔白膩微燥,脈滑。 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右上肢肢體肌力級,右下肢肢體肌力-級,肌張力正常;左側肢體肌力、肌張力正常,痛溫覺正常。,病例介紹,輔助檢查: 入院時心電圖示:正常竇性心律,HR:84次/分。入院隨機微量血糖5.5mmol/L。 我院門診頭顱CT回報示:1、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腔隙灶;2、左側內囊區(qū)梗塞;3、右側上頜竇炎癥;4、眶區(qū)平掃未見明顯異常。,病例介紹,患者以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言語不利為主要癥狀,屬中醫(yī)學中風病范疇,患者老年男性,年過七旬,平素飲食不節(jié),致使脾胃受傷,脾失運化,痰濁內生,郁久化熱生風,痰熱互結,痰隨氣升,風攜痰熱竄擾經(jīng)脈,壅滯血脈,氣血痹阻,腦海清竅、經(jīng)絡失養(yǎng),發(fā)為中風病,腦為元神之府,元神失控,肢體活動不靈活;其舌脈亦為風痰阻絡之象。,中醫(yī)辨病辨證依據(jù),入院診斷,中醫(yī)診斷: 疾病診斷:中風病中經(jīng)絡 證候診斷:風痰阻絡證 西醫(yī)診斷: 1、腦梗塞 2、高血壓3級 極高危組,腦梗塞常見證候要點,中經(jīng)絡 風痰阻絡證:頭暈目眩,痰多而黏。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護理評估: 患者對疾病部分了解,對疾病預后擔憂,對護理工作要求高。但患者年齡大,病情較重。,中風病的護理診斷,1、軀體活動障礙:與偏癱或平衡能力降低有關; 2、語言溝通障礙:與大腦語言中樞受損有關; 3、皮膚受損的危險:與長期臥床、營養(yǎng)失調有關; 4、有墜床的危險:與肢體乏力,平衡能力下降有關;,中風病的護理診斷,5、焦慮:與腦部病變所致偏癱、失語,或擔心預后有關; 6、有肢體失用綜合癥的危險:與偏癱所致的長期臥床有關; 7、知識缺乏:與缺乏疾病知識有關;,中風病的護理診斷,8、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感染、攝入困難、消化吸收不良有關; 9、便秘:與飲食不當,腸蠕動減弱等有關。 10、潛在并發(fā)癥:窒息、出血等。,護理目標,1、病人軀體活動能力增強 2、能配合進行語言訓練,采取有效溝通方式表達自己需要和傳感 3、情緒穩(wěn)定,舒適感增強,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4、病人能獲得充分的營養(yǎng)補充 5、病人和家屬能掌握相關自我護理措施,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6、無皮膚受損及褥瘡發(fā)生,1、觀察四肢肌力、肌張力關節(jié)活動等變化; 2、保持患肢功能位擺放; 3、指導早期床上肢體活動; 4、協(xié)助基礎護理; 5、協(xié)助功能鍛煉; 6、中醫(yī)特色治療。,一、軀體活動障礙,1、建立護患交流板:通過手勢、表情、物品、卡片等,理解患者表達。 2、訓練發(fā)音肌肉:指導患者從張口、伸舌、露齒等,逐步過渡到軟腭、舌部、唇部訓練,循序漸進。 3、示教模仿方法:口型與發(fā)音示范。 4、字、詞、句訓練,閱讀及書寫訓練。 5、指導家屬共同參與。 6、穴位按摩:按醫(yī)囑按摩廉泉、啞門、承漿、通里等穴位,以促進語言功能恢復。,二、語言溝通障礙,1、保持床單位干燥整潔; 2、使用氣墊床、水墊等;加強翻身拍背; 3、加強營養(yǎng),指導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富熱量食物; 4、每日溫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潔用品; 5、輸入刺激性藥品時,注意做好靜脈保護。,三、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四、營養(yǎng)失調,1、鼓勵進食,少食多餐; 2、給予流食或半流食,小口進食; 3、協(xié)助合理配置膳食; 4、靜脈輸入營養(yǎng)物質; 5、指導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五、焦慮,1、鼓勵病友間多接觸交流,相互鼓勵。 2、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動態(tài)情緒,鼓勵家屬多探視 3、向病人解釋所患疾病的性質、預后、治療方案及目的,消除緊張情緒,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患者正面臨骨骼肌肉運動系統(tǒng)功能退化的狀 態(tài),為了避免足下垂、肌肉萎縮、骨骼僵硬,應采取以下措施: 1、對患者及家屬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2、協(xié)助患者被動鍛煉,鼓勵患者進行主動鍛煉; 3、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功能鍛煉計劃。 4、教會患者及家屬基本鍛煉要領,及相關肢體功能位置的擺放。,六、有肢體失用綜合癥的危險,七、便秘,1.觀察排便次數(shù)、性狀、排便費力程度及伴隨癥狀。 2.指導患者保持生活規(guī)律,適當運動,定時排便,忌努掙。習慣性便秘者暢情志,克服對排便的恐懼與焦慮。,七、便秘,3.鼓勵患者多飲水,建議每天飲水量在1500ml以上,飲食以粗纖維為主,多吃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飲水,戒煙酒,禁食產(chǎn)氣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圓蔥等。熱秘患者以清熱、潤腸、通便飲食為佳,可食用白蘿卜、蜂蜜汁;氣虛便秘患者以補氣血,潤腸通便飲食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適用于各種癥狀的便秘。,七、便秘,4.腹部按摩:取平臥位,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揉腹部。以腹內有熱感為宜,每次2030周。每日23次。,八、潛在并發(fā)癥,窒息,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進食姿勢,避免嗆咳,注意觀察患者面色神智,如有窒息,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九、潛在并發(fā)癥,腦出血,觀察有無惡心、嘔吐、頭痛等出血癥狀。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密切觀察患者口腔黏膜等處有無出血。 觀察大小便情況注意有無內臟出血。,中醫(yī)辯證施治,內服中藥: 1、膠囊:活血化瘀的通心絡膠囊、腦安膠囊等; 2、丸劑:如珍珠開竅丸等。 3、顆粒:養(yǎng)血清腦顆粒等,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低血壓者慎服。 注射給藥: 1、醒腦靜注射液:芳香走竄,開啟后立即使用,防止揮發(fā)。 2、生脈注射液:用藥宜慢,并稀釋。 3、黃芪注射液:用藥宜慢,并稀釋。,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1、中藥熏洗 2、傣藥拖擦 3、經(jīng)穴脈沖治療儀治療 4、艾灸 5、穴位貼敷,藥液熏洗,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再將患肢浸入藥液浸泡。 或將毛巾浸濕藥液,敷在患肢上。,傣藥拖擦療法,遵醫(yī)囑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鐘。 適用于用于治療風濕病、中風偏癱、痛風亞健康病、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 。,經(jīng)穴脈沖治療儀治療,遵醫(yī)囑取穴: 上肢肩井、曲池、合谷等。 下肢委中、陽陵泉等。 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 適用于肢體萎縮,關節(jié)疼痛。,艾灸治療,遵醫(yī)囑選穴,一天12次。 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痰熱腑實癥及痰火閉竅者不宜,穴位拍打,拍打患肢手陽明大腸經(jīng)(上肢段),足陽明胃經(jīng)(下肢段)。 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有下肢靜脈血栓者禁用。,適用于長期臥床患者壓瘡的防治。 1、保持皮膚清潔、床單位干燥平整; 2、右手大魚際處噴適量1%當歸紅花液,于受壓部位或骨突出處中心向外按摩,力量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按摩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情況,如皮膚已有破損,嚴禁按摩。,皮膚按摩,健康教育,一、生活起居: 1、調攝情志,建立信息,起居有常,飲食健康,慎避外邪。 2、注意安全,防嗆咳窒息、防跌倒墜床、防壓瘡、防燙傷、防走失等意外。,健康教育,二、飲食指導: 1、根據(jù)癥候指導患者按醫(yī)囑進食有益疾病健康之品。 2、根據(jù)病情指導患者補充足夠水分及富含營養(yǎng)的物質,如果汁、菜湯肉湯等,忌肥甘厚味等生濕助火之品。 3、注意飲食禁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分,高血脂患者需控制總熱量、脂肪、膽固醇的攝入等。,三、情志調護: 1、語言疏導法:鼓勵病友間多溝通,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家庭溫暖是疏導情志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培養(yǎng)興趣愛好,分散注意力,調節(jié)心境情志,使其閑情怡志。,健康教育,三、情志調護: 3、五行相勝法:善于運用內經(jīng)中五行制約法則,即“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把握情緒刺激程度,避免刺激過度。,健康教育,護理效果評價,1、該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一定認識,能講述該疾病的預后及康復鍛煉知識, 2、對患者飲食能基本掌握。 3、患者情志平和,樂觀,積極配合治療。 4、住院期間,患者皮膚完好無損,無壓瘡墜床發(fā)生。 5、患者無窒息發(fā)生。 6、住院期間,血壓控制良好。,謝謝聆聽,
收藏
- 資源描述:
-
中風病(腦梗塞)護理查房,主講人:沈開菊,查房的目的及要求,1、掌握中風病人綜合護理評估內容和技能 2、 熟悉中風病人臨床表現(xiàn)、治療、護理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案例,找出患者存在和潛在的主要問題,鍛煉臨床思考能力,腦梗塞概述,腦梗塞: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jīng)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疾病。,腦梗塞概述,在我國,每12秒鐘就有1位中風新發(fā)患者,每21秒鐘就有1人死于中風 中風已成為我國第一大致殘和致死疾病,常見誘因,腦中風的最主要病因 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非梗塞性腦梗塞病因,栓塞性的腦梗塞的病因 主要為心源性與非心源性兩類: 1心源性 一般發(fā)生在心臟病的基礎上。病變的內膜上由于炎癥結成贅生物,脫落后隨血循入顱發(fā)生腦栓塞。諸如風心病、心肌梗塞。 2非心源性 氣栓塞、長骨骨折時的脂肪栓塞、肺靜脈栓塞、腦靜脈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腦栓塞的原因。,中醫(yī)認識,本病中醫(yī)稱中風,由于發(fā)病后一般意識清楚,因此多屬中風中經(jīng)絡。關于中風的病因學說,唐宋以前多以“外風”學說為主,以“內虛邪中”立論,如金匱要略認為:絡脈空虛,風邪乘虛入中。唐宋以后,特別是金元時期,突出以“內風”立論,可謂中風病因學說上的一大轉折。,中醫(yī)辯證,腦梗塞屬多屬中醫(yī)之“中風 中經(jīng)絡”范疇?;颊叨嘁蛩伢w脾虛痰盛,加之飲食不節(jié),更傷中氣,水濕不化,聚濕為痰,痰濕壅滯,郁而化熱,痰熱互結而生風,流竄經(jīng)絡故見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舌歪斜;痰熱熏灼腸道,大腸燥熱,傳話失司,腑氣不通而腹脹便秘痰濁中阻,青陽不升,痰濕內停,氣不化津,故見口黏痰多。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均為痰熱腑實之征象。,病例介紹,患者 巖光龍, 男, 71 歲, 勐??h人, 職業(yè):農(nóng)民。 因“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言語不利1天”于2017-08-29 09:35由門診收治入院治療?;颊呒凹覍僭V1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言語不利癥狀;伴乏力、頭昏,未就診治療過。今日為求系統(tǒng)診治到我院就診,門診行頭顱CT示:1、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腔隙灶;2、左側內囊區(qū)梗塞;3、右側上頜竇炎癥。門診以“1、腦梗死;2、高血壓”收住院。自起病以來患者精神尚可,納眠可,二便調。既往有高血壓病史3年余,血壓最高達200/?mmHg,訴曾服降壓藥(具體不詳)治療,血壓控制尚可,已停藥1周。入院時測T36.4,P84次/分,R20次/分,BP160/90 mmHg。,查體:患者神志清醒,精神差,言語不利,舌質淡紅,苔白膩微燥,脈滑。 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右上肢肢體肌力級,右下肢肢體肌力-級,肌張力正常;左側肢體肌力、肌張力正常,痛溫覺正常。,病例介紹,輔助檢查: 入院時心電圖示:正常竇性心律,HR:84次/分。入院隨機微量血糖5.5mmol/L。 我院門診頭顱CT回報示:1、右側基底節(jié)區(qū)腔隙灶;2、左側內囊區(qū)梗塞;3、右側上頜竇炎癥;4、眶區(qū)平掃未見明顯異常。,病例介紹,患者以右側肢體活動不靈、言語不利為主要癥狀,屬中醫(yī)學中風病范疇,患者老年男性,年過七旬,平素飲食不節(jié),致使脾胃受傷,脾失運化,痰濁內生,郁久化熱生風,痰熱互結,痰隨氣升,風攜痰熱竄擾經(jīng)脈,壅滯血脈,氣血痹阻,腦海清竅、經(jīng)絡失養(yǎng),發(fā)為中風病,腦為元神之府,元神失控,肢體活動不靈活;其舌脈亦為風痰阻絡之象。,中醫(yī)辨病辨證依據(jù),入院診斷,中醫(yī)診斷: 疾病診斷:中風病中經(jīng)絡 證候診斷:風痰阻絡證 西醫(yī)診斷: 1、腦梗塞 2、高血壓3級 極高危組,腦梗塞常見證候要點,中經(jīng)絡 風痰阻絡證:頭暈目眩,痰多而黏。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護理評估: 患者對疾病部分了解,對疾病預后擔憂,對護理工作要求高。但患者年齡大,病情較重。,中風病的護理診斷,1、軀體活動障礙:與偏癱或平衡能力降低有關; 2、語言溝通障礙:與大腦語言中樞受損有關; 3、皮膚受損的危險:與長期臥床、營養(yǎng)失調有關; 4、有墜床的危險:與肢體乏力,平衡能力下降有關;,中風病的護理診斷,5、焦慮:與腦部病變所致偏癱、失語,或擔心預后有關; 6、有肢體失用綜合癥的危險:與偏癱所致的長期臥床有關; 7、知識缺乏:與缺乏疾病知識有關;,中風病的護理診斷,8、營養(yǎng)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感染、攝入困難、消化吸收不良有關; 9、便秘:與飲食不當,腸蠕動減弱等有關。 10、潛在并發(fā)癥:窒息、出血等。,護理目標,1、病人軀體活動能力增強 2、能配合進行語言訓練,采取有效溝通方式表達自己需要和傳感 3、情緒穩(wěn)定,舒適感增強,生活需要得到滿足 4、病人能獲得充分的營養(yǎng)補充 5、病人和家屬能掌握相關自我護理措施,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6、無皮膚受損及褥瘡發(fā)生,1、觀察四肢肌力、肌張力關節(jié)活動等變化; 2、保持患肢功能位擺放; 3、指導早期床上肢體活動; 4、協(xié)助基礎護理; 5、協(xié)助功能鍛煉; 6、中醫(yī)特色治療。,一、軀體活動障礙,1、建立護患交流板:通過手勢、表情、物品、卡片等,理解患者表達。 2、訓練發(fā)音肌肉:指導患者從張口、伸舌、露齒等,逐步過渡到軟腭、舌部、唇部訓練,循序漸進。 3、示教模仿方法:口型與發(fā)音示范。 4、字、詞、句訓練,閱讀及書寫訓練。 5、指導家屬共同參與。 6、穴位按摩:按醫(yī)囑按摩廉泉、啞門、承漿、通里等穴位,以促進語言功能恢復。,二、語言溝通障礙,1、保持床單位干燥整潔; 2、使用氣墊床、水墊等;加強翻身拍背; 3、加強營養(yǎng),指導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富熱量食物; 4、每日溫水擦浴,禁用刺激性洗潔用品; 5、輸入刺激性藥品時,注意做好靜脈保護。,三、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四、營養(yǎng)失調,1、鼓勵進食,少食多餐; 2、給予流食或半流食,小口進食; 3、協(xié)助合理配置膳食; 4、靜脈輸入營養(yǎng)物質; 5、指導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五、焦慮,1、鼓勵病友間多接觸交流,相互鼓勵。 2、多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動態(tài)情緒,鼓勵家屬多探視 3、向病人解釋所患疾病的性質、預后、治療方案及目的,消除緊張情緒,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患者正面臨骨骼肌肉運動系統(tǒng)功能退化的狀 態(tài),為了避免足下垂、肌肉萎縮、骨骼僵硬,應采取以下措施: 1、對患者及家屬說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 2、協(xié)助患者被動鍛煉,鼓勵患者進行主動鍛煉; 3、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功能鍛煉計劃。 4、教會患者及家屬基本鍛煉要領,及相關肢體功能位置的擺放。,六、有肢體失用綜合癥的危險,七、便秘,1.觀察排便次數(shù)、性狀、排便費力程度及伴隨癥狀。 2.指導患者保持生活規(guī)律,適當運動,定時排便,忌努掙。習慣性便秘者暢情志,克服對排便的恐懼與焦慮。,七、便秘,3.鼓勵患者多飲水,建議每天飲水量在1500ml以上,飲食以粗纖維為主,多吃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如黑芝麻、蔬菜、瓜果等;多飲水,戒煙酒,禁食產(chǎn)氣多刺激性的食物,如甜食、豆制品、圓蔥等。熱秘患者以清熱、潤腸、通便飲食為佳,可食用白蘿卜、蜂蜜汁;氣虛便秘患者以補氣血,潤腸通便飲食為佳,可食用核桃仁、松子仁,芝麻粥適用于各種癥狀的便秘。,七、便秘,4.腹部按摩:取平臥位,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揉腹部。以腹內有熱感為宜,每次2030周。每日23次。,八、潛在并發(fā)癥,窒息,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進食姿勢,避免嗆咳,注意觀察患者面色神智,如有窒息,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九、潛在并發(fā)癥,腦出血,觀察有無惡心、嘔吐、頭痛等出血癥狀。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密切觀察患者口腔黏膜等處有無出血。 觀察大小便情況注意有無內臟出血。,中醫(yī)辯證施治,內服中藥: 1、膠囊:活血化瘀的通心絡膠囊、腦安膠囊等; 2、丸劑:如珍珠開竅丸等。 3、顆粒:養(yǎng)血清腦顆粒等,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低血壓者慎服。 注射給藥: 1、醒腦靜注射液:芳香走竄,開啟后立即使用,防止揮發(fā)。 2、生脈注射液:用藥宜慢,并稀釋。 3、黃芪注射液:用藥宜慢,并稀釋。,中醫(yī)特色護理技術,1、中藥熏洗 2、傣藥拖擦 3、經(jīng)穴脈沖治療儀治療 4、艾灸 5、穴位貼敷,藥液熏洗,先熏蒸,待溫度適宜時再將患肢浸入藥液浸泡。 或將毛巾浸濕藥液,敷在患肢上。,傣藥拖擦療法,遵醫(yī)囑每日一次,每次1015分鐘。 適用于用于治療風濕病、中風偏癱、痛風亞健康病、跌打損傷,瘀血疼痛等。 。,經(jīng)穴脈沖治療儀治療,遵醫(yī)囑取穴: 上肢肩井、曲池、合谷等。 下肢委中、陽陵泉等。 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 適用于肢體萎縮,關節(jié)疼痛。,艾灸治療,遵醫(yī)囑選穴,一天12次。 中風病(腦梗死急性期)痰熱腑實癥及痰火閉竅者不宜,穴位拍打,拍打患肢手陽明大腸經(jīng)(上肢段),足陽明胃經(jīng)(下肢段)。 每日2次,每次30分鐘。 有下肢靜脈血栓者禁用。,適用于長期臥床患者壓瘡的防治。 1、保持皮膚清潔、床單位干燥平整; 2、右手大魚際處噴適量1%當歸紅花液,于受壓部位或骨突出處中心向外按摩,力量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 3、按摩過程中觀察患者局部皮膚情況,如皮膚已有破損,嚴禁按摩。,皮膚按摩,健康教育,一、生活起居: 1、調攝情志,建立信息,起居有常,飲食健康,慎避外邪。 2、注意安全,防嗆咳窒息、防跌倒墜床、防壓瘡、防燙傷、防走失等意外。,健康教育,二、飲食指導: 1、根據(jù)癥候指導患者按醫(yī)囑進食有益疾病健康之品。 2、根據(jù)病情指導患者補充足夠水分及富含營養(yǎng)的物質,如果汁、菜湯肉湯等,忌肥甘厚味等生濕助火之品。 3、注意飲食禁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分,高血脂患者需控制總熱量、脂肪、膽固醇的攝入等。,三、情志調護: 1、語言疏導法:鼓勵病友間多溝通,鼓勵家屬多陪伴患者,家庭溫暖是疏導情志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培養(yǎng)興趣愛好,分散注意力,調節(jié)心境情志,使其閑情怡志。,健康教育,三、情志調護: 3、五行相勝法:善于運用內經(jīng)中五行制約法則,即“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把握情緒刺激程度,避免刺激過度。,健康教育,護理效果評價,1、該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有一定認識,能講述該疾病的預后及康復鍛煉知識, 2、對患者飲食能基本掌握。 3、患者情志平和,樂觀,積極配合治療。 4、住院期間,患者皮膚完好無損,無壓瘡墜床發(fā)生。 5、患者無窒息發(fā)生。 6、住院期間,血壓控制良好。,謝謝聆聽,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