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 第四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十四 說明文閱讀 新人教版1
《中考語文 第四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十四 說明文閱讀 新人教版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語文 第四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十四 說明文閱讀 新人教版1(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專題十四 說明文閱讀 1.明確說明對象,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 2.了解說明順序,分析文章結構,理清行文思路。 3.辨析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4.整體感知文章(文段、文句)的內容,提取信息,把握要點。 5.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評析重點詞語、句子的含義及作用。 6.鑒賞與創(chuàng)新性閱讀:文本材料的延伸,鏈接并品評;學科間知識的滲透與運用;閱讀后的感悟與創(chuàng)新探究;結合社會熱點,生活實際談認識、體會、見解、建議;進行合乎情理的推斷和科學暢想等。 考點一:明確說明對象 把握事物特征 (一)說明文分類 1.從說明對象的角度:事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2.從說明文語言特征:平實說明文,生動說明文。 (二)明確說明對象 事物說明文對象:是具體事物,包括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功能和特征等。 事理說明文對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理、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1.明確事物說明文對象的方法技巧: (1)看題目:有些說明文題目往往就是說明對象。 (2)分析開頭:有些說明文開頭點明了說明對象,或稍加分析組合,就能從開頭明確說明對象。 答題格式:直接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性短語。 2.明確事理說明文對象的方法技巧: (1)事理說明文中,它的對象不能僅看題目,只有通讀全文,在整體感知文章大概內容的基礎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確文章的說明對象。 (2)要分析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3)要分析每段(層)的中心句,抓關鍵詞。 (4)事理說明文對象往往就是文章說明的主要內容。 答題格式:要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句:介紹了________的________(對象加內容)。 (三)把握事物(理)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區(qū)別其他事物的標志。把握說明對象特征有三種方法。 1.把握文章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中心句往往有很強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說明要點,或歸納上文的內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 2.借助說明方法來捕捉說明事物的特征。說明方法的運用是為了具體說明事物的特征,因此說明方法也會體現事物特征。 3.從內容上捕捉說明事物的特征。有些文章沒有明顯地概括事物特征的中心句,就需要自己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4.注意事項。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還須防止事物的表面特征掩蓋了事物的本質特征,須細讀全文,作總體的分析和歸納。 (四)概括說明內容 ①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錄中心句;②如果文段是幾層并列的內容,就可以把幾個意思聯結、歸納出一個主要意思;③如果文段中有結構類似的詞語、短語或句子,那么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幾個要點;④歸納部分內容要點時還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終結的標點符號,如句號、分號、問號等,在這幾層意思中進行合并、篩選,然后歸納出某部分的要點。 考點二:理清順序 把握結構 (一)理清順序 1.時間順序:時間順序是按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說明事物的。適用于科學觀察記錄,說明事物或事理發(fā)生、發(fā)展、演變或制作過程一類的說明文。類型:從古至今、從過去至現在。標志詞語:有表示時間的詞語,如,朝代、表時間的數字、年代等。 作用:過程清晰,線索清楚,縱向排列,明確有序。 2.空間順序:空間順序是按事物的方位為序說明事物的。適用說明建筑物、實物(實體)的形狀、構造特征。類型: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從總到分,從外到內,從前到后,從左到右,從整體到局部等(或順序相反)。標志詞語:有表示方位的詞語,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 作用:能把復雜的物體講清楚,可使讀者對該事物的整體面貌和空間分布有清晰、具體的了解。 3.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內部聯系或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來安排說明順序。適用介紹事物的特征、種類、成因和功能及介紹科學原理的事理說明文。邏輯順序包括從現象到本質,從原因到結果,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特點到用途,從主到次,從現象到本質,從一般到個別等。標志詞語: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作用:可以把復雜的事物講得更清楚,有利于說明、揭示事理的內在聯系。 4.程序順序:是在說明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某一項目的實施過程,按照工藝流程或實施程序來說明事物的。介紹工藝制作或科技項目實施通常使用這種順序。也可以說是時間順序。標志詞語:有“先”“后”“然后”“最后”等。 作用:能讓讀者對工藝流程了解得清清楚楚。 答題格式:本文使用________順序對________加以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提示: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詞語表述) 變題:為什么不能調換段落順序? 答題格式:不能調換,原文采用由______到______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后不合邏輯?;蚩偡株P系中分說與前文總說順序相照應。 (二)把握說明文的結構 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并列式、遞進式、對照式等。分析文章結構,要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一篇完整的說明文常常是幾種結構綜合運用的。 考點三:辨識說明方法 分析方法作用 首先應把握“大方向”——每種說明文方法的特點及其作用,然后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答題——具體分析、綜合歸納,這樣才能更準確、全面、清楚地說明事物的特征。具體答題時可參照下面模式。 總的答題格式:這一句(段)采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說明了________事物的________特點,起到________的作用。 具體的答題方法和格式。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作用:使文章更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好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 標志:經常會使用“例如”“以什么什么為例”“如”這一類標志性詞語。 答題格式:舉________例子,更真實更具體地說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征,增強了說服力。 2.列數據(字):數字是從數量上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依據。 作用:可以準確地說明事物。 標志:有數詞,概數、確數等。 答題格式:運用具體數據,科學準確地說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征,體現語言的準確性,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3.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 作用: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標志:有幾類(種),一種是……另一種是…… 答題格式:對事物(事理)______的特征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認識出發(fā),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 作用:用人們熟知的與所要說明的事物作比較,從而突出被說明事物的特征。 標志:而;比……;和……兩種東西比等。 答題格式:把________和______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征(地位、影響等)。 5.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這是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質的一種方法。 作用:完整、科學、準確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特點,使之與其他事物區(qū)別開。 標志:……是……,這就是……,叫……。 答題格式: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征。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 作用:可達到形象地說明事物的作用。 標志:像、是、當作、好像。 答題格式: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事物的________特征。增強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 7.作詮釋:作詮釋這種說明方法,是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作些解釋,對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性質和特點進行適當解說。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qū)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釋的對象與作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作用:作詮釋對說明的對象解說往往側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說它的構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質的因素,因而說明的內容不能與被說明的對象變換位置。 標志:這是因為;其原因(原來)是;指的是……;這就叫…… 答題格式:對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征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8.摹狀貌:就是通過具體的描寫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說明的對象說得更具體、生動。 標志: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答題格式:通過描摹________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使文章更有可讀性,更生動活潑。 9.畫圖表:有些事物的關系抽象而復雜,僅用文字說明還不能使讀者明白,這就需要附上示意圖,或按比例精確繪制圖表,如產品設計圖、軍事行動路線圖等。有時,被說明的事物項目較多,也可制定統(tǒng)計表,將有關數字分別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使讀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觀地理解被說明的事物。 標志:圖表、柱狀圖、箭頭圖等。 答題格式:用列圖表的方式對數字、步驟等加以對比說明,非常直觀、簡明、形象地說明了事物(事理)的________特點,使讀者一目了然。 10.引資料: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另外,引起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標志:引號,據說,某某說,有……為證等。 答題格式: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增強說服力,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考點四:評析說明文語言 探究創(chuàng)新型閱讀 (一)說明文語言 說明文語言不論是平實還是生動,都要求準確簡明。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程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其實,語言的準確性和多樣性、靈活性并不矛盾,由于說明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說明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蚋爬?、或具體、或簡潔、或豐腴、或精練、或詳盡、或平易樸實、或幽默風趣,總之不拘一格。 1.評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要注意以下詞語: 表時間的詞語,如:當時、迄今為止、正在、將要、立即…… 表空間的詞語,如:有的地方、到處、上方、正中…… 表數量的詞語,如:多數、絕大部分、全都、少部分、極少數…… 表頻率的詞語,如:屢次、偶爾、常常、往往…… 表范圍的詞語,如:整個、都、全、僅僅、只…… 表程度的詞語,如:極其、挺、比較、幾乎、尤其、相當、很、十分、非常、更、最、稍微、略…… 表猜測、估計的詞語,如:可能、大約、左右、大概、也許、至少﹑據推測…… 表修飾限制的詞語,如:之一﹑一般﹑主要﹑唯一、只(只要、只有)…… 指代性詞語,如:這﹑這些﹑這種﹑這類﹑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 2.題目類型檢索及答題方法﹑答題格式: 總的答題格式:①一般先解釋該詞語的含義。②說明這個詞語在具體語境中說明事物特點時所起到的作用。③說明去掉、替換該詞語后帶來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實際、不準確、太絕對等)。④說明“”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題型一:加點字詞有何作用(表達效果)? 答題方法:抓住說明文語言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答題格式:這個詞在這里的意思是________,它準確﹑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題型二: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答題方法:(1)不可以。(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與實際不相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答題格式:不能,“”詞在這里的意思是______,替換的“”詞的意思是________,用原文中的詞,生動準確地說明了事物(事理)________的特征,換了之后不符合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題型三: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答題方法:(1)表態(tài)(刪還是不刪)。(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表程度的詞進行修飾;“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3)若刪去,原來什么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么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4)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答題格式:不能,“________”詞在原句中意思是________,在(程度、狀態(tài)、性質、范圍)上加以限制(強調、說明)了________,刪掉“________”一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________,與實際不符,顯得太絕對化,不準確,不嚴密,不科學。用了“________”詞,符合實際情況,體現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題型四: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 答題方法:找出語言準確的詞句,然后說明其作用。找準確詞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確數據的句子;②找有概數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詞語的句子。 題型五: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答題方法: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題型六:對整篇文章語言的品析。 一般從兩個角度談: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B是針對不同語言風格的角度談。做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答題格式: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言準確(生動形象或簡明平實)的特點,如“________”一句,就準確(生動形象或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________”的特征(事理),像這樣的例子文章中還有很多。 (二)開放性試題——說明內容的延伸和擴展,發(fā)散創(chuàng)新 方法指導: 1.平時多關注生活、自然、新事物、多收集科技信息。 2.平時拓展知識領域。 3.結合實際,結合原文,根據知識庫存,發(fā)散思維,大膽想象。 4.切記盡量能夠表現出文章所介紹事物的特征。 5.在原文中尋找答案。作者有時會在文中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我們可以直接摘錄這些句子答題。 6.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去提建議。在說明文中,一般情況下都會對所說明的某種現象或某個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原因去提建議會更加準確、快捷。 7.啟示類、建議類的問題應該合乎情理、符合文章內容,不能信馬由韁、不著邊際。廣告標語類要注意語言的簡潔生動性,要有一定的文學色彩。 【例】(2016,昆明) 春色正中分 劉漢杰 ①二十四節(jié)氣是古人訂立用以指導農業(yè)生產的農事歷法,早見于漢代劉安的《淮南子》。所謂節(jié)氣,即時節(jié)和氣候。古人在觀天識象的基礎上,對每個季節(jié)進行了精細的劃分:“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歲有二十四節(jié)氣?!贝悍质嵌墓?jié)氣中的第四個節(jié)氣,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恰逢春季之半,故名“春分”;又因是晝夜時長相等之日,古人也稱其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應”之說,每候都有一個物候現象與之對應。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鳥至,玄鳥就是燕子,燕子屬于季節(jié)性候鳥,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認為它“春分而來,秋分而去”;二候雷乃發(fā)生,春天雨水漸多,空氣濕度增大,天空開始打雷;三候始電,雨多了,閃電也開始出現。此時,甘霖滋潤,萬物勃發(fā),人們可以欣賞到“花重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農事播種的季節(jié)。與乍暖還寒的驚蟄節(jié)氣不同,春分時節(jié)的氣溫回升較快,因此民間有“冷驚蟄,暖春分”之說。天氣變暖,意味著農忙季節(jié)的開始,農諺講“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東漢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講,仲春二月,可以把樹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長;可以種地黃,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氣候條件不一,播種的農作物也不一樣。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時節(jié)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動。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動。從先秦開始,祭日已經成為帝王的獨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內要有多次祭日活動;明清之時,則固定在春分這一天,地點設在京城的日壇,祭日的儀式頗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舉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廣東、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區(qū)為盛。祭祖一般從春分這一天開始,一直持續(xù)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還有一項祭祀活動——春社祭神。社,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也稱“春社日”?!肚G楚歲時記》記錄了南北朝時期楚地春社的情形:這一天,四鄰宗親在神廟樹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賜福,祈盼五谷豐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飲食習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種應時蔬菜,但在廣東開平一帶,春菜特指當地的一種野莧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們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俗言“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qū),春分這天還有吃湯圓、喝湯面的習俗。湯圓不僅人們食用,還要分享給鳥吃:把煮好的湯圓用竹叉插著,置于田邊地頭,名曰“粘雀子嘴”。據說,這樣能粘住麻雀等鳥的嘴,以防它們來啄食稻谷,以保年景豐收。春分釀春酒的習俗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在浙江于潛,民眾春分造酒存于甕,過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謂之“春分酒”,預示著甜美生活長長久久。 ⑥春分還有一些有趣的游戲活動。俗話說:“春分到,蛋兒俏?!睋f春分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來。人們選擇一個光滑勻稱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這種玩法簡單的民間游戲叫“春分豎蛋”,深受百姓喜愛。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春分日婦女多出游,稱“踏青”;兒童則競放紙鳶為戲,諺云“楊柳青,放風箏”。 ⑦“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裴回月,晴天斷續(xù)云。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詩人徐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時節(jié)春色的美妙、萬物的變化。 (選自《百科知識》,有改動) 1.根據選文內容填空。 選文②~⑥段依次從候應現象、A________、祭祀活動、B________和C________五個方面介紹了春分的相關知識。 2.選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種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下列對選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恰逢春季之半,白天和夜晚的時間一樣長。 B.選文中介紹的春分習俗,大多蘊含著祈福的美好愿望。 C.人們之所以喜歡在春分玩豎蛋的游戲,就是因為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來。 D.選文引用的諺語、俗語、詩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4.勞動人民在總結“候應”時關注了哪幾類物象?人們總結“候應”有什么作用?請根據選文的內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 【材料一】 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币馑际钦f,初候梧桐開花,5天后田鼠變成鵪鶉之類的小鳥,再過5天,天空出現彩虹。(選自《百科知識》) 【材料二】 杏花開了,就好像大自然在傳語要趕快耕地;桃花開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趕快種谷子。布谷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選自《大自然的語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篇說明文首先由二十四節(jié)氣引出說明對象“春分”,并介紹了春分的命名,然后依次從候應現象、農事播種、祭祀活動、飲食習俗、游戲活動五個方面具體介紹了春分的有關知識,最后引用《春分日》詩歌作結。 第1題: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提取,細讀②~⑥段,可知第②段介紹的是候應現象,第③段介紹的是農事活動,第④段介紹的是祭祀,第⑤段介紹了飲食習俗,第⑥段介紹的是游戲活動,據此解答即可。 第2題:本題考查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根據標志性語言判斷說明方法類型,結合上下文及該段的說明中心,分析其說明作用即可。這一段將春祭分成了三類,屬于分類別,作用在于“條理清晰地說明了”。 第3題:本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引用資料的作用等知識,根據第⑥段“據說春分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來”,可知C選項所說的“就是因為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來”是錯誤的。 第4題: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需要明確文章內容,細讀材料,理解材料內容,據此概括解答。文章第②段指出關注了動物和自然現象,材料一指出關注植物;根據材料二可知人們可以用候應來指導農業(yè)活動。 【答案】1.農事播種 飲食習俗 游戲活動 2.說明方法:分類別。作用:把“春祭”習俗(活動)分為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三類,并逐類介紹了它們的特點,使文章條理清楚。 3.C 4.勞動人民在總結“候應”時,關注了動物、植物、非生物(如霜降雪飄、水流冰化、風云變化等)三類物象;人們總結“候應”,有利于指導農事,還可以幫助人們安排生活。-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考語文 第四部分 現代文閱讀 專題十四 說明文閱讀 新人教版1 中考 語文 第四 部分 現代文 閱讀 專題 十四 說明文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175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