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 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
《八年級物理下冊 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八年級物理下冊 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6.5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杠桿,能根據(jù)實物畫出杠桿的示意圖。 ⑵知道杠桿的平衡條件,會利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⑶通過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初步領(lǐng)會從具體到抽象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⑷通過了解杠桿在實際中的應(yīng)用,體會到物理知識是有用的,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2、教材說明 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有:認識杠桿及其五要素,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了解不同形式的杠桿在生活中的應(yīng)用。 杠桿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的應(yīng)用,學好這部分知識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杠桿是一種重要的簡單機械,也是學習滑輪、輪軸等其他一些簡單機械的基礎(chǔ)。大部分學生對生活中的杠桿比較熟悉,也很感興趣;但對杠桿的“五要素”及杠桿的平衡條件,還不清楚。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可以把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另外,讓學生親自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全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本節(jié)教材基本上是按照“具體→抽象→具體”的思路編寫的。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蹺蹺板”開始,提出問題,讓學生開放地思考,找出最有價值的探究課題:怎樣才能使蹺蹺板成水平平衡狀態(tài)?然后,引導(dǎo)學生對“蹺蹺板”進行簡化,利用木尺和鉤碼分別代替蹺蹺板和人進行探究,通過分析論證得出:木尺的水平平衡由兩邊力的大小和兩力到支點的距離兩個因素決定。在此基礎(chǔ)上引出杠桿的概念,并介紹支點、力臂、平衡等名詞。緊接著引導(dǎo)學生把實驗探究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升華為科學規(guī)律——杠桿的平衡條件。然后通過“例題”鞏固探究所得的結(jié)論,從理性上認識蹺蹺板的奧秘。接著讓學生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討論:什么樣的杠桿能省力?什么樣的杠桿費力?什么樣的杠桿既不省力又不費力?再通過“活動”認識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杠桿是如何工作的,工作時有什么特點。最后,介紹人體和高新科技中的杠桿,讓學生既感到好奇,又能認識到杠桿應(yīng)用的廣泛性。 本節(jié)教學重點:杠桿平衡條件是人們分析、計算杠桿問題的理論依據(jù),也是研究其他各種簡單機械的基礎(chǔ),所以經(jīng)歷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并運用它分析有關(guān)問題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學難點:很多學生盡管能正確說出力臂的定義,但遇到實際問題時仍把支點到動力或阻力作用點的距離作為力臂,所以力臂的概念及其畫法是本節(jié)的難點。 3、教學建議 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景,引入課題。如用多媒體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時利用簡單機械搬動巨大石塊,我國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現(xiàn)代建筑工地上,人們利用挖土機、起重機、吊車、鉗子等工具進行勞動讓學生找出它們的共同特點。通過這些實例,有效的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導(dǎo)入新課。 也可以通過小實驗引入。例如自制“蠟燭蹺蹺板”:①把蠟燭底端的蠟刮掉一些,讓它像頂端一樣露出燭芯。②把縫衣針從蠟燭中部穿過,露出的針頭、針尾架在兩只杯子的邊緣上。③用薄鐵皮(或塑料板)剪成兩個小人兒,用腿間的尖頭插立在蠟燭上,兩個小人兒的位置到縫衣針的距離相等。調(diào)試蠟燭,使它平衡。這就做成了一個蠟燭蹺蹺板。④點燃蠟燭兩頭,熔化的蠟就會一滴一滴地不斷滴下來。滴下蠟油的一端會向上翹一些,蠟燭兩端會交替上下晃動,跟蹺蹺板一樣。這個實驗?zāi)軜O大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誘導(dǎo)學生產(chǎn)生探究的動機。 還可以通過小游戲引入,例如進行“拔釘比賽”。出示兩個相同的鐵釘和木板,教師用羊角錘把鐵釘釘入木板。邀請男、女兩個學生上講臺來,男同學試著用手拔釘子(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別弄傷了手),女同學用羊角錘拔釘子,結(jié)果女生贏了。女生為什么會取勝?這個工具起什么作用?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這方面的內(nèi)容。 探究蹺蹺板中的道理 (1)提出問題 通過閱讀教材中的插圖,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他們認為值得探究的問題,例如:蹺蹺板為什么能上下轉(zhuǎn)動?蹺蹺板為什么能平衡?蹺蹺板受到哪些力的作用?等等。有些問題比較簡單,學生經(jīng)過討論可自行解決,或者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最后把問題鎖定在:怎樣才能使蹺蹺板保持水平平衡狀態(tài)? (2)設(shè)計方案 師生通過進一步討論交流,可以得出:蹺蹺板中間有一個固定的轉(zhuǎn)動軸,男生、女生分別給蹺蹺板一個向下的力,調(diào)整兩人到轉(zhuǎn)動軸的距離,當兩人到轉(zhuǎn)動軸的距離和兩力的大小滿足一定條件時,蹺蹺板就能處于水平狀態(tài)。 為了用實驗研究上述問題,可以對它進行簡化,用帶有等分刻度的均勻木尺代替蹺蹺板、用鉤碼代替人進行實驗,使學生領(lǐng)會到,對實際物體(研究對象)進行簡化、抽象后,便于問題的研究和解決。 (3)進行實驗 學生按照教材上的方法進行實驗操作,把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教材表格中。教師提醒學生要把懸掛點選在木尺的中心處,使用前要調(diào)節(jié)木尺平衡,鉤碼對木尺拉力的大小就等于鉤碼的重量,注意測準鉤碼的重量和鉤碼到O點的距離。要多次改變所掛鉤碼的個數(shù)和它在木尺上的位置,多測幾組數(shù)據(jù)。 (4)分析和論證 老師可提出下面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根據(jù)你的實驗分析,木尺水平平衡由哪些因素決定?分析你的實驗數(shù)據(jù),看看在什么條件下,木尺才能平衡?通過實驗和討論,學生會認識到木尺水平平衡由兩邊力的大小和兩力到支點的距離兩個因素決定。在此基礎(chǔ)上再給出杠桿、動力、阻力、支點、力臂的概念,學生就容易理解了。 圖6-19 介紹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概念時,要向?qū)W生指出:①動力和阻力是相對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情況下,使杠桿繞軸轉(zhuǎn)動的力為動力;而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為阻力。②動力和阻力是杠桿受到的力,是其他物體作用在杠桿上的力,不要把杠杠作用給別的物體的力誤認為是杠桿受到的力。③無論是動力臂還是阻力臂,都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 為了加深對力臂的理解,可讓學生做下面的實驗,如圖6-19所示。沿a、b兩個不同方向用力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平衡。觀察兩次的拉力是否相同,想想為什么? 明確了動力、阻力、力臂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分析表中收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找出動力、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之間的數(shù)量關(guān)系,即可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或。 得出杠桿平衡條件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用較小的力可以撬起大石頭?為什么蹺蹺板上大人也會被小孩蹺起來? “例題”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學習運用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問題,二是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蹺蹺板的奧秘。同時,提醒學生注意解題的格式,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關(guān)于“討論”中涉及的兩個問題,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省力”指的是F1<F2,“費力”指的是F1>F2,再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讓學生討論得出:當L1>L2時,F(xiàn)1<F2,為省力杠桿;當L1<L2時,F(xiàn)1>F2,為費力杠桿;當L1=L2時,F(xiàn)1=F2,為等臂杠桿,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在“活動2認識生活中的杠桿”中,教材展示了學生熟悉的6幅圖,指出生活中有許多不同形式的杠桿。通過活動,要讓學生認識到它們實質(zhì)上都屬于杠桿,并讓學生指出各個杠桿支點的位置、動力作用點和阻力作用點的位置。在確定杠桿的支點時,可以設(shè)想讓杠桿轉(zhuǎn)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便可確定杠桿繞著轉(zhuǎn)動的點——支點。 畫力臂是教學的難點,要讓學生明確:力臂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而不是從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畫力臂的一般步驟是: (1)確定支點, (2)畫力的作用線(過F1、F2的直線), (3)從支點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垂足在力的作用線上, (4)標出力臂??珊営洖椤耙徽尹c,二畫線,三作垂線段,四標力臂”。 除了畫教材上所給的幾個杠桿的支點和力臂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圖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杠桿類器具,讓學生鞏固力臂的畫法,多做幾個練習,進一步理解力臂的含義。圖6-20可供參考。圖6-20 人體內(nèi)許多地方的骨骼、關(guān)節(jié)也構(gòu)成杠桿,學生對此感到很好奇。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物課、體育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學科滲透,再結(jié)合一些具體的動作(例如舉、拿、抬、踢等)來體會這些杠桿是如何工作的?!皺C械手”體現(xiàn)了簡單機械與高新技術(shù)的結(jié)合,最好配合幻燈片或多媒體動畫進行介紹。 通過對教材圖6-42以及其他各種杠桿類工具的抽象、概括,應(yīng)使學生體會到“杠桿”是一個物理模型,通過對物理模型的探究所得到的規(guī)律,可以應(yīng)用到各類實際的杠桿類器具中去,這也體現(xiàn)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 最后還可以向?qū)W生介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案秤、桿秤,并對照實物認識案秤與桿秤的結(jié)構(gòu),明確它們的制作原理,了解它們的使用方法。 L2 L1 圖6-21 圖6-22 4.教學評價 ●課堂測評 1.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杠桿,如圖6-23所示的托盤天平屬于 杠桿,縫紉機踏腳板屬于 杠桿,鍘刀屬于 杠桿。 圖6-23 2.如圖6-24所示是一種拉桿式旅行箱的示意圖,它相當于一個 (填“省”或“費”)力杠桿;若箱和物品共重100N,動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則抬起拉桿的力至少為 N。 圖6-24 3.某同學分別用如圖6-25所示的甲、乙兩種方法挑著同一物體行走,甲圖中手施的動力 乙圖中手施加的動力。(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圖6-25 4 .如圖所示,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 A.開啤酒瓶蓋的開瓶器 B.剝核桃殼的核桃鉗 C.釣魚者手中的魚桿 D.撬釘子的釘錘 5.如圖6-27所示,質(zhì)量可忽略的杠桿上所標的每一格長度都是相等的,O為支點,杠桿兩邊所掛的每一個鉤碼均相同,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況下,杠桿仍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A.兩邊都減少一個鉤碼 B.兩邊的鉤碼下各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 C.左邊鉤碼向右移一格,右邊鉤碼同時向左移一格 D.右邊鉤碼下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左邊鉤碼同時向左移一格 6.如圖6-28所示,用一細線懸掛一根粗細均勻的輕質(zhì)細麥桔桿,使其靜止在水平方向上,O為麥桔桿的中點。這時有兩只大肚皮的螞蟻同時從O點分別向著麥桔桿的兩端勻速爬行,在螞蟻爬行的過程中麥桔桿在水平方向始終保持平衡,則( ) A.兩螞蟻的質(zhì)量一定相等 B.兩螞蟻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兩螞蟻的質(zhì)量與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積一定相等 D.兩螞蟻對麥桔桿的壓力一定相等 7.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應(yīng)先調(diào)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 位置平衡,這樣做是為了便于測量 ;如發(fā)現(xiàn)杠桿左端偏高,則可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調(diào)節(jié),或?qū)⒆蠖说钠胶饴菽赶? 調(diào)節(jié)。 圖6-29是小明同學三次實驗的情景,實驗時所用的每個鉤碼重0.5N,杠桿上每一格長5cm,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已記錄在下表中。 圖6-29 實驗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2 1 20 10 3 1 20 1.5 10 (1)請將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2)小明的第3次實驗存在錯誤,其錯誤是 。 8.小明在學校參加植樹活動時,使用如圖6-30所示的鋼絲鉗剪鐵絲固定小樹苗。 (1)他使用的鉗子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2)在圖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和作用在這根杠桿上的阻力F2。 (3)剪鐵絲時動力臂長為10cm,阻力臂長為2cm,若鐵絲被剪斷需要1000N的力,小明至少用多大的力才能將鐵絲剪斷? 【參考答案】 1.等臂 費力 省力 2.省 20 3.小于 4.C 5.D 6.C 提示: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1L1 = F2L2,可知m1gv1t =m2gv2t化簡得m1v1 =m2v2。 7.水平 力臂 左 左 (1) 15 2 (2) 動力臂測量錯誤 8.(1)省力杠桿 (2)如圖6-31所示 (3)解: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 可得 。 ●“自我評價與作業(yè)”指導(dǎo) 1.略 2.如圖6-32所示。 圖6-32 3.解:由GL2=FL1,得F=GL2/L1=1000N0.3/1.5=200N。 4.解:由F1L1=F2L2,得F1=F2L2/L1=500N0.9/(0.9+0.8)≈265N- 1.請仔細閱讀文檔,確保文檔完整性,對于不預(yù)覽、不比對內(nèi)容而直接下載帶來的問題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載的文檔,不會出現(xiàn)我們的網(wǎng)址水印。
- 3、該文檔所得收入(下載+內(nèi)容+預(yù)覽)歸上傳者、原創(chuàng)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檔原作者,請點此認領(lǐng)!既往收益都歸您。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 |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shè)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quán)。
- 關(guān) 鍵 詞:
-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八年級物理下冊 65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教案 新版粵教滬版 年級 物理 下冊 65 探究 杠桿 平衡 條件 教案 新版 粵教滬版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191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