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9政治經濟學自考復習資料.docx
《00009政治經濟學自考復習資料.doc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00009政治經濟學自考復習資料.docx(3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導論 0.1政治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單選]在西方,最先使用“經濟”一詞的是古希臘思 想家色諾芬。 [單選]法國重商主義者蒙克萊田(1575?1621年) 在1615年出版的名為《獻給國王和王后的政治經濟學》 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政治經濟學”一詞。 [單選、多選]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在 17世紀中葉產生的。最初出現(xiàn)的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 學,它包括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資產階級庸俗政 治經濟學。 [多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 配第、斯密、李嘉圖、布阿吉爾貝爾、西斯蒙第。 資產階級庸俗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有:馬爾薩 斯、薩伊。 [單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由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 立于19世紀40?60年代。 [多選]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和空想社會主義 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理論來源。 [單選、多選]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 理論品質。所謂“與時俱進”,指的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必定而且也能夠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fā)展而不 斷豐富和發(fā)展自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品 (質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半世紀以來列寧、斯大林、毛澤東、- 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fā) 展之中。 0.2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單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以生產力與生產 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為基礎的社會生 產關系。 [爭選]物質資料生產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fā)點。 [羊選、多選、簡答]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 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 (1) 人的勞動,即勞動力的支出。主要是指具有一 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 活動。人的勞動有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分。 (2) 勞動資料,即勞動手段。主要是指人們在生產 過程中用以改變和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手段和物 質條件,包括生產工具、生產建筑物、道路、運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 (3) 勞動對象,即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加工的一 切物質資料。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未經人的加工但已納 人生產過程的自然物;另一類是經過人的勞動加工過的 物質資料,即原材料。 在上述三個基本要素中,人的勞動是生產中的能動 因素,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總和構成生產資料,是生 產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的 過程就是物質資料生產的過程。 [單選、多選]社會生產過程是生產、分配、交換和消 費四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的辯證統(tǒng)一的運動過程。在社會生產 過程中,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之間存在著相互聯(lián)系、 相互制約的辯證關系。其中,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huán) 節(jié),它決定著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對象、方式、數(shù)量和性 質;分配和交換是聯(lián)結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對生 產和消費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消費是最終目的和 動力: [多選]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為基礎,歷史上的生產關 系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 生產關系,如奴隸制生產關系、封建制生產關系、資本主 義生產關系;另一種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生產 關系,如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 系以及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 [單選、多選]社會基本矛盾包括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 [單選、簡答]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生產力的 性質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第二,生產力的發(fā)展變化決 定生產關系的發(fā)展和變革。但是,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也 具有反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性 質和狀況時,能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當生產關系不適應 生產力性質和狀況時,則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傊?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費芒 規(guī)律,是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單選、簡答]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統(tǒng)一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tài)。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也是矛盾統(tǒng)一體。經濟基礎決定 上層建筑,有什么性質的經濟基礎,就有什么樣的與其 相適應的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也有反作用, 這種反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適應新的經濟基礎而建立起來 的上層建筑,能夠保護和促進新的經濟基礎的鞏固和發(fā) 展;而舊的上層建筑則維護舊的經濟基礎,或延緩舊的 經濟基礎的瓦解,阻礙新的經濟基礎的形成和發(fā)展。 0.3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 [單選]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就在于揭示人類社 會各個發(fā)展階段上經濟運動過程中的客觀經濟規(guī)律。 [簡答]經濟規(guī)律具有客觀性,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 任何經濟規(guī)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的基 礎上產生的,并隨著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有什 么樣的客觀經濟條件,就會有什么樣的經濟規(guī)律。 (2) 任何經濟規(guī)律都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的,人們既不能消滅、廢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隨意地創(chuàng)造 或制定它。不管人們能否認識它,它都會客觀存在并發(fā). 生作用。 (3) 人們從事經濟活動必須尊重經濟規(guī)律,按照經 濟規(guī)律的要求辦事,否則就會受到經濟規(guī)律的懲罰。 [簡答]經濟規(guī)律的特點: 與自然規(guī)律相比,經濟規(guī)律具有以下特點: (1) 經濟規(guī)律一般來說不是長久不變的,它會隨著 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2) 自然規(guī)律可以離開人們的活動獨立存在并發(fā)生 作用,而經濟規(guī)律總是和人們的經濟活動相聯(lián)系。 (3) 在階級社會中,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是沒有 階級性的,而經濟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則總要直接或間接? 地涉及各個階級的切身利益,要受到階級利益的限制。 [多選、簡答]經濟規(guī)律的類型: 根據(jù)經濟規(guī)律賴以產生的經濟條件的不同,可以把 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一切社會形態(tài)共有的經濟規(guī)律。如生產關系一 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guī)律或稱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 矛盾運動規(guī)律。 (2) 幾個社會形態(tài)共有的經濟規(guī)律。如價值規(guī)律。 (3) 某一個社會形態(tài)特有的經濟規(guī)律。如資本主義 社會特有的剩余價值規(guī)律,社會主義社會的按勞分配規(guī) 律等。 [單選]在經濟規(guī)律體系中,起主導和決定作用C現(xiàn) 律即是該社會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 0.4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單選]唯物辯證法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方法。 運用唯物辯證法研究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 [單選、多選]抽象法是唯物辯證法的具體運用。抽象法包括研究方法和敘述方法。 [單選]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方法也是唯物辯證法 的具體運用。 [多選]政治經濟學研究經常采用的歸納和演繹法、 中介方法、數(shù)學方法、系統(tǒng)方法等,與唯物辯證法及其具體運用的方法(包括抽象法、邏輯與歷史相一致的方法) 一起構成了政治經濟學完整的方法論體系。 0.5政治經濟學的特征及其學習意義 [單選、多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階級性與科 學性的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制度性、社會性 與歷史性的統(tǒng)一。 [簡答]學習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意義: (1) 學習政治經濟學是學習其他經濟學科的理論 基礎。 (2) 學習政治經濟學是樹立科學世界觀的思想 武器。 (3) 學習政治經濟學是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理論 依據(jù)。? 第一篇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第1章、經濟制度的變革與經濟體制的演化 1.1經濟制度變革的過程及規(guī)律 [單選]社會經濟制度是區(qū)分人類歷史上不同社會 形態(tài)的根本標志。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起著決定作用, 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根本原因。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 最基本、最深刻的動力。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 改變自身的性質,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guī)律。 [多選]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公社制度、 奴隸制度、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五種 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依次更替。 [單選、多選]發(fā)生于18世紀60?70年代的以蒸汽 機的發(fā)明及其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 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以機械力取代人力和自然力,以人 工合成材料取代自然原料的生產技術的根本性變革。 以電、電機和內燃機的發(fā)明和利用為標志的第二次 科技革命?實現(xiàn)了電能與機械能等各種形式能量之間的 相互轉化,推動了生產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以信息技術、空間技術、核能 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科技 革命,實現(xiàn)了社會生產的系統(tǒng)化、網絡化和智能化。 1.2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多選]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 存在的兩種基本經濟形式。其中,自然經濟是商品經濟 的形式,商品經濟則是作為自然經濟的對立物產生和發(fā) 展起來的。 [單選、簡答]自然經濟及其基本特征: 自然經濟也叫自給自足經濟,是指為滿足生產者個 人及其家庭或經濟單位的直接消費而進行生產的經濟 形式。 自然經濟的基本經濟特征有: (1) 自然經濟是與低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 經濟形式。 (2) 自然經濟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封閉型經濟。 (3)自然經濟是直接的勞動交換和經濟聯(lián)系形式。 [多選]商品經濟的產生和存在是以一定的經濟條 前提的,這些經濟條件主要有:(1)社會分工;(2)生 =資料和勞動產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 [多選]商品經濟作為多個社會形態(tài)共同存在的社 會經濟形式,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fā)達商品經濟兩個 發(fā)展階段。 [簡答]商品經濟的經濟特征: 商品經濟作為自然經濟的對立物,具有以下經濟 特征: (1) 商品經濟是以社會化生產為物質基礎的經濟 形式。 (2) 商品經濟是以等價交換原則為基礎的交換 經濟。 (3) 商品經濟是通過市場競爭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 形式。 1.3資源配置方式與經濟體制 r單選1合理配置社會經濟資源是社會經濟活動的 中心問題,是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前提。 [單選.多選]按一定比例配置社會經濟資源是人類 社會共有的經濟規(guī)律,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有所不 同,它既可以借助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的作 用,通過市場來實現(xiàn),也可以運用政府的力量,通過人們 預先制訂計劃直接分配社會經濟資源來實現(xiàn)。 [單選]人們把以市場為主要手段來配置資源的方式叫做市場經濟,把以計劃為主要手段來配置資源的方 式叫做計劃經濟。 [簡答]市場配置方式的長處主要表現(xiàn)在: (1) 調節(jié)資源在社會各部門之間的合理分配,引導 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guī)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 按照市場需要優(yōu)化生產要素組合,把社會資源配置到效 率較高的環(huán)節(jié)中去。 (2) 發(fā)揮競爭機制的作用,迫使企業(yè)不斷改進技術, 改善經營管理,節(jié)約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進而推 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3) 實行優(yōu)勝劣汰,給微觀經濟主體以壓力和動力, 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增強企業(yè)的市場應變能力和開 拓進取的活力。 [簡答]市場配置方式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1) 市場機制的自發(fā)作用容易造成經濟總量的失衡. (2) 市場規(guī)律的作用會引起貧富差距的擴大,甚至出現(xiàn)兩扱分化,難以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共同富裕,容易造成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的增長。 (3)市場對于解決生態(tài)平衡、環(huán)境保護等問題顯得無能為力,如果聽任市場的自發(fā)作用,反而可能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外部經濟帶來害處。? 1.4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 [單選]經濟制度是經濟體制的基礎,經濟體制是經 濟制度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 第2章商品和價值 2.1商品及其內在矛盾 [單選、多選]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 其中,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因素。 [簡答、論述]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tǒng)一體: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tǒng)一體。說它們是 相統(tǒng)一的,是因為二者互相依賴、互為條件,彼此之間有 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使用價值和價值統(tǒng)一于商品之中, 缺一就不能成為商品。價值的存在以使用價值的存在 為前提,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載體。 使用價值和價值又是互相對立、互相排斥和互相矛 盾的。這是因為,商品生產者生產商品并不是為了取得 使用價值.而是為了取得價值,商品生產者只有將商品 的使用價值讓渡給商品消費者,才能獲取商品的價值。 商品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是為了消費,他所需要的是使 用價值,而要獲取使用價值,就必須支付商品的價值。 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價值又占有商 品的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是商品的內在 矛盾,必須通過市場交換才能解決。 [單選、多選]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屬性:從一 方面看它是具體勞動,從另一方面看它又是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是生產不同使用價值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 的勞動。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它不是使用 價值即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具體勞動只有同勞動資 料、勞動對象相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使用價值。 抽象勞動是同質的、無差別的形成商品價值的勞 動。抽象勞動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唯一源泉。 [簡答、論述]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之間存在著矛盾 統(tǒng)一的關系: (1)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是統(tǒng)一 的。商品生產者在從事具體勞動的同時,也就支出了抽 象勞動。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不是兩次勞動,更不是兩 種勞動,而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過程的兩個不同 方面。 (2)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又存在差別和矛盾。一是 具體勞動是從勞動的有用效果來看的勞動,抽象勞動則 是抽去了勞動的有用性的一般人類勞動。二是具體勞 動在質上不同,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較;抽象勞動在質上? 相同,只有量的差別。三是具體勞動反映的是人與自然 之伺的關系,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是一切社會形態(tài)都存 在的永恒的范疇;抽象勞動則體現(xiàn)著商品生產者之間的 經濟關系,是勞動的社會屬性,是商品經濟特有的歷史 范疇。四是具體勞動是生產使用價值的勞動,但它不是 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它 是形成價值的唯一源泉。 [簡答]勞動二重性學說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 濟學的樞紐: (1) 勞動二重性學說是建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的堅 實基礎。 (2) 勞動二重性學說是剩余價值理論建立的重要 基礎。 (3) 勞動二重性學說是馬克思經濟理論體系及其他 一系列理論建立的理論基礎。 [單選、多選]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商 品的內在矛盾,即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具體勞動和 抽象勞動的矛盾等,都是由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引起的。 生產商品的勞動同時具有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兩 重性質,是由私有制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兩個條件即 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分工所決定的。 [簡答]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簡單商品經 濟的基本矛盾的原因: (1)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和影響著私有 制商品經濟的其他一切矛盾。 (2)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了商品經濟的 本質及其私有制商品經濟產生和發(fā)展的全過程。 (3)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直接決定著商品生 產者的命運。 2.2商品的價值量 [單選、多選]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xiàn)有的社 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 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值置不是取決于個別勞動時間形成的商 品個別價值,而是取決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形成的商品 社會價值。 [單選]在商品交換過程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 簡單勞動為尺度來計量的,復雜勞動可以折算成倍加的 簡單勞動。 [單選、多選]勞動生產率是指勞動者生產某種商品 使用價值的勞動效率,它通常有兩種表示方法:一是整 位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shù)量,二是生產單位產品所消耗的? 勞動時間??捎霉奖硎緸椋? 勞動生產率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包含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 動量成正比,與生產該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筒答、論述]決定和影響勞動生產率高低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幾個: (1) 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度。勞動者的平均熟練程 度越高,勞動生產率越高。 (2)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程 度。科學技術越發(fā)展,并不斷運用于生產過程,越能促 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3) 生產過程的社會組織形式,包括勞動組織和生 產管理等狀況,對勞動生產率有重大作用。 (4) 生產資料的質量和效能。生產資料的數(shù)量是否 充分,質量和效能如何,直接決定著勞動生產率。 (5) 自然條件,包括對自然資源和自然力的利用,對 農業(yè)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影響很大。 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是上述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隨著社會生產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勞動者生產經 驗的積累,勞動生產率變化的總趨勢是不斷提高的。 2.3價值規(guī)律 [單選]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 [簡答]價值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是: (1)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 間決定的。 (2) 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進行,實行等價交換。 [簡答]在商品經濟中,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以下三個方面: (1) 自發(fā)地調節(jié)社會總勞動在社會各生產部門之間 分配的比例,使社會資源配置趨于合理。 (2) 剌激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促 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3) 促使商品生產者在市場競爭中實現(xiàn)優(yōu)勝劣汰。 第3章貨幣與信用 3.1貨幣的形成和本質 [多選]價值形式的發(fā)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即簡單的 或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 值形式和貨幣形式。 [單選、多選]貨幣是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 商品,體現(xiàn)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這一本質 說明,貨幣也是一種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但貨幣 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價物作用的 商品。 3.2貨幣的職能和貨幣流通規(guī)律 [單選、多選、簡答、論述]貨幣的五種職能: (1) 價值尺度。貨幣的價值尺度職能,就是以一定 量的貨幣來衡量和表現(xiàn)商品的價值。貨幣之所以能夠充 當價值尺度,是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具有價值。貨幣執(zhí) 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可以是觀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貨幣。 (2) 流通手段。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就是充 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必須是現(xiàn) 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3) 貯藏手段。商品所有者賣出商品以后,不再進 行購買,而是把貨幣作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貯藏起 來,這就是貨幣的貯藏手段。貨幣能夠執(zhí)行貯藏手段, 是因為貨幣是價值和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隨時可以換 成任何一種商品。執(zhí)行貯藏手段職能的貨幣,既不能是 觀念上的貨幣,也不能是價值符號,而必須是足值的金 屬貨幣,或者是金銀制品。 (4) 支付手段。在賒購到期,以貨幣來償還債款時,貨幣就執(zhí)行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作為支付手段,最初 只是用來清償僨務,后來又擴展到商品流通以外,用來 支付地租、賦稅、利息和工資等。 (5) 世界貨幣。貨幣越出國界,在世界市場上發(fā)生 作用,貨幣便有了世界貨幣的職能。作為世界貨幣,必 須是黃金或白銀等貴金屬,而不能是紙幣。 在上述貨幣的五種職能中,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 貨幣的基本職能,其他職能是在這兩種基本職能的基礎上 隨著商品經濟及其內在矛盾的發(fā)展而逐漸發(fā)展起來的。 [簡答]世界貨幣的作用: (1) 作為購買手段,用來購買外國商品。 (2) 作為支付手段,用來淸償國際貿易差額或債務。 (3) 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 [多選]就貨幣具體形式的變化來看,一般經歷了斐 金屬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的 發(fā)展過程。 [簡答]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內容: 貨幣流通規(guī)律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 貨幣董的規(guī)律。也就是說,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要的 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待售商品數(shù)MX商品價格水 平)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這就是貨 幣流通規(guī)律。? 3.3信用 [單選]經濟學中的信用又稱信貸,是與商品經濟相 聯(lián)系的范疇,指的是一種借貸行為,是以償還付息為條 件的價值運動的特殊形式。 [多選]按主體的不同,信用可分為商業(yè)信用、銀行 信用、國家信用、企業(yè)信用和消費信用等。 [簡答]商業(yè)信用的特點: (1) 商業(yè)信用是商品生產者之間以商品形態(tài)提供的 信用,貸出的資本就是待實現(xiàn)的商品資本。 (2) 商業(yè)信用主要是職能資本在商品買賣中相互提 供的信用,其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職能資本。 (3) 商業(yè)信用的發(fā)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產和流 通的狀況。 [單選、多選]商業(yè)票據(jù)分為期票和匯票兩種。期票 是債務人向債權人開出的定期付款的保證書。匯票是 債權人向債務人發(fā)出的在一定時期內向持票者支付款 項的命令書,要求債務人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 項的憑證。匯票一般有三個當事人:一是出票人(即債 權人),二是收票人或付款人(即債務人),三是收款人或 持票人。匯票需要債務人簽字認可后才能生效,這種手 續(xù)叫“承兌”。 [單選、多選]公債是由政府發(fā)行的一種長期債券, 所籌資金主要用于彌補財政赤字和其他非生產性開支。 國庫券是由國庫直接發(fā)行的一種短期債券,發(fā)行國庫券 主要是為了解決短期急需的國庫開支。 根據(jù)接受貸款的對象不同,消費信貸可以分為兩 類:一是買方信貸,即由銀行對消費者發(fā)放貸款;二是賣 方信貸,即由銀行憑分期付款單據(jù)作抵押,對銷售商品 的企業(yè)發(fā)放貸款。 [簡答]銀行信用的特點: (1) 銀行信用的債權人是貨幣資本所有者,債務人 是職能資本,銀行信用的實質是銀行作為中介使貨幣資 本所有者通過銀行和職能資本之間發(fā)生信用關系。 (2) 銀行信用的對象是貨幣資本,對企業(yè)來說,屬于 間接融資。 (3) 銀行信用可以突破商業(yè)信用的局限性,擴大了 信用的規(guī)模和范圍。 [簡答、論述]信用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二重作用: U)信用促進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表現(xiàn)在: ① 信用可以增加投資機會,促進資本的自由轉移, 推動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② 信用可以加速資本的積聚和集中。 ③ 信用可以加快商品流轉的速度、節(jié)省流通費用。? ④ 信用可以給居民提供新的投資渠道和金融資產 的持有方式,可以使每個家庭把它們的消費按時間序列 進行適當?shù)陌餐?,形成合理的消費結構。 ⑤ 信用有效地調節(jié)著國民經濟運行。通過信用工 具及其衍生工具對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進行適時、適度 的干預?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2) 信用加深市場經濟矛盾的消極作用表現(xiàn)在: ① 信用加深了生產與消費的矛盾.觸發(fā)生產過剩的 危機。 ② 信用還會引發(fā)貨幣信用危機。當信用造成生產 與消費的矛盾尖銳化并發(fā)生生產過剩危機時,有商業(yè)信 用引發(fā)的債務得不到償還,商業(yè)信用急劇縮減,銀行貸 款難以收回,就會造成貨幣流通和信用的嚴重混亂,發(fā) 生信用危機。 ③ 信用剌激投機。投機者往往利用信用融通資本 的機會,從事投機操作,牟取投機利潤,引起經濟秩序 混亂。 第二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及其運行 第4章剩余價值的生產 4.1貨幣轉化為資本 [單選]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轉化為資本的前搵- [單選]資本的流通公式G— W—G,表明了資本運 動的最根本特點,即貨幣在運動中發(fā)生了價值增殖,因 而對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借貸資本等資本運動的各種 具體形式都是適用的,表現(xiàn)為資本的總公式。 [單選]資本流通的完整形式應該為G—W—G\其 中,G = G+AG,AG是資本在運動過程中的價值增殖 額.稱為剩余價值(m)。 [多選]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 勞動力所有者必須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 勞動力;第二,勞動力所有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 活資料,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 勞動力為生。 [單選]勞動力商品最主要的特點表現(xiàn)在它的使用 價值上。勞動力的使用不僅能創(chuàng)造新價值,而且還能創(chuàng) 造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價值。? 4.2剩余價值的生產過程 f單選、多選1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 增殖過程的統(tǒng)一,絕對剩余價值生產和相對剩余價值生 亡是剩余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 [多選]資本主義勞動過程是資本家消費他所昀買 的勞動力的過程。它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 工人在資本家的監(jiān)督下勞動。 (2) 工人的勞動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單選]價值增殖過程是超過一定點而延長了的價 值形成過程,這個一定點就是工人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 要的勞動時間。 [單選]資本在本質上反映了資本和雇傭勞動之間 的關系。 [單選、多選]根據(jù)資本在剩余價值生產中所起的作 用不同,資本可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 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資本,在生產過程中不改變 自己的價值量,就叫做不變資本。以勞動力形式存在的 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發(fā)生了價值量的變化,即發(fā)生了價 值增殖,就叫做可變資本。 [單選,多選]研究資本的價值增殖程度或資本家對 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應用剩余價值(m)和可變資本(v) 相比,這一比率就是剩余價值率(m)。其表示方法有 兩種: (1) 物化勞動表示法,即m =剩余價值/可變資本= m/v。該公式表示在雇傭工人的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中, 資本家和工人各占多少份額。 (2) 活勞動表示法,即m =剩余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該公式表明,在工人的一個工作日的全部勞動時 間中,有多大部分用于補償勞動力的價值,多大部分用 來無償?shù)貫橘Y本家生產剩余價值。 [多選]資本家要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一般可以通 過兩條途徑進行,即提高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和增加可變 資本總量。 4.3剩余價值生產的基本方法 [單選]在雇傭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 由于工作日的絕對延長而生產的剩余價值叫做絕對剩 余價值。 [單選、多選]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為必 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兩部分。在必要勞動時間 一定的條件下,工作日越長,剩余勞動時間也就越長,資 本家從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價值也就越多,從而剩余價 值率也就越高。? [單選]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F,由于縮短必要 勞動時間,相應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生產的剩余價值, 叫做相對剩余價值g 超額剩余價值是指商品的社會價值超過個別價值 的余額。超額剩余價值的源泉是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 [論述]絕對剩余價值生產與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 關系: 兩者的聯(lián)系: (1) 從資本對雇傭勞動的關系來看,絕對剩余價值 生產與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其結果 都延長了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提高了對工人的剝削 度.增加了剩余價值量。 (2) 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資本主義剝削的一般基 礎,也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起點。 兩者的區(qū)別: (1) 它們的物質技術不同。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是與 生產技術不變.或生產技術發(fā)展緩慢相適應的;而相對 剩余價值生產是以生產技術的不斷變革為條件的。 (2) 它們在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上所起的 作用不同。在資本主義生產所經歷的簡單協(xié)作階段,資 本家主要采用絕對剩余價值生產方法提高對工人的剝 削程度;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階段,勞動生產率的提 高為相對剩余價值生產創(chuàng)造了條件;機器大工業(yè)出現(xiàn)以 后,資本主義生產的物質技術基礎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 化,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意義越來越大。 [單選]工資的本質就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資 本主義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 [多選]資本主義工資的基本形式有兩種,即計時工 資和計件工資。 4.4再生產與資本積累 [單選]擴大再生產是資本主義再生產的特征。資本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 [簡答]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的特點: (1) 資本家付給工人的工資,即用來購買工人勞動 力的可變資本,是工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 (2) 不僅可變資本是工人創(chuàng)造的,而且全部資本都 是工人創(chuàng)造的。 (3) 工人的個人消費是資本家再生產勞動力的必要 條件,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 [簡答]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揭示的特點: (1) 資本家這一次用來購買勞動力的資本,只不過 是上一次從工人身上榨取到的剩余價值的一部分。 (2) 由剩余價值轉化而來的資本,不但要由工人在? 生產中來補償,而且在補償時還要加上新的剩余價值。 [單選]把剩余價值作為資本使用,或者說剩余價值 的資本化,叫做資本積累。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資本 家不斷地使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以擴大生產規(guī)模, 擴大對工人的剝削,來繼續(xù)榨取更多的剩余價值,這就 是資本積累的實質。 [簡答、論述]影響資本積累規(guī)模的因素: (1) 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即剩余價值率的高低。 (2) 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水平。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 的提高?商品價值量應相應降低,這不僅影響相對剩余 價值量,而且資本家可以在他所享用的消費品不減少甚 至增加的情況下,減少個人消費,擴大積累。 (3) 所使用的資本和所消耗的資本之間差額的大 小。所使用的資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全部發(fā)揮作用的 資本。所消耗的資本是指逐年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那 部分資本價值。它們之間的差額越大,提供無償服務的 勞動資料就越多,有利于資本積累。 (4) 預付資本量的大小。在剩余價值率一定的條件 下,預付資本量越大,獲取的剩余價值量也越大,資本積 累的規(guī)模也會越大。 [單選]資本的技術構成和資本的價值構成之間有 著密切的聯(lián)系.資本的價值構成以資本的技術構成為奎 哩?資本的技術構成圭室資本的價值構成。這種由資本 技術構成決定并反映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 成,叫做資本的有機構成,一般用V表示。 [單選、多選]把剩余價值作為資本使用,或者說剩 余價值的資本化,叫做資本積累。在擴大再生產過程 中,資本家不斷地使用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以擴大生 產規(guī)模,擴大對工人的剝削,來繼續(xù)榨取更多的剩余價 值,這就是資本積累的實質。 [單選]資本積聚,就是個別資本通過資本積累增大 自己的資本總額。資本集中,就是把原來分散的中小資 本合并成少數(shù)大資本。 [論述]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關系: (1)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聯(lián)系:①資本積聚加速 資本集中,因為隨著資本積聚的不斷進行,大資本的力 量增長得更快,在競爭中就越容易擊敗中小資本;②資 本集中反過來加速資本積聚,因為集中起來的資本越 大,便越有條件采用先進技術,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勞動 生產率,獲得大量的剩余價值和超額剩余價值,從而增 加資本積累規(guī)模,加速資本積聚。 (2) 資本積聚和資本集中的區(qū)別:①資本積聚是單 個資本的自我積累,而資本集中是若干單個資本的合并 或聯(lián)合;②資本積聚是單個資本家依靠剩余價值資本化? 實現(xiàn)的,它會增大社會資本總額?資本集中是通過原有 資本在資本家之間重新分配實現(xiàn)的,它不會增大社會資 本總額;③資本積聚要受資本積累的限制,它的增長速 度較緩慢,而資本集中不受資本積累的限制,它的增長 速度比較快。 [多選]隨著資本積累而產生的社會兩極分化,即一 極是財富的積累,另一極是貧困的積累,這就是資本主 義積累的一般規(guī)律。 第5章剩余價值的實現(xiàn)與分割 5.1資本循環(huán) [單選、多選]產業(yè)資本是指投在工業(yè)、農業(yè)、建筑 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等物質生產部門的資本,是能夠實現(xiàn)價 值增殖的資本。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必須依次經過購買、生 產和銷售三個階段,并相應地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 和商品資本三種職能形式。 [單選、多選]產業(yè)資本有三種循環(huán)形式,即貨幣資 本循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商品資本循環(huán)。具體內容: (1) 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G—W…P… W—G’ (2) 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P…W—G ? G—W…P。 (3) 商品資本的循環(huán):W—G’.G—W…P.W’ 就貨幣資本的循環(huán)而言,其起點和終點都是貨幣。 就生產資本的循環(huán)而言,其起點和終點都是生產 資本。 就商品資本的循環(huán)而言,其起點和終點都是包含著 剩余價值的商品資本。 [多選、簡答]產業(yè)資本正常循環(huán)的條件: 產業(yè)資本的循環(huán)要連續(xù)不斷,就必須使貨幣資本循 環(huán)、生產資本循環(huán)、商品資本循環(huán)連續(xù)地、并列地進行。 因此,必須具備下述的兩個條件: (1) 產業(yè)資本三種職能形式在空間上同時并存。 (2) 產業(yè)資本的三種循環(huán)形式在時間上繼起。 5.2資本周轉 [多選]產業(yè)資本的資本周轉速度可以用周轉時間 和周轉次數(shù)兩個指標來衡量和反映。資本周轉時間由 生產時間和流通時間構成。 [單選、多選]資本周轉次數(shù),是指在一定時間內資 本所經歷的周轉次數(shù)。這個一定時間,通常以“g”作為 自然計量單位。如果以U表示“年”(12個月)這個時間 單位,用u表示周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以n表示資本 周轉次數(shù),那么,一年內資本周轉次數(shù)的計算公式為:? n=U/u 在一年時間內,資本周轉次數(shù)越多,表明資本周轉 速度越快;反之,資本周轉速度越慢。 「單選]劃兮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根據(jù)是,生產資 本不同部分在資本運動中的價值周轉方式。 固定資本是投在廠房、機器、設備等勞動資料上的 那部分生產資本。 流動資本是投在原料、材料、輔助材料上以及資本 家用于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 [簡答、論述]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區(qū)別: (1) 價值周轉方式不同。固定資本的價值逐步轉移 到新產品中去,流動資本的價值則是一次全部轉移到新 產品中去。 (2) 周轉時間不同。固定資本周轉一次的時間較 長,流動資本周轉一次的時間相對較短,在固定資本周 轉一次的時間內,流動資本可完成多次周轉。 (3) 資本回收方式和期限不同。固定資本的價值是 一次全部預付出去,逐次從流通中收回,全部預付資本 價值的回收期較長;流動資本的價值也是一次全部預付 出去,但它一次便可從流通中收回來,因此回收期相對 較短。 (4) 物質更新方式不同。就物質形態(tài)而言,固定資 本各要素在其使用壽命結束前不需要更新,而流動資本 的要素則需要不斷在物質形態(tài)上更新。 [簡答、論述]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劃分,與不變 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劃分是根本不同的,其區(qū)別主要有: (1) 兩者劃分的根據(jù)不同。前者是根據(jù)資本價值周 轉方式的不同而劃分的,后者是根據(jù)資本不同部分在剩 余價值生產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劃分的。 (2) 兩者劃分的內容不同。不變資本包括用于勞動 資料和勞動對象的資本,而固定資本只包括用于勞動資 料的資本。可變資本只是用于勞動力的資本,而流動資 本卻包括用于勞動對象和勞動力的資本。 (3) 兩者劃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的 劃分,是為了揭示生產資本的不同部分對資本周轉速度 的影響,從而揭示對剩余價值生產的不同影響;不變資 本與可變資本的劃分,是為了揭示可變資本是剩余價值 的真正源泉,從而揭示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 [多選]固定資本的磨損,根據(jù)其原因的不同,可分 為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 [單選]預付資本的總周轉速度,即預付資本各個組 成部分的平均周轉速度。計算公式為:預付資本的總周 轉速度=(固定資本年周轉價值+流動資本年周轉價 值)/預付資本總量。? [單選]年剩余價值量就是一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 總量,年剩余價值率則是1年內生產的剩余價值總量與 預付可變資本價值額之比。 [多選]年剩余價值率與剩余價值率不同: (1) 兩者所表示的意義不同。剩余價值率表示的是 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年剩余價值率只是表明預付 可變資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2) 兩者的數(shù)量一般也不相等。年剩余價值率通常 要高于剩余價值率。 5.3社會資本再生產 [單選、多選]社會總產品,是指社會在一定時期內 (通常為一年)所生產的全部物質資料的總和。它是由 一個國家的各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從價值 形式上看,社會總產品由不變資本(c)、可變資本(v)和 剩余價值(m)三部分組成;從實物形式上看,它由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部分構成。 以社會總產品為出發(fā)點來研究社會資本再生產,其 核心問題是社會總產品的實現(xiàn)問題,即社會總產品的各 個部分如何在價值上得到補償,在實物上如何得到 替換。 「多選」整個社會生產劃分為兩大部類:生產生產資料的第一部類,用“ I ”表示;生產消費資料的第二部類,用“II”表示。 [單選]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是社會生產在原有規(guī) 模上不斷重復進行的生產。 [多選、簡答]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xiàn)條件有 三個: (1) 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之和,必須等 于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I (v+m) = II c (2) 第一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 不變資本價值的總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I (c+v+m)= I c+ II c (3) 第二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 可變資本價值和剩余價值的總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II (c+v+m)= I (v+m)+ II(v+m) 在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xiàn)條件中,第一個條件 I (v+m)= IIc是簡單再生產的基本實現(xiàn)條件,后兩個 條件則是派生的實現(xiàn)條件。 [單選、多選]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是社會生產在擴 大規(guī)模上不斷重復進行的生產。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 有兩種方式,即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的擴大再 生產。? [多選、簡答]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必須具備兩個前 提條件: (1) 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價值與剩余價值之和,必 須大于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價值。用公式表示如下: I (c+v+m)> I c+ II c 即 I (v+m)> II c (2) 第二部類的不變資本與用于積累的剩余價值之 和,必須大于第一部類的可變資本與資本家用于個人消 費的剩余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II (c+v+m)> I (v+m/x)+ II (v+m/x) 即 II (c+m-m/x)> I (v+m/x) 式中,m/x表示剩余價值中供資本家個人消費的部分, m—m/x表示剩余價值中用于積累的部分。 [多選、簡答]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三個實現(xiàn) 條件: (1) 第一部類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加上追加的可 變資本價值,再加上本部類資本家用于個人消費的剩余 價值,三者之和應當?shù)扔诘诙款愒械牟蛔冑Y本價值 和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 I (v+三角v+m/x)= II (c+三角c) (2) 第一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 原有的不變資本價值和追加的不變資本價值之和。用 公式表示為: I (c+v+m)= I (c+三角c)+ II(c+三角c) (3) 第二部類全部產品的價值,必須等于兩大部類 原有的可變資本價值、追加的可變資本價值以及資本家 用于個人消費的剩余價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 II (c+v+m)= I (v+厶v+m/x)+ n (v+厶v+m/x) S.4平均利潤與生產價格 [單選.多選]當資本家不再把剩余價值看成是可變 資本的產物,而是全部預付資本的增加額時,剩余價值 就取得了利潤的形式。 剩余價值率是剩余價值與可變資本的比率,即 _至則是剩余價值與預付總資本的比率,即m/c+v。 從量上來看,由于c+v總是左土 V,因此利潤率總是g 無剩余價值率,從而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簡答、論述]利潤率的高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 要有四個方面: (1) 剩余價值率的高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 下,利潤率的高低與剩余價值率的高低成正比例變化。 剩余價值率越高,利潤率也越高;反之則相反。 (2) 資本有機構成的高低。就某個部門來說,利潤 率和資本有機構成按相反方向變動,該部門平均資本有? 機構成越低,其利潤率也就越高。就同一部門內部的各 企業(yè)來說,資本有機構成高的企業(yè)利潤率也相對較高,資本 有機構成低的企業(yè)只能獲得較低的利潤率甚至虧本。 (3) 不變資本的節(jié)約。節(jié)約不變資本,可以使資本 家的預付資本量減少,從而提高利潤率。節(jié)約不變資 本,可以減少商品價值中生產資料價值轉移的部分,從 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 (4) 資本周轉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 下,資本周轉速度越快,同量資本所帶來的剩余價值也 就越多,從而年利潤率也就越高;反之,年利潤率就越 低。因此,年利潤率和資本周轉速度成正比例變化。 [單選]各個生產部門的資本家按照平均利潤率所 獲得的利潤,就是平均利潤。平均利潤的形成是部門之 間競爭的結果,是以平均利潤率的形成為前提的。平均 利潤率是社會各個生產部門不同利潤率的平均數(shù),即剩 余價值總量與社會總資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平均 利潤率=剩余價值總量/社會總資本。 [單選]生產價格是由商品的生產成本(k)加平均利 潤(石)構成的。 生產價格形成后,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表現(xiàn)形式發(fā)生了 變化。生產價格形成前,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生產價格形成后,商品價格就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5.5剩余價值的分割 [單選、多選]商業(yè)資本是在流通領域專門從事商品 買賣,以獲取剩余價值為目的的職能資本。 商業(yè)利潤是商業(yè)資本家投資于商業(yè)經營活動所獲 得的利潤。 商業(yè)利潤的本質就是產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 的轉化形式,體現(xiàn)了商業(yè)資本家和產業(yè)資本家共同剝削 雇傭工人的關系。 [單選、多選]借貸資本是借貸資本家為了獲取利息 而暫時借給職能資本家(包括工業(yè)資本家、農業(yè)資本家、 商業(yè)資本家)使用的閑置貨幣資本。 利息就是借貸資本家由于讓渡資本使用權而取得 的報酬,是由職能資本家支付的。利息率是以百分數(shù)表 示的一定時期內的利息量與借貸資本量之間的比例。 利息在本質上是產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是剩 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單選]銀行資本由銀行資本家的自有資本和通過 各種途徑籌集到的貨幣資本構成。銀行利潤是貸款利 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額,再扣除經營銀行的業(yè)務費用后形 成的。銀行利潤的本質是產業(yè)工人在生產過程中創(chuàng)造 的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 f單選、多選]資本主義地租主要有兩種形式:級差 地租和絕對地租= 級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體條件不同而有兩種形態(tài): 級差地租第一形態(tài)(級差地租I)是由不同地塊的土地 肥沃程度的差別和不同地塊的地理位置的差別而形成 的級差地租;級差地租第二形態(tài)(級差地租n)是由于在 同一塊土地上連續(xù)投資的勞動生產率不同而形成的級 差地租。 土地的資本主義經營壟斷是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 農業(yè)部門資本有機構成低于工業(yè)部門,是絕對地租形成 的條件。土地私有權的壟斷是絕對地租形成的原因。 第6章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歷史發(fā)展 6.1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向壟斷的過渡 [多選]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經歷了自由競爭資本主義 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 [單選]生產集中是指社會生產資料和商品生產曰 益集中于少數(shù)大企業(yè)的過程。生產集中是私人壟斷形 成的物質基礎,是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 自由競爭引起生產集中,但并不是引起生產集中的唯一因素。 [簡答]生產集中之所以會形成壟斷,是由下述原因 造成的: (1) 生產集中使壟斷成為可能。 (2) 生產集中使壟斷成為必要。 (3) 生產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競爭的困難,從而 導致壟斷的趨勢。 [多選、簡答]壟斷并沒有消除競爭的原因在于: (1) 壟斷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只要商品經濟存在,競 爭就必然存在。壟斷沒有也不可能消除以資本主義私 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競爭不可避免。 、 (2)壟斷組織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生產部門和企業(yè)。 (3) 為了各自利益,各個壟斷組織和壟斷資本家之 間也始終存在著競爭。 7 [簡答]壟斷時期的競爭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1) 壟斷競爭的目的是獲得高額壟斷利潤。 (2) 在壟斷時期,壟斷組織在經濟上主要是依靠壟斷 的高壓統(tǒng)治,在政治上仰仗政府的力量,來戰(zhàn)勝競爭對手。 為了達到目的,壟斷組織有時甚至不惜采取暴力和經濟 間諜等犯罪手段。 (3) 壟斷時期的競爭范圍由國內擴展到國外,由經 濟領域擴展到政治、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 (4) 壟斷時期競爭的主體是那些實力強大的壟斷組 織,這種勢均力敵的競爭要劇烈得多,所造成的破壞性 后果也更嚴重。 6.2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征 [簡答]列寧把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的 基本經濟特征概括為: (1) 生產和資本的集中發(fā)展到這樣高的程度,以致 造成了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壟斷組織。 (2) 金融資本的形成和金融寡頭的統(tǒng)治。 (3) 資本輸出具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 (4) 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 (5) 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領土分割完畢。 [單選、多選]壟斷組織早指在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個 或幾個部門中,居于壟斷地^的大企業(yè)的聯(lián)合。壟斷組 織的形式主要有短期價格協(xié)定、卡特爾、辛迪加、托拉 斯、康采恩、混合聯(lián)合公司等。 [單選]壟斷利潤是指壟斷組織憑借其在生產和流 通中的壟斷地位而獲得的大大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 利潤。 [多選、簡答]壟斷利潤的最終來源是雇傭工人和其 他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剩余價值。獲取壟斷利潤的主 要途徑有: (1)壟斷企業(yè)的雇傭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 (2) 通過高價出售和低價購買生產資料,占有非壟 斷企業(yè)和小生產者的一部分價值或剩余價值。 (3) 通過髙價出售消費品,把工人和其他消費者的 一部分收人轉化為壟斷利潤。 (4) 通過資產階級政府對國民收人作有利于壟斷資 本家的再分配,占有一部分社會財富。 (5) 通過對外投資和不等價交換,占有其他國家人 民創(chuàng)造的一部分價值。 [單選、多選]金融資本形成的途徑主要有兩個: (1) 資本的相互滲透;(2)人亊上的結合。 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tǒng)治,主要是通過“參與制”來 實現(xiàn)的。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tǒng)治,主要是通過“個人 聯(lián)合”的方式,采取“拉出來”、“打進去”的方法來實 現(xiàn)的。 [多選]資本輸出按其形式可分為兩種:一是借貸 資本輸出;二是生產資本輸出。資本輸出按其主體看 也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是私人資本輸出;二是國家資本 輸出。? [簡答]資本輸出對輸出國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 (1) 可以獲得大量利潤和利息。 (2) 可以帶動國內商品的輸出。 (3) 可以從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控制其他國家。 不過,大量資本輸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資本輸 出國國內的生產投資,影響了整體經濟的運行。 [單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跨國公司取代國際卡特 爾成為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還出現(xiàn)了由國家出面 組成的國際壟斷同盟。 [單選]壟斷是壟斷資本主義最本質的、具有決定意 義的經濟特征,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實質。 6.3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單選、多選]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指資產階級國 家政權與私人壟斷資本相結合的壟斷資本主義,其基本 特征是國家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全面干預和調節(jié)。 「單選1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 轉化,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產物。 [多選]依據(jù)資產階級國家政權與私人壟斷資本結 合的程度和方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大體可分為三種基 本形式: (1) 國家直接掌握的壟斷資本,或稱國有企業(yè)壟斷 資本。 (2) 國家和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yè)內部的結合。 (3) 國家和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yè)外部的結合。 [簡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是壟斷資產階級利用國 家政權的力量,維護其壟斷統(tǒng)治,保證整個壟斷資產階 級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具體來看,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生產關 系的本質。 (2)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整個資產階級獲得高額壟 斷利潤為目的。 (3)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代表的是壟斷資產階級整體 利盎。 [多選]—般來看,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主要包括堡 持經濟持續(xù)均衡增長,保持幣值和物價的穩(wěn)定,保持國 內國際收支大體平衡,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等等。 一般情況下,國家對經濟的調控主要采用經濟手段 和法律手段。特定情況下,國家也會使用行政手段直接 干預經濟。 6.4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單選、多選]經濟危機爆發(fā)的根源是資本主義基本 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 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 是個別企業(yè)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 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矛盾;二是資本主義生產無限擴大的趨 勢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之間的矛盾。 [多選]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是指從上一次危機 爆發(fā)到下一次危機爆發(fā)的間隔時期,它一般包括危機、 蕭條、復蘇、高漲四個階段。 [簡答]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資-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00009 政治經濟學 自考 復習資料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316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