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
《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ICS65.020.20 B 05 DB37 山東省地方標準 DB37/T XXXXX—XXXX 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tato production with integrated irrigation and fertilization XXXX - XX - XX發(fā)布 XXXX - XX - XX實施 山東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37/T XXXXX—XXXX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山東省農業(yè)農村廳提出并組織實施。 本標準由山東省農業(yè)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董道峰、陳廣俠、劉芳、楊煜、郭曉、楊曉慧、楊元軍、馬海艷。 3 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生產技術規(guī)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馬鈴薯水肥一體化的播前準備、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控、收獲等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山東省馬鈴薯水肥一體化栽培。 2 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T 17187—2009 農業(yè)灌溉設備 滴頭和滴灌管 技術規(guī)范和試驗方法 GB 18133 馬鈴薯種薯 NY/T 1276 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 總則 NY/T 2624 水肥一體化技術規(guī)范 總則 NY/T 5010 無公害農產品 種植業(yè)產地環(huán)境條件 3 術語和定義 GB 18133和NY/T 2624界定的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4 播前準備 4.1 地塊選擇 選擇地勢高,土壤pH 4.8~7.5,質地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灌排良好,與玉米、小麥等谷類作物輪作3年以上,不存在除草劑藥害的地塊。產地環(huán)境應符合NY/T 5010的要求。 4.2 冬前深耕 于上凍前深耕土壤30?cm以上,深耕前撒施充分腐熟的土雜肥4?m3~5?m3。 4.3 種薯選擇 選擇‘魯引1號’‘雙豐5號’‘中薯3號’‘中薯5號’等品種的G2或G3代優(yōu)質脫毒種薯。種薯應符合GB 18133的規(guī)定。 4.4 種薯處理 4.4.1 曬種 播種前30?d種薯出庫,曬種1?d~2?d,并剔除病爛薯塊。 4.4.2 殺菌 將22.4?%氟唑菌苯胺懸浮劑10?mL或2.5?%咯菌腈懸浮劑100?mL,兌水1?L均勻地噴施在100?kg種薯上,晾干藥液后再切塊。 4.4.3 切塊 種薯切塊大小30?g左右,切塊使用的刀具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消毒,每人兩把刀輪流使用,當用一把刀切種時,另一把刀浸泡于消毒液中,切一個馬鈴薯換一把刀,防止切種過程中傳播病害。特別是切到病薯時,病薯淘汰,切刀立即消毒。 4.4.4 拌種 種薯切塊后進行拌種,先將70?%甲基硫菌靈100?g+滑石粉3?kg~4?kg充分拌勻,然后與100?kg剛切好的薯塊均勻混合。 4.4.5 催芽 薯塊拌種后進行催芽。在陽畦或日光溫室內,地表整平,均勻平鋪一層薯塊,然后覆土2?cm,然后再平鋪一層薯塊,依次類推,一般鋪2~4層。土壤濕度保持在70?%~75?%,溫度18?℃~20?℃為宜。一般芽長1?cm左右,將薯塊放在散射光下晾曬,變綠后再播種。 4.5 整地施肥 播種前結合整地,每667?m2撒施氮磷鉀復合肥(15-10-20)50?kg、硫酸鋅1.2?kg、硼酸1?kg,根據土壤養(yǎng)分狀況,有針對性的補充其他中微量元素肥料。 5 播種 5.1 播種時間 春季栽培,一般10?cm地溫穩(wěn)定在7?℃~8?℃時即可播種。 5.2 播種方法 宜采用一壟雙行方式播種。開寬15?cm左右、深7?cm~8?cm的溝,溝距80?cm,每667?m2溝施三元復合肥(15-10-20)50?kg,與土混合,將薯塊按“Z”字型播于溝底兩側。溝內行距15?cm,株距36?cm~40?cm,每667?m2定植4?200?株~4?600?株。土傳病害較重的地塊,可每667?m2用25?%嘧菌酯浮劑40?mL或24?%噻呋酰胺懸浮劑100?mL,兌水50?L左右,播后噴于溝內。 5.3 覆土 播后覆土12?cm~14?cm(薯塊到壟頂),土壤粘重地塊適當淺覆土,土壤疏松地塊適當深覆土。覆土后整平壟面。 5.4 鋪設滴灌設備 在壟面中間鋪設滴灌管,每段滴灌管長度不宜超過80?m。滴灌設備應符合GB/T 17187—2009和NY/T 2624的規(guī)定。 5.5 覆蓋地膜 可選擇人工或機械覆蓋白色或黑白雙色地膜。 6 田間管理 6.1 膜上覆土 出苗前(幼苗離地面約2?cm),在地膜表面覆蓋一層2?cm厚細土,馬鈴薯可自主出苗,宜采用機械覆土。 6.2 水分管理 通過水肥一體設備進行灌溉,全生育期灌水8次左右,每667?m2總灌水量90?m3左右。根據土壤質地,每次灌水土壤濕潤深度應控制在15?cm左右為宜。播后3?d~4?d,第一次灌溉,灌水量8?m3,保持土壤相對濕度50?%左右,避免澆水過多而降低地溫影響出苗,造成種薯腐爛。出苗后,第二次灌溉,灌水量8?m3,保持土壤相對濕度50?%~60?%。團棵期至封壟期,灌水2次,每次灌水量10?m3左右,保持土壤相對濕度60?%~70?%。以后每5?d~6?d灌溉一次,每次灌水量12?m3左右,保持土壤相對濕度70?%~80?%。收獲前一周停止?jié)菜? 6.3 追肥 團棵期(植株4~5片葉),結合第三次灌溉,每667?m2追施尿素5?kg;封壟期,結合第四次灌溉,每667?m2追施高鉀型水溶性肥料5?kg;10?d后膨大期,結合第六次灌溉,每667?m2追施高鉀型水溶性肥料5?kg。施肥時,先滴清水30?min左右,然后加入肥料,最后再滴清水10?min以上,以防滴孔堵塞。 7 病蟲害防控 7.1 防控原則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實施生態(tài)調控為基礎,優(yōu)先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結合科學使用化學農藥的綠色防控。嚴格按照農藥安全使用間隔期用藥。農藥使用應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的規(guī)定。 7.2 農業(yè)防治 合理輪作,選用抗性品種,增施有機肥,合理密植,科學肥水。 7.3 物理防治 采用殺蟲燈、性誘劑、黃板等誘殺害蟲。 7.4 生物防治 保護天敵或釋放天敵防治害蟲。使用生防菌劑防治病害。 7.5 化學防治 7.5.1 晚疫病 現(xiàn)蕾期,可用75?%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或23.4?%雙炔酰菌胺懸浮劑30?mL/667?m2~40 mL/667?m2,噴霧預防。發(fā)病后,每667?m2可用687.5?g/L氟吡菌胺?霜霉威懸浮劑50?g~75?g,或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35?g~45?g,或10?%氟噻唑吡乙酮油懸浮劑5?mL~10?mL,兌水30?L~45?L,噴霧防治。 7.5.2 早疫病 發(fā)病前,可用75?%代森錳鋅水分散粒劑600倍液噴霧預防。發(fā)病后,可用250?g/L嘧菌酯懸浮劑或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30?g/667?m2~40?g/667?m2,兌水30?L~45?L,噴霧防治。 7.5.3 蚜蟲、煙粉虱 可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4?g/667?m2~6?g/667?m2,或10?%氟啶蟲酰胺水分散粒劑35?g/667?m2~50?g/667?m2,兌水30?L~45?L,噴霧防治。 8 收獲 根據生長狀況或市場需求及時收獲??刹捎萌斯せ驒C械方式進行收獲,收獲時應避免暴曬、擦傷、凍害等損傷,薄膜、滴灌帶應同時收起。 9 生產檔案 建立生產檔案,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詳細記錄,生產檔案要保存3年以上,以備查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馬鈴薯 水肥 一體化 生產 技術規(guī)程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318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