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板塊二 第1講 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版)2019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 板塊二 第1講 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課件.ppt(3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板塊二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秦漢,,【階段特征】 秦漢(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時期,也是中華文明的形成和發(fā)展階段。 1.政治:秦結束了數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奠定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礎;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漢承秦制并不斷完善。 2.經濟:國家實行嚴厲的重農抑商政策,農耕經濟得到初步發(fā)展,絲綢之路出現。 3.科技文化:儒學取得統(tǒng)治地位,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科技成就大量出現。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第1講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考情備考分析,主干知識整合,要點史料探究,高考教材連線,考情備考分析 考題角度備考分析,,主干知識整合 整合知識夯實基礎,抓
2、主干 一、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一)秦朝統(tǒng)一 1.條件 (1)各諸侯國力圖通過兼并戰(zhàn)爭統(tǒng)一天下。 (2)人民經受長期分裂和混戰(zhàn)后,渴望統(tǒng)一;春秋戰(zhàn)國時期,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 (3)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日益強大。,2.概況 (1)統(tǒng)一六國: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 (2)北固邊疆:北擊匈奴,收復河套,修筑長城和直道。 (3)統(tǒng)一嶺南:開鑿靈渠,平定嶺南并設郡。 (4)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貴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區(qū),開辟“五尺道”,并設官吏。 3.結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陽。,(二)秦朝中央集
3、權制度的形成 1.內容 (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度,(3)郡縣制 內容:地方設有郡縣兩級,“郡”直屬于中央,“縣”隸屬于郡??h下設有“鄉(xiāng)”“里”兩級基層行政機構。 特點: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意義: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4)官吏考察:秦朝考核官員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由中央委派的專職官員進行監(jiān)督、視察;二是年終由官員自行匯報當年政績。 (5)秦律:細密、嚴苛。以“輕罪重刑”為立法的指導思想,是加強皇權、鞏固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工具。,2.意義 (1)徹底打破傳統(tǒng)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
4、統(tǒng)王朝制度的基礎。 (2)其建立的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則為歷代王朝所繼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 ,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漢代政治制度的承襲與演變 1.漢承秦制:西漢大體上沿襲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漢武帝設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隸校尉,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 2.君主專制的演進 (1)漢初,丞相集決策、司法、行政大權于一身,位高權重。 (2)漢武帝重用身邊侍從、秘書等人組成“中朝”,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外朝”,即以丞相、御史大夫為首的官僚機構的權力。,3.中央集權的發(fā)展 (1)背景:漢初郡縣、封國并存,導致出現王國問題。 (2)措施:漢武
5、帝在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基礎上,頒布“推恩令”;實行刺史制度,每州設刺史一名,監(jiān)察地方;完善封建法制,打擊豪強地主勢力,維護封建社會秩序。 (3)結果: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4.選官制度:察舉制。 (1)概況:漢武帝令郡國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 (2)選官標準:孝廉。 (3)特點:由下而上推薦人才為官,具有封閉性的特征。,5.外戚宦官專權 (1)西漢后期,重用外戚與宦官,政局混亂,國家權力削弱。 (2)東漢中期以后,皇帝即位,大多年齡較小,外戚宦官輪流控制朝政。 6.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東漢時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著東漢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權,豪強地主成為一種地方割據勢力
6、。,重理解 1.秦朝中央官制的特點 (1)以皇權為核心的中央行政體制:中央官職分工嚴密,但都圍繞著皇權運轉。 (2)體現“家天下”的特點: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職為皇室專設,為皇帝私家服務,“國”與“家”同治。 (3)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官吏選拔和任命集于皇帝手中,代替了官吏世襲。,2.貴族政治與官僚政治的不同之處,3.分封制與郡縣制的不同,4.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本質 (1)皇帝家天下制度:皇權至上、皇位世襲、皇族特權。 (2)中央集權制度:封建專制主義,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從決策到行使司法、立法和行政、軍事等大權。 (3)官僚制度:人治、封閉、腐敗。 (4)大一統(tǒng):疆域和
7、政治、思想、文化的全方位統(tǒng)一。 (5)奴隸制式的家長式統(tǒng)治:臣仆化。 (6)人身控制:編戶齊民,限制流動。,5.圖解西漢的中外朝制度 (1)內朝又稱中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近臣構成,擁有決策權。 (2)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為首的官僚構成,演變?yōu)閳?zhí)行機構。,6.漢代刺史職權的演變 (1)漢武帝時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負責監(jiān)視州內之郡縣。 (2)漢武帝之后,刺史的名稱屢有變更,或為州牧,或為刺史,其職權范圍擴大,逐漸享有行政權和兵權。 (3)東漢時期,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及正式的官屬,凌駕于郡守之上,迅速向行政機構過渡,由單純的監(jiān)察官吏發(fā)展為總攬地方大權的行政長官。,要點史料探究
8、研習史料探究重點,,,【解答】 (1)明問題,找方向:首先依據材料中的相關信息及所學知識,得出分封制與郡縣制本身的優(yōu)點與弊端,然后從唯物史觀的角度進行辯證分析。 (2)定時空,找關聯: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根據宗法血緣關系的親疏,對諸侯進行分封,穩(wěn)定、鞏固了周王朝的統(tǒng)治,但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隨著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強大,分封制遭到破壞。秦統(tǒng)一后,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郡縣制,實現了對地方政權直接有效的控制,而郡縣制也被后世歷代所沿用,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3)提信息,找關鍵:分封制利用宗法血緣關系,維系統(tǒng)治,但易形成地方分裂勢力。 郡縣制下實行官僚政治,加強了中央集權。,,
9、【答案】 看待: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差異的實質在于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斗爭,這不僅是一個歷史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現實問題。從歷史上看,中央過于集權,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但不利于地方的發(fā)展;而地方過于分權,短期內對地方的發(fā)展有好處,但往往會產生分裂勢力。因此,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是一個“度”的把握問題,過分強調任何一方面都是有后患的。,【深化拓展】 貴族政治(分封制)向官僚政治(郡縣制)的轉變 1.先秦時期的貴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以及貴族世襲官職的世卿世祿制基礎之上,由貴族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政治制度。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選拔和任命制基礎之上,按照職能和職位分工、分層管理原則建立起來的由中央
10、到地方的行政權力體系。 3.郡縣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貴族制,地主制取代領主制,一種新型的國家形態(tài)、國家管理方式及政治體制由此建立起來。,主題二英雄不問出處漢代“布衣將相”之局 材料西漢部分丞相出身表(單位:人),張豈之中國歷史秦漢魏晉卷,,【問題】 表中內容能夠反映漢代丞相任用的多種變化情況。指出其中一種變化情況并說明其原因。 【解答】 (1)明問題,找方向: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需要結合表中數據說明變化,既可指出某一類出身的變化,也可指出幾類出身的總體變化,并結合史實說明原因。 (2)定時空,找關聯:功臣對建立漢朝居功至偉,西漢開國諸臣多授官將相。漢承秦制,丞相有相當大的權力,執(zhí)政過程中,
11、帝相矛盾逐漸突出。漢武帝頻繁換相,同時設立中朝以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起用儒學家參與國家大政。儒家學說成為政府選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標準。 (3)提信息,找關鍵:表中橫向數據反映出漢代丞相任用由功臣、功臣子為主向屬吏、經學之士為主變化。 從表中縱向時間看,從漢武帝開始,丞相任用身份多樣,之后轉向以經學之士為主。,,【答案】 變化:由功臣、功臣子為主向屬吏、經學之士為主變化。 原因:功臣對漢朝建立居功至偉,其子弟政治素養(yǎng)較高;漢以來布衣將相局面的出現;統(tǒng)治者改變丞相來源以加強皇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發(fā)展儒學教育;推行察舉制,重視丞相素質。,高考教材連線
12、 透析高考教材補缺,【析考題】 角度一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比較 【典例1】 (2010課標卷,25)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評價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時說:“其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縣制為“公天下”之開端,主要體現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屬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權 C.制度法令的統(tǒng)一 D.依據才干政績任免官吏,,【試題分析】 解答時需要從對比分封制和郡縣制這一角度入手,再結合對“公天下”的理解,分析政治權力結構的變化,即從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祿”到郡縣制下的“依據才干政績”來選官,故D項正確。 答案:D,角度二西漢中央集權的加強 【典例2】 (2017全國卷,25)下面為西漢朝廷直
13、接管轄的郡級政區(qū)變化表。據此可知() A.諸侯王國與朝廷矛盾漸趨激化 B.中央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 C.朝廷解決邊患的條件更加成熟 D.王國控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試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漢代直接控制的郡在逐漸增加,相對應地,王國控制的范圍在逐漸地縮減,漢景帝以后,部分王國也直接歸中央政府管轄,諸侯王享國而不治國,到漢武帝時期,基本解決了王國問題,A、D兩項錯誤。材料反映的中央與地方的關系,與中央行政體制無關,B項錯誤。王國問題的解決加強了中央集權,為漢武帝解決匈奴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C項正確。 答案:C,【教材補缺】 漢朝政治的特點 1.布衣將相:是指西漢開國諸臣授官將相的,絕大多數“起自布
14、衣”,這些人大都沒有貴族頭銜,稱之為“布衣將相”。這既是對秦末農民起義結果的承認,也是削弱貴族勢力的必然產物。 2.重視母族親屬關系:漢代皇室的母族勢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視,西漢出現了呂后暴政和竇太后的專權,東漢出現了外戚干政的局面,這些都是母族勢力強大的表現。 3.宦官專權:東漢后期宦官的政治影響力提升,皇帝利用宦官對抗外戚爭奪大權。 4.儒士受到重用:漢初,重視黃老之學,但是,并不排擠儒學。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儒士受到了重用,幾乎壟斷了漢代官僚體系。 5.地方勢力強大:漢初,王國是中央集權的主要威脅。王國問題解決后,豪強地主逐漸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主要力量,最終導致了東漢的滅亡和三國
15、兩晉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角度三漢承秦制 【典例3】 (2016全國卷,25)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逼湟庠谡f明,西漢成功地實現對全國的統(tǒng)治,是因為漢初() A.實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繼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發(fā)揮文書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試題分析】 公文文書是官僚行政管理的一個極重要手段,秦漢公文文書大體有四種類型, 即皇帝御用公文, 官僚疏奏、上書, 官府行移公文, 官府考績、管理公文。蕭何入關中, 收拾文書,是因為他認為,這些文書有著獨特的價值,包括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賦稅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錢糧、人口
16、等大量數據,是漢初統(tǒng)治者治國理政的重要基礎和參考。題干材料說“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是“(秦)文書之力”,B項正確。漢初推行黃老之術,儒家未有特殊地位;A項可排除。C項未能充分發(fā)揮文書功能,與材料所述的史實相反,排除。蕭何的行為不能代表官吏,D項錯誤。 答案:B,【練考題】 1.(2017海南卷,3)東漢實行察舉制,“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州、郡都必須定期向朝廷舉薦一定數量的人才,而判斷孝廉、茂才的標準包括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聲望的高低等。這客觀上() A.推動了獨尊儒學局面的出現 B.促使社會階層趨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對政權的壟斷 D.動搖了郡縣制的基礎,,解析:B西漢漢武帝時期獨
17、尊儒學局面已經出現,不符合題干時間限制,故A項錯誤;東漢察舉制對人才的判斷標準尤其是“道德聲望的高低”對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更有利,阻礙了底層民眾向上的流動,使得社會階層趨于固化,故B項正確。東漢察舉制對人才的判斷標準使得世家大族能夠控制人才選拔的主動權,進而形成對政權的壟斷,故C項錯誤;郡縣制是建立在中央對地方垂直管理基礎上的,材料沒有反映出皇帝對地方官員控制的弱化,因此不能推斷郡縣制的基礎動搖,故D項錯誤。,,2.(2015全國卷,25)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
18、權之間的矛盾 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后代所沿用 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解析:A漢宣帝強調皇帝與地方的郡太守共同治理天下,這一觀念被后來的帝王反復重申,說明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皇帝對地方吏治的重視,不涉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B項錯誤;漢代以后地方行政制度多有變化,C項錯誤,D項與材料所述不符。,,3.(2012廣東卷,13)“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的現象反映了() A.君主專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權的加強D.分封制的鞏固 解析:C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理解史料的能力。從題干的內容“諸侯不與政事”可以看出諸侯的權力被限制、削奪,故
19、C項符合題意。A項在題干中沒有體現;題干中的材料也沒有提及宗法制,故B項錯誤;分封制下受封的諸侯是可以參與國家政事的,D項與史實不相符,故錯誤。,,4.(2015海南卷,2)三國志稱秦始皇“罷侯置守,設官分職,不與古同”。這是指秦朝實行了() A.郡縣制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解析:A從宗法分封制向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的發(fā)展是教材重點講授的內容,而秦朝正是這一制度的確立時期,解題的關鍵在于理解郡縣制是秦朝統(tǒng)一后在廢除分封制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政治制度,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只要了解了這一本質,即可選出A項是正確選項,而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材料中所說的“古代”的政治制度,B、D兩項即可排除,而C項是實行于西周的土地制度,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