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學設計.doc
《《藤野先生》教學設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藤野先生》教學設計.doc(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瀘西二中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 5、《藤野先生》教學設計 主備人:張繞春 組員:陳瑾 馬嫣 楊惠 陸永芬 保慶齡 張繞春 一、內容及其解析: 1、內容: 我去日本仙臺的醫(yī)學專門學校求學,準備學成后報效祖國。遇到的藤野先生是一個黑瘦的,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迭大大小小書的任課教授。他教我修改講義和解剖圖,讓我懂得做學問的嚴謹。他對我沒有民族情緒,只當作一個老師疼愛的學生。 到第二學年的終結,我將離開仙臺,不學醫(yī)學了。將走時,藤野先生交給我一張照相,后面寫著兩個字道:“惜別”。藤野先生跟那些歧視和侮辱中國人的學生完全不一樣,“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2、解析: 《藤野先生》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朝花夕拾》里頗受魯迅先生本人青睞的一篇散文。該文回憶了魯迅先生早年留學日本期間,藤野先生不受狹隘民族主義的影響,真誠而嚴謹?shù)亟逃椭笇斞赶壬鷮W醫(yī)的幾件事。懷著感激的心情,魯迅先生贊揚了他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同時也如實記錄了自己從“學醫(yī)救國”到“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變,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兩個偉大的人和一篇深沉而不乏人情味的文字,是本文的魅力所在。本文承記敘文之形式,又兼具魯迅先生的沉郁雋永的文字風格,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課文的思想內涵,還要繼續(xù)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注意品味含義豐富的語句。希望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走近魯迅,了解藤野先生,感受兩個來自不同國籍,有著不同身份與別樣追求卻同樣讓人仰視和崇敬的偉大人物。 二、目標及其解析: 1、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聯(lián)系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旨。 (2)體會本文語言的感情色彩濃厚的特色,了解對藤野先生贊揚、懷念的原因。 (3)理解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思想變化的原因,學習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2、解析: 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掌握適當?shù)耐nD,節(jié)奏與語氣。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想象,指導其結合背景來閱讀理解散文內容。體會散文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思想。在欣賞中教師以引導為主,避免一言堂,應該是一位起紐帶作用的主持人。學生是本文學習的主體,從背景資料收集、感受作者的情感,無不滲透著學生主體智慧的參與。學習中,老師要鼓勵學生間自主、合作,討論的學習氛圍。通過同伴間對話與交流,團結與互助,更有利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本文篇幅較長,并且語句難以理解,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難度。 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針對重難點字句,教師應做必要的分析。 2、對課文的雙線結構,學生理解起來也有難度。 教師在教學中,應組織學生細致分析課文是如何圍繞表現(xiàn)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本文除寫藤野先生之外,還用大量篇幅寫作者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感受,有何作用。教師一定要在課前認真設計問題,做到有的放矢。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上網(wǎng)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關作者在日本留學期間的資料,對課文的寫作背景大致了解;這樣在學習中不至于生拉硬拽的灌輸相關知識。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能于紛繁的內容中,形成清晰的學習思路。 五、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恩師是讓人永遠懷念的。特別是當你獨處異國他鄉(xiāng),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時候,都有一位老師給你無私的關愛和真誠的鼓勵。那是永不墜落的寒夜星辰,永遠在人生的征途中溫暖地閃亮。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fā)生在20世紀初那個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發(fā)人深省的往事。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資料助讀: 問題:課前預習,你做好了嗎? 師生活動: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驛站(yì) 教誨(huì) 系?。╦ì) 蘆薈(huì) 瞥見(piē) 畸形(jī) 匿名(nì) 詰責(jié) 緋紅(fēi) 杳無消息(yǎo) 深惡痛疾(wù) 油光可鑒(jiàn) 2、解釋下列詞語。 宛如:正像,好像。 緋紅:鮮紅。 油光可鑒:這里是說頭發(fā)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當鏡子照。鑒,原意是鏡子,這里作動詞。 驛站:古代供傳遞政府文書的人中途更換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掌故:關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的傳說或故事。這里指學校發(fā)生的一些事情。 不遜:無禮。遜,謙遜。 詰責:反問并責備。 杳無消息:從此再也沒有消息。杳:遠得不見蹤影。 瞥見:一眼看見。 3、了解背景。 (1)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發(fā)表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吃人的舊禮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是中國新文學運動的旗手。后參加左聯(lián)的領導工作,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左翼文藝運動的主將。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這是魯迅的一個回憶散文集,寫于1926年2月至11月,發(fā)表時總題為《舊事重提》,1927年5月編訂成書改名。 (2)簡介作者留學目的: 魯迅是抱著尋求救國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學醫(yī)的。1904—1906年在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醫(yī),他原準備畢業(yè)回來救治像他父親一樣被誤的病人的疾苦,來實現(xiàn)治病救人,救人救國的人生夢想??婶斞缸罱K并沒有成為一名醫(yī)生,他后來放棄了醫(yī)學,從事了文學,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學家,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這篇文章就給我們提供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讓我們一起到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做好學習課文的準備,讓課堂學習不至于生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問題:課文分為幾個部分?你能歸納各個部分的內容嗎? 師生活動: 1、劃分段落。 朗讀課文,可以請幾個同學讀。朗讀過程中,要求同學們考慮段落的劃分。 提示:根據(jù)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投影顯示文章結構層次圖如下: 時間的推移:相識前——相識相處時——相別后 地點的轉換:東京——(離往、初到、在)仙臺——(回)中國 明確:從結構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敘事線索的,這是全文的一條明線。 2、概括文意。 提示:可以分三部分。段落層次的劃分以“我”活動地點的變換為標志。 (1)全文共有38段可分成三個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以及轉到仙臺求學的原因。(寫在公園賞櫻花;在會館,留學生學跳舞。) 第二部分(第4—35段),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貞浽谙膳_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和離別。主要寫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質和自己棄醫(yī)從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寫“我”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對我的激勵與鼓舞。 (2)課文的第二部分較長,內容較多,可以讓學生討論,進一步劃分層次。 明確:該部分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第4、5段)寫到仙臺的途中所見所聞和初到仙臺受到的優(yōu)待。 第二層(6—23段)寫與藤野先生的相識,并通過寫藤野先生四個典型事例贊揚他的高貴品質。 第三層(24—31段)寫匿名信和看電影,激發(fā)作者的愛國熱情,準備棄醫(yī)從文。 第四層(32—35段)寫作者離開仙臺棄醫(yī)從文并與藤野先生依依惜別。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問題:課文的主線是什么?暗線是什么? 師生活動: 1、理清全文結構層次。 提示:根據(jù)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將全文分成三個部分。 2、分析講解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 (1)請一個學生朗讀32—35段,要求學生找出師生惜別時兩人的神情言行的語句,并仔細揣摩,體會出師生間的真摯情感。 “他的臉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說話,但竟沒有說?!? “凄然”、“說了一個慰安他的謊話”、“嘆息”、贈照片、題字、“叮囑”寄照片和寫信。 (2)齊讀36—38段,明確這一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魯迅后來給藤野先生寄過照片了嗎?寫過信了嗎?他把老師忘了嗎? 魯迅時時記起藤野先生,懷念他,感激他,贊美他,魯迅對先生的懷念之情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呢? ①珍藏講義 ②懸掛照片 ③多寫文章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明確全文寫了哪幾件事情,理清課文的雙線索,體會師生間的真摯感情。 (五)課堂小結: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我們今天都講了,余下的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lián)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來統(tǒng)攝全文的?這也就是全文的一條暗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課堂學習的內容,拋出問題,指導學生預習下節(jié)課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的結構和線索,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分析各部分的細節(ji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迅速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自然進入新課的學習。 (二)深入思考,合作探究: 問題:認識藤野先生之前,課文中還寫了哪些內容? 師生活動: 1、離開東京去仙臺,一路上所見所聞必定不少,為什么作者只記得“日暮里”和“水戶”這兩個地名? 因為“日暮里”讓人想起屈原《離騷》中的“日忽忽其將暮”的詩句,使作者聯(lián)想到清王朝的衰敗,日暮途窮;記得水戶,是因為它是富有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記住這兩處地名都透露著作者的愛國情結。 2、怎樣理解“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這句話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測、估計。作者到達仙臺后,受到免交學費的優(yōu)待和生活上的關照。對一個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留學生給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誼。而作者卻把這些善意統(tǒng)統(tǒng)推斷為“物以稀為貴”,因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這里包含著一個弱國國民的內心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3、作者在仙臺的生活狀況如何?在這樣環(huán)境中求學表現(xiàn)作者什么思想? 默讀第二部分第二層,畫出描寫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說說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穩(wěn);吃的是“難以下咽的芋梗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求學,表現(xiàn)作者立志苦學,實現(xiàn)醫(yī)學救國的理想。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分析去往仙臺途中及初到仙臺的生活狀態(tài),再自然進入通過歸納具體事例,分析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理解能力。 (三)分析人物形象: 問題:課文中敘寫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有什么特點? 師生活動: 1、學生瀏覽6—10段,找出有關描寫藤野先生外貌、語言等方面的語句,談談你對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明確:寫他:“黑瘦、八字須、戴著眼鏡…、‘挾著一疊大大小小的書’”,講課是“緩慢而很有頓挫”。他衣著“模糊、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畫出一位生活儉樸,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學和教育事業(yè)上的學者形象。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寫人抓特征,幾筆勾勒,非常傳神。 讀到此,一個生活儉樸、治學嚴謹?shù)膶W者形象已展現(xiàn)在我們的目前了,這是作者,也是我們讀者對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讓我們繼續(xù)讀下去,看作者為我們敘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過這些事情,我們將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內在品質。 2、學生默讀11—23段。 提問:在與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記敘了幾件事?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怎樣的品質?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著重選寫了他的四個典型事例。從四個方面來表現(xiàn)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要求學生給每件事情擬一個小標題。明確每件事情分別體現(xiàn)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質。) (1)添改講義; 提問:“我”很吃了一驚的原因是什么?“我”為何感到“不安”? (2)糾正解剖圖; 藤野先生對學生要求嚴格,工作一絲不茍,循循善誘,平易近人,和藹地指出魯迅圖中的錯,可當時的魯迅有點任性,口頭答應著,心里卻不服氣。 (3)關心解剖實習; 擔心→放心→高興。由“很擔心”到“總算放心了”,從中我們了解到藤野先生對魯迅真誠的關心,為人是多么熱情誠懇。 (4)了解女人裹腳。 對工作——認真負責 熱心助人 對學生——要求嚴格 一絲不茍 為人——熱情誠懇、體貼入微 治學——嚴謹求實 3、提問: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樣的寫法?,可以為我們寫類似作文提供哪些借鑒呢?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明確:以上四例都是寫實。寫作者與藤野先生交往中經(jīng)歷的實事,既可信,又耐人尋味。這些事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藤野先生為人正直熱誠,對工作認真負責,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 明確:①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 ②敘事應該有詳略 ③敘事要注意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 設計意圖:深入探究魯迅筆下的藤野先生,引導學生學會歸納人物形象。 (四)賞析重難點語句: 問題:你能找出課文中含義特別豐富的詞語和句子嗎?請找出來跟大家分享。 師生活動: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1、2語段,思考: (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后文哪幾句話相呼應?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 (2)“實在標致極了”改為“實在丑極了”可以嗎? 2、學生交流后回答,教師明確: (1)與“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臺的醫(yī)學專門學校去”呼應。作者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拔乙晕已]軒轅”的遠大抱負與灰色的環(huán)境形成了尖銳的矛盾,失望、痛苦、厭惡的復雜心緒包容在這感慨良多的一句話里面。反襯出一個愛國志士憂國憂民的悲憤。 (2)句中“標致”是反語,用以諷刺?!皩嵲凇北硎尽暗拇_”的意思,用“實在”加強“標致”,增強了這一反浯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動后則語意直露,缺乏諷刺意味。 3、學生集體誦瀆第5語段,思考: (1)初到仙臺的“我”受到優(yōu)待。究其緣由是“物以希為貴”.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為”替代嗎? (2)“居然睡安穩(wěn)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對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4、學生自讀課文第24至3l語段,合作探究: ??? (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 ??? (2)“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弊髡邽槭裁匆@樣特意寫明呢? (3)“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嘗”是什么意思? (4)匿名信和看電影事件促成作者棄醫(yī)從文的轉變,對這兩件事的敘述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5、學生思考、交流后發(fā)言,教師明確: (1)這是在考試風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極大傷害后寫下的一句極為憤慨的話。這句話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憤慨,而是以歧視中國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寫的:在他們看來,貧弱中國的國民是低能兒,分數(shù)六十分以上,是老師漏題,而不是個人能力所能達到的。這種出于偏見而武斷作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遭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產生的悲哀。所以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憂盼祖國強盛的愿望。 (2)文中看電影事件中所敘述的中國人的情形,是依著一個要被槍斃的中國人、一群圍著看槍斃的中國人和一個“我”的次序來說的。特意寫明:“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說明作者沒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觀者。 (3)“何嘗”與“不”連用,以反詰的語氣加強肯定,說明他們無一例外的幸災樂禍.麻木不仁,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人們精神麻木的極其沉痛的情感?!熬谱硭频暮炔伞痹溉毡緦W生看到槍斃中國人時興高采烈的表現(xiàn)。句中的“他們”指麻木的中國人。 (4)匿名信事例中作者有意揭示日本“愛國青年”的荒謬邏輯,表現(xiàn)在遭受屈辱后極為辛酸和憤懣的感情。看電影事件反映作者難以抑制的激憤。這兩件事各有側重,第一件事側重寫弱國國民受人歧視,從而激發(fā)作者立志使自己祖國富強的志向,第二件事寫中國國民的不覺悟——這是造成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兩件事促使作者棄醫(yī)從文。 ??? 6、學生自讀課文38語段,教師點撥: 語段中“良心發(fā)現(xiàn)”一詞是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斗爭的思想受到觸動; “增加勇氣”是指作者長期遭受反動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 “正人君子”指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反動政府的御用文人等。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xù)奮斗。文章這一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思想統(tǒng)一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與現(xiàn)實政治斗爭結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xiàn)實意義。 7、學生齊讀課文1、5、24~31、36~38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讀要求:第1段要讀出辛辣嘲諷意味,第5段以輕松親切語調表現(xiàn)友好之情,24~31段則充滿憤激,36~38段應滿溢感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研讀關鍵語段,深透理解文意。 (五)課堂小結:這堂課主要分析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學習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設計意圖: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咀嚼回味所學的知識。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重點分析了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深入學習課文的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快速營造學習氛圍。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問題:有關直接寫藤野先生的文字,我們上節(jié)課今天都講了,余下的內容沒有直接寫藤野先生,這些事情與藤野先生有何聯(lián)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來統(tǒng)攝全文的呢? 師生活動: 1、課文一開頭就描寫了“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和學跳舞兩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描寫賞櫻花的“清國留學生” “形成一座富士山”,是形象、夸張的比喻;“還將脖子扭幾扭”,他們以丑為美,丑態(tài)百出;“標致極了”是諷刺反語,這些“清國留學生”白天出入于上野公園,不務正業(yè),游逛喪志。描寫學跳舞的“清國留學生”,晚上會館的地板“咚咚咚地響得震天”,“滿房煙塵斗亂”,這些留學生留而不學,于國不顧。 作者對此嗤之以鼻。他鄙視、憎惡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作者到日本留學的目的,是尋求救國救民的道理,學習有益的知識和本領,這是他愛國主義思想的體現(xiàn)。“東京無非是這樣”,表明東京不足戀,“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引起下文,這又為他去仙臺結識藤野先生作了鋪墊。 2、作者為什么對“日暮里”和“水戶”有深刻的印象? “日暮里”,含有“日暮途窮”的意思,屈原的《離騷》中有“日忽忽其將暮”的詩句,魯迅先生在他的《彷徨》的題辭中曾經(jīng)引用過。魯迅來到異國他鄉(xiāng),必然會想到災難深重的祖國,看到“日暮里”,自然會觸動作者思念故國之情。 至于“水戶”。是明末遺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在明亡后圖據(jù)舟山為抗清根據(jù)地,失敗后亡命日本,在日本講學二十余載,力圖恢復明朝,“自誓非中國恢復不歸”,最后客死在異國。魯迅很崇敬舜水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之志。由此可見,作者對“水戶”有深刻的印象,是他具有強烈的反對滿清統(tǒng)治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的表現(xiàn)。 3、如何理解“匿名信事件”? 作者氣憤地敘述了這個事件后,又非常憤慨地議論道:“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shù)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本不是因果關系的因果關系復句,并且用“當然”加以強調,深刻地揭露了這種邏輯的錯誤,表達了對這種謬論的憤懣與抨擊。然而作者冷靜下來后,覺得:“也無怪他們疑惑”,馬上意識到,弱國國民受歧視,遭凌辱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更加激發(fā)了作者立志學好本領,來報效祖國的決心。 4、如何理解“看電影事件”? 在學習霉菌學的課堂上,“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zhàn)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北粴⒌氖怯廾恋闹袊?,圍觀的也是愚昧的中國人,影片的內容震撼了作者的心?!霸谥v堂里的還有一個我”,更是刺激了作者,加之周圍“酒醉似的喝彩”。這一切自然加劇了作者“棄 魯迅先生1902年東渡日本,抱定了醫(yī)學救國的思想去學醫(yī)。在他的《吶喊》自序中記載道:“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yè)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钡牵谙膳_醫(yī)專學醫(yī)時,我的思想?yún)s變化了。我便覺得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應該說,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轉變因素很多,而“看電影事件”是他棄醫(yī)從文的直接原因。 從上述兩件事情(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我們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樣關心魯迅的人非常少,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誠幫助、熱情關心在魯迅心中顯得猶為珍貴。因此,魯迅對他特別感激,感情也特別深摯。 5、在課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質的激勵、教育,而決心勇于革命,為國戰(zhàn)斗的句子,并加以體會。 “……,便使我忽又良心發(fā)現(xiàn),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xù)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幾句話,作者把對藤野先生的敬重與自己的愛國思想統(tǒng)一起來了,把對藤野的懷念與自己未來的使命結合起來了。作者所說的“良心發(fā)現(xiàn)”,就是作為中國人,為了祖國,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增加勇氣”,就是增加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勢力以及它們的御用文人斗爭的勇氣。作者決心用筆作刀槍,同“正人君子”們開戰(zhàn),為革命吶喊,為光明的中國繼續(xù)奮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雙線結構,并進一步深入探究課文。 (三)合作探究,歸納主題: 問題: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師生活動: 1、提示: 以上五個問題我們都是圍繞著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分析的,可以說愛國情是文章的核心,魯迅因愛國而厭惡滑稽無聊的清國留學生,因愛國而棄醫(yī)從文,因愛國而猶為感激藤野先生,因愛國而時時鞭策自己。這是全文的一條暗線,貫穿文章,是文章渾然一體。這與文章表現(xiàn)藤野先生高尚品質明線并不矛盾,不僅如此,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統(tǒng)一的整體。 2、主題:《藤野先生》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為主的散文。課文以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以愛國主義思想為暗線,贊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無私,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偉大品格,抒發(fā)了對他的真摯懷念;同時追述了自己棄醫(yī)從文的思想變化,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提問:談談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起因:魯迅上午解剖學考試成績較好,一些同學疑心藤野先生向魯迅漏題。 經(jīng)過:學生會干事翻檢我的講義,郵差送來匿名信。 結果:我將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幾個和我熟識的同學也很不平,一同去詰責干事托辭檢查的無禮,并且要求他們將檢查的結果發(fā)表出來。終于這流言消滅了。 4、從課文中,你學到了哪些寫作知識? 歸納課文的寫作方法。 (1)圍繞中心選擇和組織材料; (2)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內容歸納主題,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通過學習課文,我們了解了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也理解了作者真摯的愛國主義精神,不禁對魯迅先生的愛國感情表示敬佩。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次深入理解魯迅先生的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六、評價設計: (一)背誦課文第1至第5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魯迅的思想感情,提升愛國情操,并培養(yǎng)朗讀成誦的能力。 (二)下列作品中,不是選自《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B ) A.《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B.《社戲》 C.《啊長與<山海經(jīng)>》 D.《五猖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梳理文學常識,進一步掌握《朝花夕拾》的體裁特點及其重點篇目。 (三)探究活動--進行魯迅研究 設計意圖:通過魯迅小說、散文的研究,進一步感受領會魯迅文學的深邃思想、藝術特色及當今繼承發(fā)揚魯迅精神的重要意義。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確立研究課題,收集信息資料,深入歸納思考、綜合運用知識和初步的探索研究能力;借以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關注社會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評論性文章的寫作水平,豐富作文的表現(xiàn)技巧。 11-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藤野先生 先生 教學 設計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1545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