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下冊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語文下冊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課件.ppt(30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孟子(約前 372一前 289),名軻,字子 輿,鄒(今山東鄒 縣)人,戰(zhàn)國時期 思想家、教育家, 是 儒家 思想的代表 人物,地位僅次于 孔子,被尊為 “ 亞 圣 ” ,后世常以 “ 孔孟 ” 并稱。 孟子的思想 : 性本善 施仁政 行王道 民貴君輕 孟子生活在兼并戰(zhàn)爭激烈的戰(zhàn)國 中期,在孔子的 “ 仁 ” 學基礎上, 提出了系統(tǒng)的 “ 仁政 ” 學說,主 張行 “ 仁政 ” 以統(tǒng)一天下,曾游 說梁、齊等諸侯國君,均不見用。 退而與弟子著書立說。其言論和 行動的記載,保存在 孟子 一 書中,此書不僅是儒家的重
2、要學 術著作,也是我國古代極富特色 的散文專集。 其文氣勢充沛,感情洋溢, 邏輯嚴密;尤長于譬喻, 用形象化的事物與語言, 說明復雜的道理。對后世 散文家韓愈、柳宗元、蘇 軾等影響很大。 孟子 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 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 仁政 、 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 屬 儒家經典 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 政”、“ 王道 ”,主張德治。 孟子 有七篇十四卷傳世: 梁惠王 上、下; 公孫丑 上、下; 滕文公 上、下; 離婁 上、 下; 萬章 上、下; 告子 上、下;
3、 盡心 上、 下。 但考諸 孟子 ,孟軻所見時君如梁惠王、 梁襄王 、 齊宣王 、 鄒穆公 、滕文公、 魯平公 等皆稱謚號,恐非孟 子自作時所為也;又記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屋盧 子皆以“子”稱,也斷非孟子之所為,其編定者極可能 是孟子的弟子。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中期。 南宋時朱熹將 孟子 與 論語 、 大學 、 中庸 合在一起稱“ 四書 ”。 孟子 是四書中篇幅 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 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本文選自 孟子 公孫丑下 是一篇短論,論述了戰(zhàn)爭中 民心向背 的問題,指出 民心 向背,是戰(zhàn)爭勝負的主要因
4、 素 ,突出“人和”在戰(zhàn)爭勝 負中的決定性作用,體現(xiàn)了 孟子的“仁政”思想。 朗讀 研讀 細讀 背誦 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文章的節(jié) 奏和氣勢。 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 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順之。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擺出觀點,提摯全文。 天時: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 地利: 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 人和: 指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部 團結。 孟子用“天時”“地利”“人和” 來概括有利于作戰(zhàn)的各種客觀條件 和主觀條件。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環(huán)而攻之而不
5、勝。 夫環(huán)而攻之 ,必有得天時者矣 ;然而不 勝者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從進攻一方的失利論證 “ 天時不如地 利 ” 。 三里 之 城: 方圓三里 的 內城。 郭: 古義:外城。 今義:姓氏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環(huán),圍。 而,表轉折,卻。 夫環(huán)而攻之: 夫 f,句首發(fā)語詞。 是: 古義:這 今義:判斷動詞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利不如人和也。 從防御一方的失利論證 “ 地利不如人和 ” 。 城: 城墻 池: 護城河。 兵革: 泛指武器裝備。兵,兵器。革, 甲衣。 堅利: 堅固鋒利。 米粟 (s)
6、: 指糧食。 多: 充足 委而去之: 棄城而逃。 委,古義:放棄。 今義:委任 去,古義:離開 。今義:到 去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 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 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古義:限制。 今義:地域 以 :憑,靠。 本句話的意思是 :使人民定居下來(不 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 的邊疆的界限。 固國: 鞏固國防。 威: 震攝。兵革之利,武器的強大。 寡助之至: 之,動詞,到。至,極點。 親戚
7、畔之:親戚 畔,通“叛”,背叛。 之 :他,代詞。 天下順之: 順,歸順,服從。 故君子有不戰(zhàn): 故,所以。有不戰(zhàn), 不戰(zhàn)則已。 深入論證 “ 得道 ” 即 “ 得人和 ” 則 “ 戰(zhàn)必勝 ” 。 古義:內親外戚 今義:因婚姻聯(lián)成的關系 擺出觀點 論證觀點 得出結論 結構圖解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時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戰(zhàn)爭事例 治國道理 藝術特色: 、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論證嚴密,并使用類比論證, 善于說理。 、運用 排比、對偶、頂真 等修辭手法,氣勢磅礴,具 有極強的說服力、感召力。 排比 如
8、: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 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對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頂真 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詞小結 1古今異義。 郭 古義: 外城 七里之郭 今義:姓氏 池 古義: 護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義:池塘 去 古義: 離開 委而去之 今義:到 去 親戚 古義: 內親外戚 親戚畔之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 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 委 古義: 放棄 委而去之 今義:委任 域 古義: 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 今義:地域 是 古義: 這 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今義:判斷動詞 2通
9、假字。 畔通 “ 叛 ” ,背叛。 親戚畔之。 3虛詞。 之 代詞 他 親戚畔之 助詞 的 三里之城 動詞 到 寡助之至 而 表并列 并且 泉香而酒冽 表修飾 著、地 夫環(huán)而攻之 表轉折 卻、但是 攻之而不勝 、背誦課文,以文 中你感受最深的語句 為話題,發(fā)表簡單的 演講。 、你知道孟子的有 關故事或語錄嗎? 孟子語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 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孟子故事 孟母三遷 孟母斷機杼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預習第二章。 有利于作
10、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 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 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比如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圓七里 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 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 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 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 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 器裝備也并不是不堅固鋒利,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 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 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內 部團結啊。 所以說,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劃定的疆 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川的險阻, 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施行“仁 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 “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兄弟骨肉也會背 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的人 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 去攻打那連親戚都反對的寡助之君,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戰(zhàn)則已,戰(zhàn)就 一定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