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上冊5.3等效電路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級物理上冊5.3等效電路教案新版教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物理上冊5.3等效電路教案新版教科版(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 3 節(jié) 等效電路 第 1 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知道串聯(lián)電路總電阻與各個串聯(lián)電阻的關系。 2. 會用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串聯(lián)電路問題。 3. 體會等效電阻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等效電路在串聯(lián)電路中的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探究的快樂及科學方法的魅力。 【教學重點】 串聯(lián)電路電阻的特點。 【教學難點】 用理論推導的方法探究串聯(lián)電路總電阻跟各個串聯(lián)電阻的關系。 【教學突破】 引導學生充分掌握最基本的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
2、關系,以及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進行適當?shù)奶崾荆寣W生討論推導,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干電池 (2 節(jié) ) 、開關、導線、定值電阻 (5 Ω 、10Ω、 20Ω ) 、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 表。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批注 結合上一節(jié)課中學生對 于阻值模糊的電阻進行測量, 用到了伏安法,這一節(jié)課深入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提出,已知電阻值,但是一只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測量電阻的阻值的方法——伏安法。但 電阻的阻值不夠大,又有很多 是,在實際生活中卻遇
3、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維修爺爺?shù)氖?小阻值的電阻,怎么來利用小 音機時,小聰發(fā)現(xiàn)收音機中有一只 100Ω 的電阻壞了,可小 阻值的電阻組合成大阻值的 聰手邊只有幾只 50Ω 的定值電阻, 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 電阻呢?這樣將物理知識與 問題嗎? 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增強了 學生對物理應用于生活的認 識,提高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 興趣。 第 1 頁 二、進行新課。 1. 知識準備,復習提問。 (1) 歐姆定律的內容及表達式。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并將這兩 (2) 串
4、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個問題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以 2. 實驗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備參考使用,為串、并聯(lián)電路 (1) 問題:現(xiàn)在我們手中有 5Ω和 10Ω的電阻, 能否組合一下 等效電阻的理論推導作鋪墊。 得到 15Ω 的電阻呢? (2) 分析電路的等效電阻。 演示:將兩電阻串聯(lián)接到電壓 U的電路兩端,電流表示數(shù)為 I ,如教材圖 5- 3- 2 所示。用歐姆定律計算出 R1 與 R2 串聯(lián) 后的總電阻,用一個電阻值為 R的電阻代替 R1、 R2,調節(jié)滑 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流表示數(shù)為 I 。顯然,對電路中電流而言,該電阻產(chǎn)生的效果
5、跟前面兩個電阻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 讓學生回憶合力的知識,幾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 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 讓學生明確只有“等效”才能相互“代替”。 教師小結:兩次實驗中,電流表、電壓表的示數(shù)是完全相同 這一部分內容占用的時間略 的,這說明定值電阻 R 在電路中產(chǎn)生的效果與電阻 1 和 2 微多一點,主要讓學生明確什 R R 串聯(lián)在同一電路中共同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在這一基礎上,我 么才叫做“等效” ,只有“等 們稱電阻 R是兩個串聯(lián)電阻
6、 R 和 R 的等效電阻或總電阻, 同 效”才能相互“代替” ,注意 1 2 時也可稱串聯(lián)電阻 R1 和 R2 是電阻 R的等效電阻或分電阻。 與合力進行對比分析,效果會 電路的等效電阻:幾個連接起來的電阻起的作用,可以用一 更好一些。 個電阻來代替,這個電阻就是幾個電阻的等效電阻。 問:請同學們大膽地進行判斷,你認為,實驗中 R1 和 R2 的等 效電阻或稱總電阻 R的大小是多少 Ω ?請說出判斷的依據(jù)。 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判斷分析,教師都不要否認。 教師計
7、算出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值。 設疑:大家對電阻值 R的判斷能與實際吻合,這是巧合還是 反映了必然的規(guī)律呢?下面我們通過研究串聯(lián)電路電阻的關 系來回答這一問題。 (3) 實驗探究: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 5-3- 2 說明如何進行實驗判斷,并設 計出相應的實驗表格。 實驗:出示如圖 5-3- 2 所示的電路圖。 把 2Ω 與 3Ω 的電阻 串聯(lián)后接于電路中,記錄對應的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shù);再把 在處理這一
8、部分內容時,教師 5Ω 的電阻接于電路中,記錄對應的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shù)。 不要急于求成,要讓學生明白 換一組電阻再進行實驗。 如何使用 “等效法” 進行測量, 分析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可以采用歐姆定律進行計算 讓學生用符號表示上述實驗結論的數(shù)量關系。 總電阻,也可以換一個電阻進 學生觀察記錄實驗現(xiàn)象并分析得出結論。 行對比,從而分析電阻之間的 結論: 2Ω 和 3Ω 的電阻串聯(lián)后的等效電阻為 5Ω 。 關系特點。對于實驗數(shù)據(jù),如 用公式表示為: R= R1
9、+ R2. 果時間足夠多,要盡量多安排 (4) 理性探究:推導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幾組實驗,既能增強學生實驗 第 2 頁 ①教師介紹: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實驗是一種重 測電阻的能力,也為學生認識 要的、常用的方法,我們通過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去驗證假設,但 串聯(lián)電阻奠定基礎。 也可以用理論推導得出結論。 ②理論推導: 利用教材圖 5-3- 3 引導學生根據(jù)串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 律推導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和各串聯(lián)電阻之間的關系。 參考:下面以兩個電阻的串聯(lián)為例,推導串聯(lián)電
10、路電阻的關 系。 設電阻1 與 2 串聯(lián)時, 等效電阻或總電阻為 ,畫電路圖 ( 可 R R R 參考教材第 80 頁圖 5- 3- 3) 。 因為:串聯(lián)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即 (1) I 1=I 2= I 串聯(lián)電路兩端的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之和,即 (2) U=U1+ U2 所以,用 (2) 式除以 (1) 式可得 U U1 U2 (3) I = I + I 由歐姆定律變形后的公式,將 (3) 式寫為 (4) 式,即 (4) R= R1+R2 實驗和理論推導都證明:串聯(lián)
11、電路中,等效電阻等于各串聯(lián) 電阻之和。 理解導體串聯(lián)起來后的總電阻與各串聯(lián)導體電阻的關系。 3. 拓展分析。 結合教材圖 5-3- 4,根據(jù)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進行分 析,認識電阻的串聯(lián)就相當于增加了導體的長度,從而增大 了導體的電阻值,所以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大于各串聯(lián)導體 的電阻。 4. 例題:兩電阻的阻值分別是 R1= 8Ω , R2= 4Ω,串聯(lián)后接 于 24V 的電源上,則 R1 兩端的電壓是多少 V?你還能求出電 總體解題指導思想——由圖 路中哪些物理量? 可知兩個電阻 R、 R 串聯(lián),則
12、 1 2 解析:歐姆定律中的電壓、電阻和電流三個量是對同一個電 整個電路可以分為三部分: R1 阻或同一段電路而言的。不同導體或不同電路中三者不能混 一部分, R2 一部分,總電阻一 用,應加角碼區(qū)別。 部分;由歐姆定律可知對應每 解:電路的等效電路圖如圖 5- 3- 1 所示: 一部分電路都有電流、電壓和 電阻三個量,所以一共包含 9 個量,已知 3 個量,所以可以 再求出其他 6 個量。 因為兩個電阻串聯(lián),所以總電阻為: R= R1+R2= 8Ω + 4Ω = 12Ω ;
13、 U 24V 總電流為: I =R= 12Ω= 2A; 第 3 頁 通過 R1 的電流為: I 1= I = 2A; R1 兩端的電壓為: U1= I 1R1= 2A8Ω = 16V; 通過 R2 的電流為: I 2= I = 2A; R2 兩端的電壓為: U2= U- U1= 24V- 16V= 8V。 三、反思總結,布置思考題。 1. 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教師再作適當?shù)难a充。 2. 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jié)
14、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3. 布置思考題及課后作業(yè)。 課后思考: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與各個電阻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 第 3 節(jié) 等效電路 (1) ( 一 ) 電路的等效電阻 1. 內容:幾個連接起來的電阻起的作用,可以用一個電阻來代替,這個電阻就是那些電阻的等效電阻。 2. 串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1) 實驗探究。 (2) 理性探究。 (3) 內容:串聯(lián)電路中,等效電阻等于各串聯(lián)電阻之和。 (4) 公式: R= R1+R2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節(jié)課一方面遵循教材的編寫思想,使學
15、生明白物理規(guī)律既可以直接從實驗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規(guī)律從理論上導出,注意設計和用好演示實驗,對電阻關系式進行細致地推導。但重點應落在充分運用教材的問題、實驗結果對電阻關系的推導,淺顯具體地闡明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實驗時用了三個定值電阻兩次得出電阻關系,這既為學生理解電阻關系式提供了事實依據(jù),又為介紹等效方法和應用等效方法引出課題的問題提供了感性認識,使引入問題、實驗、講授、論證統(tǒng)一起來。 第 2 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知道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跟各個并聯(lián)電阻的關系。 2. 會用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和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并聯(lián)電路問題。 第 4 頁
16、 3. 體會等效電阻的含義。 4. 使學生知道幾個電阻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的阻值都小。二、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等效電路在并聯(lián)電路中的應用。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探究的快樂及科學方法的魅力。【教學重點】 并聯(lián)電路電阻的特點。【教學難點】 用理論推導的方法探究并聯(lián)電路總電阻與各個并聯(lián)電阻的關系。【教學突破】 引導學生充分掌握最基本的電流、電壓、電阻之間的關系及并聯(lián)電路的特點;進行適當 的提示,讓學生討論推導,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干電池 (2 節(jié) )
17、、開關、導線、定值電阻 (10 Ω 、 15Ω ) 、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 批注 結合上一節(jié)課中學生對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入新課。 于電阻的串聯(lián)可以得到電阻 較大的情況,那么如何得到較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電阻的串聯(lián)知識,了解到了電阻串聯(lián)可 小電阻呢?進而提出問題,讓 以使電阻變大,那么能不能用幾個電阻得到阻值較小的電阻 學生思考,自然引入本節(jié)課的 呢? 內容。這樣再一次將物理知識 今天小明的爸爸又給小明出了一道難題:現(xiàn)在小明的爸爸急 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增強
18、 需 5Ω的電阻,但身邊只有一些 10Ω 的電阻,小明該怎么辦 了學生對物理應用于生活的 呢?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認識,提高了學生進一步探究 的興趣。 二、進行新課。 1. 知識準備,復習提問。 (1) 歐姆定律的內容及其表達式。 (2) 并聯(lián)電路電流、電壓的特點。 (3) 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是如何研究串聯(lián)電路中電阻關系的? 引導學生總結:串聯(lián)電路電阻的特點我們是通過先猜想,再用實驗驗證,最后通過理論推導這三個步驟研究得出的,這也是我們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我們一起看大屏幕,回顧研究的過程。 板書:猜想、實驗驗證、理論
19、推導、結論。 利用多媒體回顧三個步驟。 猜想:電阻串聯(lián)相當于增大了導體的長度,總電阻等于各電 阻之和。 第 5 頁 實驗驗證:分別用伏安法測各電阻和總電阻的阻值并進行驗證。 理論推導:用已經(jīng)學過的有關知識進行推導。 2. 實驗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1) 猜想:電阻串聯(lián)可使小電阻變大,原因是串聯(lián)相當于增大了導體的長度,所以串聯(lián)后的總電阻大于其中任一電阻。 那么并聯(lián)呢? 結合教材圖 5-3- 5,教師適當引導。 學生回答:相當于增大導體的橫截面積,可使大電阻變小,并聯(lián)后的總電阻比其中任何一個電阻
20、都小。 (2) 實驗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要判斷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我們應怎么辦?那就請你們用實驗對你們的猜想進行驗證。學生實驗: 在研究電阻串聯(lián)時,我們通過實驗得到了總電阻與各電阻的 定量關系是: R= R1+ R2. 那么電阻并聯(lián)時, R1、 R2 和 R之間有沒有定量關系呢?下面請完成實驗報告的第二部分。 學生分析。 你們小組發(fā)現(xiàn) R1、 R2 和 R之間存在什么定量關系? 學生回答: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并聯(lián)電阻的倒數(shù)之和。 多媒體顯示。 1 1 1 結論: = + 。 R R1 R2 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shù),
21、等于各并聯(lián)電阻的倒數(shù)之和。 (3) 理性探究:推導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為了說明我們得到的結論不是巧合,具有普遍性,我們還要怎么辦? 學生回答:我們需要對結論進行進一步的理論推導。請同學們在下面完成。 展示學生的推導過程。 1 2 根據(jù)歐姆定律, I = U, I 1= U, I 2= U, R R2 R2 U U U 由于 I = I 1+ I 2,因此 = 1 2 + , R R1 R2 因為 U= U1= U2, 1 1 1
22、 所以 = + 。 R R1 R2 通過理論推導,我們不用再懷疑結論:并聯(lián)電路的總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并聯(lián)電阻的倒數(shù)之和。 1 1 1 板書: = + 。 R R1 R2 3. 回扣開頭。 通過學習,現(xiàn)在誰能幫小明解決他爸爸遇到的問題,也就是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并將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以備參考使用,共同回顧電阻串聯(lián)的推導過程,并通過多媒體展示,目的是為學生掌握這種研究方法增加記憶感,并為并聯(lián)電路等效電阻的理論推導作鋪墊。
23、 在處理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上一節(jié)課中的實驗及分析方法自己進行探究,增強學生的實驗分析能力,教師可以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進行適當點撥,爭取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獨立完成。 對于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由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師加以適當點撥即可。 第 6 頁 利用幾個 10Ω電阻得到 5Ω 電阻? 學生回答:兩個 10Ω 電阻并聯(lián)。 多媒體演示。 4. 例題:在下面的電路中,
24、電源電壓是 36V,燈泡 L1 的電阻是 20Ω ,L2 的電阻是 60Ω ,求兩個燈泡同時工作時電路的總電阻和干路電流。 引導學生分析。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首先我們根據(jù)題意在電路圖上標明已 知量的符號、數(shù)值和未知量的符號。請一位同學說一說本題 有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 多媒體顯示。有沒有會解答的同學? 例題是教師自己補充的,教師 由于已知1 、 2 且兩電阻并聯(lián),可利用今天我們研究出來的 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 R R 結論計算出總電阻
25、R,再根據(jù)歐姆定律計算出干路電流。 整順序,比如將例題放在“等 有沒有想到其他方法的? 效電路”之后,作為補充知識 U 使用。對于等效電路的內容, 要求總電阻,可根據(jù)歐姆定律公式變形得到 R= I 來計算, U 教師不要拓展太寬,比如教材 已知, I 可根據(jù)并聯(lián)電路電流的特點 I =I 1+ I 2 求得,又根據(jù) 中提到了混聯(lián)電路,但是這不 歐姆定律可分別求出 I 1、I 2,則可解答出來。 作為中考的要求,不需要初中 學生解答。 學生掌握。通過學生自己閱 教師評析,實物展示做得好的解答。 讀,培養(yǎng)自學能力,加深
26、對知 5. 等效電路。 識的理解。 讓學生閱讀教材第 83 頁自主學習畫等效電路圖。 三、反思總結,布置思考題。 1. 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收獲,教師再作適當?shù)难a充。 2. 教師進一步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3. 課后作業(yè):“自我評價”第 1、2 題。 ┃教學小結┃ 【板書設計】 第 3 節(jié) 等效電路 (2) ( 二 ) 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 1. 實驗探究。 2. 理論推導。 3. 內容: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的倒數(shù)等于各支路電阻的倒數(shù)之和。 1 1 1 4. 公式: = +
27、 。 R R1 R2 ( 三 ) 等效電路 第 7 頁 【教學探討與反思】 本節(jié)課是在上一節(jié)課“串聯(lián)電阻”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因此在整節(jié)課中,教師的參與比較少,充分利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自己進行探究、驗證,這樣既訓練了學生探究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在本節(jié)課的開頭,教師便引導學生總結了上一節(jié)課探究串聯(lián)電阻的思路與方法,并板書展示,增強了學生的記憶,同時也為本節(jié)課對這種方法的運用奠定了基礎。課堂中,教師也適當進行了對應聯(lián)系,幫助學生及時掌握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對于“等效電路”部分內容,最好采用學生自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第 8 頁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