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ⅱ岳麓版第12課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歷史ⅱ岳麓版第12課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教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歷史ⅱ岳麓版第 12 課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教案
描述近代服飾、餐飲、建筑和社會習俗的變化情況。
站在近代中國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思考近代中國社會物資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原因。
根據(jù)教科書和資料就某一社會現(xiàn)象再現(xiàn)近代社會生活的場景。
在教師指導的基礎上, 通過圖書館、上網(wǎng)的方式收集資料, 整理資料,合作探究,以小組學習的方式探討近代社會生活或社會習俗的變化相關問題。
聯(lián)系實際生活就近代物資生活和社會習俗變遷探討其變遷時代特點, 認識其發(fā)生是必然的,也是時代造就的。
教學重點
物質(zhì)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及原因。
2、
教學難點
中國社會變動對社會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
教材分析
本課從“競尚洋裝”、 “斷發(fā)與不纏足運動”、 “異味爭嘗”、 “洋房與里弄”、“讀報刊與看電影”及“禮儀的革新”六個方面介紹了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每
個子目均配以圖片或漫畫, 便于學生形象理解。 教材沒有單獨分析其變化的原因,而是把變化的因素滲透在每一社會生活現(xiàn)象變遷的介紹之中。
學生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上課的近代社會經(jīng)濟的變遷以后對社會物資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
遷是如何的都抱有好奇心, 物質(zhì)生活和習俗與我們的生活相關, 學生也有了解的積極性。有關社會物資生活和習俗的文字
3、、圖片資料多,有利于學生收集整理,利于培養(yǎng)其合作精神。經(jīng)過前期的鍛煉,高一下的學生已初步具備收集整理資料、展現(xiàn)成果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前對學生進行分組:服飾組、飲食組、禮儀組和建筑組等四組,教師提供資料
來源《老照片》、《百年中國》等,還有相關網(wǎng)址。要求展示時間 7 分鐘左右,方式不限。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方法 活 教學法 法
教學 程
一人自身的 化
斷 和不 足運
( 一) 斷 A 同治光 年 , 一些留學生率先“改裝去 ” B 新運 , 康有 上
4、 “斷 易服改元”
C.1910 年清政府 布了準 臣民自由剪 的法令
D辛亥革命后 , 民國政府 出《剪 通令》
( 二) 不 足運 A 清政府曾多次下令 除 足 , 但屢禁不止
B 片 爭后 , 出 了天足會
C 新人士倡 女 運
康有 在廣州首 《不 足草例》
康氏兄弟在廣州成立“不 足會‘
新式學堂以不 足 基本入學條件
提 一:根據(jù)以下材料, 一 足陋 女身心健康有何危害?
大 1931??不能逃跑的小腳女人被匪徒捕 。匪徒 些俘 于行走和不能排 而 火,逼著她
5、去掉裹腳布赤腳跑。她 哭叫著,即使挨打也跑不起來。
回答: 示出 足 女的危害,不能跑、不能跳、 于行走,不 重影響生活 量而且 女的精神 來了巨大的 害。
提 二:據(jù) , 湖南一地列名《湘 》的不 足會 就達 1060 人,如果加上 不 足會捐款的人達 1132 人之多。然而,列名 的無一女子,不 足 成了 尾的“男人運 ”。
[ 探究 ] 什么不 足 成了“ 尾”的男人運 ?
1〕由于 小腳的女子多數(shù)足不出 , 以接觸和接受新思想。
〔 2〕主要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縛。女子纏足是為了迎合男人的審
6、美觀,因此,女子要放足,就必須先要解放男人的思想,而這并不容易。
提問三:
通過閱讀圖片,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結論:除了風氣較為開放的大城市和受過教育的婦女接受了放足觀念外,多數(shù)貧困落后的地區(qū),纏足依然相沿成習。
原因:纏足習俗已經(jīng)相沿千年,其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徹底根除是相當困難的。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在政府的倡導、強制下,廣大婦女才徹底解放。
7、
提問四:為什么說“斷發(fā)”和不纏足運動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
〔 1〕“斷發(fā)”和不纏足運動的興起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列強不斷擴大對中國侵略的同時,也帶來了近代西方民主平等的思想,促進中國人思想的變化。
〔 2〕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迫于形勢,中國政府也不斷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 3〕辛亥革命前后,“斷發(fā)易服”不僅是移風易俗,還帶有反清色彩。
二 : 衣食住行用的變化
( 一) 竟尚洋裝
[ 探究 ] 是什么原因?qū)е铝私棸l(fā)生了變革?
①受西式服飾的影響。 以及中國近代工業(yè)對傳統(tǒng)社會思想的沖
8、擊
③民國政府頒布男女禮服形制,這種法令帶有一定的強制性,使新服飾得以迅速走向社會中下層。
B 概況 : 長袍馬褂與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 清政府對官定服飾制度的改革 ( 新軍和學生 )
民國政府頒布男女禮服的形制 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改良 : 中山裝
和旗袍的出現(xiàn)
( 二) 異味爭嘗—食篇
中國文明孕育了燦爛的飲食文化 , 近代西風東漸使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受到?jīng)_擊 , 但變化速度緩慢
概況 : A19世紀 40 年代在通商口岸出現(xiàn)外國經(jīng)營的西餐館
B19 世紀 60 年代 , 上海陸續(xù)開了一批西菜館 ( 一品香—中西大菜 )
9、
C19;世紀七八十年代西餐成為一種時尚
D日常食品的嬗變 : 對百姓生活產(chǎn)生影響的是日常西式食品 ( 糖果 點心罐頭冰淇淋 )
酒茶煙等也發(fā)生嬗變出現(xiàn)了咖啡可可汽
水等新式飲料
提問一:閱讀材料
“從前親友禮尚往來,所饋送者,以茶肆中之雞蛋糕、眉毛餃為通常品,近那么此等食品已不合時宜,而以外國糖果以及罐頭食品為主?!辈牧戏从沉耸裁船F(xiàn)象?該現(xiàn)象最早出現(xiàn)在何時?除此之外,人們的飲食還有什么變化?
反映了日常西式食品對普通百姓生活的影響, 最早出現(xiàn)在鴉片戰(zhàn)爭后。 人們的飲食變化還有吃西餐、喝咖啡。吸香煙等。
提問二:廣告詞:
10、今有煙二種。一種為國貨,其一那么否。君購國貨。實為國家挽回少許之利權,否那么為國家增漏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惟諸君實國利之。
結合課本圖片簡要概括南洋煙草公司紅金龍香煙上的廣告內(nèi)容,它反映了什么問題?
回答:它大力倡導人們使用國貨,排斥洋貨,并把它提高到利國利民的高度。反映了外國商品的傾銷對中國民族工業(yè)的打擊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反帝愛國的熱情。
提問三: [ 探究 ] 近代中國傳統(tǒng)飲食變化特點
〔 1〕傳入路線:由沿海到內(nèi)地,由通商城市到市鎮(zhèn)?!?2〕范圍:西餐僅限于上層社會。
〔 3〕對普通百姓影響的是:日常西式食品、點心、罐頭、冰激
11、凌。
〔 4〕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變化的速度相對緩慢
原因:自然物產(chǎn)條件的制約經(jīng)濟條件的制約生活習慣的制約
( 三) 洋房和里弄—住篇
概況 :A 租界最早出現(xiàn)西式建筑
B 北方城市多是居住大院 , 南方城市多是里弄住宅
C在大城市出現(xiàn)了高級公寓和別
( 四) 生活方式的變化—行篇
(1) 讀報刊和看電影
A 報刊發(fā)展歷程 :a19 世紀 , 中國出現(xiàn)近代報刊 《察世俗每月統(tǒng)記傳》 , 太平天國運動時 , 民眾開始有了新聞觀念
B1872年《申報》成為近代中國出版時間最長 , 影響最大的報紙 ,19
12、 世紀末 , 各類通俗性報刊的出現(xiàn) , 代表上海清末四大小說期刊
C維新運動中 , 報紙成為宣傳政治綱領和開展政
治斗爭的武器
新文化運動后 , 閱報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
B 電影的發(fā)展歷程 a19 世紀末 , 電影傳入中國 1896 年上海徐園最早放映電影
B1905年, 《定軍山》是中國第一次嘗試自
攝影片
C1913年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潮州買
賣婚姻為題材
D1931年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揭露
舊禮教對婦女的精神毒害
C影響 : 及時傳播時事信息 , 促進
13、知識普及 , 開闊視野
(2) 禮儀的革新
概況 : A 清代有一套表達貴賤尊卑的日常禮儀 ( 三跪九拜長拜作揖等 )
B1886年, 政府官員革新禮儀 , 為中國相見禮儀革新的開始 ( 握手 )
C民國之初簡化禮儀
D新文化航運動和民國革命洪流 , 推動了近代婚姻的變革
F19 世紀中期開始 , 喪葬禮儀的變化
提問一:新舊婚姻有何變化?是什么原因?qū)е铝诉@種變化?這種變革主要集中在什么范圍?
〔 1〕變化:父母包辦,講究門當戶對到男女自由戀愛?;橐龆Y儀由繁縟走向簡約。
〔 2〕原因:新文化運動和國民革
14、命洪流的推動。
〔 3〕范圍:主要發(fā)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識層以及官宦人家,廣大的內(nèi)地和農(nóng)村地區(qū),幾乎沒有變化。
提問二:“被稱為‘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太炎,在報刊上登載征婚廣告,所列三條‘特征’條件包括:文理通順可以寫短文章;大家閨秀,不染自由之氣;有服從性質(zhì)。”
“辛亥老人回憶湖南的情況時說:‘革命后,男女交際自由,結婚自由和男女平權的呼聲很高’,‘湖南女子開始沖破舊禮教的封鎖線’,‘要有選擇配偶的自由’,‘自由結婚也不是家長能阻止的了’?!?
問題:民國時期婚姻有何變化?
①說明民國時期婚姻更加自由。
②說明舊有的婚姻觀念并沒有完全改變。
15、像章太炎的征婚條件中,存在著嚴重的門第觀念,特別是第三條帶有濃厚的封建殘余。
提問三:中國人對死亡禮儀的重視和鋪張,決不亞于婚禮和其他禮儀的規(guī)模與繁瑣,相沿成習,變化最為遲緩。 19 世紀中期以后,中國的喪葬禮儀有何變化呢?閱讀有關文字回答。
“ 1905 年,李書同為母親辦喪事,在《大公報》上發(fā)布‘哀啟’,聲明概不收受呢緞、軸幛、銀錢、洋圓等物,可以送挽聯(lián)、紀念詩文、花圈等;參加追悼會的人,不行舊禮,愿意者改行鞠躬禮。李書同特意為母親寫了哀歌,整個儀式簡樸感人?!?
變化:文明、衛(wèi)生、簡潔的西式葬禮開始引起國人注目。但是在現(xiàn)代中國,特別是農(nóng)村厚葬風氣依
16、然存在。
感悟:對老人我們應該在他們生前盡孝心,去世后葬禮應簡樸。
近代社會生活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根本原因:西方的工業(yè)文明首先對近代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造成強烈沖擊,然后中國在政治、經(jīng)濟、思想領域的變化共同影響的結果。
具體原因:西方先進的科技與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合力影響的結果。
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特點
〔 1〕變化首先由通商口岸開始,逐漸向內(nèi)地擴展。這與帝國主義列強勢力的深入路線相同。
〔 2〕由于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及風俗習慣存在著極大的差別,各地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 3〕中國的社會生活雖然變化,但始終保
17、持著民族特色。
( 三) 交通與通訊的變化—用篇
(1) 鐵路的發(fā)展 ( 中國近代鐵路事業(yè)的半殖民地性質(zhì) )
發(fā)展原因 : 優(yōu)點—速度快運力大費用低廉 ; 受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 向西方學習的結果
發(fā)展概況 :A1876 年英國人建造了上海至吳淞的客運鐵路
B1881年中國自建第一條鐵路 ( 唐山開平至胥各莊的鐵路—京
沈鐵路 )
C1888年 , 紫光閣鐵路修建
D1909年 , 京張鐵路建成 ,( 詹天佑 ) 中國鐵路史上的里程碑
F1911年全國鐵路總里程達 4800 千米 (90
18、%是由外國修筑并控
制 )
提問一:鐵路在中國的發(fā)展命運多舛。近代以來至 19 世紀 90 年代都有反對之聲。 1876 年英國商人建造上海至吳淞的客運鐵路因軋死行人,被清政府贖回拆毀并擲入大海。
反對修鐵路的理由是〔 1〕擾民;〔2〕奪民生計;〔3〕為外敵“縮地”,便其運兵;〔 4〕因賈洋匠而導致白銀外流。甚至有人說:建鐵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國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中國之利”。
這些反對修鐵路的觀點或理由有道理嗎?為什么?
有一定道理,但更多的是說明人們的反對主要是受封建落后思想的影響和出于反對列強侵略的目的。
19、
提問一: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列強獲得了哪些與航運有關的特權?有何影響?
兩次都開放了通商口岸, 《天》與《北》更規(guī)定外國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國的領海、內(nèi)河航行權受到破壞。外國經(jīng)濟勢力深入內(nèi)地,擴大了外國對中國的商品傾銷,并造成中國舊式航運業(yè)的衰落。
(2) 水運和航運
水運發(fā)展概況 :A 鴉片戰(zhàn)爭后 , 外國輪船進入中國 , 壟斷了中國的航運 .
B1872年近代第一家輪船航運公司—輪船招商局設立 ,
成為中國航運業(yè)的象征
C1900年民間興辦的輪船航運公司紛紛出現(xiàn)
航空發(fā)展概況 A20世紀初期中國近代航空業(yè)產(chǎn)
20、生 (1909 馮如制造了第一架中國飛
機 )
B1918年以后中國近代航空事業(yè)才真正起步
(3) 郵政的發(fā)展
郵政 :A 鴉片戰(zhàn)爭后 , 外國人在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郵政代辦所”
B1896年, “大清郵政局”宣告成立 ,1931 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驛站
C1920年中國首次參加萬國郵聯(lián)大會
電報 : A1877年福建巡撫在臺灣設第一條電報線 , 成為中國自辦電報的開端
B 民國時期 , 電報電信事業(yè)發(fā)展緩慢
提問一:歸納近代交通和通訊業(yè)對中國產(chǎn)生的影響?
影響 : 促進了中國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 , 在一定程度上轉(zhuǎn)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 也促使中國和世界的聯(lián)系加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