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5蘇教版第二專題《項脊軒志》教案(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語文必修5蘇教版第二專題《項脊軒志》教案(一)(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項脊軒志》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糾正字音,識記重點字詞,把握作者的“喜”。
一.作者簡介
歸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明朝“唐宋派”中成就最高者,被譽為“明文第一” , 時人稱他
為“今之歐陽修”。他命運多舛, 8歲喪母,仕途不順, 35歲中舉人,八考進士不第, 60歲才中進士。他的散文多寫日常生活和家庭瑣事,感情真摯自然,語言樸素流暢,細節(jié)真實生動?!安皇碌?
琢而自有風味”。姚鼎認為,歸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兩代除歸氏別無他人,并把它視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一座橋梁。
二.相關知識
2、1.“項脊軒”介紹
是歸有光的書齋名。 對于名字由來有兩種解釋:①其遠祖歸道隆曾居住在太倉項脊逕, 作者以“項脊軒”來命名自己的書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②言其窄小,如頸背之間,故名。
2.志,記的意思,它是古代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 《項脊軒志》又作《項脊軒記》 ,是一篇借記物以敘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3.唐宋派:
唐宋派是明代的一個主要的文學流派,以明中葉的唐順之、茅坤和歸有光為代表。他們反對前、后七子的擬古文主義文風,極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稱為“唐宋派”。唐宋派既推尊先秦兩漢文的傳統(tǒng)地位,又承認唐宋文的繼承和發(fā)展,提倡學習唐宋文,易詰屈聱牙為文從字
3、
順,同時針對復古派的摹擬剽竊,提出“直抒胸臆”的創(chuàng)作主張, 重視在文章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他們的主張和創(chuàng)作對清代的桐城派影響很大。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誦讀課文
提出要求:要讀通,讀懂。誦讀的同學聲音要洪亮,其他同學要在不理解的地方作出標記。
2. 糾正字詞讀音
欄楯( shǔn) 修葺( q)扃牖( ji ōng)先妣( bǐ)老嫗( y)闔門( h象)笏( h)冥然( mng)
異爨( cun)(加大字號)長號( ho) 呱呱而泣( gū) 婢女( b)
3. 從全文看,文章分為幾個大部分?從哪里可以看出?
明確:全文
4、可以分為主體和補記兩個部分。從第四段“余既為此志,后五年??”一句,可以區(qū)分出前后的寫作時間不同。
四.文本研讀
1. 我們學習文章要善于抓關鍵句(文眼)來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找一找,能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把握作者感情的關鍵句是哪一句?此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明確:“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眱?nèi)容上,是全文的抒情線索;結構上,承上啟下。
2.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蔽闹泻翁帉懣上玻浚鞔_:第一段)( 1) 學生讀第一段。教師指導,學生翻譯。
( 2)本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小軒有什么特點?作者為什么說項脊軒“可喜”?此處用了什么手法?明確:本段寫了修葺前后
5、的項脊軒。通過修葺,項脊軒由以前的狹小、破漏、陰暗而變?yōu)椴宦?、?
亮、幽雅,因而“可喜”。通過了對比手法,借景抒情,表現(xiàn)身處軒中的喜悅之情。
( 3)學生齊讀,注意一邊讀一邊想象那幽雅的景色,感受作者對項脊軒的眷戀之情。
3. “可喜”我們已經(jīng)了解,接下來我們看看“可悲”。
( 1)學生讀第二段內(nèi)容,自由討論翻譯,教師提問點撥。
( 2)課后思考本段寫了哪幾件“可悲”之事?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積累文言實詞,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常見的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
2.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歸有光散文的特點,學習作者從日?,嵤轮羞x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來抒寫
6、感情的技巧
3. 情感目標: 體味本文行文中表現(xiàn)出的纏綿動人的親情, 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感悟生活的細節(jié),體會親情。
教學重點: 識記重點字詞,理順文章脈絡,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難點:
用日?,嵤卤憩F(xiàn)人間真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段
1. 第三段寫了哪幾件“可悲”之事?
明確:三件事——諸父異爨、懷念母親、回憶祖母。
2. 作者在敘述這三件事的時候,采取了什么方法 ? 明確:①寫“諸父異爨”部分,通過“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三件事寫了家道的衰敗——細節(jié)描寫。
7、
②“懷念母親”部分,通過老嫗之口寫母親,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側面描寫。
(林紓曰:“震川
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
)
③“回憶祖母”部分,通過對祖母往事的回憶,表現(xiàn)祖母對自己的期望——細節(jié)描寫。
3.
小結:如果說寫“可喜”是借景抒情的話,
那么寫“可悲”就是借事抒情,通過側面描寫和細節(jié)
描寫,展現(xiàn)了作者“瞻顧遺跡,
如在昨日, 令人長號不自禁”的悲慨。 親情是我們最熟悉、 最珍貴、
最樸實也是最易被我們忽視的。
歸有光先生就是用我們最熟悉的細節(jié)來表現(xiàn)最真摯的親情,
讓簡短
平常的句子有了如此強的
8、感染力。
二.研讀第三段
1.
學生自讀,自由討論翻譯,教師點撥。
2.
第三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
明確:寫了作者在軒中讀書的情形和小軒的遭遇。
3.
有人認為這段文字來的突兀,是多余的,你有這種感覺嗎?
明確: 文章的主體部分還有一段文字被刪掉了,要想明白第三段是否多余,
必須綜合刪掉的文字來
看。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
9、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這段文字涉及兩個人物,一是蜀清,一是諸葛亮。大意為:巴蜀有個叫做清的寡婦,守著丈夫
遺留下來的丹砂礦, 牟取厚利,財富為天下第一。 秦始皇召見并禮遇她, 為她修了一座“女懷清臺”。諸葛亮隱居于隆中, 后來輔佐劉備, 成為蜀漢兩朝開濟功臣, 名垂后世。 這兩個人都是后來出了名,立了功的,但在最初沒顯露頭角的時候,并不為人所知。文段最后的意思說:自己雖然身在破屋陋
室,卻自謂有奇景。世人是不了解的,若知道我這樣,還可能把我看作是坎井之蛙呢!
補全了主體部分結尾,我們就可以看到,原來寫“余扃牖而居”是上承“余自幼讀書軒中”的,而“四遭火”也照應下文的“
10、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簿懿⒎亲髡咦杂鳎亲髡卟孪氩涣?
解他的世人,可能把他看作是沒見過大世面的坎井之蛙。 作者真正自比的應是蜀清和諸葛亮。他們兩人的共同點,都是當初不為人知,后來才名揚天下的。一個富甲天下,一個貴為丞相。作者正是
把這兩個人作為自己人生奮斗的目標,立志名揚天下,名垂后世,光宗耀祖,以報答祖母的期望,印證作者回憶“祖母贈笏”一節(jié)。
這樣,一個充滿自信,積極進取,樂觀向上,躊躇滿志的青年學子的形象就躍然紙上。所以,不是第三段多余,而是不應該刪掉其下的那段議論文字。
三.研讀補記部分
1. 補記部分寫了些什么事情?
明確:寫婚后生活,妻子生前軒
11、中生活之事和妻子死后室壞不修,長年在外,又歷喜悲。
2. 描寫寫妻子生前的軒中生活運用了什么手法,是為了表現(xiàn)什么?
明確:正面描寫(妻子活動)和側面描寫(諸小妹語)相結合,表現(xiàn)歸有光和妻子感情親密。
3. 最后一句,以亭中枇杷樹作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樹”是妻子親手種植的,看到樹就仿佛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聽到妻子的歡聲笑語。樹今已“如蓋”,物是而人非,睹物思人,怎不叫人神傷。這一句托物寓情,言有盡而意無窮,無限傷感溢于言外。
四.總結
1. 古人評價( PPT展示)
①明 王錫爵 ---- “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
12、一唱三嘆,無意于感人,而歡愉
慘惻之思,溢于言外。”
②“不事雕琢而自有風味?!?
③清 黃宗羲 ----- “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細事見之,使人欲涕。”
2. 寫作特色:①善于選取生活中的瑣事,表現(xiàn)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②善于利用細節(jié)描寫。③語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濃郁真摯。
板書設計:
修前:小、破、暗
小軒修葺
可喜
主體部分
軒中記事
修后:亮、雅、靜
家境衰敗
幼年喪母
追憶祖母
13、
多悲
相從軒中,感情親密——喜
補記部分 : 婚后生活
妻亡軒壞,常年在外——悲
教學反思
本文通過項脊軒前后變化的記述,寫出了對它的親切感情,也寫出了對親人的深切懷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抓住作者善于通過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jié),曲盡其妙,用家常語敘家常事,表真感情的手法。讓學生在掌握文言知識的基礎上,體味人間的至愛親情。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習作訓練中,嘗試這種手法,學習作者駕馭寫作材料的技巧,寫小事,寫真事,抒真情,表真意。
《項脊軒志》 的第三段, 文字的意思很好懂, 但為什么會有這樣一段文字作為主體部分的結尾,令人費解。教學參考上語焉不詳,致使這段文字在教學活動中常常被一帶而過。
我們在鉆研教材的時候,不能淺嘗輒止,一定要有質(zhì)疑的精神,學會深入思考。也許,因自身水平問題,認識上會有偏差,但能夠思考,也是一種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