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編 世界史 第一板塊 第十單元 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曙光—工業(yè)革命前的世界 課時檢測(二十七)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史)高三歷史一輪復習 第三編 世界史 第一板塊 第十單元 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曙光—工業(yè)革命前的世界 課時檢測(二十七)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 新人教-新人教高三歷史試題(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課時檢測(二十七)從文藝復興到科學理性時代
(時間:45分鐘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伊拉斯謨在《愚人頌》中說:“如果生活中沒有那種傻得可愛的感官快樂來調劑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個充滿憂郁、單調乏味、令人討厭、無法忍受和十分艱難的過程。”這表明伊拉斯謨( )
A.反對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
B.宣揚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人生觀
C.批判世俗的享樂主義
D.開啟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解析:選B 伊拉斯謨是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根據(jù)“傻得可愛的感官快樂”可以看出,人文主義者追求人性、反對神性,追求現(xiàn)世的快樂和幸福,反對基督教的神學束縛,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
2、利益,反對社會不平等現(xiàn)象是啟蒙運動,故A項錯誤,B項正確;文藝復興追求世俗享樂主義,故C項錯誤;追求理性是啟蒙運動的主題,故D項錯誤。
2.(2017·鄭州質檢)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與社會》中認為:“雖然世俗題材藝術品的數(shù)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繪畫的比例從15世紀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紀20年代的約20%,但宗教題材的藝術品一直占絕對優(yōu)勢?!边@說明,文藝復興時期( )
A.仍是以神為中心
B.并不反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藝復興仍重視宗教苦修超過現(xiàn)世生活
D.以神圣主義作為文藝的核心
解析:選B 文藝復興以人為中心,故A項錯誤;“宗教題材的藝術品一直占絕
3、對優(yōu)勢”,反映出文藝復興并不反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故B項正確;文藝復興反對宗教苦修,故C項錯誤;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作為文藝的核心,故D項錯誤。
3.(2016·??谡{研)“中世紀基督教所謂的生活是為來生做準備的人類形象,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人們把目光放到了此生,把人推向科學和藝術關注的中心。作為先決條件,就是要普及以古希臘羅馬為榜樣的教育?!边@一新思想的實質是( )
A.否定神的意志和權威 B.反對迷信強調自由
C.宣傳資產(chǎn)階級的文化 D.否定一切外在權威
解析:選C 材料“人們把目光放到了此生”“以古希臘羅馬為榜樣”,反映出這一新思想是近代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A
4、項屬于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B、D兩項屬于啟蒙運動主張,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實質是宣傳資產(chǎn)階級的文化,故C項正確。
4.在封建割據(jù)嚴重、王權衰弱、天主教占據(jù)支配地位的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方面——內(nèi)心自省和外界觀察都一樣——一直處在一層共同的紗幕之下,處于睡眠或半醒狀態(tài)。要想揭開“紗幕”而實現(xiàn)“人”的解放,歐洲人首先要做的是( )
A.推翻王權統(tǒng)治 B.宣揚人文主義
C.否定宗教神權 D.注重內(nèi)心反省
解析:選C 據(jù)題干材料“中世紀”、“人類意識的兩方面處在紗幕下”可以判斷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的“紗幕”就是指占支配地位的基督教神學。推翻王權統(tǒng)治是啟蒙運動的主張,故A項
5、錯誤;宣揚人文主義本身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中心,但是本題強調的是想揭開“紗幕”而實現(xiàn)“人”的解放,故B項錯誤;要想揭開“紗幕”而實現(xiàn)“人”的解放,首先必須要否定宗教神權,才能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故C項正確;注重內(nèi)心反省是陸王心學的觀點,故D項錯誤。
5.(2017·唐山模擬)馬丁·路德在“九十五條論綱”中寫道:“很顯然,當錢幣投入錢柜中叮當作響的時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貪欲心。至于代禱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為轉移。”馬丁·路德的這一觀點( )
A.使人們擺脫了宗教信仰的束縛
B.確立了世俗政權高于教會的原則
C.否定了教皇和神職人員的權威
D.倡導人們要節(jié)制私欲、安貧樂
6、道
解析:選C 據(jù)“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貪欲心。至于代禱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為轉移”可得出否定了教皇和神職人員的權威,故C項正確。
6.馬丁·路德認為,“信”不是外在修煉的結果,而是與之俱來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內(nèi)在經(jīng)驗之中的東西。馬丁·路德把最基本的宗教信條直接建立在個人內(nèi)心之中,也就是說他在人的內(nèi)心世界中發(fā)現(xiàn)了宗教。這一主張( )
A.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
B.把人從外在的善功和圣事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C.使天主教會及其神職人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D.與宋明時期“陸王心學”的思想本質上一致
解析:選A 根據(jù)材料中“馬丁·路德認為,‘信’不是外在修煉的結
7、果,而是與之俱來的、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的內(nèi)在經(jīng)驗之中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在人的內(nèi)心世界中發(fā)現(xiàn)了宗教”得出他主張“因信稱義”,認為人可以通過自己發(fā)現(xiàn)“義”,從而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故A項正確。
7.(2016·江南十校聯(lián)考)馬丁·路德說過:“除非《圣經(jīng)》或理由清楚地說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經(jīng)》約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話捆綁。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見,因為違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當。我不能那樣做。這是我的立場,求神幫助我。”由此可知馬丁·路德( )
A.主張信仰即可得救
B.反對信仰基督教
C.主張人是自由和獨立的
D.認為人人都可直接閱讀《圣經(jīng)》
解析:選C 材料中沒有
8、體現(xiàn)馬丁·路德信仰方面的改革,故A項錯誤;宗教改革只是改變信仰方式,不是反對基督教,故B項錯誤;材料中“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見”說明主張思想自由,故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及宗教改革內(nèi)容,故D項錯誤。
8.(2017·湖南十三校聯(lián)考)孟德斯鳩說:“如果一國的法律認為應該容忍好幾種宗教的話,那么法律也就必須要求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壓制的宗教,自己必將成為壓制異教的宗教。……因為當一種宗教僥幸而脫離了壓迫的時候,它就要立即攻擊曾經(jīng)壓迫它的其他宗教?!边@段話( )
A.論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討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關系
C.論證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張法律
9、要為宗教服務
解析:選A 根據(jù)題目中“法律也就必須要求這些宗教互相容忍”,主張法治下的宗教自由,并不賦予任何一種宗教特權,故A項正確。
9.按照盧梭的理論,“社會契約”由共同體各個成員之間加以確定,而不是上者和下者之間的一種規(guī)定。每個人都向全體奉獻出自己的權利,全體人民通過訂立“社會契約”構成一個“大我”。這個“大我”是指( )
A.民主自由 B.公共意志
C.法律至上 D.主權在民
解析:選B 根據(jù)材料中“每個人都向全體奉獻出自己的權利,全體人民通過訂立‘社會契約’構成一個‘大我’”說明社會契約是人們共同的約定,是公共意志的體現(xiàn)。
10.康德這樣定義啟蒙:“啟蒙就是人類
10、擺脫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經(jīng)過別人引導就不能運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是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經(jīng)別人的引導就缺乏運用理智的決心與勇氣,那么這種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這說明康德認為“啟蒙”就是( )
A.社會契約 B.思想的自由
C.主權在民 D.人身的自由
解析:選B 根據(jù)題目“不成熟在于不經(jīng)別人的引導就缺乏運用理智的決心與勇氣”,強調的是需要去除掉別人的引導,自己擁有運用自己理智的決心和勇氣,故強調的是思想自由的重要性,故B項正確。
11.關于某一運動的歷史影響,恩格斯評論道:“思維著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從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權和壓迫,必將為
11、(被)永恒的真理,為永恒的正義,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剝奪的人權所排擠?!边@一運動( )
A.使得人成為衡量萬物的尺度
B.標志著歐洲人文精神的復蘇
C.沉重打擊了羅馬教廷的權威
D.為資本主義社會構建了藍圖
解析:選D 從材料中文字“思維著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剝奪的人權所排擠”可以判斷出恩格斯是在高度評價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和人權主張。所以依據(jù)所學可知,啟蒙思想家為資本主義社會構建了美好的藍圖,故D項正確。
12.(2016·皖北協(xié)作區(qū)聯(lián)考)康德說,如果現(xiàn)在有人問:“我們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個啟蒙了的時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確實是在一個啟
12、蒙的時代?!笨档乱庠谡f明( )
A.人的主體地位并未真正確立
B.啟蒙運動一直會延續(xù)
C.人的社會價值沒有得到認可
D.理性是啟蒙時代核心
解析:選A 根據(jù)康德說的話可知倡導人的主體地位的啟蒙并未完成,所以這意味著人的主體地位尚未真正確立,故A項正確;根據(jù)材料可知:啟蒙已經(jīng)來了,但是尚未實現(xiàn),但是是否一直延續(xù),在材料中未曾體現(xiàn),故B項錯誤;材料中康德肯定啟蒙時代的存在,故人的社會價值是逐步被肯定的,故C項錯誤;理性是啟蒙時代核心與材料無關,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17、18世紀對中國與西歐來說都是思想啟蒙的重要時期。閱讀材料
13、,回答問題。
材料一 17、18世紀的歐洲掀起了“中國風”,中國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風格、工藝美術、繪畫、瓷器技術大量傳入西歐,尤以政治制度影響巨大。歐洲百科全書派的啟蒙學者,通過對中國思想與政治制度的贊美,表示了他們反對神權統(tǒng)治下的歐洲君主政治的殘暴統(tǒng)治。伏爾泰說:“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敝剞r(nóng)學派代表魁奈認為:“中國的統(tǒng)治是合法的專制統(tǒng)治,中國皇帝是合法的專制君主……自然法則是人類立法的基礎和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所有的國家都忽略了這一點,只是中國例外?!?
——摘編自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爾泰說:“歐洲的王族和商人發(fā)現(xiàn)東方,只曉得追求財富,而哲學家
14、則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精神與物質的世界?!彼澝揽浊稹爸辉V諸道德,不宣傳神怪”。他相信儒學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并以中國為理想國,提倡以中國文化為標準。孟德斯鳩、盧梭則指出真實的中國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們對中國文化,尤其是無制衡的專制主義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揭露。
——摘自龐忠甲《論儒學的國際影響》
材料三 17、18世紀的中國,新的經(jīng)濟形態(tài)還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則拿出了……資產(chǎn)階級國家藍圖。這表明,中國明清時期的進步思想與
15、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屬于兩個不同的歷史范疇。前者是中世紀末期的產(chǎn)物,后者是近代社會的宣言書。
——張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
(1)據(jù)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17、18世紀歐洲出現(xiàn)“中國風”的原因。(6分)
(2)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歐洲啟蒙思想家對儒學的不同態(tài)度。兩者的目的在本質上有何共同之處?(9分)
(3)依據(jù)材料三比較中外啟蒙思想的異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造成明清啟蒙思想缺陷性的原因。(10分)
解析:第(1)問,分別從中國文化的角度、歐洲的角度和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考慮及解答。第(2)問,伏爾泰對儒學表現(xiàn)出一種贊賞態(tài)度,認為儒學是最好最符合理性的哲學,而孟德斯鳩和盧梭則
16、批判儒學,認為儒學維護專制主義統(tǒng)治;他們雖然對儒學的態(tài)度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利用儒學來批判教會神學與封建專制,發(fā)展資本主義。第(3)問,無論是中國的早期啟蒙思想家還是西方的啟蒙思想家都反對封建專制主義;但中國的早期啟蒙思想家是修補封建專制制度,歐洲的啟蒙思想家則構建了資產(chǎn)階級國家的理想藍圖;結合明清時期的階段特征來分析原因。
答案:(1)原因:中西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發(fā)展;啟蒙思想家們的理論建設要求;中國文化自身的吸引力。
(2)態(tài)度:尊崇儒學:伏爾泰認為儒學是最好最符合人類理性的哲學。
批判儒學:孟德斯鳩、盧梭認為儒學維護專制主義統(tǒng)治。
共同:批判教會神學與封建專制,發(fā)展資本主義。
(3)
17、同:主張人性解放,批判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
異:中國啟蒙思想家是修補封建專制制度,歐洲啟蒙思想家則構建資產(chǎn)階級國家藍圖。
原因: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小農(nóng)經(jīng)濟占據(jù)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理學僵化對人們的束縛和影響;黃宗羲等地主階級知識分子不能提出新的社會方案。
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藝復興時期的圣母像
拉斐爾的圣母像集平易與莊重于一體,呈現(xiàn)出理想與現(xiàn)實的完美結合。他所創(chuàng)作的圣母,可謂是理想美的化身。
米開朗琪羅的圣母像集純潔和崇高為一體,體現(xiàn)出一種超越塵世的永恒真實性。
達·芬奇一反前人的傳統(tǒng)畫法,把圣母瑪利亞置于大自然,著重刻畫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18、
19世紀以來的圣母像
俄羅斯的圣母像幾乎淹沒在金子和寶石的光澤中。
韓國人用他們自己的形象詮釋了圣母,其圣母神態(tài)更具有東方民族特有的謙卑,細長上挑的眼睛是絕對的“韓國制造”。
在非洲,圣母被刻畫成非洲黑人婦女的形象。
在中國,圣母自然是黃皮膚的中國婦女形象。
——摘編自任東升等《圣母藝術形象變遷的文化解讀》
根據(jù)材料,提取兩項有關14世紀到19世紀以來歷史變遷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12分)
解析:歷史變遷的信息,可以從圣母像體現(xiàn)特征變化來分析,也可以從人文主義發(fā)展來分析。根據(jù)歷史變遷的信息,結合當時階段特征來分析說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文藝復興時期所畫的
19、圣母像體現(xiàn)出人性化和世俗化的趨勢;19世紀以來所畫的圣母像的個性化和地方性特征明顯。
說明: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特色是由于天主教神學統(tǒng)治阻礙社會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新興資產(chǎn)階級反對封建束縛、追求個性而形成。19世紀以來圣母形象的變化是由于工業(yè)化發(fā)展;民族國家的發(fā)展;文化的多樣化趨勢加強而導致。
示例二:信息: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是人文主義的中心;19世紀以來人文主義在世界傳播開來。
說明:14世紀意大利最早產(chǎn)生資本主義萌芽;意大利有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和人才結構;新興資產(chǎn)階級反對封建束縛、追求個性而形成等。19世紀以來世界工業(yè)文明均有發(fā)展;西方文明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各國民族意識增強;各地民主化進程推進等。
示例三:信息:14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基督教基本是在歐洲傳播;19世紀以來基督教在世界傳播開來。
說明:14世紀新航路尚未開辟;世界各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限;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19世紀以來世界市場不斷擴大;世界各地區(qū)各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交流加深;工業(yè)革命和工業(yè)化進程的推動。
第8頁/總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