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從地中海沿岸的早期輝煌到開放擴張中的工業(yè)文明綜合檢測A卷-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通用版)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板塊四 從地中海沿岸的早期輝煌到開放擴張中的工業(yè)文明綜合檢測A卷-人教版高三歷史試題(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板塊四綜合檢測A卷
(時間:45分鐘 滿分:85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題,共48分)
1.《劍橋古代史》中描述:希臘人“不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欖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魚,品嘗腓尼基的椰棗和西西里的干酪。”這種飲食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義思潮興盛 B.工商業(yè)和海外貿易發(fā)達
C.政治環(huán)境民主寬松 D.古希臘近海多山少平原
解析:選B 據材料“不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欖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魚,品嘗腓尼基的椰棗和西西里的干酪”可知工商業(yè)和海外貿易發(fā)達,故B項正確。
2.(2017·青島檢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規(guī)
2、定: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受懲罰,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這體現(xiàn)了羅馬法( )
A.內容和體系豐富而完備
B.是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
C.具有超越時間和民族的永恒價值
D.具有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價值追求
解析:選D 根據材料“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任何人不能僅因為思想受懲罰,拷問不得施加于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可知,羅馬法充分體現(xiàn)了對人權和未成年人照顧與考量,展現(xiàn)出鮮明的人文主義和理性精神,故D項正確。
3.馬丁·路德反對羅馬教廷,宣揚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導的改革運動得到農民、手工工匠、下層僧侶的支持,推動了宗教民族主義的發(fā)展。王公貴族為擴大自身
3、政治權力,也紛紛建立其轄區(qū)官方教會。這主要說明宗教改革( )
A.使社會各階層有了共同目標
B.擴大了世俗貴族權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
D.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
解析:選D 題干信息表明,馬丁·路德改革既得到了下層人民群眾的支持,也得到了上層王公貴族的認可,據此可以得出宗教改革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故D項正確。王公貴族與下層民眾的目標并不相同,故A項錯誤。B項只強調了宗教改革對王公貴族的影響,并未涉及其他階層,故B項錯誤。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
4.1620年,英國移民登上北美大陸之后,立即通過了“普利茅斯聯(lián)合協(xié)議”,頒布法律、法令。而且聲稱“如果需要的話,會任命一些我們應當
4、服從的行政官員”。這說明( )
A.社會契約思想已經產生 B.英國專制主義影響移民
C.北美建立起聯(lián)邦制政體 D.天賦人權思想成為共識
解析:選A 材料中英國移民通過訂立協(xié)議的方式管理殖民地,體現(xiàn)了社會契約思想的產生,故A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及專制主義對移民的影響,故B項錯誤;1787年憲法頒布后,北美建立聯(lián)邦制政體,故C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xiàn)天賦人權,故D項錯誤。
5.1787年憲法規(guī)定:“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及合眾國政府之文官,受叛國罪、賄賂罪或其他重罪輕罪之彈劾與定讞時,應受免職處分?!边@表明1787年憲法( )
A.賦予總統(tǒng)極大的行政權力
B.強調對官員經濟犯罪的監(jiān)督
C.所
5、有官職都是由民選產生
D.注重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
解析:選D 根據材料中“應受免職處分”等信息,可知1787年憲法強調對包括總統(tǒng)在內的官員權力進行制約,D項符合題意。
6.趙林教授指出:“文藝復興說到底是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場華麗而感性的時髦風潮,宗教改革則是貧窮而道德嚴謹?shù)谋睔W世界的一場質樸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材料意在說明宗教改革( )
A.影響的廣泛性超過文藝復興
B.只影響到歐洲社會貧困階層
C.與文藝復興的性質截然不同
D.以無神論對抗羅馬教皇統(tǒng)治
解析:選A 材料是說文藝復興是發(fā)生于意大利上層知識分子范圍內的文藝思潮,而宗教改革的影響則深入到
6、北歐普通民眾之中,其廣泛性勝過文藝復興,故A項符合題意。宗教改革遍及英、法等西歐國家的各個社會階層,故B項錯誤;宗教改革與文藝復興都屬于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C項錯誤;D項說法錯誤。
7.(2017·哈三中三模)科學家胡克在聽了某著作的提綱后說:“親愛的先生,我真為您高興,不過我也暗暗地為您捏一把汗啊。如果您不是生在維多利亞女王的英國,而是生在16世紀的西班牙,那您可能就會被當作異教徒而被處以火刑了!”據此推斷“這位先生和他的著作”是( )
A.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
B.達爾文和《生物進化論》
C.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
D.牛頓和《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
解析:選B 馬克思是德
7、國人,故A項錯誤;達爾文生活在維多利亞女王(1819~1901年)時代,故B項正確;莎士比亞生活在文藝復興時期,故C項錯誤;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出版是在1687年,故D項錯誤。
8.(2017·石家莊模擬)有學者說:“(西歐)以前的社會中,知識分子與大眾之間在教育水平上的隔閡,現(xiàn)在則僅為程度高低的細小差別。從表面上看,這種變化與機器革命沒有任何聯(lián)系,但事實上正是機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漸漸消除了文盲階層?!逼湟庠谡f明( )
A.大眾教育開始在西歐興起
B.工業(yè)革命促進了教育下行
C.社會精英成為變革的主體
D.機器生產有利于社會平等
解析:選B 材料“知識分子與大眾之間在教育水
8、平上的隔閡,現(xiàn)在則僅為程度高低的細小差別”,體現(xiàn)出大眾教育的普及,不能據此推斷是開始興起,故A項錯誤;材料“正是機器革命才使世界上漸漸消除了文盲階層”,工業(yè)革命促進了大眾教育的普及,教育下行,故B項正確;這場變革受到工業(yè)革命的推動,材料沒有體現(xiàn)出變革與社會精英的關系,故C項錯誤;大眾教育的普及并不意味著社會地位的平等,故D項錯誤。
9.史料記載:明確限定的工作時間,較大的勞動強度,都使工作和休閑形成強烈的反差……中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他們反對各種野蠻或血腥的娛樂方式,試圖取消容易引起騷亂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慶典……19世紀初的歐洲,興起一場理性休閑運動。這反映了( )
A.經濟活
9、動影響政治地位的變化
B.經濟發(fā)展引起社會階層的分化
C.工業(yè)革命決定人們的生活方式
D.大機器生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解析:選D 結合材料可知,中產階級的出現(xiàn)是工業(yè)革命的結果,而理性休閑運動主要是中產階級的訴求,因此可以說是機器化大生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故D項正確。A、B兩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
10.188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州際貿易法》,規(guī)定任何客貨運輸商如果通過特別資費、折扣和返款等手段對同樣的運輸服務多收或少收運費,即視為不公正的價格歧視,應予以禁止,對違背本法者處以不超過5 000美元的罰款。這一規(guī)定( )
A.加劇了各州之間
10、的經濟矛盾
B.有利于國內貿易的協(xié)調發(fā)展
C.擴大國會的立法范圍及權力
D.取消了自由貿易政策
解析:選B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美國《州際貿易法》鼓勵客貨運輸商在各州之間進行平等、公正的貿易,這一措施有利于各州之間貿易的協(xié)調發(fā)展,故B項正確。A、C兩項說法錯誤,排除;D項與之無關,排除。
11.(2017·衡陽聯(lián)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來到。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現(xiàn)今總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將變?yōu)榭蓯??!毕铝凶髌放c材料相同流派的是( )
A.《戰(zhàn)爭與和平》 B.《紅樓夢》
11、C.《悲慘世界》 D.《等待戈多》
解析:選C 材料所述內容是俄國詩人普希金的浪漫主義詩歌,《戰(zhàn)爭與和平》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流派,故A項錯誤;《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批判現(xiàn)實主義流派,故B項錯誤;《悲慘世界》是浪漫主義文學流派,故C項正確;《等待戈多》是現(xiàn)代主義文學,故D項錯誤。
12.馬克思:“人們對(巴黎)公社有多種多樣的解釋,多種多樣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边@說明巴黎公社( )
A.完全代表了工人階級利益
B.國家政權性質具有不明確性
C.是各階級階層的聯(lián)合政權
D.政治形式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解析:選D 材料“多種多樣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見它不僅
12、僅代表了工人階級利益,故A項錯誤;巴黎公社具有無產階級政權的性質,而不是不明確,故B項錯誤;巴黎公社廣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著各階級階層的聯(lián)合執(zhí)政,故C項錯誤;材料“多種多樣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體現(xiàn)出其政治形式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故D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圈地是以皇帝下詔的合法形式進行的,為滿足滿洲貴族和八旗官兵對土地的需求以及隨清軍入關的東北境內其他民族對土地的需求,“圈地自此始”?!绊樦嗡哪?1647年)以前圈地數(shù)達圈地總數(shù)的89%”,到康熙五年(1666年),全國約圈地167 0
13、00頃,加上各省駐防旗人所占土地,總數(shù)高達227 000頃,占當時全國耕地面積的1/20以上。……清初大規(guī)模圈地導致“近畿土地皆為八旗勛舊所圈,民無恒產,皆仰賴租種旗地以為生”。
——摘編自秦維憲、薛小榮《康熙帝遏制圈地浪潮的歷史啟示》
材料二 到了18世紀,圈地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由于1688年的“光榮革命”改變了國家由國王控制的局面,確立了議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的地位,在議會通過相應的圈地法令后進行圈地,這便是議會的私法圈地。在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議會通過了4 763件與圈地有關的法案。
——摘編自王田田《英國圈地運動中的法律規(guī)制》
(1)根據材料一,指出清初圈地的特點,并結合所學
14、知識分析其影響。(12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英國圈地運動形成的原因。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初圈地和英國圈地運動的不同。(13分)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信息“下詔”“滿洲貴族”“1/20”等概括特點;根據材料信息“民無恒產”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第(2)問,根據材料信息“18世紀”“光榮革命”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原因;從清初圈地和英國圈地運動的目的及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等方面說明不同。
答案:(1)特點:以詔令的形式進行;滿足滿族人的需要;圈地數(shù)量龐大。(6分)影響:嚴重破壞了農業(yè)生產;加劇了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加速了人口的流動。(6分)
(2)
15、原因:毛紡織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商品經濟向農村滲透的推動;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推動。(6分)不同:清初圈地是為了滿足滿洲貴族的需要,而英國圈地運動是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結果;清初圈地破壞了農業(yè)經濟,而英國圈地運動推動了農業(yè)生產經營方式的轉型。(7分)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馬克思主義認為,歷史發(fā)展的力量除了經濟因素外,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等一切其他因素。歷史的動力被合理地理解為:現(xiàn)實生活的生產(人自身生產和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構成的社會生產總體,“這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總的合力”。
結合材料及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現(xiàn)實生產+精神生產=歷史的動力
16、”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對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12分)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結合材料找出馬克思論證的“一個總的合力”包含哪些因素,然后依據公式“現(xiàn)實生產+精神生產=歷史的動力”可知,要從物質和精神兩個角度論述社會發(fā)展的動因這一主旨。論證時,選用的史實一定要注意典型性。
答案:(示例)新航路的開辟,首先緣于西歐人對黃金的追求;14~15世紀以來,商品生產和交換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使西歐各國力圖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打破意大利和東方商人對東西方貿易的壟斷;其次,傳播基督教也是推動歐洲人向海外發(fā)展的一種精神動力;15世紀西歐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出現(xiàn)了顯著的進步,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最后,統(tǒng)一政權的大力支持,為遠洋航行提供了財力和物力支持。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新航路開辟的歷史動力。(1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