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4 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人民版必修2.ppt
《高中歷史 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4 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人民版必修2.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歷史 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4 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人民版必修2.ppt(1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學案4 專題學習總結,網絡構建區(qū),知識總結區(qū),方法探究區(qū),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網絡構建區(qū),,返回,,,,,知識總結區(qū),線索梳理,蘇俄(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創(chuàng)新和調整,1.1918~1928年 (1)主題: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向社會主義過渡。 (2)措施:先后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 (3)特點: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是使用行政和軍事手段直接過渡;新經濟政策是遵循市場價值規(guī)律實行間接過渡。 (4)結果: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適應了戰(zhàn)時需要,但引發(fā)了政治經濟危機;新經濟政策恢復了經濟,鞏固了政權,找到了落后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但隨著斯大林上臺和形勢發(fā)展被逐步放棄。,2.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 (1)主題:建立社會主義,實現工業(yè)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征:單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排斥市場的計劃經濟,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 (4)結果:國家按計劃調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財力,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基本上實現了工業(yè)化,但是后來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3.二戰(zhàn)后 (1)主題:改革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提高綜合國力。 (2)措施:20世紀五十年代赫魯曉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年戈爾巴喬夫改革。 (3)特點: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沒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僅做了一些修補;戈爾巴喬夫對斯大林模式進行了根本性改革,但其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道路,最終失敗。,重難突破,全面認識斯大林模式,1.含義: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國主義包圍和威脅,內部存在落后的經濟文化條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這一體制因形成于斯大林執(zhí)政時期,因此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2.形成原因:斯大林模式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1)小生產占優(yōu)勢的社會經濟結構、經濟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傳統(tǒng)是其基本原因。(2)過渡時期階級斗爭激烈,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對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的客觀要求,帝國主義包圍下險惡的國際環(huán)境以及戰(zhàn)爭的危機感,都是造成權力過于集中的重要客觀因素。(3)封建專制、封建思想殘余的存在則是個人迷信盛行及個人專斷的社會文化基礎。,(4)斯大林對黨內斗爭的錯誤處理方法以及理論上的失誤等。 3.特征:這種體制在經濟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以行政命令來管理經濟,否定價值規(guī)律,排斥商品和市場。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權力高度集中,黨政不分,缺少群眾監(jiān)督,忽視民主和法制。 4.影響:它同當時蘇聯的生產力發(fā)展水平是基本適應的,在20世紀30年代蘇聯大規(guī)模農業(yè)集體化和工業(yè)化時期發(fā)揮了有效的積極作用。但這種體制本身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和弊端,沒有解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經濟運行中的一系列根本問題,阻礙了經濟發(fā)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嚴重妨礙了社會主義優(yōu)越性的發(fā)揮,為日后蘇聯和東歐各國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埋下了隱患。,歸類比較,一、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比較,二、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比較,,返回,,方法探究區(qū),例題 (2013福建文綜,T3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增加財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和唯一的基礎只有一個,這就是大工業(yè)。如果沒有資本主義的大工廠,沒有高度發(fā)達的大工業(yè),那就根本談不上社會主義,而對于一個農民國家來說更談不上社會主義了……不挽救重工業(yè),不恢復重工業(yè),我們就不能建成任何工業(yè),而沒有工業(yè),我們就會滅亡而不成其為獨立國家。 ——摘自《列寧全集》,材料二 蘇維埃國家在原則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戰(zhàn)敗國人民一類的齷齪辦法吸收工業(yè)化資金的。至于借用外債的這種辦法,蘇聯卻沒有加以利用的機會,因為資本主義國家拒絕貸款給蘇聯?!浴端勾罅诌x集》 材料三 黨知道戰(zhàn)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yè)就無法保衛(wèi)國家……因此我國共產黨也就拒絕了“通常的”工業(yè)化道路,而從發(fā)展重工業(yè)開始來實行國家工業(yè)化?!浴端勾罅诌x集》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時蘇維埃政權為什么要實施快速工業(yè)化戰(zhàn)略。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權是如何為工業(yè)化打基礎并找到資金的。 (3)材料三中所說的“通常的”工業(yè)化道路是什么?結合材料二、三,以英國為例加以說明。,,解析答案,答卷實錄,,解析答案,解題思路 第(1)問,注意從新生的社會主義政權、經濟和軍事實力相對滯后等方面說明蘇維埃實施快速工業(yè)化的原因。 第(2)問考查十月革命后蘇俄為加速工業(yè)化而采取的舉措,回答時把工業(yè)化和農業(yè)集體化的戰(zhàn)略加以列舉,要注意答題的角度必須是“打基礎并找到資金”。 第(3)問首先要說明西方國家工業(yè)化之路的內容,但必須聯系材料二、三的內容,并以英國為典例。,,解析答案,實錄點評 1.回答問題條理清晰,書寫認真,語言簡潔、明了。 2.課本基礎知識掌握得扎實,如第(1)問,根據教材知識回答地較好。 3.沒有仔細閱讀材料,審題方面存在缺陷。第(1)問沒有從材料出發(fā)從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面作答,只是回答了國際方面。,,解析答案,規(guī)范答案 (1)蘇維埃政權是當時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處于敵對勢力包圍中;經濟技術落后,國防薄弱;如不快速發(fā)展重工業(yè)、實現工業(yè)化,經濟、技術就不能獨立,政權將被扼殺。 (2)實行企業(yè)國有化、農業(yè)集體化;政府把國有企業(yè)利潤集中收繳;征收農業(yè)稅,以艱苦奮斗、厲行節(jié)約等方式籌集工業(yè)化資金。 (3)從發(fā)展輕工業(yè)開始。殖民掠奪(海外擴張)進行原始積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到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從輕工業(yè)到重工業(yè));逐步實現工業(yè)化。,“三讀”“三找”“三界定”,大題滿分不是夢 1.材料要“三讀” 第一遍“速讀”: 帶著問題了解材料和題干大意,明確主題。 第二遍“細讀”:結合材料出處的說明(時間、國別、背景、會議、著作、人物等),完整準確地掌握題干的內涵和考查意圖,以界定考查的時空階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識點。 第三遍“精讀”:聯系設問有針對性地閱讀材料,提取與問題有關的信息,可在相關文字下作標注,并理清材料之間的關系,建立材料與所學知識的聯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實和論點。,2.要點要“三找” 一找材料的中心論點:一般來說在“兩頭”,材料的中心論點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 二找材料的層次和要點關鍵詞(時間、空間、限定詞、主題字眼等):材料分層一般以句號、分號或省略號為界限,讀完后要分層歸納材料要點,聯教材,列提綱,材料涉及的要點一個也不要丟。 三找關聯點:尋找材料與設問之間的關聯點、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聯點和材料與教材之間的關聯點。,3.答案組織要“三界定” 一要對應設問:界定好設問的“限定語、中心語、提示語、答項語”,不要漏掉問題(如“是否”“變化”“有無”等)。 二要對應好題目和設問:界定好材料、設問和教材三者之間的聯系,進而選取相關知識作答。 三要界定好設問答案來源:設問一般有四種限制情況,即“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和沒有對答題依據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閱讀設問時,應注意某一設問是要求怎樣回答的,同時要看清設問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條件,在審題時最好把限制條件用筆畫上記號,以防答題時出現遺漏和疏忽。,,返回,-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高中歷史 專題七 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與教訓 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人民版必修2 專題 蘇聯 社會主義建設 經驗 教訓 單元 學習 總結 課件 人民 必修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421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