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生命教育的論文-教學論文》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淺談生命教育的論文-教學論文(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淺談生命教育的論文
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為手段,倡導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種提升生命質(zhì)量、獲得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
近年來我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嚴重的自殺問題,而青少年的自殺率也有升高的趨勢,有人估計每年約有25萬青少年自殺身亡。另外人們刻意追求當下的娛樂或是沉迷于網(wǎng)絡(luò)的虛擬世界等等生活狀態(tài)對青少年產(chǎn)生著越來越嚴重的影響。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思想和行為上表現(xiàn)出對生命的無畏、對生存的無能和對生活的無趣等特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對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有意回避生命的沉重。這種生命狀態(tài)猶如泡沫一般輕飄,一時間可以在陽光下呈現(xiàn)五彩繽紛,
2、但轉(zhuǎn)瞬就在陽光中破裂消散,不會留下任何生命印跡。
如何在無法回避的生命的沉重與脆弱的沖突中發(fā)掘并整合生命意義,使個體生命最大程度地成就自我,這應(yīng)是當前教育首先遭遇的問題。
而我們傳統(tǒng)的教育中習慣于僅僅用道德的塑造來作為我們與命運抗爭的武器,這極易產(chǎn)生一種心理誤導:作為一個普通人是很難改變命運的,除非你擁有高遠的理想和高卓的人格,否則無法創(chuàng)建美好人生。 這種教育理念的起止點顯然是人才培養(yǎng)的精英化。但精英型的教育理念本身卻是存在邏輯悖論的:所謂“精英”,一方面是指最大程度地完善個體自身發(fā)展的人,另一方面就是指居于人類群體中表現(xiàn)出眾的人;換言之,既然名為“精英”,就肯定是少數(shù)甚至極少
3、數(shù)人。在經(jīng)過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梳理甄別之后,大多數(shù)的人顯然只能接受自己不優(yōu)秀,無法成為精英去創(chuàng)建生命意義,那就不如干脆放棄追尋意義。而我們的教育顯然不是僅僅只為了成就一小部分人,而是為了最大程度地成就最大多數(shù)的人。
在扭轉(zhuǎn)了這樣一個認識之后,我們的教育必須重新設(shè)定起止點:教育要盡最大可能去幫助每一個個體具有主動承擔生命的理性自覺,并進而發(fā)掘其生命潛能,讓每一個個體在尊重生存的歷史社會基礎(chǔ)的前提下,充分顯現(xiàn)個體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成就人生。教育不可能也不必將每一個人都塑造成為精英,重要的是要使每一個人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以自己的方式作為社會一分子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也就是說,教育要立足每一
4、個真實的生命個體,以培養(yǎng)生命個體生的勇氣與使命感為追求,以幫助生命個體具有成就生命意義的實踐能力為內(nèi)涵。正如哲學家施威澤所說:“人的意識最直接的事實是:‘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之中?!诜此甲陨砑爸車澜绲拿恳凰查g,人都把自己理解為生命意志之中的生命意志。
在我的生命意志之中,存在著人們稱之為快樂的向往,即對生命意志持續(xù)和神秘的提升的向往,存在著人們稱之為痛苦的恐懼,即對生命意志毀滅和神秘地傷害的恐懼;同樣,我周圍的生命意志也是如此,無論他是否能夠表達出來或者保持著沉默……有思想的人體驗到必須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在自己的生命中體驗到了其他生命。
5、對他來說,善是保存生命、促進生命,使可發(fā)展的生命實現(xiàn)其最高價值;惡則是毀滅生命、傷害生命,壓制生命的發(fā)展……只有人認為植物、動物和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只有人幫助處于危急中的生命,他才可能是倫理的,體驗到對一切生命負有無限的責任,只有這種普遍的倫理學才有思想根據(jù)。人對人行為的倫理學絕不自足自為,它只是產(chǎn)生于普遍倫理的特殊倫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包含所有能夠被想象的德行:愛、奉獻、同情、同樂和共同追求?!边@種“敬畏生命”的道德原則的培養(yǎng),應(yīng)該成為我們進行生命教育的起點。敬畏生命,包括敬畏自我的生命、他人的生命和其他的生命形式。
由此,在生命教育中,作為教育者的我們無須回避生命本身的
6、沉重,更無須作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我們首先要和學生一起直面生命讓我們遭遇的一切苦難,喚起真實人生體驗的共鳴,感悟人類生命歷程的悲愴實質(zhì),反思人類生命的文化精神和文明進程。因為每一個教育者自身首先是一個生命個體,與受教育的學生無異。所不同的是教育者應(yīng)該是一個具有主動的理性自覺精神的先行者,可以在一個相對高遠的立足點上引領(lǐng)學生。由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時,一方面要立足于真實的人生體驗,另一方面要打開廣闊的視域,呈現(xiàn)豐富靈動的視角。故而進行生命教育時,我們可以將科學的、倫理的、文學的、美術(shù)的、音樂的等等多種角度交融,引領(lǐng)學生調(diào)動豐富敏銳的生命感受力,對生命意義進行多維度的思考,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直面
7、生命、擔當生命。
面對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態(tài),我們無法選擇拒絕出生,更無法選擇以哪一種生命形態(tài)出生,以“人”而生是一種被動的偶然。也許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如同加繆筆下的西西弗,有生以來就注定背負著巨石攀爬生命之峰,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復,無可逃脫。那么正像加謬所說:“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識同時也就造就了他的勝利?!蔽覀儽仨毲宄何覀兊拿\是屬于我們的,我們的巖石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當我們敢于直視生命的艱辛的時候,生命的美麗燦爛才有綻放的可能,生命的沉厚才會時時讓我們心懷感恩。正是生命中那些必須承擔之重,賦予了我們發(fā)掘生命意義的機會。自我、親人、朋友、自然是生命中最質(zhì)樸的真實,我們由此而獲得了體驗人生的可貴機會,也昭示了生命的分量——責任,沉重而幸?!拔魑鞲ジ嬖V我們,最高的虔誠是否認諸神并且搬掉石頭。他也認為自己是幸福的?!苯逃囵B(yǎng)不出“完人”,卻可以塑造“真人”:敬畏生命,擔當生命,熱愛生命。這樣的“真人”清楚地明白:我們沒有權(quán)利要求一切生來完美明凈,生命的美好從來都在苦難中鍛造光輝。生命教育中只有首先直面生命之真,我們才可能坦然地穿越生命的泥沼與苦難,懷著奔向陽光的堅定信念,朝向生命的澄澈,艱難然而卻篤實地緩緩進發(fā)。這樣一種大教育的觀念培養(yǎng)的不是單一的人倫道德思想,而是一種更為真實堅韌的生命價值觀和普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