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
《2019春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春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doc(4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一單元:自然法庭的聽證會 教材簡析 本單元是《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包括《你曾經……》、《假如我們是……》和《聽證會》三個課時,以易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活動為載體,強調了教學內容的可實踐性和學生的參與,使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初步了解和實踐事實與證據(jù)的搜集過程。 單元教學目標 1、了解怎樣運用表格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運用調查統(tǒng)計的方法得到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事實。使學生對生命有一個新的認識;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自然環(huán)境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響。 2、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利益關系,辨證地、全面地看待科學問題。知道要解決科學問題,必須像法庭辦案一樣,有充分的事實與證據(jù)。 3、了解并選擇運用查閱書籍、瀏覽網絡、觀察實驗、調查采訪等方法來搜集事實與證據(jù)。運用事實與證據(jù)來表述研究過程,證明自己的觀點。 單元重點 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利益關系,辨證地、全面地看待科學問題。知道要解決科學問題,必須像法庭辦案一樣,有充分的事實與證據(jù)。 單元難點 了解并選擇運用查閱書籍、瀏覽網絡、觀察實驗、調查采訪等方法來搜集事實與證據(jù)。運用事實與證據(jù)來表述研究過程,證明自己的觀點。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 題 1、“你曾經……”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了解怎樣運用表格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做數(shù)學運算。 2、運用調查統(tǒng)計的方法得到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事實。 3、使學生對生命有一個新的認識;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給自然環(huán)境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響。 4、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態(tài)度。 教學重點 運用調查統(tǒng)計的方法得到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事實。 教學難點 在討論活動中正確引導,防止學生討論時會以比賽誰殺死的生物多為榮,引起適得其反的效果。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殺死動物調查表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一、公告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自然法庭嗎?最近自然法庭發(fā)出了一封公告,我們大家來看看是什么內容。 學生閱讀自然法庭公告,教師說明舉證需要準備充分的事實與證據(jù),引導學生感悟舉證的重要性。 二、調查統(tǒng)計 課件出示各種常見的小動物。 師詢問學生:你曾經殺死過它們嗎?現(xiàn)在我們來進行一次殺死動物的大調查吧! 教師按小組發(fā)放調查表,課件出示調查表,并給出調查提示,在調查過程中注意了解一下: 1、是否還殺死過其他動物?是什么動物? 2、是在什么情況下殺死這些動物的? 學生分小組進行調查,并將調查結果記錄在調查表中。 三、整理數(shù)據(jù) 教師組織全班進行數(shù)據(jù)匯總,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1、共調查了多少人? 2、每種動物共有多少人殺死過?他們占被調查人總數(shù)的多少?算一算比例。 3、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哪些動物被殺死過? 4、分析結果,你有什么大發(fā)現(xiàn)? 四、思考討論 教師提問:到底該不該殺死動物?為什么? 學生自由爭論,教師注意適時引導,防止學生討論時以比賽誰殺死的動物多為榮。 五、拓展運用 調查你身邊的親朋好友有沒有殺死過動物。 板書設計: 1、“你曾經……” (1)是否還殺死過其他動物?是什么動物? (2)是在什么情況下殺死這些動物的? 教學后記: 課 題 2、假如我們是……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會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利益關系,辨證地、全面地看待科學問題。 2、知道要解決科學問題,必須像法庭辦案一樣,有充分的事實與證據(jù)。 3、了解并選擇運用查閱書籍、瀏覽網絡、觀察實驗、調查采訪等方法來搜集事實與證據(jù)。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利益關系,辨證地、全面地看待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會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方法并應用于活動中。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然法庭公告、有關蝴蝶的資料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進行了殺死動物的調查,現(xiàn)在試想一下,假如我們是螞蟻,或者是瓢蟲、蝴蝶、小兔子、小鳥,甚至是蚊子、蒼蠅、老鼠……我們會有什么樣的感受? 二、換位思考 教師提示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動物,站在它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1、面對我們的同類總是遭到殺害,會怎樣想呢? 2、如果我們有代表同類向“自然法庭”申訴的機會,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學生先小組討論后全班集體匯報。 三、活動:自然法庭 1、課件出示“自然法庭的公告”。 思考討論:如果有代表同類向“自然法庭”申訴的機會,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2、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和途徑可以得到事實與證據(jù),并用概念圖的方式記錄討論的結果。 四、尋找實施與證據(jù) 1、參看“事實與證據(jù)——蝴蝶小組的探究行動”活動案例并討論:蝴蝶組采用了哪些方法搜集資料?從他們的資料中,我們可以整理出幾條理由?根據(jù)是什么? 2、各小組討論制定搜集事實與證據(jù)活動的組織計劃,并按計劃實施。 教師巡視指導。 五、活動延伸 師:請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成立動物俱樂部,把搜集的資料、數(shù)據(jù)、圖片等分析整理,為做下一個活動——聽證會的申訴做好準備。 板書設計: 2、假如我們是…… 教學后記: 課 題 3、聽證會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運用事實與證據(jù)來表述研究過程,證明自己的觀點。 2、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與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事實與證據(jù)來表述研究過程,證明自己的觀點。 教學難點 運用事實與證據(jù)來表述研究過程,證明自己的觀點。 教學準備 分析整理搜集的資料、數(shù)據(jù)、圖片等;設計并編寫角色申辯的臺詞;制作好選擇動物的頭飾。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出示“公告”并宣布:“自然法庭的聽證會開始了!” 2、再次強調“申訴者必須具備充分的實施與證據(jù)?!? 3、各小組依據(jù)角色立場和觀點,出示證據(jù)資料,發(fā)表演說。 在“法庭聽證會”這樣的模擬場景中,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認識和體會:科學研究像法庭判案一樣,重事實,重證據(jù)。 4、活動延伸: 動物俱樂部活動。 5、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板書設計: 3、聽證會 教學后記: 第二單元:我們怎樣呼吸 教材簡析 本單元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調查,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人體呼吸、空氣污染等相關知識,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奠定基礎。本單元是培養(yǎng)學生搜集事實與證據(jù)能力的第一個綜合探究單元,承擔的二級目標是“能借助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較細致的觀察,并搜集相關事實與證據(jù),能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 單元教學目標 1、能借助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較細致的觀察并搜集相關事實與證據(jù),能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到的事物。 2、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調查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人體呼吸、空氣污染等相關知識,為他們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奠定基礎。 單元重點 能借助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較細致的觀察并搜集相關事實與證據(jù),能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到的事物。 單元難點 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實驗、調查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人體呼吸、空氣污染等相關知識,為他們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奠定基礎。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 題 1、我們在呼吸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能發(fā)現(xiàn)和搜集相關的事實證據(jù),能對活動中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知道人需要時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認識到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知道人需要時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認識到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能發(fā)現(xiàn)和搜集相關的事實證據(jù),能對活動中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進行簡單的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講授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活動“我能堅持多久”。 屏住呼吸,看大約能堅持多久。這個活動主要引導學生感受空氣對生命的重要性?;顒訒r要進行安全教育,阻止少數(shù)學生過分逞強堅持,防止發(fā)生以外;活動后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2、活動“運動與呼吸”。 本活動主要引導學生體驗運動前后自己呼吸發(fā)生的變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人體的呼吸現(xiàn)象產生疑問和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學中一方面要訓練學生利用秒表等計時工具的方法,同時也要隨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以及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驗針對自己的一些疑問做出一些猜想。 活動時應先測量平靜時的呼吸次數(shù),然后再測量運動后的呼吸次數(shù)。 3、活動“吸進和呼出”。 “為什么運動之后,人體的呼吸會加快呢?”本環(huán)節(jié)緊呈“運動與呼吸”活動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探究。 猜想:教學可以先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其他經驗(如悶被窩),對該問題進行猜想,如:可能是人體運動后會需要更多的氧氣……接著再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驗來驗證自己這些觀點。 實驗:①指導學生向澄清石灰水吹氣觀察石灰水變渾濁的現(xiàn)象;②用塑料氣囊向澄清石灰水吹氣;(本實驗也可以用塑料帶收集呼出氣體來代替,詳見應變參考)。 解釋:通過講解使學生知道人體吸進的是氧氣而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簡單解釋運動前后呼吸變化現(xiàn)象,即人體運動時會需要更多的氧氣,所以就需要通過呼吸的加速來提供更多的氧氣(不作統(tǒng)一要求)。 4、閱讀“氧氣會用完嗎”。 知道了人呼吸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過程,那么空氣中的氧氣會用完嗎?這個閱讀作為本課的延伸,將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活動中可能提出的問題,同時也是利用這個契機把植物的呼吸及物質的循環(huán)等內容進行初步的滲透,使學生初步意識到世界是一個密切相關的整體。 5、課堂小結,暢談收獲。 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呢? 板書設計: 1、我們在呼吸 教學后記: 課 題 2、有趣的呼吸器官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觀察并解釋肺的工作過程,能利用簡單的肺活量測量工具測量肺活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和簡單分析數(shù)據(jù)。 2、知道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簡單結構,了解肺的呼吸過程,初步了解肺活量的含義。 3、通過班級同學肺活量的數(shù)據(jù)分析,激發(fā)學生健康保健的意識。在小組集體制作、討論、測量等活動中,樂于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點 1、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觀察并解釋肺的工作過程,能利用簡單的肺活量測量工具測量肺活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和簡單分析數(shù)據(jù)。 2、知道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簡單結構,了解肺的呼吸過程,初步了解肺活量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觀察并解釋肺的工作過程,能利用簡單的肺活量測量工具測量肺活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和簡單分析數(shù)據(jù)。 教學準備 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體驗活動:“我用什么呼吸”。 引導學生通過做深呼吸來猜想自己呼吸器官的位置。 2、觀察:“人體呼吸器官”。 指導學生了解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構成,以及這些器官在身體的部位。引導他們再次做深呼吸來體驗這些器官的工作情況。 3、模型與解釋。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引導學生借助一些模型或工具來了解肺的工作過程,同時滲透保健教育。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制作、觀察和分析等手段自主完成。 a.制作肺模型。制作方法詳見教材第15頁。使用剪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b.利用模型解釋肺的工作過程。要求學生能結合肺模型簡單講出肺呼吸的過程。先組織小組交流,再進行班級交流。 對于氣體在肺中如何交換,學生解釋可能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一些相關資料,或結合肺泡的解剖圖作適當講解。 4、制作簡單肺活量測量儀并測量肺活量。 制作簡易測量儀時,計量單位可以自定(即以若干個單位),但為了便于學生進一步分析數(shù)據(jù),各組的單位標準要相對統(tǒng)一。最好使用同樣型號的上下粗細均勻的透明瓶子。 5、數(shù)據(jù)分析。 引導學生對班級同學肺活量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是本課教學的延伸,也是向下學期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模型與解釋”能力的過渡。因此,在此要求不要太高。教師可以先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進行觀察和分析。在學生出現(xiàn)困難時再相機進行引導,指引學生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找出最高值和最低值,確定劃分標準,把所有數(shù)據(jù)劃分成高、中、低三個劃分數(shù)據(jù)群。找出高、中、低數(shù)據(jù)群的特點。引導他們認識肺活量較高的人一般特征,比如:男生比女生高、運動員比一般人高?? 6、閱讀《有趣的呼吸器官》。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拓展閱讀,主要讓學生了解部分生物富有特色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教學中不作統(tǒng)一要求。 板書設計: 2、有趣的呼吸器官 教學后記: 課 題 3、還我清新空氣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收集證據(jù)的能力。通過圖、文等手段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志趣。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收集證據(jù)的能力。通過圖、文等手段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收集證據(jù)的能力。通過圖、文等手段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引入活動“香水的擴散”。 教師手執(zhí)打開瓶蓋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讓學生聞到香水氣味就舉手站起來。引導學生觀察香水擴散的規(guī)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氣里,其他一些物質也會跑到空氣里嗎?” 2、觀察與猜想“空氣里有什么”。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廣泛交流,使學生認識到人為的眾多的空氣污染源??山Y合書本上的插圖進行啟發(fā)。 大家所說的都是真的嗎?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些污染到底對我們的產生生活有著怎樣的影響?在討論的基礎上,激發(fā)他們去實驗、調查及進一步研究的欲望。 3、實驗或調查(“空氣里的顆粒”或“汽車尾氣的危害”)。 “空氣中的顆?!迸c“汽車尾氣調查”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 實驗“空氣中的顆粒”可以用玻璃涂上果膠等粘質物,放在灰塵較多的地方,間隔一段時間觀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氣雜質,引導學生粗略統(tǒng)計一下灰塵的種類和來源。也可以通過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段的實驗觀察,分析一天中空氣質量的變化規(guī)律,如什么時間段灰塵較多,什么時間段灰塵相對較少,還可以進行交通路口、工廠附近、教室內外、樹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氣顆粒對比分析。對于觀察數(shù)據(jù)的記錄,精確要求不能太高,建議用點的密集度來大略表示。 關于汽車尾氣的調查,教材并沒有把調查的內容作統(tǒng)一確定。建議教師在教學時也不要統(tǒng)得過死。即,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關于廢氣成分、尾氣排放量、各種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尾氣危害與防治等方面的調查。這些調查既可以是上網查閱的數(shù)據(jù),也可以是調查采訪來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馬路統(tǒng)計車流量等。 教師還可以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確定調查或研究內容,只要是與空氣質量、呼吸健康有關的,都可用來補充甚至替代書本中的這兩項研究內容。如近幾年呼吸道疾病的調查與分析等。 4、交流研究成果。 在學生進行充分調查積累的基礎上,再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以研討形式匯報自己的調查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并共同商討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 5、拓展活動。 到附近做一個主題為“還我清新空氣”的宣傳活動,或給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板書設計: 3、還我清新空氣 教學后記: 第三單元:植物在成長 教材簡析 本單元屬于綜合過程能力訓練單元,用一個完整的長期種植活動貫穿始終,由《種子發(fā)芽了》、《茁壯成長》和《碩果累累》三組主題探究活動組成,其中包括7個長期實驗、觀察、記錄活動,5個植物不同生長發(fā)育階段的探究性活動。以達到能“能通過長期實驗、觀察、記錄,認識事物,并能用圖或文字表達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的二級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 1、能通過長期實驗、觀察、記錄,認識事物,并能用圖或文字表達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 2、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尊重事實,用事實的本來面目去探索規(guī)律。 3、通過科學實踐獲得“事實與證據(jù)”,在長期種植植物的活動中,實驗、探究、觀察、證據(jù)“四位一體”,通過觀察、記錄植物成長的全過程,分階段探究其生長發(fā)育的秘密,使學生發(fā)現(xiàn)—系列前所未聞的事實。 單元重點 1、能通過長期實驗、觀察、記錄,認識事物,并能用圖或文字表達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 2、通過科學實踐獲得“事實與證據(jù)”,在長期種植植物的活動中,實驗、探究、觀察、證據(jù)“四位一體”,通過觀察、記錄植物成長的全過程,分階段探究其生長發(fā)育的秘密,使學生發(fā)現(xiàn)—系列前所未聞的事實。 單元難點 通過科學實踐獲得“事實與證據(jù)”,在長期種植植物的活動中,實驗、探究、觀察、證據(jù)“四位一體”,通過觀察、記錄植物成長的全過程,分階段探究其生長發(fā)育的秘密,使學生發(fā)現(xiàn)—系列前所未聞的事實。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 題 1、種子發(fā)芽了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設計實驗,研究水、陽光、空氣、溫度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認識土壤、水與植物的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認識塑料薄膜的作用。 2、通過實驗、觀察與記錄,認識種子的變化,并描述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研究水、陽光、空氣、溫度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認識土壤、水與植物的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認識塑料薄膜的作用。 教學難點 設計實驗,研究水、陽光、空氣、溫度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認識土壤、水與植物的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認識塑料薄膜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啟發(fā)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一、認識種子 教師把準備好的花生、鳳仙花、黃瓜等植物的種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數(shù)果實發(fā)放給學生。先請學生辨認、區(qū)分什么是果實,什么是種子。然后,聚焦種子,比較它們的顏色、大小和形狀。 植物的種子呈現(xiàn)多樣化的狀態(tài),尤其是果實中的瘦果和穎果極易被誤認為是“種子”,應特別注意,不要給學生錯誤的概念(詳見教學參考資料)。 教材第24頁呈現(xiàn)出了四種植物“種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屬于種子的只有花生和綠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實也不是種子,準確地說只是種子的一部分,因為谷子的果實是穎果,其果皮與種皮完全愈合,不能分離,在碾米的過程中,種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引出要進行實驗的內容。 二、種植種子 種植種子包括三個過程:A、材料和工具的準備。B、簡單的實驗設計。教材上設計了兩組實驗,一組把水作為變量,另一組把溫度和光照作為變量,并呈現(xiàn)出了實驗提示。C、設計實驗過程記錄表。 教材上給出的種植種子,只是一種實驗設計,在實驗中,允許學生把溫度、空氣、水分等作為其中的一個變量進行不同的實驗設計。 保溫處理。初春的北方天氣窄冷還寒,不是適宜的播種時節(jié),對播下的種子要注意保溫。 對種子的要求。選用生長發(fā)育期較短的根、莖、葉、花、果實明顯的植物,如大豆、鳳仙花、西紅柿、黃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區(qū)要因地制宜,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三、整理與交流 這是對種植種子過程的交流。重點應放在“種子是怎樣發(fā)芽的”上,并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其變化過程。 四、布置課外作業(yè) 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因此,每次課結束后都要提醒學生下一步要觀察和記錄的內容。 板書設計: 1、種子發(fā)芽了 教學后記: 課 題 2、茁壯成長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2、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莖的作用,理解空氣、陽光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3、觀察、探究、記錄并描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1、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莖的作用,理解空氣、陽光對植物生長的作用。 2、觀察、探究、記錄并描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觀察、探究、記錄并描述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過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啟發(fā)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觀察、記錄、分析種植苗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引導學生觀察、記錄小苗的生長發(fā)育由學生小組或個人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教材上的“黃瓜種植日記”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個范例。 教師組織各組整理種植日記,并進行綜合分析,引導學生做成不同形式的記錄本或統(tǒng)計圖,形象、具體地表示小苗的生長發(fā)育情況。 “記錄表”要表現(xiàn)出觀察日期、小苗高度、樣本序號等項目,以便于不同植物間的比較。 “統(tǒng)計圖”可以統(tǒng)計葉片生長情況,也可以統(tǒng)計一定時間內開放的花朵、結出果實的數(shù)目,還可以較為準確地統(tǒng)計出一個果實的生長速度。 2、認識一株植物的組成部分。 學生經過了課余時間的觀察與研究,課堂上最好能用掛圖檢驗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的程度。 3、有趣的傳輸。 這是在課堂上開展的活動。學生經過了長期的實驗、觀察和記錄之后,各組種下的種子已經長成了根、莖、葉、花、果實比較齊全的幼苗。植物體是怎樣長大的?植物生長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來自何處?這些物質是在植物的各個器官之間是怎樣運輸?shù)模??這是一個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按照《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內容,教材中設計了一個實驗:《有趣的運輸》,即莖的運輸作用??紤]到學生的認知能力,選取了一個簡單而直觀的實驗,用意是讓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課前教師要準備好相關的材料與工具。 按照教材上的三個步驟依次進行。 注意:刀片很鋒利,一定要提示學生安全使用。(4)觀察、解剖花朵,比較雌雄花的不同 指導學生認識花的形態(tài)。不同的植物,花的形態(tài)有很大的差別。為什么有的花謝之后能結出果實?而有的花則不能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很容易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出解剖花的結構。 美麗的鮮花都有艷麗的花瓣,除此之外,雌雄花還有很大的差別,如黃瓜,雌花內有雌蕊,雄花內有雄蕊。更多的花朵內則是雌雄蕊的統(tǒng)一體,如桃花。 需要注意的是,解剖花朵是一項很細致的工作,要非常細心。 板書設計: 2、茁壯成長 教學后記: 課 題 3、碩果累累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樂于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 2、了解更多的植物種類,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3、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描述植物的一生。 教學重點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描述植物的一生。 教學難點 了解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幾個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描述植物的一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啟發(fā)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觀察、記錄果實的生長變化。 這是一個由表及里的探究過程。學生通過對果實的詳細觀察和記錄,知道了果實是怎樣生長變化的,并記錄了其由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教師要指導學生從整理這些變化中,明確一種果實的生長周期。 解剖果實,重在了解果實的內部結構,使學生明確果實的組成,能夠區(qū)分果實和種子。 2、植物生長的主要過程。 這是通過一系列探究過程,最后要給予學生的“果實”。學生可以總結實驗記錄進行概括歸納,可以對照一株完整的植物進行描述,也可以是兩者的結合。 這是一個化零為整的內化過程,應包括種子發(fā)芽、葉的生長、花的開放、果實的發(fā)育等幾個連續(xù)的環(huán)節(jié)。 描述植物的一生,實際上是讓學生學會一種表達形式,即能用文字概括上述幾個環(huán)節(jié)。 3、植物的一生。 通過閱讀,知道什么是一年生植物,什么是多年生植物,還要學會比較常見植物的六大組成部分的異同點。 4、“種”蘿卜。 這是一個趣味的制作活動,需要一定的技能,還需要耐心細致的觀察。從蘿卜的變化中,感悟到、了解到植物的一些特性。 板書設計: 3、碩果累累 教學后記: 第四單元: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教材簡析 本單元依據(jù)“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基本理念,在教材形式、教學模式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培養(yǎng)學生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的能力。教材設計了《認識太陽》和《太陽,我們的朋友》兩個探究性活動。 單元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的能力。 2、知道太陽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火球,明確太陽每天運動的軌跡。 3、了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知道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認識一天中溫度和影子的變化與太陽的運動有關;能利用太陽辨認方向。 單元重點 1、培養(yǎng)學生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的能力。 2、了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知道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認識一天中溫度和影子的變化與太陽的運動有關。 單元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的能力。 2、了解人類對太陽能的利用,知道沒有太陽地球上就沒有生命,認識一天中溫度和影子的變化與太陽的運動有關。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 題 1、認識太陽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事實與證據(jù)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作用與意義。 2、激發(fā)學生參與科學探究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能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的習慣。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能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的習慣。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能用測量工具進行定量觀察,采集數(shù)據(jù),并做簡單記錄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導入:同學們,你們都見過哪些漫畫?學生會說出見到過動物的漫畫、植物的漫畫、還有知名人士的漫畫等等,漫畫簡單明了地反映了事實的主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幅與眾不同的漫畫。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冰淇淋和太陽”,請學生賞析。 2、學生觀賞漫畫,提出問題后,建議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研究:4-6人一組,選一人為組長。活動時,小組要集體行動,互相協(xié)作,相互幫助。 3、學生在觀察“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時,要特別強調注意“安全提示,保護眼睛”。正確地進行觀察,不要直視太陽,以免傷害眼睛。 4、學生在進行測量和調查活動時,建議在操場或校園內要布置好學生活動區(qū),如向陽地區(qū)、背陰地區(qū)及圖書室和計算機房。各活動區(qū)之間位置要適宜,既要注意避免各活動區(qū)之間的相互干擾,又要注意盡量在教師的監(jiān)控范圍之內。 5、“太陽能的利用”。 這部分的教學是學生展示事實和證據(jù)的過程。建議讓學生充分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6、拓展活動“哪個熱得快”是一個對比實驗。 教師要注意在實驗中的塑料袋黑白顏色不同,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如,使用的溫度計的種類要一樣,溫度計插入水中的多少要一樣,塑料袋大小要一樣,裝入袋中的水量也應該是一樣的。 板書設計: 1、認識太陽 教學后記: 課 題 2、太陽,我們的朋友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能力和意識。 2、練習常用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練習常用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搜集事實與證據(jù)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討論、自主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頭腦風暴活動。 以“頭腦風暴:怎么辨認方向”為引導活動。太陽給我們指引方向,使我們在迷失了方向的時候能很快找到東南西北。已我國居民為例,早上,太陽的位置大約在東方;中午,太陽的位置大約在南方;傍晚,太陽的位置大約在西邊。 學生進行討論:“我們是怎樣利用太陽來辨認方向的”。學生的這次討論可以是小組形式的,也可以班級集體討論。 隨著學生討論的逐漸深入,有的學生會提出“太陽只會告訴我們方向嗎?”帶著這個問題轉入下面的探究活動。 2、測量太陽高度的活動。 ①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太陽高度”。太陽高度是指人看太陽的視線與人的水平視線之間的夾角。 ②學生活動:利用儀器測量太陽高度。 A.學習使用測量儀的方法。首先,把太陽高度測量儀放在地面上,調節(jié)水平螺絲,使儀器成水平狀。然后,轉動觀察架,使太陽光穿過通光孔與投影屏上的圓完全重合。最后,我們看到的觀察架上的箭頭所指刻度,便是太陽高度。 B.學生分成小組,每小組由4-6人組成。每小組分工合作,分別負責觀察、監(jiān)督、檢驗、記錄。 C.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 D.分析記錄數(shù)據(jù)。學生分析自己的記錄數(shù)據(jù),把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記錄下來。 ③教師在學生的活動中要加強巡視,及時幫助學生。 3、測量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活動。 ①學生提出問題“影子什么時候長,什么時候短?”。 ②學生活動:利用刻度尺測量太陽高度和影子長短。 學生分組活動;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找出規(guī)律。 4、測量并記錄氣溫的活動。 ①學生討論:“怎么樣能精確地說出當時地氣溫”。 ②學生活動。利用儀器測量當時的太陽高度、影子長短、氣溫變化。 學生分組活動,記錄和測量不同時間的太陽高度、影子長短、氣溫變化,把觀測內容及時記錄在表格里;分析數(shù)據(jù),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 ③交流與總結:通過這次活動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各小組分析觀察記錄并進行整理,與其他小組交流。小組共同參與,成員之間協(xié)商進行。 板書設計: 2、太陽,我們的朋友 教學后記: 第五單元:生活中的機械 教材簡析 本單元屬于綜合探究活動單元,由《機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和《我的滑輪》四組綜合性探究活動組成,以達到“能用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的二級目標。 單元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借助天平、杠桿和滑輪等簡單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是符合科學探究活動的基本特征。 2、從了解機械的含義入手,引出對天平平衡條件的研究,再進行杠桿和滑輪兩種最簡單機械省力的探究,使四個綜合性探究活動之間有著整體感知、具體探究的邏輯關系。 單元重點 培養(yǎng)學生借助天平、杠桿和滑輪等器材做簡單的觀察實驗,并記錄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是符合科學探究活動的基本特征。 單元難點 從了解機械的含義入手,引出對天平平衡條件的研究,再進行杠桿和滑輪兩種最簡單機械省力的探究,使四個綜合性探究活動之間有著整體感知、具體探究的邏輯關系。 課時安排 4課時 課 題 1、機械是什么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能認識身邊的機械,并能用文字記錄身邊機械的運動方式和功能。 2、能了解機械的發(fā)展史,利用身邊的機械解決實際的問題,體驗機械給人類帶來的方便;能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教學重點 1、能認識身邊的機械,并能用文字記錄身邊機械的運動方式和功能。 2、能了解機械的發(fā)展史,利用身邊的機械解決實際的問題,體驗機械給人類帶來的方便;能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教學難點 能了解機械的發(fā)展史,利用身邊的機械解決實際的問題,體驗機械給人類帶來的方便;能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活動引入。 不借助任何東西,能徒手完成一些活動嗎?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入手,在活動中體會徒手工作的不便。文中例舉了撕成一個圓片、打開新的盛有巧克力的緊桶蓋、將重物移到五層樓高、抱起自己的老師、提起自己、一天內到達300千米以外的地方六個活動。接著教材安排了討論:如果借助工具,怎樣才能做這些事情呢?文中例舉了利用電梯將重物移到五層樓高,用剪刀剪出很圓的紙片兩個例子。引導學生初步體會各種機械給人類帶來的方便。 教學時,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及教學條件的實際,組織頭腦風暴活動,選擇文中給予的事例進行。如用手撕成一個圓紙片與用剪刀剪出一個圓紙片的對比,用力抱起自己的老師與用蹺蹺板或滑輪等提起自己的老師的對比等。教學時注意在利用工具解決問題時,不拘于一種思維方法,要敢于肯定學生的多向思維,如既可以用起釘錘撬開巧克力桶蓋,也可以用螺絲刀撬開,還可以利用其他工具等。另外,教師可組織一些其他活動,只要使學生體會到機械能給人帶來方便即可。 2、合作交流。 在日常的生活中,常見的機械有很多,小到小刀、尺子、笤帚、一枚縫衣針,大到飛機、汽車、航空母艦等,只要是為了省力或方便而使用的工具或裝置都叫機械。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知道機械是什么,機械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 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身邊的工具或裝置進行交流,也可以利用課文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涉及到的工具交流,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口頭交流,只要方便生活的機械都可列舉。 3、活動體驗與交流。 引導學生進一步感知身邊的機械,尋找教室內外的機械及功能,并用文字記錄其運動方式和功能。 教學時,教師可在教學前有意裝飾教室,課上進行尋找。也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找一找“教室里有些什么,這些物體有什么作用?”課上再進行匯報。教學時提醒學生邊觀察邊記錄,因為本記錄表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簡單記錄的第一張,教師不可忽視。還需注意的是,由于四年級學生對運動方式的理解不很透徹,因此語言描述可能不太準確?!稗D動”、“擺動”“上下移動”等運動方式可以隨學生的理解而使用,教師不可硬性規(guī)定使用某些詞語。另外,如果教室的機械較少,可以安排在其它的專用教室、多功能教室或體育器材室等處進行。 板書設計: 1、機械是什么 教學后記: 課 題 2、制造平衡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利用杠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進行平衡條件的研究,觀察的同時做好實驗記錄。 2、探究怎樣讓杠桿保持平衡。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平衡。 教學重點 1、利用杠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進行平衡條件的研究,觀察的同時做好實驗記錄。 2、探究怎樣讓杠桿保持平衡。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平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游戲活動引入。 游戲是學生們比較喜歡的活動。文中的兩個游戲活動,意在激發(fā)興趣,滲透平衡需要一定的條件。 游戲一:“你能堅持多久?”旨在了解自身的平衡。 游戲二:“尺子能不掉下去嗎?”要求學生將尺子平放在手指上,保持平衡(手指充當了支點);在此基礎上,在尺子的一端放上一塊橡皮或硬幣,還能保持平衡嗎?若想保持平衡,必要移動尺子的位置,使手指距重物一端的距離小于支點與尺子另一端的距離,這個游戲為杠桿尺平衡條件的研究埋下了伏筆。 教學時,要求人人參與,初步體驗平衡需要條件。游戲一宜采用分組進行,輪換交替。游戲二,可個人進行。 2、利用杠桿尺和鉤碼進行平衡條件的實驗。 “怎樣才能平衡”、“誰能行”兩個實驗,是在游戲活動的基礎上展開的,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杠桿尺和鉤碼等簡單的實驗器材進行觀察實驗,并做實驗記錄,以進行能力的訓練。 “怎樣才能平衡”是等臂平衡條件的研究,并出示了探究小組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單,起到示范的作用(左邊第一格處掛2個鉤碼,右邊第一格處掛幾個?左邊第二格處掛3個,右邊的三個鉤碼掛哪里呢?)?!罢l能行”屬于不等臂杠桿平衡規(guī)律的研究。 本部分是教學的重點。它第一次訓練學生規(guī)范地利用鉤碼、杠桿尺等簡單實驗器材做簡單實驗,并做實驗記錄。因此,教師要加以引導,以便為后面的滑輪、杠桿的研究打下基礎。教學時注意,文中的示例只起拋磚引玉的作用,教師完全可以另選其它例子進行,放開學生的手腳,在實驗研究中觀察、記錄,找出平衡的規(guī)律。特別是“誰能行”,是一組思維發(fā)散訓練,學生想到的方法可能很多(左邊第3格處掛2個鉤碼,那么右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1)第1格處掛6個;(2)第2格處掛3個;(3)第3格處掛2個;(4)第6格處掛1個;(5)右1格處掛2個右2格處掛2個;(6)右1格處掛1個右5格處掛1個;(7)右2格處掛1個右4格處掛1個等),教師應啟發(fā)引導,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做好觀察實驗的同時記下數(shù)據(jù),以便找出規(guī)律。 3、交流生活中平衡的例子,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文中例舉的平衡例子有生活中常見的挑擔、體育運動項目的平衡木、小朋友喜歡的蹺蹺板、還有動物界的平衡。教學時,引導學生自由交流的范圍要寬廣,內容要豐富,從而擴展學生的視野。 板書設計: 2、制造平衡 教學后記: 課 題 3、我能撬起地球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利用杠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進行觀察實驗,研究使用杠桿的原理,做好實驗記錄。 2、利用杠桿尺的平衡,研究杠桿是否一定省力。 3、培養(yǎng)學生重證據(jù),愿意嘗試的精神;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教學重點 1、利用杠桿尺、鉤碼等簡單器材進行觀察實驗,研究使用杠桿的原理,做好實驗記錄。 2、利用杠桿尺的平衡,研究杠桿是否一定省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重證據(jù),愿意嘗試的精神;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猜想與思考活動引入。 “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地球?!笔前⒒椎玛P于杠桿原理研究后的“大話”,它能引起學生的多種猜想。想辦法搬運石頭和一個人提起兩頭牛的問題設計,意在引導學生了解杠桿的作用在古代就已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在此基礎上認識杠桿這個簡單機械及三點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大膽猜想與思考:“用上杠桿會怎樣呢?” 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機械是什么”一課中“抱起老師”、“提起自己”、“撬開巧克力桶”等活動隨機安排,也可以將本環(huán)節(jié)與第二部分的“能把書抬起來嗎?”活動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大膽猜想,充分思考,想出更多的辦法。 2、活動體驗,感知杠桿的作用。 “能把書抬起來嗎?”這個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杠桿的作用。它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延伸鞏固,也是下一環(huán)節(jié)的鋪墊。自由移動支點后,則會出現(xiàn)杠桿的支點在重點與力點的正中間,此時不省力也不費力;如支點至重點的距離大于支點至力點的距離,此時會出現(xiàn)費力狀況。 3、實驗驗證,用實驗數(shù)據(jù)說明杠桿的作用。 “杠桿省力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驗證自己的看法,在第二部分體驗感知杠桿是否省力的基礎上,利用杠桿、鉤碼這些實驗儀器,準確記錄杠桿省力與否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找到杠桿省力、不省力也不費力、費力三種規(guī)律。表中的記錄再次為學生提供了例證。 教學這一內容時,因學生已有了杠桿平衡的知識作基礎,因此文中用“給你提個醒”的方法提示學生:“杠桿平衡時,左邊鉤碼的重量可看作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這一點是學生不易理解的,教師可以點撥。 4、閱讀“阿基米德的大話”。在杠桿原理研究的基礎上,理解科學家名言的道理,既可加深對杠桿作用的了解,同時對本文引入名言的猜想做了驗證。教學時,教師可以將阿基米德大話的故事補充完整,把“一只手推動三桅貨船”的故事穿插在其中,也可以讓學生來講述完成。 5、觀察思考,拓展交流。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杠桿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促進知識與生活的橫向聯(lián)系與遷移。文中例舉了鉗子和起釘錘撬釘子兩個省力杠桿;釣魚竿釣魚、裁縫剪刀兩個費力杠桿和剪刀這個不省力也不費力的杠桿。查找身體中的杠桿、搜集機器人工作的原理是一項拓展活動,意在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機械,人體工作、機器工作中都大量運用杠桿的原理。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觀察上述幾種杠桿的不同特點,利用杠桿做一些實際的事情,然后引申到生活中的其它杠桿。關于查找人體中的杠桿,可先安排學生組內活動,讓他們在說話或做動作的過程中查找杠桿,最后集體交流。 板書設計: 3、我能撬起地球 教學后記: 課 題 4、我的滑輪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利用滑輪、鉤碼、測力計等簡單器材進行觀察實驗,研究使用滑輪的原理,做好并分析實驗記錄。 2、研究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是否省力。 3、培養(yǎng)學生重證據(jù),愿意嘗試的精神;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教學重點 1、利用滑輪、鉤碼、測力計等簡單器材進行觀察實驗,研究使用滑輪的原理,做好并分析實驗記錄。 2、研究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是否省力。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重證據(jù),愿意嘗試的精神;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在猜想與驗證活動中自制滑輪。 游戲比賽“自制滑輪提放重物,看誰方法多”,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制滑輪,進行比賽。此環(huán)節(jié)較為重要。文中出示的材料有鐵架臺、曲別針或廢舊的線軸,重物可用鉤碼也可用玩具或文具替代。在學生提升放下的過程中,找到不同的方法,可能是定滑輪,亦或動滑輪。本環(huán)節(jié)看似游戲,實則讓學生在組裝過程中自行認識滑輪,初步體驗,與下一環(huán)節(jié)有機銜接。 2、觀察認識各種滑輪,猜想使用滑輪的意義。 認識各種滑輪是建立在交流活動基礎上的,其目的是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文中出示了升旗的滑輪、提重物的兩種滑輪,明確了滑輪的含義,引發(fā)學生對滑輪使用的猜想。 3、實驗驗證,使用滑輪省力嗎?。“使用滑輪能否真的省力”的實驗驗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發(fā)現(xiàn)定、動滑輪提升物體在方向與用力等方面的各自特點。進一步訓練他們利用滑輪、鉤碼、測力計等簡單器材做簡單實驗,并做出記錄的能力。 4、拓展活動,滑輪的組合。 拓展活動,安排了定、動滑輪的優(yōu)點重新組合。繞繩游戲與系鞋帶活動分別是定、動滑輪的應用(鞋上的穿帶孔就像是動滑輪,當用力拉鞋帶時,穿帶孔就從鞋的兩邊向鞋的中間移動)。在學生動手操作中體會滑輪的廣泛應用,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 板書設計: 4、我的滑輪 教學后記: 第六單元:揭開燃燒的秘密 教材簡析 本單元屬于綜合探究活動單元,由《火與生活》、《蠟燭會熄滅嗎》和《探究燃燒之謎》三組綜合性探究活動組成。三個探究活動之間有著整體感知、具體引導、進行訓練、鞏固提高的邏輯關系,以一個大的探究活動為主線,輔之以拓展活動、科學自助餐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親歷探究活動的同時,學會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同時滲透了“尊重證據(jù),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單元教學目標 1、利用簡單的實驗工具做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能幫學生獲取事實證據(jù),提高探究能力。 2、以一個大的探究活動為主線,輔之以拓展活動、科學自助餐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親歷探究活動的同時,學會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 3、滲透“尊重證據(jù),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單元重點 利用簡單的實驗工具做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能幫學生獲取事實證據(jù),提高探究能力;并滲透“尊重證據(jù),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單元難點 以一個大的探究活動為主線,輔之以拓展活動、科學自助餐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親歷探究活動的同時,學會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 課時安排 3課時 課 題 1、火與生活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識火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系。 2、了解火就是一種燃燒現(xiàn)象,燃燒是有條件、可以中斷的。 3、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保持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教學重點 了解火就是一種燃燒現(xiàn)象,燃燒是有條件、可以中斷的。 教學難點 使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保持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堂生成 1、活動引入。 以“由火想到什么”的聯(lián)想熱身活動,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談論火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以“火”字形的網狀圖,引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結合圖中的內容揭示了火給人類帶來的益處及災難。 教學中有關火的話題很多,因此可結合學生的實際,讓其搜集有關的內容,述說所見所聞,利用所找的事例、圖片等資料在全班進行交流??梢韵仍谛〗M內進行,也可以直接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活動。教學中注意,學生搜集的有關資料,可能是單一方面的,教師應及時引導,從正反兩方面講述,這樣便于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正常進行。 2、交流:怎樣看待火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教學中,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與第一部分內容自然銜接,也許在學生的談論講述中,已經闡明了自己對燃燒現(xiàn)象的看法,為此,教師應注意兩部分合理整合。 3、討論與總結。 待學生交流了火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后,圍繞“中斷燃燒怎么辦?”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用什么方法控制燃燒。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為后兩篇課文的研究提出了探究性的問題。 板書設計: 1、火與生活 教學后記: 課 題 2、蠟燭會熄滅嗎 課 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設計簡單的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學會記錄。 2、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認識空氣的氣體形態(tài)及成分,了解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 3、培養(yǎng)學生耐心、細致,尊重證據(jù),善于反思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認識空氣的氣體形態(tài)及成分,了解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 教學難點 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設計,認識空氣的氣體形態(tài)及成分,了解人類對空氣性質的利用-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春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 大象版 2019 四年級 科學 下冊 一冊 教案 大象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434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