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級上冊《五四愛國運動》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岳麓版八年級上冊《五四愛國運動》教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最新岳麓版八年級上冊《五四愛國運動》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背景;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
及經過;五四 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2.能力要求:( 1)理解五四愛國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2)比較新
舊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 3)綜述山東問題的由來及其結局。
3.情感目標:“五四”運動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 為國家與民族的進步開創(chuàng)
了新起點。以民主與科學為宗旨的五四運動在 20 世紀歷史上占有顯著位置。
“五四”運動中所體現(xiàn)的高度愛國
2、主義精神、民主與科學精神以及此后的馬克思主義
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是值得繼承和發(fā)揚的。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
背景;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及經過;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沉沉黑夜中的睡
獅, 伴隨著新紀元的晨鐘在曙光中覺醒 , 社會人心、文化思潮急劇裂變?!耙粋€幽靈 , 一個共
產主義的幽靈 , 在徘徊?!? 課時安排 1 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背景和偉大意義是重點。五四運動的爆發(fā)是必然
的。革命爆發(fā)的基礎在于內部正發(fā)生的變化。人民不屈的探索與抗爭及 20 世紀初經濟、政
治、思想結構的大
3、變動 , 是爆發(fā)革命運動的內在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 , 使
更多的人清醒 , 必須尋求新的出路。而十月革命 , 恰好為在黑暗中苦斗的人民指明了一條新
的方向。認識革命不可避免 , 同時自然反駁了一種錯誤的說法:“沒有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
敗, 就不會 有五四運動” , 這種說法夸大了偶然性因素 , 忽視了必然因素。
2.難點分析: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要與以往的革命相比較 , 從領導階
級、指導思想、革命目標、前途、歷史背景等方面分析、體會 , 得出結論:由于民族資產階
級的軟弱 , 他們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務 , 五四運動以后 ,
4、領導革命的偉大歷史使命就由無產階
級承擔起來。這樣近代民主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樾旅裰髦髁x革命。
課堂教學設計
師:請思考 1840~ 1919 年人民的 探索與抗爭都有哪些?結果如何?教訓有哪些?
生:(結合已學過的知識 , 思考并回答)
師:(板書:第二節(jié) 五四愛國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一、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
1 / 5
師:有人說“沒有巴黎和會上外交的失敗 , 就不會有五四運動” , 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 , 分組討論)
投影第一組材料:
材料 1:
5、
民國初年新注冊的工廠數(shù)(不包括礦山)
單位:家
年份
(民 元年 2 年 3 年 4 年 5 年 6 年 7 年 8 年
國)
數(shù)目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 2:辛亥革命前工人達 50 萬~ 60 萬人; 1919 年產業(yè)工人 200 萬 , 手工工場工人和
店員已增至 1200 萬; 1912 ~1919 的 7 年間 , 工人罷工 130 次 , 僅 1919 年的前 5 個月就達 19
次。
結合材料分析:
( 1) 20 世紀初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狀況怎樣?
( 2)出現(xiàn)這一狀況的原因是
6、什么?
( 3)引起階級結構的哪些變化?
生:(以組為單位分析概括 , 及結合已經學過的知識回答問題)
師: 1918 年新文化運動有了哪些新的發(fā)展?起了什么作用?
生:(回憶舊知識回答)
師: 20 世紀初的經濟結構、階級結構、的思想界正發(fā)生著大變動 , 而的社會性質是否
改變?黑暗的現(xiàn)狀是否改變?
投影第二組材料:
材料 1 軍閥擴充軍隊數(shù)目: 1914 年全國陸軍 45 萬多人; 1918 年 85 萬多人。
材料 2 對人民的壓榨: 1912~ 1919 年田賦增加了 7 倍;鹽稅、煙稅、酒稅增加了 3
倍, 印花稅增加了 6
7、 倍。
材料 3 從 1916~ 1919 年 5 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債 100 多次 , 債權國包括:日、美、
英、法、德、俄、比、荷等國 , 以的銀行、礦山、交通、稅收、國庫券、期貨為擔保。
材料 4 據統(tǒng)計 1913 日本在華投資總和 4.9 億日元; 1914 年輸華貨值 1.6 億日
元,1919 年增至 4.47 億日元;美國對華貿易額從 1913 年 0.35 億海關兩增至 1919 年 1.08
億海關兩。
2 / 5
材料 5 日本首相寺內稱:在他任期內 1916~ 1918 年日本對華借
8、款 3 倍于前 , 日本
在華權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條。
結合材料思考:( 1) 20 世紀初 , 的社會性質是什么?
( 2)一戰(zhàn)期間仍加緊對華侵略的是哪兩個帝國主義國家?
( 3)控制段祺瑞政府以圖實現(xiàn)其獨霸目的的是哪一國?生:(以組為單位閱讀材料 , 分析概括)
師: 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 , 民族矛盾 , 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 , 革命運動的爆發(fā)不可避免。
投影第三組材料:
1919 年 1 月巴黎和會召開 , 以戰(zhàn)勝國的身份 , 派全權代表陸征祥等參加。代表提出的要
求如下:
材料 1 ( 1)取消列強在華特權的七項希望(放
9、棄勢力范圍 , 撤退外國軍警 , 撤銷外
國郵政電報機關 , 取消領事裁判權 , 歸還租借地 , 歸還租界 , 關稅自主)( 2)取消日本和袁世凱簽訂的二十一條( 3)歸還在大戰(zhàn)期間被日本奪取的原德國在山東占有的特權。
材料 2 “和會”議長克里蒙梭以其不在和會權限之內 , 拒絕討論第一項和第二項內
容;山東問題 , 日本在戰(zhàn)中獲得的權益已由英、法、意得以承認 , 以及中日雙方曾有的換文 ,
故日本拒絕交 還在山東的特權
材料 3 和會規(guī)定德國應歸還八國聯(lián)軍入京時奪取的的天文儀器;并將德國在山東的
特權交給日本。
師:的正義要求遭到無禮拒絕 , 巴
10、黎和會外交的失敗使深受帝國主義欺壓的人民的長
久積壓的怒火一下子迸發(fā)出來 , 以學生斗爭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如火山爆發(fā)般的開始了。
由此可見 , 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 , 只是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五四運動是在國
際、國內的政治、經濟諸種矛盾交織和激化的形勢下的歷史必然。
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及經過
1.第一階段
(1)爆發(fā)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第 121 頁有關內容及《學界全體宣言》《松滬護軍史——盧永祥
電》等有關內容 , 回答如下問題:
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時間 , 地點 , 口號;運動前期的中心和主導力量是什么?
生:(思
11、考并回答)
2.第二階段
3 / 5
師:然而學生講演者“垂淚而道” , 聽眾“掩面而泣”;卻感動不了軍警。 6 月 3 日軍
警逮捕學生 170 余人 ,6 月 4 日逮捕 700 余人 ,6 月 5 日 2000 名學生遭到軍警馬隊的沖擊。
回答:這時的學生運動有什么局限性?
生:(結合材料回答)
師:學生的愛國行動喚醒了各界民眾 , 工人首先起來支持學生運動。 6 月 3 日一個重要
的事件發(fā)生了 , 六七萬工人舉行罷工。 6 月 5 日開始 , 商人罷市。許多商店門前貼著“國家
將亡
12、, 無心營業(yè)”。大家閱讀 122 頁、 123 頁小字和插圖?;卮穑?
從 6 月起 , 運動的主導力量有什么變化?運動的中心有什么變化?運動的結果怎樣?(強調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生:(在教師引導下討論、回答問題)
三、五四愛國運動的歷史意義
師:(以提問形式引導學生通過課本有關內容深化、理解教材)
( 1)從運動的口號分析 , 這場運動的性質是什么?五四運動是否徹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為什么說是徹底的?(從斗爭的堅決性上思考)
( 2)從 124 頁閱讀與思考《民宣言》看 , 陳獨秀、李大釗在五四運動中起著怎樣的作
用
13、?
( 3)五四運動波及的范圍?五四運動取得了哪些歷史功績?
( 4)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 思主義的傳播;怎樣理解五四愛國運動的世界意義?生:(結合課本回答)
( 5)師:五四愛國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靶隆北憩F(xiàn)在哪些方面?生:(分組討論)
師:引導 , 設計 如下問題: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有什么異同?(領導階級、群眾基礎、
指導思想、革命目標、革命前途) , 然后歸納:
相同點:性質: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都是反帝反封建;主力:人民群眾。
不同點:領導階級:資產階級(舊)、無產階級(新) ;結果:資產階級共和國
(舊)、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14、(新);前途:資本主義(舊)、社會主義(新);指導思想:三民主義(舊)、馬克思主義(新)。
小結:
師: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40~ 1919 年五四運動前) , 人民作 出了奮斗和犧牲 , 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性質仍未改變 , 一場更為巨大的革 命風暴正在孕育著。五四愛國運動所表現(xiàn)出的蓬勃的氣勢 , 特別是其中孕育的無限生機 , 使這一運動成為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 , 它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4 / 5
(投影片:概括本節(jié)內容)
背景:國際——一戰(zhàn)后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
——十月革命的影響
——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國內—— [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 ]
—— A經濟結構的變化 —— B政治力量的變化 —— C思想結構的變化
經過: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結果
意義:性質
國內意義:范圍 群眾基礎 偉大功績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國際意義:
課后記 :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