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7.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基礎鞏固練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7.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基礎鞏固練新人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7.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基礎鞏固練新人教版.doc(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7.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基礎鞏固練新人教版 1.下列關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選擇所保留的變異,對人類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適者”,對人類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選擇中,人類起著主導作用 D.“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環(huán)境條件 解析:由于自然選擇保留的變異都是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談不上對人類有益或有害,因而A、B、C三項都混淆了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是錯誤的。D項表明了在自然選擇中起作用的因素。 答案:D 2.在一個氣候環(huán)境多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存機會最多的種群是( ) A.個體最大的種群 B.個體最小的種群 C.個體差異最少的種群 D.個體差異最多的種群 解析:種群中的個體差異越多越能適應多變的氣候;差異越少,越有可能被環(huán)境淘汰。 答案:D 3.下列事例中,不屬于拉馬克生物進化理論所解釋的是( ) A.鼴鼠由于長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視力微弱 B.人類的盲腸沒有家兔的發(fā)達,這是長期吃熟食的結果 C.由于草少改吃樹葉,經常伸長脖子,鹿逐漸變成長頸鹿 D.由于煙煤染黑了樹木,曼徹斯特地區(qū)的淺色樺尺蠖逐漸被深色所代替 解析:拉馬克的生物進化理論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即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核心是用進廢退。當生物長期連續(xù)使用某一器官時,該器官就會得到發(fā)展,反之就會退化,這便是用進廢退;而這種發(fā)展是可以遺傳的,即獲得性遺傳。 答案:D 4.拉馬克進化學說的進步意義體現在( ) A.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 B.提出了“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的理論 C.最先提出了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 D.使生物學第一次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走上了科學的道路 解析:拉馬克否定了神創(chuàng)論,但其學說的兩大觀點“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是其致命的缺陷。進步之處是最先提出了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 答案:C 5.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解釋是( ) ①環(huán)境的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變異?、谀苓z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圩儺愂遣欢ㄏ虻摹、茏儺愂嵌ㄏ虻摹、葑儺惤涍^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類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解析:達爾文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而題目中的①、④與之相矛盾,故正確答案為B。 答案:B 6.用達爾文的觀點來判斷下列問題,其中正確的是( ) A.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高處的葉子,因此頸和前肢都變得很長 B.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里,它們的身體產生了定向的白色變異 C.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 D.在長期有毒農藥的作用下,農田害蟲產生了抗藥性 解析:“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高處的葉子,因此頸和前肢都變得很長”是用進廢退的觀點;變異是不定向的,北極熊的白色變異不是由于冰天雪地的白色環(huán)境引起的;野兔和鷹在斗爭中相互選擇,各自形成了相應的保護色和銳利的目光;變異具有不定向性,害蟲的抗藥性產生并非是農藥作用的結果。 答案:C 7.使用農藥來防止棉紅鈴蟲,開始效果很好,但長期使用后,效果越來越差,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棉紅鈴蟲對農藥產生了定向的變異 B.棉紅鈴蟲對農藥進行了定向的選擇 C.棉紅鈴蟲對農藥產生了隔離 D.農藥對棉紅鈴蟲的抗藥性變異進行了定向選擇 解析:棉紅鈴蟲本身就存在各種不同變異,使用農藥后,棉紅鈴蟲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改變,農藥對其不同的變異進行定向的選擇,具有抗藥性的個體能夠生存下來,并逐代積累加強,使農藥失去了原有的殺蟲效果。 答案:D 8.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始祖馬進化成現代馬的動力是( ) A.過度繁殖 B.遺傳變異 C.生存斗爭 D.適者生存 解析: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生物進化的動力是生存斗爭。 答案:C 9.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分析狼的進化過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類型的個體,如有跑得快的,有跑得慢的。這說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_的特性,而這種特性一般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2)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食物稀少,跑得快、兇猛的狼才能獲得食物生存下去。這樣食物、環(huán)境對狼起了____________作用,而這種作用是____________的,它決定著生物進化的____________。 (3)狼的進化過程是通過____________實現的。 解析:(1)個體之間的差異是由于遺傳和變異,變異具有不定向性,且可遺傳。(2)環(huán)境對變異起著選擇的作用,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3)狼的進化是通過生存斗爭實現的,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答案:(1)變異 不定向 遺傳 變異 (2)選擇 定向 方向 (3)生存斗爭 10.如圖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某種地雀在1975~1978年間種群平均喙長的變化和該地區(qū)種子(該種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變化。研究表明,喙長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種子,喙短的地雀僅能吃不硬的種子。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同一種地雀喙長和喙短是一對相對性狀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間,由于經常啄食硬度較大的種子導致地雀喙長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長在2~3年增加是種子硬度對其進行選擇的結果 D.根據調查結果,不能預測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長 解析:喙長和喙短是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是一對相對性狀,故A正確。1976年中期至1977年間,由于種子平均硬度增加,選擇了喙長性狀,故B錯誤。環(huán)境選擇有利性狀,故C正確。雖然1978年種子平均硬度下降,但是1979年后種子的硬度未知,由于喙長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種子,故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長不可預測,D正確。 答案:B 11.圖中理論值與實際生存?zhèn)€體數差別很大,可用來解釋此種現象的是達爾文進化理論中的( ) A.過度繁殖 B.生存斗爭 C.遺傳變異 D.適者生存 解析:生物具有過度繁殖能力,但由于生存斗爭,理論值與實際生存數差別很大。 答案:B 12.某島嶼上存在著尺蛾的兩個變種,該地區(qū)原為森林,后建設成為工業(yè)區(qū)。下表為該地區(qū)不同時期兩種尺蛾的數量變化: 森林時期 建成工業(yè)區(qū)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分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 ) A.定向變異作用 B.自然選擇作用 C.灰尺蛾遷入,黑尺蛾遷出 D.工業(yè)煤煙使灰尺蛾變成黑尺蛾 解析: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答案:B 13.甲蟲幼蟲期以農作物葉為食,破壞力極強,后來使用某殺蟲劑進行防治,開始使用時,對甲蟲防治效果顯著,但隨著繼續(xù)使用,甲蟲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分析說明: (1)甲蟲種群中個體抗藥性的____________,體現了生物的變異一般是____________的;殺蟲劑的使用對甲蟲起了____________作用。 (2)甲蟲與殺蟲劑之間的關系叫____________。在害蟲進化過程中,屬于有利變異的是____________個體。 (3)如圖是甲蟲在使用殺蟲劑之后的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害蟲具有抗藥性應在使用殺蟲劑過程____________(填“前”“中”或“后”)。 解析:甲蟲與殺蟲劑之間進行著生存斗爭,由于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甲蟲種群個體抗藥性存在著差異,殺蟲劑對甲蟲起了選擇作用,其中抗藥性的個體是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來,無抗藥性的個體會被淘汰,經過一代代的選擇,甲蟲種群中具有抗藥性個體數量會增加,農藥的治蟲效果會下降。從使用殺蟲劑之后甲蟲種群數量的變化曲線可知,害蟲具有抗藥性應在使用殺蟲劑過程前,如果抗藥性出現在過程中或過程后,甲蟲會滅絕,與題圖不符。 答案:(1)差異 不定向 選擇 (2)生存斗爭 具有抗藥性的 (3)前 [素養(yǎng)養(yǎng)成練] 14.(xx福州高一檢測)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藥敏程度實驗方法如圖:將含有一定濃度不同抗生素的濾紙片放置在已接種被檢菌的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圍擴散,如果抑制生長,則在濾紙片周圍出現抑菌圈(圖中里面的圈),結果如圖所示。 (1)衡量本實驗結果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圖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養(yǎng)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對細菌進行處理,并測定細菌數量變化,如圖所示: ①向培養(yǎng)基中加抗生素的時刻為____________點。 ②細菌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變異是____________,細菌的抗藥性產生在環(huán)境變化之____________(填“前”“中”或“后”)。 ③抗生素對細菌變異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盡管有抗藥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細菌種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實驗的指標即對實驗結果的表述。本實驗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的生長來表述實驗結果的。 (2)通過抑菌圈的大小來確定殺菌能力,即抑菌圈越大殺菌能力越強。 (3)①抗生素會使細菌中不具抗性的個體大量死亡而數量下降,所以b點是使用抗生素的起點。 ②變異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選擇下進化是定向的,細菌的抗藥性在環(huán)境變化之前就已經產生了,因為使用該抗生素后,題圖細菌數量并未降到0。 ③自然選擇是性狀的選擇者,而不是誘導者。 ④在細菌種群中,含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只占少數,所以使用抗生素仍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诓欢ㄏ虻摹∏啊、圻x擇 ④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占極少數-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 2020 年高 生物 第七 現代 進化 理論 7.1 由來 基礎 鞏固 新人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451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