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薛洪,1,本規(guī)范適用于房屋和一般構筑物的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本規(guī)范不適用于輕骨料混凝土及特種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混凝土結構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1,結構方案設計,包括結構選型、構件布置及傳力途徑,,2,作用及作用效應分析,,3,結構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4,結構及構件的構造、連接措施,,5,耐久性及施工的要求,,6,滿足特殊要求結構的專門性能設計,2,3.1.2,本規(guī)范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以可靠指標度量結構構件的可靠度,
2、采用分項系數(shù)的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3.1.7,設計應明確結構的用途,在設計使用年限內未經(jīng)技術鑒定或涉及許可,不得改變結構用途和使用環(huán)境。,,3,3.3.1,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應包括下列內容,,,,1,結構構件應進行承載力(包括失穩(wěn))計算,,,2,直接承受重復荷載的構件應進行疲勞驗算,,,3,有抗震設防要求時,應進行抗震承載力計算,,,4,必要時尚應進行結構的傾覆、滑移、漂浮驗算,,,5,對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能引起嚴重后果的重要結構,宜進行防連續(xù)倒塌設計。,4,4.1.1,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按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確定。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系指按標準方法制作、養(yǎng)護的邊長為,
3、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28,天或設計規(guī)定齡期以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具有,95%,保證率的抗壓強度值。,,4.1.2,素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15,,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0,,采用強度等級,400MPa,及以上的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25.,,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且不應低于,C30.,,承受重復荷載的鋼筋混凝土構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5,4.2.1,混凝土結構的鋼筋應按下列規(guī)定選用:,,1,縱向受力普通鋼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鋼筋
4、,也可采用,HPB300,、,HRB335,、,HRBF335,、,RRB400,鋼筋。,,2,梁、柱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應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鋼筋。,,3,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箍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鋼筋,,4,預應力筋宜采用預應力鋼絲、鋼絞線和預應力螺紋鋼筋。,6,8,構造規(guī)定,,,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最大間距可按確定。,,,,表,8.1.1,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m,),7,注:,1,裝配整體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可根據(jù)
5、結構的具體情況取表中裝配式結構與現(xiàn)澆式結構之間取值,,2,框架,-,剪力墻結構或框架,-,和核心筒結構房屋的伸縮縫間距,可根據(jù)結構的具體情況取表中框架結構與剪力墻結構之間的數(shù)值。,,3,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時,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宜按表中露天欄的數(shù)值取用。,,4,現(xiàn)澆挑檐、雨罩等外露結構的局部伸縮縫間距不宜大于,12m,。,8,,對下列情況,本規(guī)范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宜適當減小:,,,1,柱高(從基礎頂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結構。,,,2,屋面無保溫、隔熱措施的排架結構。,,,3,位于氣候干燥地區(qū)、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qū)的結構或經(jīng)常處于高溫作用下的結構。,,,4,采用滑模類工
6、藝施工的各類墻體結構。,,,5,混凝土材料收縮較大,施工期外露時間較長的結構。,9,8.1.3,如有充分依據(jù),對下列情況本規(guī)范表中的收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1,采取減小混凝土收縮或溫度變化的措施,,2,采用專門的預加應力或增配構造鋼筋的措施,,3,采用低收縮混凝土材料,采取跳倉澆筑、后澆帶、控制縫等施工方法,并加強施工養(yǎng)護。,,當伸縮縫間距增大較多時,尚應考慮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8.1.4,當設置伸縮縫時,排架、框架結構的雙柱基礎可不斷開。,10,8.2,混凝土保護層,,8.2.1,構件中普通鋼筋及預應力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滿足下列要求。,,,1,構件中受力鋼筋的保
7、護層厚度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d.,,2,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符合表的規(guī)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的混凝土結構,最外層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表中數(shù)值的,1.4,倍。,11,表,8.2.1,混凝土保護層的最小厚度,c (mm),,,,,,,,,,,,,,注:,1,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于,C25,是,表中保護層厚度數(shù)值應增加,5mm,,,,,2,鋼筋混凝土基礎宜設置混凝土墊層,基礎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于,40mm.,12,8.2.2,當有充分依據(jù)并采取下列措施時,可適當減小混凝土保護層厚度。,,1,構件表面有可靠的保護層,
8、,2,采用工廠化生產(chǎn)的預制構件,,3,在混凝土中摻加阻銹劑或采用陰極保護處理等防銹處理措施,,4,當對地下室墻體采取可靠的建筑防水做法或防護措施時,與土層接觸一側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可適當減少,但不應小于,25mm,。,13,8.2.3,當梁柱墻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于,50mm,時,宜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構造措施。當在保護層內配置防裂、防剝落的鋼筋網(wǎng)片時,網(wǎng)片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25mm,。,,8.3,鋼筋的錨固,,8.3.1,當計算中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手受拉鋼筋的錨固應符合下列要求:,,1,基本錨固長度應按下列公式計算:,,普通鋼筋,,,,,預應力筋,,,14,表,8.3.1
9、,錨固鋼筋的外形系數(shù),α,,,,,,,,注:光圓鋼筋末端應做,180,度彎鉤,彎后平直段長度不應小于,3d,,但作受壓鋼筋時可不做彎鉤。,15,2,受拉鋼筋的錨固長度應根據(jù)錨固條件按下列公式計算,且不應小于,200mm,:,,,,,梁柱節(jié)點中縱向受拉鋼筋的錨固要求按本規(guī)范第,9.3,節(jié)(,Ⅱ,)中的規(guī)定執(zhí)行。,,3,當錨固鋼筋保護層厚度不大于,5d,時,錨固長度范圍內應配置橫向構造鋼筋,其直徑不應小于,d/4,,對梁柱、斜撐等構件間距不應大于,5d,,對板、墻平面構件間距不應大于,10d,,且均不應大于,100mm,,此處,d,為錨固鋼筋的直徑。,16,8.3.2,縱向受拉普通鋼筋的錨固長度修
10、正系數(shù) 應按下列規(guī)定取用:,,1,當帶肋鋼筋的公稱直徑大于,25mm,時取,1.10.,,2,環(huán)氧樹脂涂層帶肋鋼筋取,1.25.,,3,施工過程中易受擾動的鋼筋取,1.10.,,4,當縱向受力鋼筋的實際配筋面積大于其設計計算面積時修正系數(shù)取設計計算面積與實際配筋面積的比值,但對有抗震設防有要求及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的結構構件,不應考慮此項修正,,5,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3d,時修正系數(shù)可取,0.8,,保護層厚度為,5d,時修正系數(shù)可取,0.7,,中間按內插取值,此處為錨固鋼筋的直徑。,17,,,,8.3.3,當縱向受拉普通鋼筋末端采用彎鉤或機械錨固措施時,包括彎鉤或錨固端頭在內的錨固長度(投影
11、長度)可取為基本錨固長度,l,ab,的,60%,。彎鉤和機械錨固的形式(圖)和技術要求應符合表的規(guī)定。,,18,表,8.3.3,鋼筋彎鉤和機械錨固的形式和技術要求,19,20,8.3.4,混凝土結構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計算中充分錄用其抗壓強度時,錨固長度不應小于相應受拉錨固長度的,70%,。,,受壓鋼筋不應采用末端彎鉤和一側貼焊錨筋的錨固措施。,,受壓鋼筋錨固長度范圍內的橫向構造鋼筋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條的規(guī)定。,,8.3.5,承受動力荷載的預制構件,應將縱向受力普通鋼筋末端焊接在鋼板或角鋼上,鋼板或角鋼應可靠的錨固在混凝土中。鋼板或角鋼的尺寸應按計算確定,其厚度不宜小于,10mm,。,,其他構件中
12、受力普通鋼筋的末端也可通過焊接鋼板或型鋼實現(xiàn)錨固。,21,8.4,鋼筋的鏈接,,8.4.1,鋼筋連接可采用綁扎搭接、機械連接或焊接。機械連接接頭及焊接接頭的類型及質量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混凝土結構中受力鋼筋的連接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在同一根受力鋼筋上宜少設接頭。在結構的重要構件和關鍵傳力部位,縱向受力鋼筋不宜設置接頭。,,8.4.2,軸心收垃圾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采用綁扎搭接,其他構件中的鋼筋采用綁扎搭接時,手拉鋼筋直徑不宜大于,25,毫米,受壓鋼筋直徑不宜大于,28mm.,22,8.4.3,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互相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
13、區(qū)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qū)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圖),,,,,,,23,,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qū)段內有搭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當直徑不同的鋼筋搭接時,按直徑較小的鋼筋計算。,,位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大于,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于,50%,。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宜大于,50%,;對板、墻、柱及預制構件的拼接處,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放寬。,,24,并筋采用綁扎搭接時連接時,應按每根單筋錯開搭接
14、的方式連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按統(tǒng)一連接區(qū)段 內所有的單根鋼筋計算。并筋中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按單筋分別計算。,,8.4.4,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根據(jù)位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的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計算,且不應小于,300mm,。,,,,(),25,表,8.4.4,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系數(shù),縱向搭接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25,50,100,ζl,1.2,1.4,1.6,26,8.4.5,構件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采用搭接連接時,其受壓搭接長度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條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70%,,且不應小于,200m,。,,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橫
15、向構造鋼筋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條的要求,當受壓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的范圍內設置兩道箍筋。,27,縱向受力鋼筋的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35d,d,為連接鋼筋的較小直徑。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qū)段長度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同一連接區(qū)段。,,位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的縱向受拉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但對板、墻、柱及預制構件的拼接處,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放寬。縱向受壓鋼筋的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28,機械連接套筒的保護層厚度宜滿足有關鋼筋最小保護層厚度的規(guī)定。機械連接套筒的橫向凈間距不宜小于,25mm,;套筒處箍筋的間距仍應滿足相應的
16、構造要求。,,直接承受動力荷載結構構件中的機械連接接頭,除應滿足設計要求的抗疲勞性能外,位于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的縱向受力鋼筋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大于,50%,。,29,細晶粒熱軋帶肋鋼筋以及直徑大于,28mm,的帶肋鋼筋,其焊接應經(jīng)試驗確定,余熱處理鋼筋不宜焊接。,,縱向受力鋼筋的焊接接頭應相互錯開。鋼筋焊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35d,且不小于,50mm,,,d,為連接鋼筋的較小直徑,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qū)段長度內的焊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qū)段??v向受拉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于,50%,,但對于預制構件的拼接處,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放寬??v向受壓鋼筋的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30,8.4.9,需進行疲
17、勞驗算的構件,其縱向受力構件不得采用綁扎搭接接頭,也不宜采用焊接接頭,除端部錨固外不得在鋼筋上焊有附件。,,當直接承受吊車喝再多鋼筋混凝土吊車梁、屋面梁及屋架下弦的縱向受拉鋼筋采用焊接接頭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采用閃光接觸對焊,并去掉接頭的毛刺及卷邊,,2,同一連接區(qū)段內縱向受拉鋼筋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應大于,25%,,焊接接頭連接區(qū)段的長度應取為,4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3,疲勞驗算時,焊接接頭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條疲勞應力幅限值的規(guī)定。,31,8.5,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8.5.1,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縱向受力鋼筋的配鏡百分率,ρ,min,不應小于表規(guī)定的數(shù)值。,
18、,表,8.5.1,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32,注:,1,受壓構件全部縱向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當采用,C60,以上強度等級的混凝土時,應按表中規(guī)定增加,0.10,;,,2,板類受彎構件(不包括懸臂板)的手拉鋼筋,當采用強度等級,400MPa,、,500MPa,的鋼筋時,其最小配筋百分率應允許采用,0.15,和,45ft/fy,中的較大值;,,3,偏心受拉構件中的受壓鋼筋,應按受壓構件一側縱向鋼筋考慮;,,4,受壓構件的全部縱向鋼筋和一側縱向鋼筋的配筋率以及軸心受拉構件和小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均應按構件的全截面面積計算;,,5,受彎構件、大偏心受拉構件一側受拉鋼筋的配筋率應按全面積扣除受壓翼緣面積 后的截面面積計算;,,6,當鋼筋沿構件截面周邊布置時,“一側縱向鋼筋”系指沿受力方向兩個對邊中一邊布置的縱向鋼筋。,33,臥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適當降低,但不應小于,0.15%,。,,8.5.3,對結構中次要的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當構造所需截面高度遠大于承載的需要時,其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可按下列公式計算:,,,(8.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