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2 翼教版.doc
《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2 翼教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2 翼教版.doc(3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變化的世界 教學目標: 1、能用各種感官察覺到周圍的物體都在不斷的發(fā)生著變化。 2、能從察覺到的物體變化的現象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能說出兩種以上記錄某一種物體變化的方法。 4、愿意與其他小組交流本組觀察到的各種物體變化的現象。 5、能堅持對一種選定的物體進行長期的觀察,并能將觀察的結果用兩種以上的方法記錄下來。 6、能舉例或用自己的話說明什么叫做變化。 7、能根據自定的標準對觀察到的變化進行分類。 8、開始意識到自然界的物質都在不斷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初步建立變化的概念系統(tǒng),并學習記錄物體變化的基本方法。 難點:建立變化的概念系統(tǒng)。 教學準備: 各種各樣變化的教學課件、記錄表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課件)你看到了什么? 談話:你還看到過哪些變化? 小結:起風、下雨、草綠、蝌蚪變青蛙等,他們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變化的世界。 (二)學習新課: 1、活動1:我知道的變化。 (1)師:你能把自己知道的變化記錄下來嗎?活動前注意要求:①尋找生活中的變化現象。②描述變化的過程。③用簡單的文字記錄變化現象。 (2)學生活動,小組匯報活動結果。 (3)小組討論:你喜歡觀察身邊發(fā)生的變化嗎?這些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4)小組進行討論,交流討論結果。 (5)師:你能自己制定標準對各種變化現象進行分類嗎? (6)討論、匯報。 (7)師:你能試著解釋什么叫變化嗎?自然界中有沒有永遠不變化的事物? (8)教師小結:變化是事物每時每刻都產生與原來不同的現象;自然界中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 2、活動2:記錄物體的變化。 (1)師:你還記得在科學課上我們使用過的記錄表嗎?(圖片展示) (2)師:在觀察家里種植的花的生長時,你是怎樣記錄的?小組討論后匯報。 (3)講述:在記錄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變化時段包括:變化前、變化中、變化后的記錄。②記錄內容包括:時間、變化現象、變化的數量。③記錄的方法可以用日記的方法、表格統(tǒng)計的方法、統(tǒng)計圖表記錄的方法、圖畫、照片、錄象等形象記錄的方法。④要根據所觀察的不同變化,選擇不同的記錄方法。 (4)師: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一種表格,對自己感興趣的變化進行記錄。 (5)學生設計,教師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1變化的世界 變化是事物每時每刻都產生與原來不同的現象。 自然界中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 2多樣的天氣 教學目標: 1、能用文學詞語(包括詩歌)描述各種天氣現象(如藍天、白云、雪景等。) 2、能用文學和科學的術語描述天氣的變化。 3、能夠設計一組符號,用它記錄天氣的狀況。 4、愿意關注、收集與天氣變化有關的信息。 5、能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天氣及其原因。 6、愿意欣賞天氣變化的美麗。 7、愿意收集各種預測天氣變化的諺語。 8、能舉例說出過去和現在獲得天氣變化消息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9、能說出兩種以上科學描述天氣變化的要素。 10、能識別天氣預報中常用的表示風、雨、雪、陰、晴的圖形符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和描述多種多樣的天氣變化,并體驗科學技術發(fā)展對獲得天氣消息方式的影響。 難點:用冷暖干濕、陰晴雨雪和風向風力等要素來科學表示天氣的變化。 教學準備: 各種天氣變化的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學生匯報。 小結:天氣的變化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心情、生活、學習。 (二)學習新課: 1、活動1。 (1)談話:在生活中,我們常用哪些詞匯來描述天氣?文學家常用什么詞語來形容天氣?你知道哪些與天氣有關的詩歌? (2)學生思考,匯報。 (3)(出示圖片)師講解不常見的天氣現象。 (4)師:你喜歡什么樣的天氣?快把它畫下來,配上優(yōu)美的解說詞,讓同學們來欣賞,好嗎? (5)學生繪畫,展示。 (6)教師評價,總結。 2、怎樣知道天氣變化的消息。 (1)師:什么是天氣?怎樣科學地描述天氣? (2)師:生活中,人們還有哪些了解天氣的方法? (3)學生匯報。 (4)師:在有天氣預報之前,人們是怎么知道天氣變化的?哪些自然現象能預知天氣變化?利用這些諺語來預測天氣的變化有哪些優(yōu)點和不足? (5)學生匯報。 (6)教師小結:在沒有天氣預報之前,人們是靠觀測自然現象和物候變化來預測天氣的。人們把長期以來觀察天氣的經驗概括成一些諺語,來預測天氣變化。利用諺語預測天氣變化不夠準確,不及時,不夠科學。 (7)師:現在的人們是怎樣知道天氣消息的? (8)學生討論匯報。 (9)教師小結:現在的天氣預報可以通過電話、網絡、報紙、廣播等方式進行查詢,要比諺語準確、便利、科學。 (10)師:你能設計一種表示天氣的圖形符號向全班同學發(fā)布天氣消息嗎? (11)學生設計。 (12)師:你們知道中央播放天氣預報時用到的圖形符號嗎?你還想了解更多的知識嗎?請同學們閱讀科學在線。 (三)鞏固練習: 通過本課的餓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2多樣的天氣 古代 諺語 現代 天氣預報(科學、便利、準確) 3觀測天氣 教學目標: 1、能夠制定科學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觀測計劃。 2、能選擇材料,并按圖示或文字說明自制簡單的風向儀、雨量筒。 3、設計和制作簡易的觀測天氣變化的儀器。 4、會用溫度計、簡易風向儀、雨量器進行觀測,搜集有關數據。 5、能對觀測到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繪制天氣變化的曲線圖,得出天氣變化趨勢的預測。 6、能進行合理的小組分工,合作完成觀測、記錄兩周內天氣變化情況。 7、愿意想出更多辦法,選擇材料,設計制作簡易的天氣觀測儀器。 8、能體會到利用簡單儀器有助于定量的觀測研究。 9、能體會到長期的測量和記錄天氣數據是非常有用的。 10、能說出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 11、能說出各種風向的含義。 12、能說出各種天氣變化主要是由水、風和熱三種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13、能定時觀測、測量并記錄兩周的天氣狀況,繪制氣溫曲線圖,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趨勢。 14、能描述氣象站預報天氣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選擇材料設計和制作自己的簡易觀測儀,并進行觀測。 難點:依據自己的溫度觀測記錄結果,繪制氣溫曲線圖,并預測未來氣溫變化的趨勢。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表、硬紙片、膠水、膠帶、陶制花盆、方形紙、尺子、橡皮泥、剪刀、一根竹簽、兩根吸管、大飲料瓶、風向儀、風力計、溫度計、雨量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天氣預報了嗎?關于天氣預報你有哪些想要知道的問題嗎? 學生匯報,教師進行整理。 師:我們最關心的就是這些天氣信息是怎樣預報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當一個小小氣象員吧!(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制定觀測計劃。 (1)師: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小氣象員都需要做哪些工作? 學生匯報。 (2)師:在觀測天氣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小小的計劃吧! (3)學生制定計劃,教師進行指導。 (4)學生匯報計劃,教師學生進行評議。 2、制作簡易觀測儀。 (1)師:要觀測天氣就需要先制作一些簡易的觀測儀器,生活中觀測天氣就是觀測溫度、濕度、風向、風力、氣壓、陰晴等,我們來制作觀測風向的儀器——風向儀。制作方法看書上9頁的圖。 (2)學生制作,教師適當進行指導和提示。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師:你們的作品是不是合格,我們到室外檢驗一下就行了。 (5)教師指導學生認識風向和8個方向。 3、建立小小氣象站。 (1)師:我們制作了風向儀,就要用它來工作,我們要建立一個小小的氣象站,我們來分一下組。 (2)學生分組后進行分工。 (3)討論:觀測儀放在校園里不同的地方,測量的數據一樣嗎?放在什么地方測量的數據最準確? (4)學生堅持記錄兩周,兩周后進行總結。 4發(fā)布天氣消息 教學目標: 1、能以研究論文和報告的形式,將自己的觀測和研究結果展示出來。 2、能對其他同學的觀測和研究結果提出客觀的評價和積極的建議。 3、能從圖片中歸納分析出天氣預報制作過程中的幾個重要階段。 4、體驗到長期的測量和記錄天氣數據的意義。 5、能在發(fā)布天氣變化消息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 6、能天閹到科技發(fā)展能給人們帶來更準確的天氣消息。 7、愿意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觀測研究過程中的體會和感受。 8、能從圖片中分析出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中用到了哪些技術。 9、能夠用例子說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提高天氣預報水平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以論文的形式發(fā)布天氣消息。 難點:分析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一份研究論文或天氣觀測研究報告;收集各種天氣預報制作過程的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經過兩周的觀察和記錄,你們有什么發(fā)現嗎?今天我們就以發(fā)布會的形式發(fā)布天氣消息,好嗎?(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天氣消息發(fā)布會。 (1)師:你們知道成果發(fā)布交流會對科學學習有什么意義呢? (2)學生談想法。 (3)小結:成果交流發(fā)布會對科學學習有重要意義,我們所寫的研究論文或報告既是對前一段時間觀測結果的分析和總結,又是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這要引起我們充分的重視。 (4)師:下面各小組把你們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學匯報交流。(教師在每個小組匯報后要組織學生對他們進行評價,并強調一定要實事求是。) (5)教師小結:通過這次交流活動,同學們受益匪淺,希望每個小組能接受評價和改進意見,繼續(xù)堅持觀測天氣,養(yǎng)成關心天氣變化的良好生活習慣。 2、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 (1)師:你們知道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嗎? (2)學生匯報。 (3)(出示圖片):你們知道這些圖片都是什么意思嗎? (4)學生匯報。 (5)現在同學們對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你能把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嗎? (6)學生討論分類,匯報交流。 ﹡種儀器觀測天氣,收集天氣信息;第二階段是通過人工和計算機計算,分析觀測得到的天氣信息;第三階段是以報紙、電視、電話等形式發(fā)布天氣信息。 (8)師:在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中用到了哪些科學技術?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9)學生查找資料,交流匯報。 (10)教師小結:通過同學們的匯報,我們了解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直接影響著天氣預報工作的及時性、準確性,它與人們僧貨質量提高有著緊密的聯系。 (三)鞏固拓展: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教師介紹氣象衛(wèi)星與天氣預報。 板書設計: 天氣消息發(fā)布會 5天氣與生活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天氣的變化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造成的有利和不利的影響。 2.能夠用實例或調查結果說明人類的活動已經對天氣變化造成一定的影響。 3.能夠用圖表記錄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得出某些科學結論。 4.愿意把自己收集到的天氣與人類的資料和圖片與同學交流。 5.能通過對天氣與人類關系的分析,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6.能舉例說明劇烈的天氣變化造成的嚴重自然災害。 7.能舉例說明酸雨是人類活動作用的結果。 8.能從正反兩方面綜合的說明天氣變化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9.意識到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 課件、各種天氣影響生活的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今天的天氣怎樣?你喜歡這樣的天氣嗎?你還喜歡什么天氣,為什么 2、講述:天氣的變化不僅對我們的學習和心理造成不同的影響,他還能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二)活動 1、天氣對人的影響 (1)談話: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你們收集到的天氣對人影響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3)結合課件全班交流。 (4)提問:誰最關心天氣?為什么? 2、人類活動對天氣的影響 (1)談話:天氣對人產生有利或有害的影響,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人類的活動也在影響了天氣的變化,看老師這的小例子。 (2)出示課件,這幅圖上的兩地是北京的中關村和頤和園,兩地相距不到一萬米,在3月28日對這兩地進行了調查,來看一下調查的數據。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3)學生回答。 (4)談話:影響北京兩地氣溫變化顯著的原因是什么? (5)講述:這種現象叫“熱島效應”。此外,人們的生活還會對天氣造成“溫室效應”、“酸雨”,我們一起看看吧!(出示課件) (6)拓展:觀測酸雨的幾種常用的方法。 (7)提問:怎樣保護天氣? 板書設計: 5天氣與生活 天氣變化給人類帶來影響 人類活動對天氣也有影響 6固體、液體和氣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地對周圍常見的物體或物質進行分類。 2、能夠利用感官估測物體的質量或體積。 3、能正確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某一種物體的質量或體積。 4、能歸納出固體、液體和氣體的主要特點。 5、能設計兩種以上的方法測量出不規(guī)則形狀物體的體積。 6、對探究物質三態(tài)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 7、能將本組研究結果與其他小組交流。 8、能分別說出固體、液體和氣體的特點。 9、能說出同種物質的不同狀態(tài)的各個特點的差異。 10、能分別舉例說出固體、液體和氣體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等多種方法探究三種常見物質狀態(tài)的特性。 難點: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等多種方法探究三種常見物質狀態(tài)的特性。 教學準備: 常見物體的圖片、紙、木塊、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鏡、記錄表、燒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醬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闖關游戲,闖過一關發(fā)一個通行證,闖過四關將獲得智慧小組榮譽稱號。你們有信心嗎? 師:(出示百寶箱)這是百寶箱,里面有許多物體,你們能不能對他們進行分類,粘貼在響應的圈內。(畫在黑板上三個圈) 學生分類開始,教師進行簡單的評議,并對優(yōu)勝者頒發(fā)通行證。 (二)學習新課: 1、研究固體的主要性質。 (1)師:第二關是為什么你們認為這些是固體呢?它有哪些性質?如果研究過程中有困難可以看一下老師發(fā)給大家的建議卡和記錄表。 (2)學生研究,教師指導學生使用天平。 (3)學生匯報研究結果,教師學生進行評議,頒發(fā)通行證。 (4)教師小結:固體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不易流動,不易被壓縮。 (5)師:第三關是把小米、豆、沙或木屑混合后,你們怎么能把他們分里出來,看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6)學生討論,操作,匯報。 (7)教師評議,頒發(fā)通行證。 2、研究液體的主要性質。 (1)師:第四關是為什么你們認為這些是液體呢?它有哪些性質?如果研究過程中有困難可以看一下老師發(fā)給大家的建議卡和記錄表。 (2)學生研究,教師指導學生怎樣測量液體的體積和質量。 (3)學生匯報研究結果,教師學生進行評議,頒發(fā)通行證。 (4)教師小結:液體有固定體積,沒有固定的形狀,易流動,不易被壓縮。 (5)師:第五關是把不同液體混合后,會出現什么現象? (6)學生討論,操作,匯報。 (7)教師評議,頒發(fā)通行證。 3、比較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性質。 (1)師:第六關是固體、液體和氣體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學生實驗探究,教師進行指導。 (3)學生匯報,抓住“怎樣區(qū)別固體、液體和氣體”這個問題進行討論。 (4)教師進行評議,辦法通行證。 (三)鞏固拓展: 1、你們小組都闖過了哪幾關?了解了哪些知識? 2、老師還有一關,怎樣測量石塊的體積? 3、頒發(fā)智慧小組證書,祝賀他們闖關成功。 板書設計: 6、固體、液體和氣體 固體 體積 液體 形狀 氣體 易流動 易被壓縮 7、冰、水和水蒸氣 教學目標: 1、能使用工具測量感官不易察覺到的物體某一特性的變化。 2、能通過實驗探究使水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原因。 3、能用二維圖表形象的進行實驗記錄。 4、能從實驗數據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熱量是物質狀態(tài)變化的條件。 5、能在柱狀圖上找出不同物體狀態(tài)的臨界點。 6、愿意與其他同學討論水的狀態(tài)與溫度的關系。 7、溫度變化是物質狀態(tài)哦發(fā)生改變的原因之一。 8、能說出水的冰點與沸點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觀測水的三態(tài)變化,感受物質的狀態(tài)是可以因溫度的改變而改變的。 難點:通過實驗觀測水的三態(tài)變化,感受物質的狀態(tài)是可以因溫度的改變而改變的。 教學準備: 天平、溫度計、燒杯、冰塊、鐵架臺、酒精燈、表、記錄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知道水是液體狀態(tài)的,你們知道水還有哪些不同狀態(tài)的嗎?冰和水蒸氣是不同狀態(tài)的水,那么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呢?(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化冰實驗。 (1)師:今天我們要通過化冰比賽來認識一下水不同狀態(tài)之間的變化過程。甲組的同學和乙組采用不同的方法讓質量相同溫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誰快?甲組的同學把冰放在室溫下靜置,每兩分鐘觀測一次,記錄在冰化成水的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記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時間,測量水的質量和溫度并記錄。乙組的同學用酒精燈加熱,每兩分鐘觀測一次,記錄冰化成水及水沸騰時的溫度變化;停止加熱,測量沸水的質量并記錄;水沸騰后繼續(xù)加熱,觀察水會有哪些變化? (2)學生分組活動,教師指導學生觀察記錄。 (3)整理實驗數據,根據實驗記錄表進行分析并匯報交流。 (4)討論: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狀態(tài)分別發(fā)生了哪些變化?B、甲杯與乙杯相比,由固態(tài)的冰化成液態(tài)的水的過程哪一個過需要的時間更短些?為什么?C、在什么條件下液態(tài)的水能夠沸騰?D、通過分析質量變化記錄表,說一說甲杯和乙杯中的冰變化為不同狀態(tài)時,質量是否發(fā)生了變化?自己是怎樣知道的? (5)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6)教師小結:物質有三種常見的狀態(tài):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物質的狀態(tài)是可以改變的,如冰、水和水蒸氣三種狀態(tài)之間的變化。 (7)師:除水之外,很多常見物質也像水一樣有三種狀態(tài),我們來看一看科學在線吧! 教師講解柱形圖的閱讀方法,并幫助學生解讀數據。 2、物質的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fā)生變化,這一性質在生產和生活中是怎樣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變化是利用物質的三態(tài)變化? (2)學生匯報交流。 (3)教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7冰、水和水蒸氣 100℃ 0℃ 冰 水 水蒸氣 8水到哪里去了 教學目標: 1、能結合日常生活,對蒸發(fā)現象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2、能利用感覺器官感覺水蒸發(fā)過程中伴隨的熱量變化。 3、能從實驗結果中,分析出液態(tài)的水經蒸發(fā)變成氣態(tài)的水蒸氣并帶走一定的熱量。 4、能通過實驗探究常溫下水蒸發(fā)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5、能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過程。 6、能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蒸發(fā)。 7、能舉例說明蒸發(fā)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探究活動切實認識到蒸發(fā)要吸熱這一科學原理。 難點:通過探究活動切實認識到蒸發(fā)要吸熱這一科學原理。 教學準備: 清水、溫水、玻璃黑板、濕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你能舉個水變沒的例子嗎? 2、學生匯報。 3、師:這些水都到哪里去了?誰來猜一猜?(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寫字游戲。 (1)師:為了讓我們更好的了解水到哪里去了,老師在這塊玻璃黑板上寫一個大大“水”字,你們猜,它會怎樣?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做一做,30秒后觀察它有什么變化,1分鐘后有什么變化? (2)教師實驗,學生觀察記錄。 (3)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 (4)師:下面我們再來做一個小實驗,用手指蘸少量溫水,抹在手背上,你有什么感覺?你發(fā)現了什么? (5)學生實驗,匯報感覺,交流體會。 (6)教師小結:通過這兩個小實驗,我們發(fā)現水在常溫下會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這種現象叫做蒸發(fā)。蒸發(fā)和沸騰都是水從液態(tài)變成氣體的現象,在變化過程中需要吸收周圍的熱量。 2、蒸發(fā)的快慢。 (1)師:要想讓一件衣服干得快,怎樣做?蒸發(fā)的快慢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 (2)學生猜想,匯報交流。 (3)師:你怎樣去驗證?需要那些實驗器材?本實驗留在課下進行驗證。 (三)鞏固提高: 老師給每組10毫升水,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液體蒸發(fā)的最快? 板書設計: 8水到那里去了 蒸發(fā) 水 吸熱 水蒸氣 沸騰 9雨的形成 教學目標: 1、能通過觀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現象,提出想研究的問題。 2、能獨立提出要研究問題的假設。 3、能選擇不同的方法和材料進行研究。 4、能設計模擬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 5、能根據漫畫寫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紹水的三態(tài)變化。 6、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觀點。 7、能用自己的話說明什么叫做凝結。 8、能舉例說出有些物質的變化過程是可逆的。 9、能分別舉例說明物質的可逆變化在人類生活中的運用。 10、愿意關注科學技術(人工降雨)的發(fā)展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 重點: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盡可能獨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難點: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盡可能獨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學準備: 有關凝結現象的圖片、酒精燈、同樣大小的杯子、玻璃片、試管夾、溫水、鐵架臺、燒瓶、膠塞、玻璃管。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圖片)你們見過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嗎? 師:這些現象有哪些相同點嗎? (二)學習新課: 1、小水珠從哪里來? (1)師:上面圖片中的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會出現小水珠? (2)學生分組討論,教師組織學生匯報。 (3)學生填寫解釋。 (4)師: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向同樣大小的兩個杯中倒入同樣多的溫水;同時蓋上大小相同、冷熱不同的玻璃片,你們猜一猜,哪個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出現? (5)學生匯報猜想并進行實驗。 (6)匯報實驗結論。 (7)教師小結:水蒸氣遇冷變成水的過程叫做凝結。 2、雨的形成。 (1)師:在上一個實驗中,如果水滴越聚越多,會出現什么現象?與自然界中的什么現象比較相似? (2)師:由此推斷自然界中的雨是怎樣形成的? (3)師:小組同學互相合作,制定小組的研究計劃吧! (4)小組合作制定計劃,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研究計劃。 (6)師:根據各小組制定的研究計劃進行實驗吧! (7)學生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8)教師組織學生對實驗情況進行評價并小結。 (三)鞏固練習: (1)閱讀科學在線,進一步指導學生對雨的形成的認識。 (2)教師小結:水的三種狀態(tài)之間可以發(fā)生循環(huán)往復的變化,我們把像水這樣的變化過程稱為可逆的。 (四)布置作業(yè): 根據本課內容寫一篇科學童話,要求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能體現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環(huán)。 板書設計: 9雨的形成 水蒸氣 遇冷 水 凝 結 10周圍的生物 教學目標: 1、能制定出較完整的觀察計劃。 2、能通過觀察發(fā)現生物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一些特點。 3、能歸納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4、能根據生物的特征判斷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5、能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與生物相關的資料。 6、能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制定研究計劃,進行觀察、記錄、發(fā)表觀察結果。 7、在觀察中始終不傷害生物,保持對生物的珍愛態(tài)度。 8、能說出3條以上生物與非生物的區(qū)別。 9、能說出“機器人”不是生物的理由。 10、能自發(fā)地說出周圍環(huán)境中的生物多種多樣、千姿百態(tài)。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定較為完整的觀察計劃,總結和歸納生物的主要特征。 難點:制定較為完整的觀察計劃,總結和歸納生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準備: 生物與非生物圖片、記錄紙、筆、畫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你見過小雞的生長過程嗎?你見過一個小小的嬰兒會長大嗎?你見過蝴蝶是怎樣變化來的嗎?你知道一粒種子是怎樣長成植物的嗎?這些都是小小的生命,生命是美妙的,生命是生物所特有的,讓我們尊重生命,了解生命,珍愛生命吧?。ò鍟n題) (二)學習新課: 1、觀察記錄周圍的生物。 (1)師:要了解生命,首先要觀察周圍的生物,就要制定觀察計劃。 (2)學生制定觀察計劃,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 (3)匯報觀察計劃,教師提出觀察要求。 (4)學生開始觀察周圍的生物,并進行記錄。 (5)小組在全班匯報觀察記錄情況,匯報共發(fā)現了多少種生物。 (6)交流觀察到的生物,選擇兩種生物向全班同學介紹它們的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 (7)討論:我們怎樣判斷研究對象是有生命的還是沒有生命的呢?也就是說,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8)閱讀科學在線,了解科學家判斷生物與非生物的標準。 (9)檢查觀察過程中的生物與非生物是不是正確。 (10)師:判斷38頁圖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11)小組交流自己的分類結果和理由。 2、認識更多的生物。 師:利用課下時間,通過圖書、報刊、廣播、電視、網絡以及實地考察來認識更多的生物,收集有關生物在生長過程中變化的資料并記錄下來。 (三)鞏固練習: 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10周圍的生物 生物 自然界 非生物 11種茄子 教學目標: 1、能通過多種方式獲得植物生長過程和變化的相關信息。 2、能按照植物種植方法的提示種植選定的植物。 3、能根據公式計算種子的發(fā)芽率。 4、能搜集如何給植物施肥的資料。 5、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對自己所種植的植物的生長全過程進行記錄。 6、能與其他同學分工合作完成與種植植物和植物生長變化相關的各種活動。 7、能與其他同學討論交流提高種子發(fā)芽率的方法。 8、能堅持長期對植物的生長進行觀察、記錄。 9、能說明如何應用計算發(fā)芽率的公式。 10、通過觀察能找出植物一生經歷的主要過程。 11、能描述工廠化生產蔬菜的大致過程。 12、能介紹自己種植植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親自播種一種植物,并設計制作記錄植物生長的表格。 難點:指導并鼓勵學生堅持持久地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 教學準備: 花盆、花鏟、植物種子、熱水、冷水、泡種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了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過程,都帶來了嗎?你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的? 2、教師小結:搜集資料可以利用上網查詢、利用聲像資料查詢、想有經驗的菜農請教等方法。 (二)學習新課: 1、 種茄子。 (1)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看來,我們光說還不行,還需要同學們親自來實踐!你們小組商量一下,種什么好呢? (2)確定種植的植物,并明確小組內的分工。 (3)師:種植需要哪些步驟? (4)選擇合適的工具,種植植物。 2、測定種子的發(fā)芽率。 (1)師:通過這段時間種植植物,你們有什么發(fā)現? (2)學生匯報,有的小組活的比較多,有的比較少。 (3)師:怎樣確定哪個小組的種子發(fā)芽率高? (4)學生匯報測定。 3、給茄子準備“營養(yǎng)”。 師:人的生長需要營養(yǎng),茄子的生長也需要營養(yǎng),讓我們給茄子準備一些營養(yǎng)吧! 4、記錄茄子的一生。 師:想一想,茄子的生長過程可能是什么樣子的?可以采用哪種方法記錄茄子的生長過程? 師:同學們一定要堅持進行長期不懈的觀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不能半途而廢。 板書設計: 11種茄子 種子發(fā)芽總數 種子發(fā)芽率 = 100% 播下的種子總數 12植物的生長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記錄描述植物生長的全過程及其變化。 2、能利用多種方式(包括文字、圖畫、照片、實物等)記錄植物生長的過程及變化。 3、能歸納出使植物生長得更好的因素。 4、能設計對校園進行綠化的規(guī)劃圖。 5、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終止植物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能結合自己種植植物的過程,說出兩點以上不能浪費食物,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的原因。 7、能表現出對太空種植糧食的科學研究感興趣。 8、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植物生長的基本過程。 9、能推測出農業(yè)技術和設備在種植植物過程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整理自己對植物生長與變化的觀察記錄,訓練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在此基礎上發(fā)現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 難點:指導學生整理自己對植物生長與變化的觀察記錄,訓練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在此基礎上發(fā)現怎樣使植物長得更好。 教學準備: 觀察記錄、植物生長的各個時期的圖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隨著我們種的植物一天天地長大,我們的觀察和記錄做得怎么樣了?有哪些發(fā)現和收獲?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吧! (二)學習新課: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們種的植物在從種子到果實的生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主要時期,從自己的記錄中找一找? (2)學生搜集整理資料。 (3)分小組對自己的記錄進行匯報。 (4)教師展示一下自己的觀察記錄,以便讓學生了解植物生長過程中經歷了哪些階段? 2、怎樣使植物生長得更好? (1)師:在種植過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發(fā)現? (2)學生匯報,交流。 (3)整理發(fā)現,并檢驗發(fā)現是對還是錯。 (4)師:通過這次終止植物的過程,同學們都經歷了勞動的辛苦?,F在誰來談談“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樣理解? (5)教師小結。 3、綠化校園,美化生活。 師:讓我們利用有關種植的知識和技能,親自動手,種更多的樹來綠化我們的校園,種更多的花來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 (三)拓展: 閱讀科學在線,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書設計: 12植物的生長 按時澆水、防蟲、除草…… 13養(yǎng)小雞 教學目標: 1、能設法調查出同學飼養(yǎng)小動物的經驗。 2、能采用適當的方法調查小動物飼養(yǎng)技術和觀察小動物生長情況。 3、能根據以往的經驗制定一個較為全面的飼養(yǎng)小動物的計劃。 4、能根據自己制定的飼養(yǎng)計劃,設計記錄小動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各種變化的圖表。 5、能提出2~3個在養(yǎng)小雞的過程中要研究的問題。 6、能根據自己要研究的問題制定相應的研究計劃。 7、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制定的研究計劃和調查的結果。 8、能堅持長期的觀察和記錄。 9、對研究小動物的生長過程感興趣。 10、通過飼養(yǎng)小動物,加深對動物的愛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 教學準備:記錄表。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我們已經了解了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出生后是如何一天天長大的呢?它們在生長過程中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呢? 2、師:哪些同學養(yǎng)過小動物呢?有什么經驗和體會? 3、學生匯報,并進行記錄。 4、討論:小動物剛出生時需要受到怎樣的照顧,生長過程中發(fā)生哪些變化? (二)學習新課: 1、制定養(yǎng)小動物的計劃。 (1)師:我們有這么多的同學飼養(yǎng)過小動物,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經驗,那么現在你是否愿意再體驗一下科學飼養(yǎng)的樂趣呢?(板書課題) (2)查找資料或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制定飼養(yǎng)小動物的計劃。 (3)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并堅持長期的觀察和記錄。 2、制作小動物的生長情況記錄圖表。 (1)師:要想養(yǎng)好小動物,我們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 (2)學生確定觀察重點和小動物生長情況記錄圖表。 (3)各小組匯報制定結果。 3、制定研究計劃。 (1)師:關于小動物生長過程中的變化,想研究什么? (2)學生分組討論。 (3)各組學生對各組的研究報告進行交流。 (4)教師小結:有了研究計劃僅僅是研究的開始,更艱巨的研究任務在等待著他們,只有持之以恒地進行觀察和研究,才會有收獲,考驗自己耐心和毅力的時候到了。 14小動物的生長 教學目標: 1、能從小動物生長過程的記錄中,通過比較找出小動物生長發(fā)育的一般過程和主要變化。 2、能設計一種生動活潑的方式介紹自己飼養(yǎng)小動物的過程。 3、通過飼養(yǎng)小動物,形成或加深對動物的關愛。 4、能堅持對動物生長過程的長期觀察。 5、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發(fā)現的各個時期小動物生長變化的情況。 6、能通過交流體驗飼養(yǎng)小動物的艱辛,并聯想到自己父母撫育自己的辛勞。 7、能具體說出自己飼養(yǎng)小動在生長過程中,各個時期分別發(fā)生了哪些主要變化。 8、能向別人介紹飼養(yǎng)某一種小動物的最佳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整理自己的觀察記錄,通過整理、展示,注重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在飼養(yǎng)小動物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難點:指導學生整理自己的觀察記錄,通過整理、展示,注重引導學生抒發(fā)自己在飼養(yǎng)小動物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 小動物生長情況記錄和圖表、各種各樣動物的圖片。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經過一段時間的飼養(yǎng),小動物是否長大了?在飼養(yǎng)過程中自己有什么發(fā)現?讓大家一起來分享吧! (二)學習新課: 1、整理我們的記錄。 (1)師:現在各小組分組整理自己的觀察記錄吧!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圖片,看哪個小組的能將小動物的成長過程匯報的清楚。 (2)展示各組自己整理的記錄。 (3)匯報自己養(yǎng)小動物的成長過程,說清楚小動物在什么時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4)教師演示搜集到的小動物生長變化的圖片。 (5)對學生的展示給予評價并總結。 2、展示我們的成果。 (1)師:有兩位同學在飼養(yǎng)小雞的過程中進行了詳細的記錄,我們來閱讀一下。 (2)學生進行閱讀,并設計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 (3)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結果,交流自己飼養(yǎng)、觀察小動物過程中用到的感覺器官和簡單工具,以及自己在飼養(yǎng)活動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要求學生聽取別人匯報的同時要注意做好記錄。) (4)匯報自己養(yǎng)小動物的情感體驗,交流在養(yǎng)小雞或別的小動物時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等等,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父母的愛。 (5)教師組織學生對各組的研究成果進行評價。 (6)教師對學生的成果匯報進行總結。 15.毛毛蟲不見了 一、課程目標 ◆知識與目標 1.理解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 2.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動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主要變化。 ◆能力與過程 1.能對毛毛蟲過河的“妙法”提出自己的假設。 2.能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某種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生物一生的生長變化資料。 3.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記錄某種變態(tài)發(fā)育昆蟲的生長過程。 4.能歸納出變態(tài)發(fā)育昆蟲的生長發(fā)育的基本過程分為哪幾個階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發(fā)現。 二、教學重難點 觀察和展示毛毛蟲變態(tài)發(fā)育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主要采用學生觀察,記錄現象,然后進行相關擴展的學習過程。 四、教學過程 同學們,想象你的面前有一條河,而你身邊沒有橋也沒有船。你會怎么過河? (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都喜歡動腦筋想辦法,能克服身邊的困難。那么,我們假設的要過河的不是大家,而是一只毛毛蟲。毛毛蟲又不會游泳,那它能過河嗎? (學生回答)不能。 (教師)結果是毛毛蟲居然過了河。它不但沒受傷,也沒有被浸濕。而且,全身上下還換了一身好衣服呢。同學們,你們知道毛毛蟲是用什么妙招過的河嗎? (學生)說一說。 (教師)同學們說出了各種各樣毛毛蟲渡河的招數。但是你怎么證明你的說法是對的呢? 同學們通過各種方法去驗證自己的假設。 (交流)同學們將自己的驗證過程和發(fā)現介紹給大家。 活動:毛毛蟲是怎樣過河的? (教師)其實,毛毛蟲過河是飛過去的,大家知道毛毛蟲是怎么飛過河的嗎? 可以通過親自觀察的方法驗證,也可以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解決。如果采用觀察的方法,要做好觀察記錄;如果是進行查閱資料,則要收集充足有力的證明。 (教師)借助多媒體手段總結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教師)蝴蝶經過了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的變化,像這樣形態(tài)構造、生活習性上發(fā)生變化的發(fā)育過程叫做變態(tài)發(fā)育。 (問題)那你還知道其它哪些動物也要經歷變態(tài)發(fā)育的呢?是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會像蝴蝶一樣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變態(tài)階段呢? (學生)通過查資料尋找資料和證據,然后說說自己的觀點。 (討論)這些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變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師)這些動物在需要經歷多個階段才能長大,就像毛毛蟲只有經歷變態(tài)才能成為美麗的蝴蝶。但蝴蝶的生命是短暫的,于是,人們就在想辦法將美麗的蝴蝶的身體保存下來。你知道這是什么辦法嗎? (學生回答)制作標本。 (課堂拓展)制作蝴蝶的標本 教師準備好大頭針、透明膠條、硬紙板和泡沫塑料塊等東西。要求學生捕捉一只蝴蝶,然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將蝴蝶放入毒氣瓶。 在制作時,教師先按照教材步驟進行示范,將每一步驟和注意事項寫在黑板上。 然后,由學生進行制作,注意試驗中要注意安全! (課堂小結) 16.我長大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尋找自己成長的足跡和紀念物,引導孩子發(fā)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結合自己的成長過程,比較全面地認識成長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積極參與與體驗活動,提高體驗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 3、行為與習慣: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樂于探究、善于學習、肯于動手、勇于創(chuàng)新的好習慣。 4、情感與態(tài)度: ①激發(fā)孩子欣賞自己的成長,學會展示自己,產生成長的喜悅感,樹立自信心; ②引導孩子體驗家長的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尋找自己成長的足跡和紀念物,結合自己的成長過程,比較全面地認識成長的含義,產生成長的喜悅感。 教學難點: 體驗被父母的疼愛的幸福,讓孩子懂得熱愛父母,孝敬父母。 教學準備: 成長的物品(如:衣服、玩具、書本、作品、獎狀等),照片,課前填寫收集卡,花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體驗成長 1、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成長:展示劉佳卉的成長經歷(照片、作品、證書),體驗一個人成長的過程。 (今天我?guī)砹艘槐尽冻砷L快樂》的相冊,你們想看嗎?先來看看相冊的主人是誰吧? 為什么猜不出來?再來看看,是誰?哦,她在長大,樣子變了。她在長大,我們呢?也在長大。)揭示課題(板書1:我在長大) 2、猜照片 挑一些班里同學的照片,讓小朋友們猜猜照片上的人是誰?(學生事先不告訴別人哪一張是自己)(體驗快樂) (我還帶來了我們班其他同學的一些小時候的有意思的照片,同學們一定想看看,一定想知道是誰吧?想看就得答應老師一個小小的要求:照片的主人不能告訴同學,知道的同學要舉手告訴老師,能不能做到呀。) 揭示照片的主人后,一起議論為什么猜不著?從而發(fā)現小朋友的變化。 過渡:從你們出生到現在,身體長高了,(板書2:長高了)體重增加了。除了照片,有什么物品也說明你們的長大呢? 3、小時候用品展示 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讓孩子們對自己小時候的小衣服、小帽子……感到驚訝,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 (1)算一算:讓他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出生時和現在的身高、體重的數據先在小組中比較,算一算自己長高了多少,重了多少,再全班交流,進行比較,評選出長得最快的小朋友。 (算一算,現在跟出生時比你長了多高,重了多少?小組內長得最快最多的是哪位呢?) (剛才算了一下自己自己長了這么多,長高了,變重了,高興吧!再來試一試自己小時候的衣服、鞋子帽子吧,還能穿嗎?) (2)試一試:為了讓他們親身感受到自己的變化,我讓他們拿出兒時的小衣服、小鞋子試一試,使他們真實的感受到了自己在長大。 二、交流討論,感悟成長 1、過渡:你們的爸爸、媽媽留下了許多你們成長的紀念品。你們的身體變化的確說明你們長大了。除了身體上(樣子、身高、體重)的變化,還有哪些也能說明你的長大呢? 2、小組討論:現在與小時候比,自己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從更多的方面比較,如:身高、體重、動作、自理能力、興趣、本領等。) 3、全班交流:通過(書、玩具、衣服、作品、獎狀、才藝)來感受長大。 4、小結:對呀,在一天一天的成長中,你們學會了許多本領,養(yǎng)成了許多好習慣,這也能說明你們在長大。(板書3:有本領) (是的,你們學會了這么多的本領,那能不能象老師一樣把自己會做的事情寫在花朵上,變成能干花呢?比比看,哪個同學的能干花開得最好,最鮮艷呢。限時2分鐘,寫完的同學貼在黑板上) 5、成長是快樂的,一路上留下了我們的一陣陣歡聲笑語,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腳印,下面我們用一首兒歌來把我們成長的喜悅告訴大家吧! 雨水嘩啦啦, 追著我的小腳丫。 它想和我比一比: 誰的步子跑得快? 它想給我量一量: 我的腳丫有多大? 哦,它一定是想告訴我: ——歪歪斜斜的小腳印, 也是一幅迷人的畫。 三、深入學習,加深體驗 1、我們的成長是這樣的快樂,那么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有誰一直關心我們,關注我們,幫助我們成長?見證我們成長呢?(爸爸媽媽)那就讓你們的爸爸媽媽也來說你們的故事吧。 2、謝謝爸爸媽媽們,其實你們的愛,孩子們已經讀懂了。記得在濤濤生日時,媽媽送來了生日蛋糕,他沒有忘記感謝媽媽,吃蛋糕的時候,媽媽不在身邊,他還記得要留些給爸爸媽媽嘗嘗,雖然天氣炎熱蛋糕不能保存,但是我相信濤濤的媽媽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會為他驕傲的。還有很多次日記中,我知道有很多的同學在家里也懂得關心照顧自己的爸爸媽媽,下面我們就請我們的代表千慧讀讀5月13日的日記吧。 還有哪些小朋友想說說自己關心體貼家人的事情呢? 3、小結:大家說得真好,你們所做的這些,一定讓你們的爸爸、媽媽覺得和你學會了新的本領一樣高興,他們會覺得當你變得懂事的那一刻,你真的長大了。(板書4:懂事了) 4、我知道還有很多小朋友想告訴自己的家人,下面我們全班就用一首兒歌來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吧! 腳丫 小小腳丫,天天長大,是誰養(yǎng)育?爸爸媽媽。 教我走路,教我說話,使我聰明,使我挺拔。 四、小結明理,健康成長 總結:從今天的學習中,知道了你們在身體上長大了,學會了許多的知識,養(yǎng)成了好習慣,也能說明你們的長大,更重要的是知道要去關心,體貼他人了,老師衷心地希望你們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五、課后延伸 孩子們,把我們的成長快樂記錄下來吧,課后讓我們來為自己設計一本“成長相冊”,記錄下你生活中每一個令人難忘的經歷,更把它作為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吧! 17讓癟乒乓球鼓起來 教學目標: 1、能夠通過觀察生活中有關物體熱脹冷縮的現象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2、能對要研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假設。 3、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設計實驗證實液體、固體和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4、能與同學交流自己知道的熱脹冷縮的知識。 5、能在研究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6、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7、能夠舉例說明物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8、能夠舉例說明物體熱脹冷縮現象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有利和不利之處。 9、能舉出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利用物體熱脹冷縮性質的實例。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探究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難點:指導學生設計實驗,獨立開展探究活動。 教學準備: 癟乒乓球、玻璃杯、熱水、燒杯、燒瓶、帶玻璃管的膠塞、紅墨水、水、酒精、橙汁、醬油、可樂、小膠圈、記錄表、蠟燭、金屬墊圈、塑料瓶蓋、木板、小釘、細線、氣球、空塑料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有趣的現象,你注意觀察過嗎? 2、師演示實驗:對試管里的水進行加熱,學生看到試管里的水溢出來了。 3、師演示實驗:出示癟乒乓球,把它放在熱水中,癟乒乓球鼓起來了。 4、師:冬天的電線比夏天的電線緊等生活現象。請你根據以上三種情況提出自己的問題。 5、學生匯報,填寫在62頁。 (二)學習新課: 1、液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師:下面我們來猜想一下:商店出售的瓶裝液體商品為什么不裝滿?水還沒有燒開就從壺中溢出來? (2)學生猜想,匯報。 (3)師:下面小組根據各組的猜想來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如有難度教師進行適當提示。) (4)學生分組實驗并進行記錄。 (5)整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6)教師小結:通過實驗可以得出液體受冷體積收縮,受熱體積膨脹。 (7)師:(出示溫度計)這是我們用過的溫度計,你們知道它是根據什么原理使液面上升或下降的嗎? 2、固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師:冬季兩根電線桿之間的電線繃得比較緊,夏季比較松,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2)學生猜想,匯報。 (3)師:下面小組根據各組的猜想來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如有難度教師進行適當提示。) (4)學生分組實驗并進行記錄。 (5)整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6)教師小結:通過實驗可以得出固體受冷體積收縮,受熱體積膨脹。 3、氣體受冷、受熱的研究。 (1)師:是什么原因使癟乒乓球放在熱水中它就能鼓起來? (2)學生猜想,匯報。 (3)師:下面小組根據各組的猜想來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是否正確?(如有難度教師進行適當提示。) (4)學生分組實驗并進行記錄。 (5)整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6)教師小結:通過實驗可以得出氣體受冷體積收縮,受熱體積膨脹。 (7)師:通過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發(fā)現了什么? (8)教師小結:固體、液體、氣體都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鞏固練習: 1、你能利用物體的這一性質解釋書上66頁這些現象嗎? 2、你還知道哪些利用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的現象呢?畫在書上。 3、匯報交流。 板書設計: 17讓癟乒乓球鼓起來 固體 液體 熱脹冷縮 氣體 18鹽到哪里去了 教學目標: 1、能預測各種物體與水混合后的結果。 2、能實事求是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3、能自己制定標準對各種物質進行分類。 4、能設計分離與混合物體的方法啊。 5、能舉例說明有一些變化是可逆的。 6、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設計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7、能實事求是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8、能用自己的話說明溶解的含義。 9、能用可逆變化的原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0、恩能夠描述汽水生產的基本過程。 11、能舉出生活生產中人們利用分離與混合技術的實例。 教學重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做物體與水混合與分離的實驗。 難點:了解汽水的生產過程。 教學準備: 沙、鐵粉、食鹽、鋸末、白糖、燒杯、玻璃棒、記錄表、鐵架臺、漏斗、濾紙、紗布、磁鐵、蒸發(fā)皿、酒精燈、鐵架臺。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需要將一種或幾種物體與其他物體混合在一起,例如沖糖水、炒菜等。物體混合之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混合后的物體還能分離嗎?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二)學習新課: 1、混合。 (1)師:將沙、鐵粉、食鹽、鋸末、白糖分別防如水中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呢? (2)學生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項。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實驗結果。 (5)師:根據物體在水中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四年級科學下冊 全一冊教案2 翼教版 四年級 科學 下冊 一冊 教案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55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