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物理 專題訓練 力和運動、功和能(二).doc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專題訓練 力和運動、功和能(二).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2020年高考物理 專題訓練 力和運動、功和能(二).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專題訓練 力和運動、功和能(二) 一、選擇題 1.在離地高h處,沿豎直方向同時向上和向下拋出兩個小球,它們的初速度大小均為v,不計空氣阻力,兩球落地的時間差為( ) A. B. C. D. 2.甲、乙兩車在同一筆直公路上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t=0時乙車在甲車前50 m處,則( ) A.甲、乙兩車在運動中只能相遇一次 B.0~2 s內,乙車加速度小于甲車加速度 C.t=8 s時,甲車在乙車前15 m處 D.0~8 s內,乙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為10 m/s 3.2014年1月12日,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獲得成功,6名潛水員通過潛水鐘到達300米深海底進行潛水作業(yè).若潛水鐘從水面開始下潛到最后返回水面的速度—時間(v-t)圖像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下潛過程中勻速運動的時間為48 min B.全過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為0.012 5 m/s2 C.0~100 min與100~140 min兩段時間的平均速度相同 D.超重現(xiàn)象發(fā)生在80~100 min和100~120 min時間段 4.汽車與摩托賽車在平直的跑道上同時從同一起跑線出發(fā),做初速度為零的直線運動.如圖所示,A、B分別為汽車、摩托賽車運動的v-t圖像,t1<t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在0~t3時間段內,摩托賽車在前,t1時刻摩托賽車與汽車相距最遠 B.在0~t3時間段內,摩托賽車在前,t3時刻摩托賽車與汽車相距最遠 C.當汽車與摩托賽車經過一段時間相遇時,汽車已經達到最大速度2v0 D.當汽車與摩托賽車經過一段時間相遇時,汽車沒有達到最大速度2v0 5.A、B兩個物體在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像如圖所示.在t=0時刻,B在A的前面,兩物體相距7 m,B物體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則A物體追上B物體所用時間是( ) A.5 s B.6.25 s C.7 s D.8 s 6.以不同初速度將兩個物體同時豎直向上拋出并開始計時,一個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可忽略,另一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與物體速率成正比,下列用虛線和實線描述兩物體運動的v-t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7.兩個質點A、B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靜止開始從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時開始做直線運動,其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對A、B運動情況的分析,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A、B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2∶1,A、B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1 B.在t=3t0時刻,A、B相距最遠 C.在t=5t0時刻,A、B相距最遠 D.在t=6t0時刻,A、B相遇 二、非選擇題 8.現(xiàn)用頻閃照相方法來研究物塊的變速運動.在一小物塊沿斜面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用頻閃相機拍攝的不同時刻物塊的位置如圖所示.拍攝時頻閃頻率是10 Hz;通過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讀取的5個連續(xù)影像間的距離依次為x1、x2、x3、x4.已知斜面頂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長度s.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 m/s2. 單位: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填空: (1)物塊的加速度a=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2)因為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9.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道路交通事故,全省各地開始了“集中整治酒后駕駛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這是因為一般駕駛員酒后的反應時間(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開始制動所需的時間)比正常時慢了0.1~0.5 s,易發(fā)生交通事故. (1)以下為《駕駛員守則》中駕駛員的部分正常反應距離(汽車在反應時間內通過的距離)表格.請選取表格數(shù)據(jù)計算駕駛員的正常反應時間; 車速v(km/h) 40 60 80 反應距離s(m) 5 7.5 10 (2)如圖所示,假設一飲酒后的駕駛員駕車以72 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在距離某學校門前32 m處發(fā)現(xiàn)有一隊學生在斑馬線上橫過馬路,他的反應時間比正常時慢了0.2 s,剎車后,車做加速度大小為9.5 m/s2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試通過計算說明是否會發(fā)生交通事故. 10. 如圖所示,繃緊的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夾角θ=30,皮帶在電動機的帶動下,始終保持v0=2.5m/s的速率運行.將一質量m=1kg的工件(可看為質點)輕輕放在皮帶的底端A點,工件能被傳送到頂端B點,h=2.5m. 已知工件與皮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取g=10m/s2. 求: (1)工件到達B點時速度的大小為多少? (2)物體從A運動到B,皮帶對物體所做的功是多少? (3)工件由A點到B點經過的時間t; (4)在這段時間內電動機對傳送帶所做的功是多少? 11.靜止在水平面上的A、B兩個物體通過一根拉直的輕繩相連,如圖甲所示,輕繩長L=1 m,承受的最大拉力為7.5 N,物體A的質量m1=2 kg,B的質量m2=6 kg.A、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在物體B上施加一個如圖乙所示的變力作用,7 s末立即撤去外力,求:A、B兩物體停止運動時二者的距離為多少? A線生專項訓練題(二)參考答案 ——力與物體的運動 1.解析:選A.以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對向上和向下拋出的兩個小球,分別有h=-vt1+gt,h=vt2+gt,Δt=t1-t2,解以上三式得兩球落地的時間差Δt=,故A正確. 2.解析:選C.由題圖及v-t圖線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知,0~8 s內,甲車發(fā)生的位移為x甲=140 m,乙車發(fā)生的位移為x乙=75 m,x甲-x乙-50 m=15 m,即t=8 s時,甲車在乙車前15 m處,說明之前甲車已追上乙車一次,t=8 s后,乙車速度大于甲車速度,乙車一定能追上甲車,A錯,C對;由v-t圖線斜率的物理意義知,0~2 s內,乙車加速度大小為a乙=5 m/s2,甲車加速度大小為a甲= m/s2,B錯;由=可知,0~8 s內,乙車運動的平均速度為 m/s,D錯. 3.解析:選D.由題圖可知,在0~100 min內潛水鐘下潛的深度為300 m,設潛水鐘勻速下潛的時間為t,則有(t+100)4/2=300,可解得t=50(min),選項A錯誤;全過程中加速度大小最大是在100~120 min和120~140 min兩個時間段,最大加速度大小為am==2.0810-4m/s2,選項B錯誤;0~100 min內的平均速度為=3 m/min,100~140 min內的平均速度為=-7.5 m/min,選項C錯誤;在80~100 min內潛水鐘減速下降,100~120 min內潛水鐘加速上升,均發(fā)生超重現(xiàn)象,故選項D正確. 4.解析:在0~t3時間段內,當汽車的速度等于摩托賽車的速度v0時,兩者相距最遠,所用時間為t2,選項A、B錯誤.當汽車與摩托賽車經過一段時間相遇時,二者位移相等,所用時間相等,二者從開始運動到相遇過程的平均速度相等,而摩托賽車的平均速度小于v0,則二者從開始運動到相遇過程汽車的平均速度也小于v0.設二者相遇前汽車一直處于加速狀態(tài),加速到v二者相遇,則汽車的平均速度=<v0,即v<2v0,故汽車沒有達到最大速度2v0,選項C錯誤、D正確. 5.解析:選D.B車減速到零所需的時間 t== s=5 s 在5 s內A車的位移xA=vAt=45 m=20 m B車的位移xB=t=5 m=25 m 則在5 s時兩車相距 Δx=xB+7-xA=(25+7-20) m=12 m 則A追上B所需的時間為t′=t+=5 s+ s=8 s 6.解析:受空氣阻力作用的物體,上升過程中:mg+kv=ma,得a=g+v,v減小,a減小,A錯誤.到達最高點時v=0,a=g,即兩圖線與t軸相交時斜率相等,故D正確. 7.解析:由v-t圖像可知,通過斜率可計算加速度大小,加速時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0∶1,減速時A、B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1∶1,所以選項A錯誤;由A、B運動關系可知,當A、B速度相同時距離最遠,所以選項B、C錯誤;由題意可知A、B是從同一位置同時開始運動的,由速度—時間圖像可以算出運動位移,可知6t0時刻,A、B位移相同,因此在此時刻A、B相遇,所以選項D正確. 8.解析:(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又知T==0.1 s 聯(lián)立以上各式得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物塊下滑的加速度: ,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9.解析:(1)由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正常反應距離與速度成正比,即在表格所給的速度范圍內,駕駛員的正常反應時間相同,由v=,選其中一組數(shù)據(jù)代入,可得 正常反應時間t0==0.45 s. (2)v=72 km/h=20 m/s 反應距離s=v(t0+Δt) 代入數(shù)據(jù)得s=13 m 剎車后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v2=2ax 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剎車距離x=21.05 m 因為x+s=34.05 m>32 m 所以會發(fā)生交通事故. 答案:(1)0.45 s?。?)會發(fā)生交通事故 10.解析:10.解析:(1)分析工件隨傳送帶運動情況,由受力分析有關系式: 解得: 若以此加速度一直運動到B點,則工件達B點速度為 說明工件中途某處已相對傳送帶靜止了. 滑塊達B點速度為2.5m/s (2)設皮帶對工件所做的功為W,由動能定理得: 所以皮帶對工件所做的功為 (3)工件從A到B先做勻加速,經歷時間為t1、運動距離為s1;后做勻速運動,經歷時間為t2、運動距離為s2;A到B經過的時間為t則有如下關系式: (4)工件在做勻加速階段傳送帶運動位移為,工件與傳送帶的相對位移為. 則有: (1分) 摩擦產生的內能為: 電動機對傳送帶所做的功分別為: 11.解析:由題圖乙可知:0~4 s內,外力F1=20 N作用在物體B上,設物體A、B一起向右勻加速運動的加速度為a1,對A、B構成的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1-μ(m1+m2)g=(m1+m2)a1 代入數(shù)值得:a1=0.5 m/s2 對物體A:T1-μm1g=m1a1,得T1=5 N,小于繩承受的最大拉力7.5 N,4 s末二者速度為v1=a1t1=2 m/s 4 s末外力變?yōu)镕2=40 N,設物體A、B能一起以加速度a2共同運動,對A、B整體,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有: F2-μ(m1+m2)g=(m1+m2)a2 代入數(shù)值得:a2=3 m/s2 對物體A:T2-μm1g=m1a2,得T2=10 N,大于繩承受的最大拉力7.5 N,因此繩在力變?yōu)?0 N時立即斷開. 分別選擇物體A、B為研究對象有: -μm1g=m1aA和F2-μm2g=m2aB 代入數(shù)值得:aA=-2 m/s2,aB= m/s2 物體A停下來通過的位移xA=-=1 m 7 s末物體B的速度vB=v1+aBt2=16 m/s 物體B在4~7 s內通過的位移 xB=v1t2+aBt=27 m 物體B撤去外力后以做勻減速運動. 物體B停下來通過的位移為,則有: 當物體A、B都停下來時,二者間的距離為: 答案:91 m-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考物理 專題訓練 力和運動、功和能二 2019 2020 年高 物理 專題 訓練 運動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m.jqnhouse.com/p-255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