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成語故事 中華古代成語故事》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古代成語故事 中華古代成語故事(1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古代成語故事 中華古代成語故事
透過成語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當時的文化背景,下面這些是我為大家推舉的幾篇中華古代成語故事大全。
1、圍魏救趙
戰(zhàn)國時期,魏惠王任命龐涓為大將,大舉攻擊趙國,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成侯明白國力難以抵住魏軍,就把中山之地獻給了齊國,求齊國派兵解圍。齊王即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兵救趙。孫臏獻計說:"魏國攻打趙國,必需把精銳部隊統(tǒng)統(tǒng)派出去了,而國內(nèi)只留下些老弱病殘。我們不妨揚言攻打大梁,魏軍聽聞后必需會撤下邯鄲外圍的兵力,回頭救大梁,我們在中途攻擊魏兵,定可大獲全勝。田忌用了孫臏的計策。龐涓聽到齊國攻擊大梁的消息后,
2、立即撤下包圍邯鄲的兵去救大梁,誰知魏軍在桂陵遭到齊軍截擊,被殺得不得不撤回大梁,趙國之圍得解。
成語"圍魏救趙,指攻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攻擊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shù)。
2、完璧歸趙
公元前283年,趙國的國君惠文王得到了一塊玉璧,叫"和氏璧,是個無價之寶。秦昭王聽說后,非常艷羨,就想把它弄到手。
于是,秦昭王派使者帶書信去見趙惠文王。說秦國情愿拿15座城池來換那塊"和氏璧。這可讓趙王作了難,給玉璧吧,怕秦王不守信用,得了玉璧不給城;不給吧,又怕惹惱秦王,領(lǐng)兵來攻打趙國。他就和大臣們協(xié)商此事。之后有個人推舉他的門客藺(ln)相如去秦國處理此事?;菸耐跖扇?/p>
3、把藺相如叫來一談,也覺得他是個適合的人選,就決定派他帶著和氏璧去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玉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一看,只見玉璧潔白無暇,晶瑩透亮,果真是個無價之寶,立刻興奮得合不上嘴。他翻來覆去觀賞了好半天,又傳給身邊的大臣和后宮的美女看,他們個個贊嘆不已,紛紛向秦王表示慶賀。藺相如站在身旁等了好一會,也不見秦王提換城一事,明白秦王要誆(kuāng)騙玉璧。但這時,玉璧已給了他們,又不能硬搶回來。藺相如急中生智,客氣地對秦王說:"這和氏璧雖是天下至寶,可惜上面還有一點小斑瑕(xi),大王可能還沒望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信以為真,把玉璧還給藺相如。藺相如把"和氏璧拿在手中,連連倒退
4、幾步,靠在殿柱旁,義正詞嚴地說:"這和氏璧是天下人人皆知的珍寶。當時大王派人送信去說要以15座城池換這塊玉璧。但是這天我看大王坐而受璧,又把玉璧任憑給人傳看,根本沒有換城之意,所以我把玉璧收回。大王若是逼我的話,我寧愿把頭連同這塊玉璧一齊撞碎在這殿柱上!說完,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趕忙陪著笑臉勸阻,又讓人拿來地圖說明把哪些城地割給趙國。藺相如明白秦王這是先穩(wěn)住他,再把玉璧騙去,就對秦王說:"這玉璧是稀世珍寶,我們趙王在送璧之前,齋(zhāi)戒了五天,又進行隆重的送璧儀式,大王要是真心換璧,也應(yīng)齋戒五天,進行
相應(yīng)的受璧換城儀式,我才敢把玉璧獻上。秦昭王見藺相如看法堅決,明白硬奪不行
5、,就答應(yīng)了。
藺相如回到賓館,派一名隨從扮裝成窮人的樣貌,把玉壁包好纏在腰間,沿小路偷偷送回趙國去了。
五天以后,秦王邀請了楚、燕、齊、魏等國的使者來參與受璧儀式,想借此來顯示一下自己的威嚴。支配完畢,宣趙國使者上殿。藺相如根據(jù)使節(jié)的儀式行過禮,秦王見他手中空空如也,就問他玉璧在哪里?藺相如不慌不忙地說:"貴國從穆公以來,前后有20多位君主,沒有一個講信用的。如今我也怕受到哄騙,就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了。秦王一聽,火冒三丈,讓人把藺相如綁起來問罪。藺相如從容地說:"大王請息怒,讓我把話當著大家說明白:大家都明白,秦國強,趙國弱,天下只有強國欺侮弱國的事,從沒有弱國欺侮
6、強國的道理。大王如真想要璧,這并不難,先把15座城池交給趙國,然后派一使者跟我去趙國取璧,趙國絕不敢得了城市不給玉璧,去背個不守信用的名聲。我明白這次愚弄了大王,罪該萬死,請治我的罪吧,讓各國都明白大王為了想得到一塊玉璧而殺了趙國的使者,天下的人也能夠明白是非曲直了。一席話說得秦王目瞪口呆,他想就是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璧,還落個壞名聲,就下令把藺相如放了。結(jié)果,秦國舍不得15座城池給趙國,趙國也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成語"完璧歸趙,之后比方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3、一鳴驚人
戰(zhàn)國時期,齊威王繼承王位已有三年了,但是他成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
大
7、臣淳(chn)于髡想了個激勵齊威王的方法。他說:"大王,臣聽說齊國有一只大鳥,三年來不飛也不叫他有意停頓一下,摸索地問:"大王明白這是一只什么鳥?齊威王明白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來。笑過一陣后,他才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從那以后,齊威王就到各地去視察??吹椒Q職的大夫,就賜予嘉獎;發(fā)覺一個破壞生產(chǎn)的大夫,就扔進油鍋處死。之后,他又嚴格整頓軍隊,戰(zhàn)勝了入侵的魏國軍隊。齊威王"一鳴驚人,使各國君主都感到震驚。
成語"一鳴驚人比方平常悄悄無聞,突然干出一番驚人的事業(yè)來。
4、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
8、從小熟讀兵書,很能談?wù)撚帽?,連趙奢也難不住他,日子長了,趙括便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及得上自己。
公元前260年,秦兵進犯趙國,趙孝成王命廉頗為大將,率軍抵抗。廉頗見秦軍強大,就在長平筑壘固守,與秦兵構(gòu)成對峙(zh)局面。秦國一時無法取勝,就派間諜到趙國散布流言,說廉頗懼怕秦兵,秦國擔憂趙王任命趙括為將。趙王果真中計,令趙括代廉頗為大將。由于趙括沒有實際作戰(zhàn)閱歷,只會紙上談兵,結(jié)果陷入秦軍重圍,他也在突圍中被亂箭射死,趙國40萬軍隊也被秦將白起活埋。
"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現(xiàn)用來比方脫離實際而夸夸其談的人。
5、遠交近攻
戰(zhàn)國末期,七雄爭霸。秦國經(jīng)商
9、鞅變法之后,勢力進展最快。秦昭王開頭圖謀吞并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預備興兵伐齊。范雎(jū)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力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jīng)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動。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jié)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jié)盟。其后十余年,秦始皇連續(xù)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后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tǒng)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終把齊國也整理了。秦始皇征戰(zhàn)十年,最終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
遠交近攻,語出《戰(zhàn)國策-秦策》:范
10、雎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這是范雎勸說秦王的一句名言。遠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敵方聯(lián)盟,各個擊破,結(jié)交遠離自己的國家而先攻打鄰國的戰(zhàn)略性謀略。當實現(xiàn)軍事目標的企圖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到達時,應(yīng)先攻取就近的敵人,而不能越過近敵去打遠離自己的敵人。為了防止敵方結(jié)盟,要想方設(shè)法去分化敵人,各個擊破。毀滅了近敵之后,"遠交的國家又成為新的攻擊對象了。"遠交的目的,事實上是為了避開樹敵過多而采納的外交誘騙策略。
成語"遠交近攻,之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6、圖窮匕見(xin)
戰(zhàn)國末期,秦國比較強盛,就不斷出兵侵占其它國家的領(lǐng)土
11、。一次,秦國攻占了趙國的都城,并且一向打到北部的燕國。
燕國的太子丹焦慮擔心,決定派勇士荊軻到秦國去刺殺秦王,并讓秦舞陽作他的助手。為了取得秦王信任和高興,以便有機會靠近他,燕太子丹讓荊軻帶去兩樣東西作禮物:一是秦王急于得到的秦國叛將和秦王的仇人樊于期的人頭;一是燕國的地圖。樊于期的人頭和地圖分別裝在兩個匣子里。地圖里裹著行刺秦王的匕首,匕首是由毒液泡過的,只要刺破一點皮,就能使秦王喪命。
荊軻和秦舞陽二人到了秦國都城咸陽后,先用金銀珠寶買通秦王的大臣蒙嘉,再透過他對秦王說,燕國的荊軻要把叛將的人頭和燕國地圖獻給秦王。秦王大喜,就在咸陽宮里擺下酒宴,接見燕國來的勇士。荊
12、軻在前,秦舞陽隨后,登上宮殿的臺階。這時,秦舞陽緊急得腿都有點顫抖了,而荊軻卻坦然自若,面無懼色。
秦王看過仇人樊于期的人頭,又讓荊軻把燕國的地圖獻上來。荊軻捧著地圖來到秦王面前,恭尊敬敬地獻上去。秦王慢慢把地圖綻開,認真觀看。地圖將要展到終點,裹在里邊的匕首突然露了出來。這時,荊軻快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一見,嚇得扯斷衣袖,轉(zhuǎn)身就逃。荊軻沒有刺中秦王,就在后邊緊追。這時,秦王的衛(wèi)士趕來了。秦王拔出身上的長劍,砍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在地上,把手中的匕首向秦王投去,但沒有擊中。結(jié)果,勇士荊軻被擁上來的衛(wèi)士殺死了。
之后,"圖窮匕見這句成語,人
13、們用來比方事情到了最終,真相最終暴露出來了。
7、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方法,預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能夠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空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是一只鹿,你怎樣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晰,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半信半疑地說:"馬的頭上怎樣會長角呢?趙高一轉(zhuǎn)身,
14、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假如不信我的話,能夠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時,大臣們突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由于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常就緊跟趙高的奸佞(nng)之人立即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事后,趙高透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服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成語"指鹿為馬,比方有意混淆黑白,混淆(xio)黑白。
8、破釜沉舟
公元前204年
15、,漢王劉邦派大將韓信和張耳,率領(lǐng)漢軍去攻打趙國。趙王和趙軍統(tǒng)帥陳余,率領(lǐng)二十萬兵馬,集結(jié)在井陘(xng),預備迎戰(zhàn)。
趙國謀士李左車向陳余獻計說:"我有個辦法,井陘口這個地方兩旁有山,道路狹窄,車馬很難透過。我們派三萬人抄后路截斷他們的糧車,你統(tǒng)率大軍正面阻擊漢軍,把城墻壘得高高的,不與漢軍交戰(zhàn)。這樣一來,漢軍前進不得,后退不能,又無糧草,成了甕(wng)中之鱉(biē)。我看不出十天,我們就能夠捉住韓信。但是,趙王沒有接受李左車的看法。
韓信明白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采納,非常興奮。他把兵馬集結(jié)在離井陘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韓信派兩千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
16、從小路迂回到趙營的側(cè)后方,潛伏起來。指令他們待趙軍傾巢而出時,襲入其大營,拔去趙軍旗幟,全部插上漢軍的紅旗。韓信又派一萬人馬作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
陳余等人望見韓信把兵馬安置于背水之處,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領(lǐng)趙兵全力迎戰(zhàn)。漢軍的二千輕兵見趙軍全營出動,只留下一個空營,立刻闖進趙營,拔掉趙旗,換上漢旗。韓信則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退去。
趙軍追到漢軍靠河陣地,漢軍后無退路,個個背水舍命廝殺。而趙軍久戰(zhàn)不勝,士氣開頭低落,又發(fā)覺背后自己的軍營都插上了漢軍的旗幟,軍心立刻大亂,紛紛潰(ku)逃。漢軍乘機前后夾攻,大破趙軍。
"破釜沉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
17、比方?jīng)Q一死戰(zhàn)。
9、運籌(chu)帷幄(w)
話說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進行盛大宴會,喝了幾輪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取得成功?而項羽為什么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zhàn)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yè)。而項羽恰恰相反,能人不分,立功不授獎,賢人遭懷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緣由是能用人。他贊揚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zhàn)斗的成功。這說明張良心足智多謀,擅長用兵。
之后人們就
18、用"運籌帷幄表示擅長策劃用兵,指揮戰(zhàn)斗。
10、破釜(fǔ)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并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于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四十六天按兵不動,項羽對此非常不滿,于是要求進軍決戰(zhàn),解困趙國。但宋義卻期望秦趙兩軍交戰(zhàn)后待秦軍力竭之后才攻擊。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宋義照舊自顧飲酒,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并聲稱他叛國反楚。于是將士們擁護項羽為上將軍。
隨后,項羽率全部軍隊悉數(shù)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過黃河之后下令把全部的船只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zhàn),沒有一點后退的準備。正是這樣,楚軍戰(zhàn)士以一當十,殺聲震天動地。經(jīng)過九次激戰(zhàn),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害怕,不敢近前。楚軍的驍(xiāo)勇善戰(zhàn)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zhàn)勝后,項羽于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看項羽。
之后,"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方拼死一戰(zhàn),決心很大。